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杨先艺  王永东 《包装工程》2020,41(16):344-352
目的旨在研究中国古代"制器尚象"这一传统造物智慧的思想内涵,及其在当今社会发展变迁过程中的设计应用、理论创新和思维表达,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研究"制器尚象"的古为今用。方法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从经典古籍中寻找中国古代朴素的"制器尚象"造物观,并将其按物象、意象和道象的进阶模式划分,通过具体的设计案例分析中国古代"制器尚象"设计智慧的应用以及在当下的延续与创新。结论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制器尚象"的设计智慧在当今已经实现由"象"到"形"转变,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象思维"设计创新模式。只有不断寻找古今造物设计思想的契合点,才能在不断发展的时代环境下推动中国设计实践和设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立德  张宽 《包装工程》2016,37(22):1-5
目的研究"制器尚象"造物思想对当代陶瓷艺术设计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分析当今中国陶艺创作的思想与工艺技术的现状与问题,将"象"之要义从象形、象理、象德进行解析,在外形、材质、巧工、情感传递4个方面解读"制器尚象"的美学特征、造物哲理和蕴涵在古人造物过程中的哲匠精神。结论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应注重"制器尚象"造物思想的传承创新和工艺技术的精湛用心,以执着追求的匠心精神创造出具有时代审美需求和民族特色的陶艺精品。  相似文献   

3.
路玲娟 《湖南包装》2023,(2):166-170
在消费者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的状况下,分析传统漆盒蕴含的造物哲学理念、美学思想,探索其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的策略,以促进现代包装设计的可持续、多元化发展。通过对漆盒材料与技术、造型与结构、髹饰工艺、装饰纹样与色彩的解析,归纳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物尽其用”的自然观、“因需造物,物以适人”的物用观、“美用一体”的传统造物观、“温润含蓄、华美隽永”的传统审美观,及其对现代包装设计产生的影响。把传统漆盒蕴含的抽象哲学自然观、造物观、物用观、审美观通过具体的材料、造型结构、装饰纹样与肌理、漆饰工艺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创新转化应用,为解决当下包装同质化严重、造成的环境问题,提出可持续、多元化包装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倪腾腾  牛犁  王志成  崔荣荣 《包装工程》2022,43(20):395-401
目的 以中国传统熨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形制分类及造型特征,挖掘传统造物智慧和文化内涵,传承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方法 从设计学角度出发,结合考古类型学,对收集到的图像可考与现存可见的37件传统熨斗进行形制分类及造型特征研究。综合考虑传统熨斗基本造型和结构特征,将其分为斗形、船形、鸟形等三型五式。在形制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传统熨斗的演变轨迹,从结构功能、造型装饰、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提炼传统熨斗的造物思想。结论 考证了中国传统熨斗的常见形制,挖掘了其在结构功能上传达出的“致用利人”造物逻辑、在造型装饰上体现出的“制器尚象”造物方式、在文化内涵上反映出的“器以载道”造物智慧,为传承与发展传统造物思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民间生态包装蕴含的设计智慧。方法 通过分析民间生态包装材质、工艺、功能、情感等设计要素,结合相关案例剖析民间生态包装中的设计智慧,探寻现代包装设计绿色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结论 民间生态包装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通过改造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所积累的宝贵财富和智慧的结晶,朴素自然的包装形态里包含着天人合一的造物理念,是人们对自然的无意识改造与利用。在现代设计中需要汲取民间生态包装的设计智慧与思想,结合当下的设计需求,创作出符合现代使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的生态包装产品,将民俗文化、民间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完美地融合。  相似文献   

6.
李兵  闫思远 《包装工程》2020,40(22):95-99
目的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创造性转化、发展搭建桥梁与铺设路径。方法 通过对中国椅与明式圈椅、“你我同舟”烛台与楔钉榫、鼎壶与唐代戒盈杯、多功能休.眠平台与清代拔步床等设计案例的比较研究,并结合对明式坐具当代化设计与家用汽车遮阳产品设计实践的归纳总结,提炼出传统造物智慧启迪现代产品创新设计的四条路径,即形态创新的启迪、结构创新的启迪、功能创新的启迪、内在意义创新的启迪。结论 中国传统造物智慧博大精深,启迪现代产品创新设计的路径也应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叩其两端而执其中,持续探究与规划启迪路径,实现“条条大路通罗马”与“古为今用”,进而让更多的传统造物智慧在现代产品创新设计实践中更好地“再现”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传统园林建筑元素在中国酒类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红莲 《包装工程》2012,33(8):4-7,19
分析了传统园林建筑元素在现代酒包装设计中的借鉴与装饰作用,以水井坊、黄鹤楼、高炉家酒等酒类包装为例,论述了以漏窗的因借形式表现酒包装的古雅,台基的等级象征彰显特制酒的尊贵,建筑形式蕴涵文化的传承等,进而分析了这三类传统建筑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借鉴与运用。提出了传统建筑所具有的带有共性特征的造物方式,必定在众多造物门类中衍生与共存。  相似文献   

