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正> 抚顺矿务局老虎台矿煤生成于新生代第三纪,是单一的特厚煤层,属炼焦煤中变质程度最浅的气煤,煤层节理发育,多由亮煤和镜煤组成,煤质疏松、易碎,极易于自然发火,发火期一般1~3个月,最短只有14天。仅1979年~1981年3年期间就发生火灾34次,严重影响矿井生产和威胁矿工的人身安全。为了防止由于煤的自然发火而影响矿井安全生  相似文献   

2.
我局主要开采层为煤二层,平均厚22米,最厚98.17米。煤层极易氧化自燃,发火期3~6个月,最短28天。煤田内小窑星罗棋布,现已知小窑破坏面积占煤田面积29.5%。由于小窑老空互相串通,开采中极易自然发火,1959~1965年每年平均发火30.1次,万吨煤发火率高达0.9次。  相似文献   

3.
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定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煤炭自燃,预测煤体最短自然发火期是非常必要的.以绝热圆柱形煤柱为物理模型,建立了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预测模型,利用实测的煤自燃基本参数,通过解算分析了漏风速度、粒度等参数对煤自然发火期的影响规律,最终准确测试了6个矿井不同煤体的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结果表明:随漏风速度的增大,煤自然发火期先减小后增大;煤体粒度越小,最佳风速呈线性增大;随煤体粒度的增大,最佳风速条件下的自然发火期先减小后增大;煤体自燃倾向性越高,最短自然发火期越短;以张集肥煤为例,自然发火的最佳粒度为1~3mm,最佳漏风速度为0.001 1m/s,其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为26d.  相似文献   

4.
柴里矿第三层煤厚8~12米,分4~6个分层开采;倾角0°~9°。矿井系低沼气矿井,年生产能力为150万吨/年。煤的挥发分为38.25%,有煤尘爆炸危险。煤的自燃倾向性较强,自然发火期为15个月。17年来因自然发火被迫停产封面而形成火区13面次。其中1965~1979年形成火区12面次,万吨发火率为0.017;1980、1981两年仅发生火区1次,万吨发火率为0.0033。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我矿煤层自燃得到基本控制和消除。我们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5.
姚培江 《煤矿安全》1991,(4):30-34,39
<正> 一、煤层自然发火概况鹤岗矿务局1978~1989年12年间自然发火154次,形成火区119处,封闭回采工作面62个、设备66台,冻结煤量31240kt,年平均发火为13次, 年平均百万吨发火率为0.7次。其中各矿发火情况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6.
<正> 抚顺老虎台矿是一个自然发火非常严重的矿井,一般发火期为1~3个月,最短只有14天。几十年来我们用河砂、黄泥充填来控制和消灭矿井火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早期预防方面,我们应用采集煤在不同发火阶段的气样,用2307气相色谱仪分析,进行预测预报,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主要是采气部位是否达到发火部位,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距离发火部位越  相似文献   

7.
孙疃煤矿10煤最短自然发火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孙疃煤矿10煤最短自然发火期,通过对煤自然发火期确定方法的比较分析,确定实验条件下最短自然发火期的计算模型;对孙疃煤矿10煤层煤样在不同温度段的吸氧速度、失水量、解析瓦斯含量进行测定,进而分段计算了达到临界温度需要的时间,确定该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为制定防灭火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金桥煤矿1308采煤工作面上部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威胁,采用试验、数学模型分析手段对工作面自然发火规律进行研究,确定了1308工作面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为CO、C_2H_2,最短自然发火期为66天,氧化带长度为47.9 m.提出了避免发火的预控措施,1308工作面日推进度必须超过1.31 m,注氮时注氮孔长度为35 m.  相似文献   

9.
以姜家湾煤矿11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煤工业性分析、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差示扫描量热与气体示踪等实验手段,测定了该煤层工业性成分、煤自然发火倾向等级、不同温度煤的比热以及煤自燃指标气体,以此综合确定该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研究结果表明:煤的水分含量为0.90%,灰分含量为6.58%,挥发分含量为29.02%;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属于Ⅰ类,自燃倾向性为易自燃。煤升温加热氧化的临界温度为162℃,且以CO为煤自燃评判的敏感气体。基于该煤层煤自燃特性,结合煤自燃发火数学模型,计算出该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为48 d。该数据可为11号煤层开采速率以及采空区自燃发火防控提供技术参数支撑。  相似文献   

10.
彬县下沟矿4#煤层自燃特性参数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XK-IV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实验模拟下沟煤矿采空区浮煤自然发火过程,测算出该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临界温度、干裂温度、指标气体产生率、氧化速率和放热强度等自燃特征参数,为下沟煤矿自燃火灾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长距离通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滩煤矿是设计生产能力4bft/a的特大型矿井。矿井主采煤层为三层煤,煤尘爆炸指数为37.4%。历年瓦斯鉴定结果表明,为低瓦斯矿井;煤层有自燃倾向,自然发火期为3~6个月,最短发火期为18天,属易自然发火矿井。  相似文献   

