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了研究快速无损鉴别鸡蛋产地的可行性,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采集4种湖北不同产地鸡蛋的透射光谱(500~900 nm),利用中心化、归一化、标准正态变量(SNV)、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SG)和多元散射校正(MSC)、直接正交信号校正(Direct 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DOSC)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t分布式随机邻域嵌入(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t-SNE)、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预处理后的数据降维,并将降维后的数据分别输入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建立鸡蛋产地溯源模型。比较两种方法建立的模型,发现运用DOSC预处理及t-SNE提取的光谱特征信息建立的RF模型鉴别效果最好,训练集和预测集的鉴别正确率分别为100%和98.33%。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鸡蛋产地溯源是可行的,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鸡蛋产地溯源便携式仪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通过阈值选取高光谱图感兴趣区域建立模型从而提高快速检测牛肉掺假猪肉水平的方法。方法以2%为间隔,掺假比例为2%~50%(w/w),配制掺入猪肉糜的掺假牛肉样本并采集高光谱反射数据,根据某波长处光谱数据频率曲线设定阈值提取高光谱感兴趣区域,同时以直径为150个像素的圆形区域提取光谱作为对比。采用浓度梯度法、Kennard-Stone法、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法(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SPXY)、极大线性无关法将样本划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借助多元散射校正结合平滑预处理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掺假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设定阈值提取感兴趣区域建立的模型比圆形区域提取所建模型更加稳定、精准,其中SPXY法划分样本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效果最好,校正相关系数r_c~2为0.9733,验证集相关系数r_p~2为0.9515。结论基于高光谱技术通过设定阈值提取特征光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可提高预测牛肉掺假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寻苹果产地溯源新方法,本文以新疆阿克苏、陕西洛川、山东烟台三个不同产地600个红富士苹果样本为试材分别采集其590~1250nm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图,将经过光谱校正后的光谱数据做归一化(Normalization)、多元散射校正(Multivariate Scattering Correction,MSC)等8种光谱预处理,对经过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建立全波长分类模型发现二阶求导为最优预处理方法;然后再将经过二阶求导预处理的光谱数据结合以欧几里得距离(Euclidean)、相关距离(correlation)、余弦相似度(cosine)、城市街区距离(cityblock)作为距离度量的K最近邻法建模,发现K最近邻法(correlation)为最优分类识别方法;随后再分别用高斯过程隐变量模型(Gaussian Process Latent Variable Model,GPLVM)、线性局部切空间排列(Linear Local Tangent Space Alignment,LLTSA)、等12种数据降维方法对经二阶求导预处理后的光谱做降维处理,并结合K最近邻法(correlation)鉴别苹果产地。结果表明,提取前9个主成分,采用二阶求导-扩散映射-K最近邻法(correlation)模型识别效果最优,建模集和预测集的分类识别率分别为97.30%与92.30%。故,深度学习数据降维方法结合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可成功、有效地实现苹果产地溯源。  相似文献   

4.
使用900~1700 nm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宁夏银川、固原、盐池三个不同产地的绵羊后腿样本的近红外高光谱数据,对光谱采用面积归一化方法预处理,利用SPA、CARS、UVE算法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提取特征波长分别为17、40、121个;结合PLS-DA及KNN建立特征波段下的判别模型。结果表明KNN判别模型效果较差,3种特征波长中利用CARS提取的特征波长建模效果最佳,代替全光谱建立PLS-DA判别模型是可行的;综合对比模型效果,CARS-PLS-DA为最优模型,校正集正确率90.48%,预测集正确率84.21%。证明利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对羊肉产地鉴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光谱(900~1700nm)对完好、木栓化和烂果茄子进行识别研究。共采摘了252个茄子样本,包含完好茄子170个,木栓化茄子60个和烂果茄子22个,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完好、木栓化和烂果3种区域一共252个样本的高光谱图像,然后提取合理的感兴趣区域(ROI)获得样本光谱数据。采用多种预处理方法进行光谱预处理,建立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PLS)判别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经normalize预处理后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因此选择normalize作为预处理方法。基于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采用连续投影法(SPA)、回归系数法(RC)和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提取特征波长,并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PLS)和多元线性回归(MLR)判别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ARS-MLR模型对3种类型样本鉴别效果最佳,其校正集决定系数Rc2为0.94,预测集决定系数Rp2为0.90,RMSEC和RMSEP分别为0.19和0.21,预测集判别准确率达到96.82%。本研究采用高光谱可以对完好、木栓化和烂果茄子进行有效鉴别,为茄子的缺陷无损检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对3类不同产地的圆枣进行判别分析,快速鉴别圆枣产地。应用近红外高光谱获取3类圆枣样本的光谱数据,对光谱采用标准正则变换(SNV)方法预处理,从原始光谱数据中提取特征波长,并建立全波段与特征波段下的线性判别模型来判别3类圆枣的产地。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结合线性判别法对圆枣产地鉴别的特征波段模型可有效替代全波段模型,模型准确率均大于99%,为实现农产品产地鉴别和自动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宁夏滩羊肉为研究对象,利用400~1000 nm可见近红外高光谱对冷鲜羊肉的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进行新鲜度的检测研究。采集冷鲜滩羊肉表面光谱图像,提取感兴趣区域获取原始光谱数据。剔除由蒙特卡洛检测法所检测出的异常样本,采用理化值共生距离法(SPXY)划分样本的校正集和预测集。先对原始光谱预处理并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优选最佳预处理方法;后采用主成分回归法(PCR)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法(SVR)建立模型,优选最佳建模方法。