8.
李晓宇 《包装工程》2019,40(8):285-289
目的探究北朝石窟莲花装饰纹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实现北朝石窟莲花装饰纹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创造性吸收和再利用,拓展包装设计的文化内涵。方法通过研究北朝石窟莲花装饰纹样的特点与文化意涵,结合消费者的审美和心理需求论述北朝石窟莲花装饰纹样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尝试将北朝石窟莲花装饰纹样应用于口嚼型茶叶的包装设计、"莲之物语"化妆品的包装设计和瑜伽精油的包装设计。结论北朝石窟莲花装饰纹样是异域莲花纹样传入之初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后,形成具有独特造型风格的装饰纹样,莲花装饰纹样的美好寓意一直流传至今。将莲花装饰纹样与包装设计相结合,使包装设计作品获得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促进装饰纹样以一种新的形式推广。  相似文献   

9.
鲁志伟 《包装工程》2019,40(2):252-254
目的探究自然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向及创新策略,倡导人们使用绿色设计包装及环境友好型包装,以求达到自然和谐之美。方法从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现状谈起,剖析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以及现代设计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引出自然元素的个性化特点及其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诸多应用方式,接着以茶叶、糖果的包装为例,从自然材料的视觉效果、材料特性、工艺技术以及功能作用等方面对自然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的融合与创新作深入探究。结论将自然元素体现在现代包装设计上,能够丰富包装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和视觉特点,满足人们对生态文明及环境保护的需求,符合现代人对包装设计的多元化追求,是今后包装设计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毛婷 《中国科技博览》2014,(34):194-194
汉代漆器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装饰文化遗产中的一支奇葩,它不仅以其优美的装饰纹样为后人所仰慕,更因其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塑造了中国古代装饰艺术的文化品格而被后世赞叹。其次漆器整合化设计,是当代包装设计创新设计的典范。此外,它所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设计所倡导的“绿色设计”理念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汉代漆器进行研究与分析,探索当代包装设计新启示。  相似文献   

11.
潘长学  查理 《包装工程》2019,40(22):87-94
目的中国古代船舶在世界造船史上留下了灿烂印记,对中国船舶设计中古代造物智慧的追根溯源可为当代海上船舶设计提供文脉支撑,剖析内在联系和规律,对振兴中国船舶设计具有开示作用。方法本文以古船外形、造船思想和技术独创为视角,通过现有文献、图画以及出土文物研究中国古代造船智慧。具体实例分析,"形"之楼船、V形船底、图腾装饰,"用"之布局、停泊设备、可调控设置,"技"之水密舱壁、船尾舵、减摇龙骨。结论基于中国船舶历史的脉络,探究其横向和纵向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在"形"、"用"、"技"3个维度下,借鉴古代船舶设计的造物智慧,融合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和行为习惯,为现代船舶的造型设计、涂装及功能设计提供艺术设计学层面的指引。  相似文献   

