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夏秋茶为原料,将乌龙茶生产的摇青工艺应用于夏秋茶加工中,探究其对夏秋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度摇青的夏秋红茶有花果香气,汤色橙黄、清亮,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可溶性糖、茶黄素、茶红素含量较高,表明在夏秋红茶生产加工过程中借鉴乌龙茶生产的摇青工艺对茶叶进行中度摇青处理,能显著提升夏秋红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冷泡茶的风味、营养、制作工艺和冲泡条件,以期为冷泡茶后续的研究开发和市场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坚  谢超  段涛 《食品工业科技》2007,28(10):100-102
冷泡茶具有冲泡饮用方便的的特性,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本文对冷泡茶的发酵菌株进行了筛选,并且确定了其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云桑2号品种枝端的嫩芽及第1~第2片嫩叶为研究对象,参照红茶(初茶)的加工工艺,对桑叶红茶加工过程中的4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进行四因素设计L9(34)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桑叶红茶的最优加工工艺,即鲜叶采摘后室内萎凋4 h,中等力度连续揉捻45 min,在发酵初期间断性揉捻15 min,在温度26~28℃、相对湿度90%左右条件下进行自然发酵18 h后,于75℃干燥至含水率6%左右;桑叶红茶中含有25.85 mg/g黄酮、12.54 mg/g多酚,鲜叶经过揉捻发酵加工制作成红茶后,多酚含量有所减少,但口感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后发酵工艺对夏秋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以夏秋工夫红茶毛茶为研究对象,将其在控温控湿的环境下后发酵6.0 d,每隔0.5 d取样测定,分析了后发酵对红茶品质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研究了不同后...  相似文献   

6.
冷泡红茶是一款具有便捷、健康特点的新兴品种茶叶。为探讨冷泡红茶微波干燥最优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冷泡红茶微波干燥工艺中不同的微波功率、铺盘厚度和干燥时间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水浸出物含量、感官得分为综合评判指标,得到较合适的微波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12000W、铺盘厚度1.5cm、干燥时间8min。在此基础上,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结果显示干燥时间、微波功率分别是影响冷泡红茶水浸出物含量、感官得分的最主要因素;冷泡红茶最优微波干燥工艺为微波功率12000W、铺盘厚度2.0cm、干燥时间10min,此时冷泡红茶水浸出物含量为31.4%,感官得分为96分、水分含量为6.3%,符合标准GB/T13738.2-2017中小叶种功夫红茶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祁门红茶自动化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祁门红茶自动化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了自动萎凋机和发酵机等祁门红茶初制关键设备,并解决了生产线联接、自动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建立起国内首条工夫红茶初制自动化生产线,使祁门红茶实现自动化、清洁化生产,提升了祁门红茶的品质与卫生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8.

红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茶类之一,颇受世人欢喜。我国夏秋季茶资源广茂,加工成红茶或深加工产品是其重要的利用途径,过程中添加具有良好功能特性的外源酶进行辅助加工,能够有效提升夏秋季红茶和深加工产品的品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外源酶在红茶加工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常用外源酶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外源酶在红茶加工重要工艺萎凋、揉捻及发酵中促进茶叶内含物质的有益转化,利用外源酶促进红茶特征成分茶黄素的合成及其含量提升,以及外源酶在红茶深加工中带来的品质变化。探索茶资源的酶法加工利用途径,可以为今后利用外源酶调控改善夏秋红茶的风味品质及深加工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常温加压脱水反汁、冷冻变温2种工艺制作冷泡茶.通过研究加压脱水量、反汁工序和鲜叶嫩度对成品茶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获得常温加压脱水反汁加工冷泡茶的工艺参数:一芽两叶,加压脱水量8 mL/100g,毛火后反汁.通过研究冷冻温度、冷冻解冻次数和鲜叶嫩度对成品茶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获得变温冷冻最佳工艺参数:一芽一叶,冷冻温度-50℃,冷冻解冻次数2次.2种加工方式制得成品茶的水浸出物含量和感官评分均高于未处理时,说明2种工艺制作冷泡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冷泡茶是一种具有便捷、健康等特点的新型茶叶品类,为规范和指导消费者科学冲泡饮用冷泡茶,以夏秋冷泡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冲泡条件对冷泡茶主要品质成分的浸出规律和感官品质影响。