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磷肥副产含氟硅胶制δ型层状结晶二硅酸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肥副产含氟硅胶经氨洗、水洗至中性后,与片状烧碱反应,制得模数为2.0的水玻璃,然后加3%的KCI作晶型转化剂,经煅烧制备δ型层状结晶二硅酸钠。实验得出制取中间产物水玻璃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720-800℃、反应时间40min;水玻璃煅烧制d型层状结晶二硅酸钠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煅烧保温温度600℃、保温时间30.50min。在最佳条件下,可得到钙离子交换量大于4A沸石的优质δ型层状结晶二硅酸钠。  相似文献   

2.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二硫化钼单剂作为锂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并与其和改性层状二硅酸钠的复配体系在润滑脂中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比较,采用EDX检测了钢球表面的元素。结果表明,添加1%质量分数二硫化钼单剂的润滑脂具有最佳的摩擦学效果,当添加二硫化钼+层状二硅酸钠复配组合,并控制添加总质量分数在1%范围内时,润滑脂在中高负荷下的摩擦学性能好于添加二硫化钼单剂的润滑脂,层状二硅酸钠能部分取代二硫化钼,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四球摩擦磨损实验考察了微米级层状二硅酸钠粉体及改性层状二硅酸钠粉体在锂基润滑脂中的摩擦学性能,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钢球磨斑表面,采用EDX技术对钢球表面元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摩擦学环境下,添加质量分数1%的改性层状二硅酸钠粉体能够提高锂基润滑脂的抗磨减摩性能;EDX检测到钢球表面存在层状二硅酸钠的特征元素,说明层状二硅酸钠和钢球表面发生了相互作用,形成了抗磨减摩性能显著的表面润滑层。  相似文献   

4.
层状硅酸钠改性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长兵  陈国需 《润滑油》2008,23(1):37-41
用油酸作为改性剂,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层状硅酸钠进行改性,确定了最佳改性条件。改性层状硅酸钠作为润滑添加剂加入150SN基础油中,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其摩擦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层状硅酸钠作为润滑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150SN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α-层状硅酸钠作为润滑添加剂的减摩抗磨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层状硅酸盐具有类似于固体润滑材料MoS2、石墨等的层状结构.前期研究表明,δ相层状硅酸盐表现出较好的摩擦学性能.在此基础上,笔者利用化学合成法,在非水体系中制备出油酸表面修饰的油溶性α-层状硅酸钠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合成产物的形貌、结构和组成;采用四球和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从点和面两种不同摩擦副接触形式以PB值、长磨磨斑直径D和摩擦因素f等几个方面评价了油溶性α-层状硅酸钠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两种不同的基础油(100SN和150SN)和液体石蜡中的减摩抗磨作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颗粒由无机α-层状硅酸钠核及化学吸附其表面的油酸单分子层组成,在基础油和液体石蜡中表现出较好的分散稳定性;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适宜浓度范围内和一定的载荷下,可以明显增强基础油和液体石蜡的减摩抗磨能力.  相似文献   

6.
使用油酸作为改性剂对层状硅酸钠进行改性,得到改性层状硅酸钠。把改性层状硅酸钠作为润滑添加剂分散到500SN基础油中,考察了在面面接触条件下其在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磨痕表面形貌,探讨了改性层状硅酸钠的减摩抗磨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层状硅酸钠作为润滑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500SN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在高负荷下,减摩作用更明显;层状硅酸钠晶层之间的相互滑动有效降低了摩擦副的摩擦磨损。  相似文献   

7.
HPLC法同时测定月桂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振寰  刘霞  翁蕊  罗幼松 《油田化学》2004,21(4):381-384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月桂酸钠(SL)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浓度的方法。所用色谱柱为阴离子交换色谱柱,柱长200mm,内径4.6mm,填料孔径5μm。实验确定流动相A为体积比50:50的甲醇/水混合物,用稀H3PO4调pH值为4.5,用于洗脱SL;流动相B为含30mmol/L NaH3PO4的甲醇/水(50:50)混合物,用于洗脱SDBS。SL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SDBS用紫外检测器在254nm检测。单一SL或SDBS标准溶液浓度测定结果表明,SL和SDBS的可检测浓度范围分别为0.44~31mmol/L和0.31~30mmol/L,峰面积与浓度之间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3和0.999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和0.83%。在不含和含大量盐、碱(0.5mol/L NaCl 0.51mol/L NaHCO3 0.5mol/L NaOH)的SL和SDBS混合标准溶液的色谱图上,SL峰和SDBS峰均完全分离。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在95%石英砂 5%高岭土上吸附后SL NaCl NaOH和SL NaCl NaHCO3溶液中SL的浓度,得到了正常形态的SL吸附等温线(吸附量~平衡浓度关系曲线)。该方法快速,准确,可同时或分别测定含大量无机盐、无机碱溶液中的SL和SDBS。图6参7。  相似文献   