12.
饕餮纹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美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苟晓琛 《包装工程》2012,33(10):125-128
通过分析包装设计中传统图案在设计理念及制作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并结合几个典型实例论述了饕餮纹饰在包装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的体现,以及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象征意义,从而阐述了饕餮纹饰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并说明了应将饕餮纹进行提炼、变形、再次组合,将其作为一种艺术符号与现代艺术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巧妙地应用在各类产品包装设计中。这样,既可以弘扬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也能顺应现代包装设计思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仰韶文化、西周、战国、秦、西汉及唐具有代表性文物为例,对中国传统设计文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方法 从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文物对比研究、材料科学及加工工艺分析等方法,探索中国古代器物设计的成因与演变,得到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器物的设计特点和发展脉络,设计文化更多体现在“天、地、人”的关系之中,体现了古代“由器至道”“格物致知”的造物思想。结果 证明中国自古以来都存在具有自身特点的设计,其“师法自然”“以人为本”“兼爱及节用”等设计思想对当代设计依然具有参考价值;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当下的设计特征,与时俱进的思想贯穿了中国古代设计历程。结论 设计文化的继承不是复古,而是有创新的继承;不仅是“器”或“技”的继承,更重要的是设计思想的继承。中国的设计就是在“格物致知”和“由知格物”的循环递进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李雯雯 《包装工程》2021,42(4):312-314, 318
目的 探索传统图饰的具体内涵及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其在包装设计领域中的有效应用与发展.方法 从包装设计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现实需求谈起,引出传统图饰的应用畅想,结合传统图饰的内涵与特点,总结传统图饰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并分别列举出其在语言的交流、哲学理念的揭示以及传统文化精神的糅合与传播等方面所发挥的种种积极作用,接着引申出传统图饰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所进行的主题性、审美性、民族性、时代性等艺术表达及其具体路径,分析了这些尝试的可行性.结论 传统图饰的丰富内容和广泛素材为包装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极大地丰富了包装设计的艺术形式,强化了其中的文化内涵,真正将包装的文化性、历史性、审美性和时代性融合在一起,赋予了包装新的精神,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相似文献   

15.
在日趋严重的环境资源被破坏的危机影响下,包装的生态化设计成为必定趋向和抉择。重新认识叠体字构造,结合包装的功能化、生态化的需求,探索食品包装新的设计方法。通过"喜菊"品牌菊花茶饮包装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对中国汉字中叠体字的造字方法与构造形式进行分析,汲取智慧,提出叠体字的构造思维模式应用于生态食品包装中的具体设计方法。在对二体叠字、三体叠字、四体叠字的构架原理分析以及案例设计后发现,挖掘传统汉字造字智慧对包装设计思路的启迪和拓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拓展生态食品包装设计的界线。  相似文献   

16.
祝燕琴  滕佳华 《包装工程》2017,38(12):116-119
目的研究中国传统器具中的设计思想和手法。方法研究了"备物致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了"备物致用"的设计手法的运用,比如组合化、系列化、通用化、专用化设计等设计手法,器具的"用"人性化的实现。结论中国传统器具蕴含着大量可供后人汲取的设计智慧,其中"备物致用"的造物设计思想贯穿了整个历史过程,对成器活动的追求方向起着规范作用。这些设计思想和手法对于启迪创新思维、创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器具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背景下包装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梅 《包装工程》2019,40(4):266-269
目的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跨越与发展,思考其作用于包装设计的必要性及文化融合策略。方法从"一带一路"战略的起源展开探寻,结合"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因素的特点,辨析包装设计中文化融入的必要性,以传统图形、传统色彩和传统材料为切入点,分析包装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几个方面,借助茶叶包装、月饼包装等实例,剖析两者融合的具体策略与方向,并对包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结论将传统文化完美地与商品包装设计相结合是"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有效途径,在体现我国民族特色的同时,也让商品包装领先于国际包装设计舞台。  相似文献   

18.
徐军 《包装工程》2016,37(16):161-164
目的在现代酒包装设计中结合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使两者得到完美结合。方法分析中国书画元素,并结合现代酒包装设计的特点,解读笔墨、线条等元素的运用。结论现代酒包装设计中不仅要充分运用书画元素展现中国特色,而且还应在酒包装设计的文化定位中运用中国书画艺术的审美"气韵",同时将中国书画艺术的表现语言运用在酒包装设计的形式上,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独特文化韵味的酒包装设计。  相似文献   

19.
黄舒婷  潜铁宇 《包装工程》2022,43(24):324-329, 350
目的 研究传统生肖“鼠”元素在红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探析传统生肖“鼠”元素在现代红酒包装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为生肖包装提供思路,多元化促进红酒产业的包装与发展,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找寻新方向。方法 通过对传统生肖文化的深入了解,充分发挥优势,从实际设计案例“鼠你缤纷”系列红酒包装设计出发,分析和探究传统生肖“鼠”元素在红酒包装中的创新运用。结果 传统生肖包装已然成为日趋流行的文化现象以及艺术表现形式,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精神和内涵,也使现代包装设计更具生机与活力。结论 生肖“鼠”元素在红酒领域的设计再创造,在提高红酒的市场竞争力与商业价值的同时,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开辟了路径,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