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冯思全 《包装工程》2024,(8):367-372, 423
目的 为南梁红色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一种“图像文化”的研究视角,以及“转向”的研究思路,丰富南梁红色文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拓宽艺术设计的研究领域,进而在艺术设计实践中设计一些兼具文化内涵、审美与艺术价值的文创产品。方法 运用事实与事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艺术设计创新的实践经验为依据,通过对南梁红色文化资源及其文创产品设计现状的分析,结合实例,探讨图像文化视角下南梁红色文创产品设计“转向”的相关问题。结果 提出南梁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视觉形象之具象与抽象的提炼、视觉心理学的应用、审美性与实用性的契合、红色精神向应用场景拓展等四个“转向”策略。结论 有利于南梁精神的图像呈现,能够促进红色文创产品的精准定位与多元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造物设计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胡志才 《包装工程》2023,44(8):358-367
目的 探索数字智能技术与文创产品结合的设计方法,为数字智能技术在文创产品的应用中提供可参考的设计范式。方法 以数字智能技术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传感器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增材制造等技术的分析,明晰技术应用思路;再结合数字技术原理与设计学方法归纳出数字智能型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与重点,总结出数字智能技术在文创产品创意设计、路径优化、场景融合、数字库建设、分模块组合等方面的应用方式,构建出数字智能型文创产品的设计模型。结论 数字技术与文创产品的结合可优化产品性能,推动文创产品与数字世界的高效互连,提升文创产品的智能属性并成为“活”文创。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字体验模式,可以提高文化主体的传播效率,增强文创产品的交互体验,促进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属性向数字产业链发展,从而实现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3.
侯佳  谢臻  夏敏燕  胡昊琪 《包装工程》2022,43(4):376-382, 422
目的 探析在地实践语境下,红色文化转化为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以此寻求上海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方法 通过对上海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分析确立地域特色的重要性。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分层整理,并深入研究在地性背景下消费主体各层级的情感需求及文化转译的方法。最终构建出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的红色文创产品在地性实践模型,并通过设计团队的实践案例进行展示。结论 从情感满足的角度出发,提出在本能层级上以红色文化符号的地域识别性为提取原则并确保文化转译过程中的准确性;行为层级上在以海派崇实性为基准设定产品功能的同时强调产品的文化体验;反思层级上侧重通过产品理念、寓意、品质等要素的设计构建红色精神与上海价值的双重认同并将其长效延续的思路,力求为上海红色文创产品的地方性特色呈现提供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产品的创意和独特性,利用数字化技术设计乡村文创产品逐渐兴起。因此,该文研究了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乡村文创产品设计创新,旨在探索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文化创新和产品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构建综合的数字化平台来支持乡村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推广。该数字化平台包括数据采集存储、数字视觉呈现、智能决策评估、个性化定制和产品发布营销等模块。该文将数字化技术与乡村文化相结合,旨在挖掘乡村文化的潜力,创造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邱巧  张勃 《包装工程》2023,44(16):343-351
目的 以国道G318“两路”精神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为契机,提升“两路”精神的群体认同和代际传承,突破目前“两路”精神相关文创产品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比较匮乏的现状,提高“两路”精神文创产品的设计水平和设计能力,并为当下其他红色文创设计提供思路和指导。方法 明确国道G318“两路”精神文创产品设计的重要意义,剖析目前“两路”精神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困境和不足,梳理国道G318相关的“两路”精神资源,最终在“两路”精神传承的视角下,紧扣“继承-融入-传播-生长”的内在逻辑,立足文创产品与文化传递、设计创新、品牌与业态融合等关系的思考,提出国道G318“两路”精神文创产品设计的系列策略。结论 要实现“两路”精神的传承,既需要在文化元素、设计技法、设计思维等方面实现文创产品对“两路”精神的准确表达,也需要基于国道G318的资源禀赋、历史文脉、红色旅游开发、交旅融合等因素拓宽文创产品设计的思路和视野。  相似文献   

6.
