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结构管控北川新县城城镇风貌管控工作宏观层面上,以地域民族风貌特色的专题研究为技术支撑,以民族文化传承与人性尺度塑造为主线,以"山水环、生态廊、设施环、生长脊、休闲带、景观轴"的空间六要素建构新县城城镇特色空间骨架。以此骨架为基础,风貌规划对城市山水环境、城市形态、建筑高度、城市活动与空间意向结构进行了相应的细化设计。风貌指引作为风貌核心内容的城镇建筑风貌的控制以求特色、求协调、求丰富、求创新为原则,通过"风格之法"的分类分区控制策略,结合具体建筑设计工作,对原生羌风、传承羌风以及现代羌风建筑的空间分布、总体要求、建筑形态、建筑要素等进行详  相似文献   

2.
千年一遇的512大地震彻底毁坏了北川县城,异地重建的北川新县城建设将为弘扬和创新羌族文化提供一个历史性的新契机。目前重建规划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核心,重建过程面临着新县城风貌特点的研究与探索,也担负着挖掘、传承保护羌族独特文化的重要责任。本文从北川羌记忆与羌变化分析,提出了关于北川建筑本土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流变创新设计建议。旨在弘扬时代精神,在传承羌民族文化优秀基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强调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看待城镇风貌。引用吴良镛先生提出的"传统建筑现代化,现代建筑本土化",是对北川县城建筑方向的最佳概括。  相似文献   

3.
新闻直击     
<正>热点聚焦"中国羌城"北川新县城建成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北川是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沿着新县城旁边的安昌河往北23公里,就是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在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中,北川全县20多个乡镇、16万人受灾,25万间民房倒塌,接近2万人因地震遇难或失踪。被群山环抱的老县城更是几乎被夷为平地。  相似文献   

4.
城镇风貌与建筑风格的城市设计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后重建除了物质层面的重建和精神层面的重建外,还包括文化层面的重建.我想以北川为例,通过介绍我们和在座的广大建筑师一起所做的工作,展示出我们是如何通过规划使北川新县城具有浓郁的城镇风貌,并且使建筑风格反映羌族的时代精神,同时总结一下我们在文化重建方面的一些体会. 国家决定将北川老县城异地重建,并且根据我们院的推荐选址,为我们弘扬和创新羌族文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我们在现场开始工作以前梳理了一下工作方法,这次北川新县城的重建规划乃至实施,中央是有非常明确的要求的,比如说温家宝总理提出要使这个城市实现"安全、宜居、繁荣、特色、文明、和谐",这一要求是最后衡量新县城建成以后的标准,并且我们也殷切地希望北川新县城从建设过程乃至建设以后能够真正成为我们国家重建工程的一个标志、抗震精神的标志、文化遗产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热点聚焦     
《小城镇建设》2010,(10):6-8
"中国羌城"北川新县城建成 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北川是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沿着新县城旁边的安昌河往北23公里,就是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在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中,北川全县20多个乡镇、16万人受灾,25万间民房倒塌,接近2万人因地震遇难或失踪。被群山环抱的老县城更是几乎被夷为平地。  相似文献   

6.
北川新县城的灾后重建具有特殊性,在新县城的规划中针对灾后重建的特点,从选址、规划布局、风貌特色、绿化系统、绿色交通等方面贯穿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北川新县城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可持续规划的典型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北川新县城所在地永昌镇1月31日举行成立大会,永昌镇党委、政府正式挂牌。作为“5·12”特大地震后唯一整体异地搬迁的新县城驻地,新北川已经在永昌镇初现雏形。  相似文献   

8.
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的胜利,不仅得益于成功的规划设计实践,更得益于科学的规划实施机制。地方政府通过建立"三位一体"的指挥系统和规划技术协调"一个漏斗"的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了规划科学、高效、严格实施,使北川新县城从理想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相似文献   