结果表明:光谱数据经过正交信号校正(OSC)预处理后,建立的菌落总数和TVB-N含量预测模型效果较好,其RC分别为0.9067和0.9147,Rp分别为0.8743和0.8802,均高于其他光谱预处理模型。通过不同建模方法的比较,建模效果较好的是PLSR方法。研究表明:利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技术可以实现对滩羊肉新鲜度的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应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检测牡蛎干制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的方法。采用高光谱成像系统,在400~1 100 nm范围内,采集到5个干燥时期的100个牡蛎干样本高光谱图像。提取所有样本感兴趣区域的平均光谱数据,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多元散射校正(MSC)、卷积平滑(S-G)预处理,采用相关系数法提取8个特征波长。基于所提取的特征波长,建立光谱数据与水分含量的多元线形回归(MLR)和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有较好的预测效果。MLR模型的校正集、预测集和交叉验证集的相关系数较BP神经网络低;校正集、预测集和交叉验证集均方根误差分析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效果较MLR好。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检测牡蛎干制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400~1000 nm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对鸡肉嫩度进行快速无损检测研究。采集鸡肉表面的高光谱散射图像,提取样本感兴趣区域反射光谱曲线并用剪切力值表征鸡肉的标准嫩度。以原始光谱和多元散射校正(MSC)预处理光谱数据建立鸡肉嫩度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预处理光谱建立的模型效果更优。基于MSC预处理,采用偏PLS权重系数法结合逐步回归法筛选出了4个特征波长。然后采用PLSR和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分别建立特征波长处光谱反射值和鸡肉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优选最佳模型。结果显示:MLR模型预测效果较好,预测相关系数(RP)和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4和1.97。研究表明:利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多元回归分析法对鸡肉嫩度的快速无损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邓建猛  王红军  黎邹邹  黎源鸿 《食品与机械》2016,32(11):122-125,211
为了快速无损检测马铃薯外部品质,研究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马铃薯外部品质分级。选取合格、发芽、绿皮、孔洞4种马铃薯外部特征,获取光谱数据,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并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结果显示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法(SNV)获得的模型效果最优。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利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及加权权重法(WWM)分别优选出了13个和9个特征波段,对两种不同方法得出的特征波段分别建立了支持向量机判别模型,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预测集的判别准确率均达到了100%,WWM-SVM判别模型对校正集的交叉验证率为99.5%,高于SPA-SVM判别模型的交叉验证率。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SPA-SVM和WWM-SVM对马铃薯外部品质进行分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大米溯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提取大米的光谱信息进行大米产地溯源研究。采用X-Y距离样本集算法(SPXY)进行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划分,将1 000颗大米样本中800个为训练集,剩下200个为测试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提取相关性较强的主成分光谱信息,进行数据降维。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前4个主成分,并在贡献率最高的第4主成分基础上,结合支持向量机算法(SVM)建立大米产地溯源预测模型。研究得出训练集准确率可达96%,测试集平均准确率为79%。通过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实验结果表明,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对大米产地进行溯源,为大米产地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了一定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豆的品种直接关系到大豆制品的质量和出油率,目前主要采用对大豆中蛋白质及脂肪等含量的检测来实现对大豆品种的鉴别。这种鉴别方式破坏了大豆本质,并且存在检测费用高、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本文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和机器学习理论,研究了大豆品种无损快速鉴别方法。采集并建立了4个品种(每个品种200粒,共计800粒)大豆的高光谱原始图像及光谱数据集。研究了利用归一化、均值中心化、小波变换、S-G平滑滤波以及矢量归一化对采集到的高光谱数据进行滤波去噪预处理,建立了基于KNN、RF及GBDT的大豆种粒无损检测模型。实验对比得出,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GBDT的检测模型精度最高,识别准确率可达99.58%,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的GBDT 算法模型能够有效消除噪声干扰的影响,实现对大豆种粒快速、准确的无损检测,并对其他农作物的品种检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外观正常但内部存在不同程度霉变的花生,探索采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方法构建花生内部霉变快速无损判别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100粒内部霉变和100粒健康花生的近红外高光谱图像构成数据集,将多种经典光谱预处理方法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组合建立花生内部霉变判别模型,并采用蒙特卡洛-无信息变量消除法(Monte Carlo-unin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MC-UVE)找出霉变判别中有效的光谱特征波长。结果 将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方法和二阶求导光谱预处理方法与SVM组合,对内部霉变严重样本判别的总体识别准确率可达95%,对不同程度内部霉变样本的平均识别准确率为88%;基于MC-UVE筛选得到10、5、3个特征波长构建的模型总体识别准确率为90%、85%和82%。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高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可为花生内部霉变的快速、无损判别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特征波长筛选为基于光电原理的霉变花生色选机系统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对烟叶中的非烟物质进行分类识别。  