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2.
3.
<正>一、前言 我们己在本刊介绍过阳图PS版用成膜树脂技术(1998年9、10月号)和接枝酯化母体(或压载体Ballast)技术(1999年1、5月号),并且在日本《感光高分子科学与技术  相似文献   

4.
以溴百里酚蓝(BTB)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制备了一种酸碱变色纺织品.在环境由酸性向碱性变化的过程中,吸收光谱及Lab值表明BTB溶液与染色织物存在由黄至绿再到蓝的变化.红外光谱表明,其变色机理是分子的异构化;色牢度测试结果表明,BTB分子与织物间亲和力较弱,色牢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提起变色宝石,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变石。变石是一种最常见的变色宝石,它那绿——红的变色效应,被誉为“白昼里的祖母绿,黑夜里的红宝石”。其实,除了变石之外,还有一些会变色的宝石,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变色蓝宝石:是除变石外,较为常见的变色宝石品种。通常在日光下呈蓝色,夜间灯光下显微红色或紫红色。虽然大多这种色变较弱,但也有的色变明显,显示美丽的蓝色和悦目的紫红色。更  相似文献   

6.
变色织物生产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综合叙述变色织物的三种生产技术,即纤椎技术、染色技术和印花技术。  相似文献   

7.
几种变色染料的变色机理以及在纺织品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变色染料———光敏、热敏及湿敏变色染料的变色机理以及它们在纺织品加工中的应用情况。指出变色染料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并分别指出了光敏变色染料应在提高稳定性和耐光色牢度的基础上降低成本,热敏变色染料应该朝着低温、微胶囊化以及相应配套助剂的开发方向发展,湿敏变色染料应朝着产品种类的多样化和应用的广泛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变色丝绸是采用特殊染色方法染制而成的,在不同光源照射下色调变化异常显著,这不但与照射光源的光谱特性有关,而且与染物表面对照射光波的反射特性有关。文中对变色丝绸的变色原理、变色染料的选用、染色工艺及操作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变色纤维与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森  陈娜 《针织工业》2010,(3):24-24
<正>变色纤维或织物是在其生产中添加某种具有特殊结构,在受到光、热、水分或辐射等外界刺激后具有可逆性自动改变颜色功能的物质。主要可分为光敏变色和热敏变色。1光敏变色  相似文献   

10.
欧群叶 《中国宝石》1997,6(2):104-105
  相似文献   

11.
在智能纺织品中,变色纺织品是应用较广的一个分支。文章从变色材料的分类着手,综述热致变色、湿敏变色、感光变色、电致变色四类材料的变色原理、变色性能、主要制备工艺及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并进行未来的展望,以期为变色材料在智能纺织品中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拓展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吴树生 《北京皮革》2003,(6):105-105
本文介绍了聚氨酯变色革的变色原理,基本结构及配方中各组成的作用,并论述了生产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介绍应用光谱、色谱原理研制光敏变色羊毛绒线,用特殊的染料以特定的配方染制的毛线具有变色效果,在不同光源下呈现不同的颜色。  相似文献   

15.
《纺织科技进展》2020,(1):40-40
热敏变色印花亦称感温变色印花,早期的热敏变色印花就已采用了热敏变色染料加工成微胶囊后,印制到织物上去,它有可逆和不可逆两类。不可逆的热敏变色染料一般作为温度检测指示。用于纺织品上一般都为可逆的。按其结构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类,有机热敏变色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品,它是由隐色染料、显色剂和增感剂(减敏剂)三者所组成的。感温变色浆有15个基本色,低温有色、高温无色,各色相互混合调色。也可采用应用参考色使有色变有色。  相似文献   

16.
17.
变色纤维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变色纤维的起源、概念与主要类别.分别阐述了变色纤维的溶液纺丝法、熔融纺纹法、后整理法以及接枝聚合法等变色生产技术.展望了变色纤维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加工变色纺织品的三种方法及其变色纺织品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变色纤维及其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变色纤维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春暖 《染整技术》2006,28(9):9-11
概述了变色纤维的起源、概念、主要类别和变色技术的基本方法,展望了变色纤维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热敏变色材料色谱范围窄、颜色变化单一的问题,以使用原位聚合法得到的热敏变色微胶囊为基础模板,将其分别与制备的红、黄色微胶囊进行拼色实验。通过减法混色原理,不同颜色的微胶囊混合后会呈现出另一种颜色,达到了色谱拓展的目的。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红外光谱仪表征了微胶囊的形貌和结构,测试了拼色样品的色差、反射率、K/S值。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了以甲醛-三聚氰胺树脂为壁材、三芳甲烷类基础变色体系为芯材的热敏变色微胶囊;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微胶囊混合体系的颜色也发生显著变化,实现了在不同色调之间的可逆变化,拓展了热敏变色微胶囊的变色色谱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