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高温氧化、氢气还原、气相磷化法在SBA-15载体上分别制备了RuO2、Ru和RuP三类钌基纳米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催化剂微观形貌、物相、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研究氨硼烷浓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循环使用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uP催化活性最高,其次为Ru和RuO2。水解反应相对于氨硼烷浓度和催化剂用量分别为零级和一级动力学关系,Ru催化下的表观活化能低于RuP的。经过四次循环使用后,Ru/SBA-15和RuP/SBA-15的催化活性均有所衰减。  相似文献   

2.
李秋莹  甘建壮  王应进  孙祺  方海燕  何姣  徐光 《贵金属》2020,41(2):57-61, 65
利用四氧化钌易挥发的特点,将钌溶液用高氯酸冒烟去除钌,用ICP-AES测定样品中杂质元素。对钌基体干扰、高氯酸用量、杂质元素分析谱线、仪器分析参数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采用高氯酸冒烟,可将试液中钌含量降低至50 μg/mL以下,有效消除钌对杂质元素的光谱干扰。方法具有较宽的测定范围,对三氯化钌样品中20个杂质元素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9)为2.0%~3.5%,加标回收率在86.3%~118.0%之间,可满足钌化合物中杂质元素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3.
马宁  张鑫宇  孙岩  龙芳宇  孙凯伦 《表面技术》2023,(12):197-205+273
目的 提高TC4钛合金超疏水表面的疏水性、耐腐蚀性与力学性能。方法 首先选择化学刻蚀法对TC4钛合金进行处理制备出微米级结构,再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出纳米级结构,最终在试样表面制备出了具有微纳分级结构的超疏水表面。通过观察微观结构表面、Tafel测试、线性磨损试验、抗冲击性测试以及防冰性能测试,分别对H2O2刻蚀、强酸刻蚀、阳极氧化、H2O2刻蚀-阳极氧化和强酸刻蚀-阳极氧化制备的超疏水表面进行性能对比。结果 使用双氧水-碳酸氢钠混合溶液制备出的超疏水表面接触角为156.4°,滚动角为2.7°;硫酸-盐酸混合溶液制备出的超疏水表面接触角为153.1°,滚动角为7.6°;阳极氧化法制备的超疏水表面接触角为156.3°,滚动角为4.2°;双氧水-碳酸氢钠混合溶液刻蚀并阳极氧化处理后,表面接触角为157.6°,使用硫酸-盐酸混合溶液刻蚀并阳极氧化处理后,表面接触角为155.9°,二者滚动角均小于2°。复合方法制备的表面疏水性能优于单一方法制备的超疏水表面。超疏水试样的OCP都高于TC4钛合金,经过强酸刻蚀和...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重力旋转填料床反应器氧化减压蒸馏装置,从一次钌盐酸吸收液中氧化蒸馏赶锇、提钌。氧化蒸馏出的Ru O4经盐酸吸收还原,制得纯的钌盐酸溶液;经氯化铵结晶沉淀,所得的氯钌酸铵沉淀物在氢气氛围下煅烧还原,制得高纯海绵钌;海绵钌经王水与氢氟酸混合酸煮洗,在氢气氛围下干燥后制得纯钌粉。经辉光放电质谱法——GDMS分析,钌粉纯度达到99.999%以上,可直接用于溅射靶材。该工艺采用物理与化学、湿法与火法相结合的提纯技术,制得用于溅射靶材的高纯钌粉。超重力旋转填料床反应器氧化蒸馏具有可连续化作业、操作时间短、提钌率高、制备高纯含钌盐酸溶液产品质量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从废料中回收和循环利用钌,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从含钌废料中回收钌的工艺,氧化蒸馏法包括酸性介质和碱性介质中的氧化蒸馏、氯化法和直接氧化法、熔融-浸出-沉淀法,其他湿法浸出法包括碱性热压-还原沉淀法、碱性氧化溶解-还原沉淀和微波浸出-浊点萃取。简述了制备三氯化钌和还原制备高纯钌粉的工艺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湿法冶金回收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存在含磷废水排放量大、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还原酸浸-沉淀-固相再生回收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新方法。区别于传统氧化酸浸,本研究在浸出过程中加入有机还原剂,将铁元素以Fe2+的形式浸出到溶液中;然后,通过控制pH值制备Fe3(PO4)2·8H2O,以此作为再生LiFePO4正极材料的前驱体,避免了后续混锂烧结过程中Fe3+还原不彻底、再生磷酸铁锂纯度低等问题。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浸出条件,Li+和Fe2+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8.15%和98.10%。利用氨水调控浸出液pH值,沉淀出形貌为一次片状簇拥成团状结构的Fe3(PO4)2·8H2O前驱体;最后,将Fe3(PO4)2·8H2O...  相似文献   