鲁宁 《包装工程》2021,42(18):380-387
目的 以乡村振兴政策下的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创新研发为目的,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文创设计发展现状入手,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分析通道侗族地域文化与设计融合的价值与意义,探索通道侗族特色文创产品设计的思路方法.方法 通过阅读和梳理大量的通道侗族文献,归纳整理通道侗族文化形式,针对通道侗族文创产品发展现状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探索侗族民俗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以及潮文化融入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的路径模式,分析侗族元素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方法,完成了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实践.结论 通过侗文化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完成了具有通道侗族特色的文创产品设计系列,对乡村振兴以及当地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吴晶晶  耿畅远 《包装工程》2023,44(18):341-350
目的 结合数字孪生原理来辅助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借由智能图像处理技术发散更多艺术创意,从而减少文创产品设计的艺术内耗,提升设计效率,并从数字孪生角度审视文创产品效果,辅助产品的孵化。方法 在数字孪生原理的指导下,以数据处理技术提取文化特征,丰富畲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并从中选取畲族设计元素以智能数字图像处理方法进行批量化图像生成,最后在keyshot中对概念产品的数字孪生模型进行数字图像的UV映射,以构建文创产品的仿真造型效果。结果 获取畲族文化图像孪生数据,组成畲族纹样文化资源库,构建数字孪生辅助的畲族文创设计方法。结论 基于数字孪生的文创产品设计中,借助了多种人工智能和数字图像处理手段,对文创中的图像设计工作起到了有效的辅助产出作用。为文创与科技融合的设计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郑君  王炳江 《包装工程》2023,44(10):340-346
目的 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海南多种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海南地域文化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从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应用及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将海南经典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对海南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海南旅游特色文创产品与黎族文化元素、海南特有坡鹿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应用;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构思、产品受众、创意形式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对此进一步提出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应与当地旅游文创产品深度结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结论 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并聚焦其有价值的元素,对此展开深度的挖掘,给予文创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海南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将海南当地黎族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旅游文创产品及创新设计,可以让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并以人们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佳春  曹磊 《包装工程》2022,43(12):324-331
目的 针对非遗在当代的文化价值转化现状,探索非遗主题与文创产品结合以促进非遗文化传承、文创产品创新的设计策略与方法。方法 分析课题研究现状,指出非遗文创设计的现存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与方法总结,提出较完整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体系。结论 非遗主题文创产品设计不仅限于物质型的产品服务,更在于非物质型的精神体验。采用非遗主题品牌化、文创产品市场化等方式,通过生活类形态与个性化标签的打造,从而吸引用户关注、推进年轻化进程,非遗文化与创意产品可在顺应时代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内容与载体的高质量融合。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可分为3个部分:一是以可视形态与功能体验为内容提炼文化符号;二是应用传统工艺或新兴技术搭建产品载体;三是以引流话题与场景体验激发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0.
周美玉  孙昕 《包装工程》2020,41(20):1-7
总结当下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设计原则、开发模式、馆藏文化再利用方式。方法 通过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博物馆文创设计中存在同质化、缺少专业研发团队、与博物馆文化融合深度不够,以及理论研究投入不足等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 博物馆文化是其文创产品设计的重心,是连接消费者与产品的重要纽带。基于此,提出了博物馆文化元素转化的三种设计思考方式,分析了人性化设计等成熟的工业设计方法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总结出区域社会经济、技术和特色文化应作为文创产品开发中重点考虑的设计要素,以及博物馆馆藏文化的深层次研究能够促进文化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1.
柏清  任宇翔 《包装工程》2023,44(18):351-353, 384
目的 探索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艺术碰撞和创新路径。方法 基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从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关系出发,总结非遗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向,提出了个性化、互动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应用尝试,并从具体的实践层面分析有效的应用方式方法,结合文创产品在形态、意蕴和实用三方面与非遗文化的融合,探索非遗再设计与利用的新形式,以期弥补当前非遗传承与发展的不足与局限,实现创新设计。结论 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应该从本源出发,回归传统,将非遗文化精髓与文创产品设计实现艺术化的结合,增加非遗文创产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形成符合当前大众审美特点与消费需求的内容,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翔宇  李轶南  鲁红雷 《包装工程》2021,42(18):356-367
目的 总结和探索将当下流行风格融入敦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探讨融媒体时代消费导向的流行文化在博物馆文创设计中的价值.方法 结合用户调研、文化传播理论、后现代主义设计手法分析等,解析流行风格设计手法对敦煌艺术的审美要素、精神意涵与艺术态度3个维度的解读与创新,探讨流行文化的传播对敦煌文创产品的助推,阐述流行风格与文创设计结合的产品开发策略.结果 敦煌文创结合互联网传媒技术,贯彻设计层、宣传层和体验层3个模块系统融合的设计策略,在设计层设计文化产品与数码娱乐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在宣传层借跨界融合讲述现代设计故事,形成品牌社群;在体验层策划多元文化消费活动,提供文化审美体验,拓宽文创设计外延.结论 敦煌文创结合当下流行的文化形式为文创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与建议.博物馆文创设计应发挥自身文化与地域特色,紧跟时代需求,寻求跨界融合与文化超越.  相似文献   

13.