8.
醋酸—苛性钠一步合成双乙酸钠新工艺及其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醋酸-苛性钠一步合成双乙酸钠的产析工艺,并对其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含量高,设备投资少,流程简单,容易操作,产品收率高,质量稳定,无三废排放,是最理想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9.
燃料电池汽车供氢新技术——硼氢化钠水解制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常温下硼氢化钠可以稳定储存在碱溶液中,当与合适的催化剂接触时每摩尔硼氢化钠水解释放出4摩尔氢气。利用这一性质,硼氢化钠可以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氢源。本文介绍了这种制氢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及其在燃料电池汽车上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的密闭容器除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国内各种分离器中除砂装置的优缺点,介绍了新研制的一种新型除砂器的设计原理、结构及控制过程。利用除砂器在设备底部形成一个负压区,在喷射管的作用下,将设备底部的砂粒吹成流化状态,在水流的带动下进入负压区,在主流介质的携带下排出设备,从而达到除砂的目的。以河南油田井楼稠油含砂为例,介绍了该除砂器的设计过程和密闭容器除砂系统流程。通过除砂器在HNS─Ⅲ型三相分离器中的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除砂器能保证设备内的流动状态平稳,整个系统工作过程通过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通过变频调速系统达到稳定系统工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甲醇脱氢制甲醛反应碳酸钠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内径为16mm的固定床陶瓷管反应器中,研究了用不同方法制备的碳酸钠催化剂催化甲醇脱氢制无水甲醛反应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523K煅烧NaHCO390min得到的Na2CO3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在最佳的反应条件:温度953K、常压、空速1.4ml/(g.s)、甲醇/N2进料气中φ(CH3OH)=10%条件下,甲醛最高产率达44%,相应的甲醇转化率和甲醛选择性分别为66%和67%。在55h的稳定性试验中,该催化剂有4 h的高活性期,稳定后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2.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钠的组成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庆糠醛抽出油为原料,发烟硫酸为磺化剂,合成了石油磺酸钠。将石油磺酸钠分离提纯后,经电喷雾(API-ES)质谱分析获得了石油磺酸钠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用核磁共振方法得到了烷链支化度和芳香度,经计算得出石油磺酸钠的平均碳数、平均芳碳数、平均饱和碳数以及烷链甲基的平均个数。这些结构参数直观地表征了石油磺酸钠中烷基芳烃的平均结构模型。本研究使用的分析方法速度快,直观,试剂用量少。  相似文献   

13.
气测录井检测仪器精度的提高使气体检测已能到C_5,而一些传统的解释图版尚未考虑到C_5。该文在传统的三角形解释图版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气测录井解释图版——四边形图版的建立过程,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和解释方法。通过与三角形和皮克斯勒图版的对比应用分析,证明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Most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 rocks are mixed to oil wet and do not imbibe the injected water, which translates into low-efficiency waterflood recovery. To enhance the spontaneous imbibition process, a low concentration of surfactants is dissolved into the injected water to induce wettability alteration of the reservoir rock by changing the wettability of the rock toward a more water-wet state. Zizyphus spina-christi leaves, which are grown in the Middle East, produce a special surfactant called saponin. This surfactant can be used for chemical flooding in Iranian oil fields due to its low cost and availability. Saponin was extracted from leaves using a spray-drying method and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IFT) between saponin–water–oil was determined. For interfacial tension measurements the pendant drop method was used. A typical pendant drop apparatus i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The algorithms used to infer interfacial tension from the geometrical profile of the pendant drop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in particular, a new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radius at the apex of the drop, necessary for calculation of interfacial tension, is presented. Saponin caused a reduction in interfacial tension from 48 to 9 dyn/cm, which can be decreased to ultralow IFT by the addition of salt and alcohol.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saponin can be used as a surface-active agent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相似文献   

15.
新型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合成一种新型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草酸二异戊酯。确定了反应最佳工艺条件。应用试验表明,改进剂添加质量分数为0.5%~1%,柴油十六烷值可提高1.3~4.6个单位,加入柴油中燃烧时不产生NOx或SO2等有害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