7.
利用不同冷却方式在SS400热轧带钢表面形成了不同结构的氧化皮,通过腐蚀形貌宏观观察、SEM、EDS、XRD、失重法、干湿周期浸润腐蚀加速实验和电化学方法对不同结构氧化皮的热轧带钢在NaHSO3溶液中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冷却方式下所制热轧带钢的氧化皮均主要由Fe3O4组成,另含有Fe2O3和Fe。随着冷却速度的减小,氧化皮中Fe3O4的含量增加,但未发现有FeO;随炉冷却所制热轧带钢的氧化皮较厚且均匀,并存在分层现象(外层为Fe2O3,内层为Fe3O4+Fe),在NaHSO3溶液中耐蚀性最好;装罐冷却所制氧化皮较均匀平整,耐蚀性次之;自然空冷所制氧化皮存在着较多的缺陷,耐蚀性最差。  相似文献   

8.
钌锌催化剂是液相法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的高效催化剂,用量大、贵金属含量高,研究失效钌锌催化剂中钌的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从失效钌锌催化剂中回收钌的方法,并通过实验优化了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1) 焙烧:在650 ℃下焙烧4 h,球磨至80目;2) 碱熔:失效催化剂:氢氧化钠:高锰酸钾(质量比)为1:2:0.5,在650 ℃下熔融5 h;3) 蒸馏:于95 ℃通氯气蒸馏钌2 h。在最优条件下,钌直收率97.66%,产出的三氯化钌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电解水制氢阳极电催化析氧反应(OER)动力学缓慢,可采用阳极OER催化剂提高。采用简单的低温热解法制备出钌(Ru)、铁钌(Fe Ru)和钴钌(CoRu)复合聚酞菁等一系列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催化剂的析氧等电催化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Fe3Ru-PPc在碱性环境下电流密度为50 mA·cm-2时的过电位为303.5 mV,塔菲尔斜率仅为42.3 mV·dec-1,相比于商业Ir O2具有更好的OER活性。对其结构分析可知,Fe与Ru的结合使得材料的电子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了OER的动力学过程,从而使其具有更好的OER活性和载流子迁移率。  相似文献   

10.
孔雀绿催化光度测定超痕量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蒋治良  唐奇端 《贵金属》1992,13(2):51-54
在盐酸介质中Ru(Ⅲ)对IO_4~-氧化孔雀绿这一褪色反应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以抗坏血酸中止反应,采用固定时间法,拟定了一个检出限和测定范围分别为3.8ng/L和7.6~100ng/L钌的催化光度新方法,并用于氯化渣中钌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羧基氧化钌薄膜的热分解机理及其伏安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RuCl3·3H3O异丙醇溶液为前驱体,采用原位分解法制备了超级电容器用羧基氧化钌薄膜.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红外光谱仪、电化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薄膜的热分解机理及其电容性能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RuCl3·3H3O异丙醇溶液经历了先复合再分解的物相演变的过程之后才生成羧基氧化钌薄膜.羧基对薄膜的性能有重要影响,薄膜经300℃保温2 h处理后比电容达728 F·g-1,1000次充放电循环后保持在99.47%,附着力达24.56 MPa.  相似文献   

12.
钌在含氯离子溶液中的配位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钌在含氯离子溶液中的配位化学。对钌在水溶液中的各种氧化态、含氯配合物的热力学、动力学特性及电子光谱等都有较详细的综合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动电位扫描,微区电位扫描,电化学阻抗谱及XPS等技术,考察了Na2MoO4和三乙醇胺 (TEA) 复配缓蚀剂对Q235碳钢孔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Q235碳钢在0.02 mol/L NaCl+0.1 mol/L NaHCO3溶液中,适量的Na2MoO4与TEA复配对其孔蚀的抑制作用要优于单独使用Na2MoO4对孔蚀的抑制效果。在外加恒电位为0.3 V时,在实验溶液中碳钢表面有活性点被激活,Na2MoO4+TEA复配缓蚀剂能够明显抑制表面活性点的生成,并且能使形成的活性点的电位峰值迅速降低,抑制其向腐蚀小孔的转化。在加有Na2MoO4+TEA复配缓蚀剂的实验溶液中形成的缓蚀膜主要成分为Fe2(MoO4)3,Fe2O3和TEA,三乙醇胺的吸附可以改善钼酸盐缓蚀膜的致密性,进一步提高缓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马氏体时效钢的热处理是实现其优异综合力学性能的关键工序,将时效工艺中的空气替换为水蒸气,有助于形成保护性氧化膜提高其耐蚀性。对T-250(00Ni18Mo3Ti1Al)和00Ni12Cr5Mo3TiAlV两种马氏体时效钢进行高温蒸汽氧化试验,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对氧化膜进行表征,使用拉伸法测试膜层与基体的结合性能。结果表明:两种钢的蒸汽氧化膜外层均由Fe3O4和少量Fe2O3组成。T-250钢的内氧化层为连续的Fe3O4层和少量楔入基体的非连续层,Ti和Mo元素富集;00Ni12Cr5Mo3TiAlV钢的内氧化层为楔入基体的(Fe, Cr)3O4非连续层,不含连续层,这种结构特征使其蒸汽氧化膜与基体的结合性能优于T-250钢。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ZrO2(Y2O3)含量对Mo-12Si-8.5B-ZrO2(Y2O3)复合材料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利用机械合金化与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了ZrO2(Y2O3)含量为0~10 mass%的Mo-12Si-8.5B-ZrO2(Y2O3)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在800、1000和1200℃下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800℃时均发生显著氧化,质量损失持续增加;随着ZrO2(Y2O3)含量的增加,氧化质量损失速度降低,复合材料的抗氧化能力提升;低ZrO2(Y2O3)含量(0~2.5 mass%)的复合材料在1000和1200℃下具备优异的抗氧化性;高ZrO2(Y...  相似文献   