荣昌夏布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创新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李昱靓 《包装工程》2016,37(14):148-151
目的从重庆荣昌夏布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创新角度,对重庆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法、途径等提供借鉴和案例支撑。方法从建立长效机制、产品发展策略、产业创新策略3个方面,对夏布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设计方法提供参考。结论 "共融型"多种非遗工艺"嫁接"的夏布文创产品开发模式及设计创新方法,不仅可以改变现有的传统传承方式,同时对今后荣昌夏布发展的理论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及设计创新起试金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蓉  赵丽  康华西 《包装工程》2023,44(14):401-410
目的 对巴文化要素进行梳理和分析,构建文化要素模型。方法 以巴文化资源为研究基础,从设计出发将巴文化与文创融合,在物态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分类中进行设计元素提取与转化。提出文创设计载体选择需遵循相似性、相关性、匹配性与融合性原则,基于此进行外部接触层、中间行为层、内部感知层的设计元素转译,并针对不同文化层级的特征提出静态、动态、动静结合的三维度设计表达方式,以此完成文创设计应用。结果 研究发现巴文化要素模型的构建有利于地域文化特征提取和原始创新,同时运用文化结构层次更能有效驱动巴地文创产品创新发展,为地域文化相关设计活动提供借鉴。结论 在文化需求与日俱增的现代社会语境下,文化模型构建有利于在最大程度地保留文化底蕴的同时,高效实现文创设计从“文”到“创”的创新性转化,对地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敏敏  苏云波 《包装工程》2023,44(24):492-500
目的 以研发“世遗泉州”闽南红砖文创产品为目的,进行闽南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研究,以期能为闽南传统文化创新运用和活化传承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方法 挖掘“世遗泉州”独特地域文化,解读与梳理当地闽南红砖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价值,并提炼当中的文化符号;结合“日用即道”的设计理念提出研发闽南红砖文创产品要遵循地域性、实用性、情感性和可持续性的设计原则,以创新手段将闽南红砖建筑艺术与现代产品相融合,进行闽南红砖茶文化产品实践设计。结论 将闽南地区独有的红砖建筑装饰艺术与百姓日常生活相结合,形成具有独特属性和文化定位的文创产品,在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有助于传承与保护闽南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周作好 《包装工程》2024,45(2):452-459
目的 使钦州坭兴陶文创产品包装在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更具时代性特点,突破传统包装信息传达的局限性和间接性,利于消费群体便利地获取信息,进而做出该研究。方法 通过对AI、AR、VR等智能技术的实现原理、技术特点和现实基础进行分析,归纳坭兴陶文创产品智能包装的设计应用策略,进而结合实际设计案例探索坭兴陶文创产品智能包装设计的多维展示方法和互动设计方式。结果 构建了坭兴陶文创产品包装通过AI、AR、VR等智能展示方法实现产品和消费者间智能交互和包装信息多维展示的方法。结论 通过智能技术介入坭兴陶文创产品包装可以提供额外的设计增值服务,有利于坭兴陶文创产品包装的动态互动性、人文趣味性,以及消费服务个性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杨涵 《包装工程》2022,43(10):346-354
目的 针对废弃矿山的资源转化和文化旅游开发,结合设计创新及其产业化发展,研究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模式。方法 通过设计理论基础研究、相关政策法规解读及国内外产品设计案例剖析,经过对比和归纳,总结出废弃矿山改造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方式。结论 废弃矿山改造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是以政策为引领、技术为支撑、创意为核心、资源为主体的创新过程。整个过程需明确创意方向、规范开发行为。通过技术应用和转化来实现矿山修复、土地改造、生态恢复。以创意产品主题化、文旅项目多样化、矿山IP品牌化来促进设计创意和创新。采用就地取材、跨界融合等方法,来提升资源转化率并增强产品体验感。通过政策落实、技术应用、设计创意、资源整合等协同创新方式,完成废弃矿山改造产品的创意设计和创新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