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上海依水而兴,黄浦江的发展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同时黄浦江也是上海城市的象征,对上海独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上海城市空间中不可忽视的空间介体,黄浦江两岸的再生对于上海城市空间更新具有重要的作用,黄埔江的水岸发展脉络映射出上海城市发展的线索。文章通过梳理上海黄浦江两岸空间发展的现代化历程,将黄浦江发展的近现代历程划分为开埠以来(1843—1949)、工业化(1949—1990)、去工业化与浦东大开发(1990—2002)、浦江两岸综合开发(2002—2010)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浦江发展(2010年至今)等五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特征进行归纳,试图总结黄浦江两岸的发展规律,并对未来的浦江开发以及上海城市空间优化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我国关于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概念界定,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反复更迭。文章从清末民初(1906—1912)、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1949—)这四个阶段发布的与"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文件中梳理其概念的发展与演变历程,并尝试厘清其更新演变的脉络与规律。  相似文献   

3.
红旗街是长春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诸多历史建筑、文化习俗、城市精神在此集聚。梳理长春城市发展各时期,分析城市发展对红旗街建设的影响,归纳各阶段景观特质,总结红旗街景观的演变。旨在为长春景观的发展和文脉延续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乡村聚落景观本质上是人与地互动作用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分析聚落景观的发展演变路径,总结出岭南传统聚落景观的空间演变经历了传统--竞争--支配--演替(同化)四个阶段。对各时期的聚落景观特征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景观演变的规律及特征,提出共生理念指导下的岭南传统聚落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5.
赵迪 《重庆建筑》2012,11(7):5-7
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探讨天津城市绿地的演变过程,系统梳理各个重要历史阶段绿地的发展情况,分析其空间分布过程及其驱动因素。天津城市绿地演变与海洋和水系的变迁密切相关,经历了元明清时期传统园林、1860年开埠后的传统园林向现代园林转变、建国后人工绿地系统建设等三个阶段,中心城区绿地逐步形成点线结合的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6.
堤防作为一种基础水利设施,在流域防洪治理、生态保护保育、交通组织引导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在我国,当前对于河湖水系的堤防规划尚处于起步阶段,堤防设计存在形式功能单一与治理方式不系统等问题。荷兰作为一个因堤防而生的国家,在长期与堤防相互依存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多样的堤防利用模式。本文通过深入梳理荷兰堤防的发展历史,阐述海堤、河堤、圩田堤、湖堤等堤防的功能,同时结合社会及自然因素分析堤防系统在塑造交通景观、生态景观和聚落景观中发挥的作用。最后在总结荷兰堤防治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河流堤防的整治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适应性循环是广泛存在于乡村聚落发展历程中的基本演替表征,是特定乡村景观时空格局与过程交互适应规律的直接投射。以社会-生态韧性视角下的适应性循环架构展开的乡村聚居形态研究,不仅利于定向寻求景观风貌历史荣衰而呈现出的独特演化规律,更有利于深层次把握地域乡村景观特色的影响驱动内涵。聚焦于新疆乡村聚居实体形态景观(本体、中心地标、循环系统、特殊区),通过适应循环系统的兴起、繁盛、衰退、重构阶段发展特征解析,梳理乡村聚居景观演变的时间脉络和空间拓展过程,初步探析出聚居景观形态演变的3种主要驱动影响机制:地理环境与乡村聚居景观空间情势的互适融合,产业经济对于聚居景观存续发展的引擎带动,以及宗教民俗之于乡村聚居景观文脉表征的统领浸淫。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家公园的分区制度在百余年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厘清其政策、分区制度的发展脉络,有助于理解国家公园制度的潜在发展路径。该文查阅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以来的主要政策文件,梳理美国国家公园不同时期分区制度的内容及特点,挖掘其演变的历史背景与指导思想,总结出美国国家公园分区制度的历史分期及特点。本研究认为,美国国家公园分区制度的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无成熟分区制度阶段(1916年—1966年)、土地分类分区阶段(1967年—1977年)、管理分区阶段(1978年—2000年)、灵活设置阶段(2001年至今)。  相似文献   

9.
王玏  魏雷  赵鸣 《中国园林》2012,(10):57-60
北京河道是北京历史风貌的重要载体,诸多历史景观、文化遗产和民俗活动都是沿水域而展开的,蕴含丰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分析了元、明、清3代北京城市水系的发展与演变,探讨了影响水系变迁的主要原因.在水系梳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各时期北京城市主要水系的历史景观内容,归纳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滨水景观特质,进而总结了从元代到清代的河道历史景观的演变特征.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北京河道文化景观的发展和古城文脉的延续提供可参考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水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地区文化,在特定区域内,人类和水及其自然环境长期且持续地相互适应,最终呈现出具有适应性的复合景观系统。洪范池泉群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其中浪溪河流域泉水分布众多,泉水聚落分布密集,独特的泉水系统形成了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水适应性景观。基于认知水适应性视角,将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水适应性景观分为水适应主体(林田系统、聚落系统)、水适应客体(自然水系统、人工水系统)和水适应过程,并根据“人—水—地”相互适应作用的不同阶段特点,将其水适应性景观演变过程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转变期以及稳定期,对各时期水适应性景观系统要素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归纳整体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Brücke Wolken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