9.
引言北川,传说中大禹的降生之地,是巴蜀文明、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新县城是5·12汶川大地震灾后唯一异地重建的县城,坐落在安昌河畔,依山傍水,西高东低。再造新北川—如何在新中求原,如何在当代建筑中体现一个古朴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我们试图从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建筑与生活的融合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0.
纲举目张——北川新县城城镇风貌特色的建构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羌族文化特征与聚落空间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包括山水格局、肌理形态、建筑高度以及活动结构在内的城镇空间结构设计,以及原生羌风、传承羌风、现代羌风等3类建筑风格广泛探讨与分类分区设计指引,形成面向文化传承与实践操作的"纲举目张"的城镇风貌特色的建构与探讨体系.  相似文献   

11.
北川新县城是汶川大地震后惟一全部迁址新建的城镇,羌族自治县首府。中央领导十分关注,指示该城的建设方针:安全、宜居、繁荣、特色、文明、和谐,并希望新县城要具有可推广性,成为灾后重建的一个榜样。规划设计的立意是新县城规划中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巍  蒋朝晖  魏钢 《城市规划》2011,(Z2):43-46,52
以《北川新县城总体城市设计》案例为基础,通过研究羌寨独特的空间尺度和四川地区传统的空间尺度,并结合现代城市空间尺度,在北川新县城总体城市设计的过程中探索如何将古老的羌寨空间在现代城市空间中再现和延续地方传统的特色空间。进而形成民族、地方、现代三者共存共荣的小城市特色空间尺度标准体系。同时通过塑造具有人文关怀的空间环境,展现羌族风貌、抗争精神和文化遗产,以促进地区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13.
首先通过分析岷江上游羌族聚居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羌族的生活方式、军事防卫及宗教信仰的相生互动关系,揭示了羌寨聚落的美正是这三大因素与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进一步阐述了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羌寨所表达出的山地聚落的和谐美、居住形态的质朴美及碉楼建筑的特异美;认为羌寨聚落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在于展现了一种悲剧艺术的巨大震撼力,表达了羌民族在困境中的创新精神和这种创新所形成的地域建筑文化达到的至高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万婧  张友威  李波 《重庆建筑》2011,10(12):43-45
在羌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茂县、理县地区,至今仍以使用石头和泥土修建的房屋为多,而居住在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河流域的羌人的房屋则多以木料为主.本文从抗震性、防御性、节能性等几个方面对羌族建筑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指导我们项目既能争取在保护和发展羌族建筑的同时,又能体现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朱俊伟 《山西建筑》2009,35(34):13-14
分析了羌族建筑的风格,研究了羌族建筑材料及羌族建筑的艺术,探讨了羌族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保留羌族建筑风格的方法,以更好地发挥羌族建筑对灾后重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四川汶川大地震对羌族聚居区造成的严重破坏,结合羌族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及对现代生活方式的适应性需求,探讨了灾区重建中羌族文化建筑表达的基本模式,重点从选址和重建建筑语汇更新两方面作了探讨,并提出了重建中所面临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地震后北川新县城选址地质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发震断裂从北川县城穿过,地震时北川县城烈度大于等于10°;地震引发北川县城周围多处山体滑坡、崩塌次生灾害;对北川县城造成了毁灭性破坏,使其成为"5.12"地震中受损最为严重的县城。灾后重建必须把城市安全放在第一位,而城市安全主要取决于地质条件及其安全性。在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大量资料和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首先研究北川县城原地重建的可能性,并提出备选场址比较方案;综合研究原县城驻地、备选场址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与地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等地质安全要素,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最终推荐安昌东南作为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场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样,但是灾害发生也很频繁。灾后重建工作多而繁重,其中的安居房建设不是简单地盖房子,而是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回顾了北川新县城安居工程的规划与设计,从"公众参与设计的方法与效果"、"社区规划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与实施途径"以及"如何利用社区物质空间传承羌族文化"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以期为今后的灾后安居房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的大山深处,掩藏着一座明代羌族古大寨建筑群废墟遗址。考察研究表明,这些遗留于半坡的碉楼群依山而建,布局合理,集生活防御于一体;在建筑形式与结构上,反映了古羌人高超的建筑水平,至今仍为山区城镇和村落民居建设所应用。它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城镇建设中建筑选址及强化灾害预防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