16.
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贵金属钌掺杂TiO2/Ti光电极,用EIS、XRD和SEM对光电极的性能进行表征,并对亚甲基蓝进行光电催化降解。结果表明:钌掺杂后可增大TiO2/Ti光电极比表面积,提高其光电催化活性;在HF电解液中,阳极氧化制备钌掺杂TiO2/Ti光电极的最佳条件为:氧化电压为20 V,氧化时间20 min,热处理温度600 ℃;以紫外灯(125 W)为光源,在外加偏压0.2 V,钌掺杂TiO2/Ti光电极对亚甲基蓝光电催化120 min可完全脱色。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TP439不锈钢在800℃高温水蒸气中的初期氧化行为。采用恒温氧化法测试了TP439不锈钢在800℃高温水蒸气中的氧化动力学曲线。通过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FE-SEM)观察试样氧化后的形貌,采用能谱分析(EDS)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膜层的表面成分及相结构。结果表明:TP439不锈钢在初期阶段的氧化速率较快,氧化动力学符合线性氧化规律,线性速率常数kl为5.21×10(-2) mg/(cm2·h),氧化过程受界面反应控制;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氧化膜逐渐变厚,第二阶段的氧化动力学遵循抛物线规律,抛物线速率常数kp为1.54×10-3 mg2/(cm4·h),氧化速率的控制步骤由界面反应控制转为扩散控制。TP439不锈钢氧化产物的主要成分为(Cr,Fe)2O3和少量的Cr2O3、Fe2O3、FeCr2O4尖晶石氧化物。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同步热分析法研究氯钌酸铵(NRC)在氩气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5、10、15和20℃/min)下的热分解机理,利用非模型法(FWO、KAS、Friedman和Starink方法)、模型法和Z(α)主图法研究NRC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NRC的热分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热分解反应在310~380℃范围内进行,质量损失率为30%~40%,产物为(NH3)4Ru3Cl12、NH3和HCl气体,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54.45kJ/mol,指前因子的对数值为46.67 min-1,热分解动力学模型为气体扩散体积收缩模型,并得出其机理函数表达式为g(α)=1-(1-α)1/3;第二阶段热分解反应发生在380~430℃,质量损失率为28%~39%,热分解产物为N2、HCl气体和单质Ru,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22.59 kJ/mol,指前因子的对数值为39.55min-1,热分...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82B线棒材表面氧化铁皮的机械除鳞性能,研究了吐丝温度对氧化皮结构与机械剥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82B钢线棒材表面氧化皮具有双层状结构,外层为Fe3O4,内层为FeO+Fe3O4,未检测到明显的Fe2O3层。当吐丝温度从880℃升高至930℃时,氧化皮的平均厚度从约14.46μm增加至16.39μm;[FeO+Fe3O4]/[Fe3O4]层厚比从2.69降至1.98。氧化层-基体界面微空隙层中含有大量Fe3O4粒子,微空隙层的数量与尺寸增加。随着吐丝温度的升高,氧化皮剥离形态由大块状转变为小块状与碎屑状,机械剥离表面残留大量以Fe3O4为主要组分的氧化铁皮,氧化铁皮临界剥离载荷与粘结强度增加。这表明提高吐丝温度将降低82B钢线棒材表面氧化铁皮的机械剥离性能。  相似文献   

20.
黄永昌 《腐蚀与防护》2012,(12):1108-1113
贵金属氧化物涂层钛阳极采用导电的贵金属氧化物(如RuO2、IrO2)作为催化剂,非导电的金属氧化物(如TiO2、Ta2O5、SnO2、ZrO2、CoOx等)作为分散剂或稳定剂,将它们涂复在阀门金属(Ti、Ta、Zr、Nb等)上通过热分解法制备而成。RuO2-TiO2/Ti阳极1968年在氯碱电解工业中获得成功应用,IrO2-Ta2O5/Ti阳极作为析氧电极近20年来得到更多关注,在电镀、阴极保护等众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介绍IrO2涂层钛阳极的成分、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