方法  使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采用归一化(Normalization)、标准正态变化(SNV)、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导数(FD)、卷积平滑(SG)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连续投影变换(SPA)和主成分载荷(PCA loadings)进行特征波长选择,并应用随机森林(RF)、Softmax和支持向量机(SVM)建立分类模型。  结果  SNV为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SPA选择特征波长建立的SVM模型为最优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正确率分别为99.82%和99.47%。  结论  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SPA-SVM模型可以有效分类识别烟叶中的非烟物质。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食用植物油种类的快速无损识别,为公安实战中打击“食药环”犯罪提供参考,借助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类别、品牌食用植物油进行了多层次分类识别工作。采用标准正态变换(SNV)和一阶导数预处理消除基线和其他背景干扰,使得重叠峰发生分离,从而提高检测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提取特征波长,结合基于布谷鸟搜索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CS-ELM)模型对不同种类和品牌的食用植物油进行分类识别,同时对比随机森林模型与CARS-CS-ELM融合模型在食用植物油快速分类检测方面的准确率。结果表明,基于CARS-CS-ELM融合模型对3类植物油样本总体进行分类,其分类准确率达到85.19%,其中小磨香油、花生油、玉米油样本训练集的品牌分类准确率依次为92.5%、100%、96.7%,测试集品牌分类准确率均为100%,而随机森林模型的9个品牌食用植物油分类准确率仅为80%。综上,CARS-CS-ELM融合模型对食用植物油快速分类识别效果较好,可为食用植物油的无损快速检验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加热对青花椒的影响.用差热-热重分析(TG-DTA)对青花椒进行了热分析研究.青花椒果皮和青花椒籽的热分解分为几个阶段,其分解特征峰明显.青花椒果皮的特征峰可作为青花椒的辅助鉴别;青花椒的保存使用温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实现荷斯坦奶牛、秦川牛、西门塔尔牛三个品种牛肉的快速无损鉴别。首先,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并对样本集进行划分;应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和无信息变量消除算法(UVE)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提取特征波长;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PLS-DA)、K最近邻(KNN)模型及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进行全波段及特征波段鉴别分析。结果表明,一阶导数(FD)法为最优预处理方法,利用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法(SPXY)法划分后的样本模型预测性能最好;利用CARS、SPA和UVE分别选出24、17和19个特征波长;基于CARS法提取的特征波长所建的RBF-SVM模型的校正集与预测集正确率分别为100%、98.82%。由此可见,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能够获得较好的牛肉品种鉴别效果。该研究可为牛肉品种的快速无损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光谱信息特征选择的玉米霉变程度Fisher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高光谱鉴别玉米霉变程度的正确率,分别对全波长和特征波长下霉变玉米进行鉴别分析。利用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获得250个霉变玉米样本的高光谱数据,并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和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2种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再对未预处理和预处理后的原始数据进行判别,优选出多元散射校正的预处理方法;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系数选择了9个特征波长;运用Fisher判别分析(Fisher discriminant analysis,FDA)分别对全波长和特征波长下的训练集进行判别分析,并用对应的测试集进行检验。FDA结果表明,全波长下判别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准确率分别为97.71%,97.33%,9个特征波长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准确率分别为100.00%,98.67%。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特征光谱能够较好地表征玉米的霉变程度,有利于提高玉米霉变程度的鉴别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酿酒高粱品种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品种酿酒高粱分类难、分类精度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光谱和图像信息的高光谱成像技术从而对酿酒高粱进行分类的方法。通过采集11类共550个高粱样本的高光谱数据,运用连续投影算法从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后光谱中筛选出48个特征波长,再提取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作为图像特征,利用纹理特征、全光谱、特征光谱及其结合图像特征分别建立支持向量机、偏最小二乘判别和极限学习机分类模型,最后再采集220个未参与建模样本对所建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特征光谱结合纹理特征建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效果最佳,训练集和测试集的识别率分别为96%和95.3%,验证集的识别率达到91.8%,高于单一光谱数据建模效果,说明光谱和图像信息结合可以提高酿酒高粱的分类识别率。该方法为高粱品种的高精度分类和不同酿酒原料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精确地鉴别小麦品种,实现小麦品种快速、无损、有效、稳定的鉴别。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6个小麦品种籽粒光谱和图像信息,提取小麦籽粒胚、胚乳、胚和胚乳混合部位的光谱,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处理,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和连续投影算法(SPA)提取特征波长,基于全波长和特征波长建立线性判别分析(LDA)、支持向量机(SVM)和K最邻近(KNN)模型,筛选出最佳的籽粒部位光谱、预处理方法和特征波长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光谱信息、形态特征及二者结合信息对小麦品种的鉴别效果。结果表明,基于34个特征波长光谱信息结合形态特征建立的LDA模型效果最佳,其训练集和预测集的正确判别率分别为91.3%和86.0%。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进行小麦品种鉴别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