随后采用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对冲泡条件进行优化,进一步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感官评分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冲泡水温升高,茶汤中C、EC、ECG、EGC、EGCG和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增加,当茶水质量比为1∶100,冲泡时间为8 min时,儿茶素和水浸出物均达最大值,且儿茶素的浸出类型主要以非酯型儿茶素C、EC和酯型儿茶素ECG为主,其中EC含量最高。另外,茶水质量体积比为1∶50、1∶100和1∶150,冲泡时间为2 min、4 min和6 min,冲泡水温为4℃、10℃和20℃,冷泡茶的综合感官评分均较高。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 ,正交试验和模糊数学评价优化的最佳冲泡条件为茶水质量体积比1∶100,冲泡温度20℃和冲泡时间6 min下,所得冷泡茶的汤色、香气和滋味俱佳,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灵芝菌固态发酵下夏秋梅占红茶的风味特征。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电子舌(electronic tongue,E-tongu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相结合,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夏秋梅占灵芝菌茶的滋味与香气品质特征进行判定。结果 与夏秋梅占红茶相比,梅占灵芝菌茶在滋味与香气特征上具有差异, HPLC检测结果显示儿茶素类、咖啡碱类苦涩味物质及部分氨基酸类物质含量显著下降,电子舌结果表明甜味响应值增加,苦味、鲜味响应值降低。其中梅占灵芝菌茶中脯氨酸、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与苦味特性呈显著负相关,天冬氨酸、丙氨酸与涩味特性呈显著负相关,丙氨酸与鲜味特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没食子儿茶素与鲜味特性呈显著正相关。挥发性成分上,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模型,选取模型中变量重要性投影(v...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祁门红茶、GABA红茶、滇红等三种红茶特征挥发性成分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进行研究。气-质联用结果表明,共定性鉴定出78种已知挥发性成分,包括碳氢化合物、萜烯类、醇类、酯类、酮类、醛类、杂环化合物、酚类。三种红茶总挥发性物质种类数量相近,但其含量差异较大,其共有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芳樟醇、香叶醇、壬醛、水杨酸甲酯、氧化芳樟醇等。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挥发性成分可以区分GABA红茶、滇红、祁门红茶。经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12种差异挥发性成分,包括醋酸橙花酯、水杨酸甲酯、异龙脑、芳樟醇、柠檬醛等,其中醋酸橙花酯、柠檬醛在祁门红茶中含量最高,有助于形成祁门红茶的花果香型;异龙脑、芳樟醇在滇红中含量最高;芳樟醇、水杨酸甲酯在GABA红茶中含量较高,有利于形成GABA红茶鲜嫩花果香。本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客观地评价GABA红茶香气特征,阐明祁门红茶、GABA红茶、滇红香气品质差异及构建不同种类红茶风味品质鉴别图谱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光质对夏秋红茶萎凋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法检测0 h鲜叶和黄光(YL9h)、红光(RL9h)、紫光(VL9h)、橙光(OL9h)、蓝光(BL9h)、绿光(GL9h)、自然光(CK9h)处理的萎凋叶的挥发性成分, 并基于代谢组学, 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差异性挥发性成分, 比较不同光质对夏秋红茶萎凋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 样本共鉴定101种挥发性成分, 包括23种醇类物质、8种醛类物质、26种酯类物质、27种烯类物质、4种烷类物质、4种酮类物质和9种其他类。经9 h萎凋后, 大多数挥发性成分含量均较0 h鲜叶有显著提高, 并且YL9h、RL9h和OL9h组中挥发性成分含量相对较高。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共筛选出20种差异代谢物, 以醇类为主, 其中YL9h和RL9h萎凋叶中苯甲醇、反式-β-金合欢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花香特征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结论 不同光质对夏秋红茶萎凋叶挥发性成分影响显著, 黄光和红光萎凋处理可改善夏秋红茶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分析斯里兰卡红碎茶与滇红碎茶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差异性,探明区分两地红碎茶差异的主要香气成分。方法 采用GC-MS法测定斯里兰卡红碎茶及滇红碎茶样品的香气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比较斯里兰卡红碎茶与滇红碎茶香气成分特征差异性,根据第一主成分贡献值大小,筛选出决定区分两地红碎茶差异的主要香气成分。结果 两地红碎茶样品共分析到香气化合物40种,以醛类、酮类、酯类、醇类为主,香气成分及含量相近,但略有差异。其中反-2-己烯醛、苯乙醇、香叶醇、壬醛香气成分滇红碎茶明显高于斯里兰卡红碎茶(高出80%以上),分别高出110.00%、108.73%、93.64%、84.91%,二氢猕猴桃内酯、吲哚香气成分滇红碎茶明显低于斯里兰卡红碎茶(50%以上),分别低至56.19%、52.38%。其中烯类香气成分滇红碎茶比斯里兰卡红碎茶高出最为明显,高出53.53%,吲哚类香气成分滇红碎茶比斯里兰卡红碎茶低出最为明显,低出52.48%。两类红碎茶中,水杨酸甲酯占比最高,在斯里兰卡红碎茶中最高可达26.60%,在滇红碎茶中最高可达29.79%。