12.
枣庄王晁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开采3下煤,煤层自然发火期3—6个月,最短发火期41天。在厚煤层的开采过程中,自然发火已经成为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之一。近年来。根据矿井实际需要,可在进回风隅角、溜煤眼、停采线、沿空巷道帮等重点区域进行凝胶压注防灭火技术,以达到防灭火或充填支撑者漏风防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确定煤的自燃倾向性是一种科学、可靠的鉴定方法。但由于在实验室测试煤在绝热条件下的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周期长,难以实现测试的标准化,此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研究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快速测试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确定70℃时煤样罐出气口的氧气体积分数(C70)与交叉点温度(Tcpt)是分别能体现出煤在低温缓慢氧化阶段及快速氧化阶段氧化升温特性的特征参数。通过程序升温测试煤低温氧化过程的特征参数C70指标和Tcpt指标,实现了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快速测试。基于程序升温测试得到的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与绝热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表明了此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基于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确定煤的自燃倾向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煤最短自然发火期实验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47,自引:9,他引:38  
邓军  徐精彩 《煤炭学报》1999,24(3):274-278
根据兖州矿区煤样自然发火实验,测算出煤不同温度时的发热强度和耗氧速度,在此基础上,通过煤自然发炎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不同供风强度、散热边界条件和煤的粒度等对煤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影响关系,从而确定出实际开采条件下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  相似文献   

15.
《煤矿开采》2017,(4):83-86
为了获得水分对煤自然发火期的影响规律,以葫芦素煤矿2-1煤为研究对象,采用TG-DSC同步热分析技术,考察了不同含水率煤样的热行为,解算了不同含水率煤样的自然发火期。研究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大,煤自然发火期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存在一个含水率临界值,促进了煤的低温氧化,使煤样有较大的反应速率,煤自然发火期有极小值;葫芦素煤矿2-1煤自然发火期在含水率12.01%处有极小值32d,比原煤样的缩短了11.11%。研究结果对水浸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最短自然发火期是衡量煤自然发火危险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科学地测试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以门克庆3-1煤层为研究对象,利用煤的绝热氧化反应装置,测试了煤样升温过程中各种气体的生成量,确定了3-1煤的交叉点温度,并根据生成的CO与CO2键能值计算氧化升温过程中的放热量,再根据差示扫描量热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时煤的比热容,进而分段计算达到交叉点温度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表明:门克庆煤矿3-1煤自燃倾向性等级属于I类,最短自然发火期43d,为煤矿制定有效防灭火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煤层自然发火期测试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苏联学者И.В卡连金建立的煤的最短自然发火期计算模型,简便易行,但其采用的煤吸氧速度为某一温度段的平均值,对最短自然发火期的计算结果带来误差。通过对其测试方法的改进,即分温度段测试并计算煤的吸氧速度,分段计算升温时间,提高了发火期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高卫民  孟晗 《煤》2023,(2):11-15+20
以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平煤一矿丁5-32140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对该工作面的煤样开展程序升温实验,根据建立的最短自然发火期数学模型,结合程序升温实验的气体特征,计算出丁5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通过对丁5-32140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气体的现场监测,采用氧体积分数法确定出该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具体范围。结果表明:丁5-32140工作面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为45.9 d;该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三带”的范围特征为:散热带0~31.2 m,氧化带31.2~117.2 m,窒息带大于117.2 m;根据氧化带范围与最短自然发火期的比值可知,丁5-32140工作面防止自然发火的安全回采速度为51.6 m/月。  相似文献   

19.
<正> 井下煤的自然发火是造成矿井和井下工作人员严重威胁之一。为了预防煤的自然发火,研制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其中有:采用能减少采空区漏风的开拓和开采煤层的方法,一次采全高和在采空区内尽量少丢煤;及时报废和封闭已采区和已采巷道,用泥浆灌注采区空。此外,在防治内因火灾的实践中,广泛采用检测煤的自热阶段,以便采取措施预防自然发火。在苏联煤炭工业部所属各煤矿中,在有  相似文献   

20.
姚辉  胡锦涛  刘建 《煤炭技术》2021,40(1):123-126
为了准确研究银洞沟煤矿2#煤层110201工作面煤自燃特性,采用大尺度煤隔热氧化装置模拟煤自然发火过程中煤体温度变化,确定煤层最短发火期,研究煤氧化过程中的耗氧率、气体产生规律,最终确定该煤层临界温度和标志性气体。结果表明:2#煤层煤最短发火期为37 d;煤自热氧化分为2个阶段,煤体温度缓慢上升阶段和煤氧化加速阶段,在第2阶段,O2消耗率、CO生成速率加快,并出现C2H4,从而确定该工作面临界温度为101.6℃,C2H4为主要标志气体,CO相对量变化趋势为辅助标志指标。通过大尺度煤隔热氧化实验优选的临界值和标志气体能更加准确地反应煤的自然发火和产气规律,对煤自燃的早期预测预报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