斯里兰卡红碎茶和滇红碎茶中,酯类和醇类含量最高,酯类在斯里兰卡红碎茶中最高可达34.38%,在滇红碎茶中最高可达35.69%,醇类在斯里兰卡红碎茶中最高可达32.48%,在滇红碎茶中最高可达34.84%。各香气成分中二氢猕猴桃内酯(C15)、反-戊酸-2-己烯酯(C29)最能代表斯里兰卡红碎茶香气特征,a-萜品醇(C30)、橙花醇(C40)最能代表滇红碎茶香气成分特征。结论 对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可明显区分斯里兰卡红碎茶与滇红碎茶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优化祁门红茶和多花黄精的提取工艺, 并评估黄精茶饮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选用多花黄精和祁门红茶为原料, 以茶多酚和黄精多糖含量为指标,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对多花黄精和祁门红茶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通过感官评分确定多花黄精与祁门红茶的配比。在此基础上, 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评估黄精茶饮的免疫调节能力。结果 祁门红茶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 茶水比1:80 (g/mL)、浸提时间30 min、浸提温度100℃, 茶多酚提取率为(6.79±0.10)%。多花黄精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 料液比1:20 (g/mL)、浸提时间120 min、浸提温度90℃, 黄精多糖提取率为(56.94±1.56)%。黄精茶饮的最佳配比为: 祁门红茶与多花黄精的体积比为1:3, 黄精茶饮中多酚含量为(1.59±0.04)%, 多糖含量为(46.07±2.91)%。体外细胞实验表明, 黄精茶饮(500 μg/mL)能显著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的增殖(P<0.01), 并能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P<0.01)。动物实验发现, 与模型组相比, 黄精茶饮能够显著促进免疫抑制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的恢复(P<0.05或P<0.01)。结论 黄精茶饮口感香甜清冽, 颜色澄清透亮, 在体内外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研究结果可为茶和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黑大豆为原料,经浸泡、分选、发芽、烘烤等工艺生产了一种具有独特风味和较高营养的豆茶,为黑大豆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黑茶茶褐素与茶多糖对脂肪酶的抑制作用,选择不同地区相同级别的黑茶为原料,提取茶褐素与茶多糖,采用对硝基苯酚法,分析茶褐素与茶多糖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并探讨各黑茶茶褐素与茶多糖对脂肪酶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黑茶茶褐素与茶多糖对脂肪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普洱茶茶褐素与茶多糖IC50最小,分别为25.96,47.57mg/mL,抑制效果最好;其次为六堡茶;抑制效果最差的为茯砖茶褐素与茶多糖;康砖茶褐素与茶多糖抑制效果介于六堡茶与茯砖茶之间。各黑茶茶褐素的抑制类型均为可逆竞争性与非竞争性混合型,其中六堡茶接近于竞争性抑制类型;普洱茶、六堡茶与康砖茶多糖的抑制类型为可逆竞争性与非竞争性混合型,茯砖茶多糖抑制类型为可逆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18.
原味红茶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叶为主要原料开发原味红茶饮料,着重对茶叶的原料筛选、茶饮料的稳定性及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及对茶饮料的外观进行感官检验,选定了茶叶的最佳浸提参数,并确定了茶饮料合理的配方和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普洱大叶种红茶和熟茶的挥发性组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普洱大叶种红茶和熟茶的挥发性组分,气相色谱-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结合组分香气阈值和气味活度值讨论各组分在茶叶呈香中的贡献。结果 20种挥发性组分中,红茶中呋喃型氧化芳樟醇、芳樟醇、苯乙醇、α-松油醇、香叶醇和棕榈酸甲酯的含量为熟茶的4~72倍,而熟茶中1,2,3-三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顺式茉莉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的含量为红茶的16~610倍。呋喃型氧化芳樟醇两种异构体含量在红茶和熟茶中优势构型表现出一致性,而橙花叔醇2种异构体含量在红茶和熟茶中优势构型表现出不一致性。结论从20种挥发性组分在熟茶和红茶中的气味活度值角度对比,苯甲醛、呋喃型氧化芳樟醇、芳樟醇、β-环柠檬醛、1,2,3-三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和棕榈酸甲酯9个挥发性组分在红茶和熟茶呈香均有实际的贡献,其中呋喃型氧化芳樟醇、芳樟醇和棕榈酸甲酯在红茶中呈香贡献远高于熟茶,而1,2,3-三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在熟茶中的呈香贡献远高于红茶。  相似文献   

20.
高温PET瓶装银杏红茶饮料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速溶红茶粉,银杏叶提取物(GBE)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银杏红茶饮料,保持了两者丰定的营养成分,又具有提神,利尿等多种保健作用。采用高温PET瓶包装,携带,饮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