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净水剂聚合硫酸铁合成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海 《全面腐蚀控制》1996,36(10):10-12
研究了制备聚合硫酸铁一种新方法,采用一种高效催化剂以加快反应,讨论了各种条件对反应程度的影响。表明新方法较传统方法有较大技术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2.
3.
4.
近年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研究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合成粉末方法,即漫渗燃烧合成法。其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粉状触媒合成棒的组成及其特性,在其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此种合成棒的破碎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在对棒体破碎、电解配方设计、揉搓机设计以及配套工艺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提纯工艺,这种工艺尽可能地以机械剥离取代化学氧化去除,使得提纯直接成本降低40%以上,并且其电解工序所回收的触媒金属价值远大于电费材料及人力成本,所以提纯实际综合成本几乎为零甚至略有盈余。此外,新工艺还大大减少了传统工艺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改善了操作条件,降低了劳动强度,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通过近一年的生产运行,实践证明新工艺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赤泥生产净水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硫酸浸出赤泥生产净水剂的机理,对赤泥中铁、铝、硅等元素在不同条件下的溶出率进行了研究,并采用不同的碱性添加物调节赤泥溶出液的盐基度,使其具有最佳的絮凝效果。对产品进行了不同用量的污水净化试验,确定了最佳用量,净水效果优良,该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WC-Co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通常都包括气相碳化。开发了一种采用聚丙烯晴之类的原始聚合物作为原位碳源的新方法。生成的WC-Co纳米复合材料用X-射线能谱和衍射法和电子显微镜法进行了鉴定。制取了颗粒度50 ̄80nm 的接近于相纯的WC-Co纳米复合材料。产物的相纯度受煅烧温度、时间和气氛等合成和处理条件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8.
合成WC类碳化物硬质相的新方法—激光合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武林  朱培蒂 《硬质合金》1993,10(4):212-215
本文综述地介绍了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合成WC类碳化物硬质相复合层、硬质相表面薄膜以及硬质相超细粒子的原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种合成超强吸水树脂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  丁泽人 《表面技术》2004,33(5):75-77
不用氮气保护,以水为溶剂,加入尿素与丙烯酸/丙烯酸盐、纤维素钠盐,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酸胺为交联剂制备出吸纯水率1800倍左右,吸盐水率240倍左右的产品,可用于卫生材料、油水分离等.  相似文献   

10.
生物法制备聚合硫酸铁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物法制备铁系絮凝剂及其影响因素。以FeSO4·7H2O为原料,利用驯化后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f)在酸性条件下的催化氧化作用制备生物聚合硫酸铁(PFS),并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实验表明:在反应液初始pH值1.5、硫酸铵用量0.5g/L、初始Fe2+浓度45g/L、接种量10%、温度30℃时,在转速为120r/min的恒温水浴摇床中连续培养5~6d、可以制出pH1.5~2.2、盐基度17.5%~22.7%、全铁含量43.87~45.24g/L的产品。实验通过处理3种废水来考察其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当PFS投加量一定时,COD去除率可达70%以上,脱色率达90%,Zn2+去除率达99%,说明PFS是一种絮凝效果优异的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   

11.
张翰书 《钢管》1992,(3):14-16
介绍了一种用硫酸废液直接生产新型高效混凝剂——聚合硫酸铁的新工艺。用该工艺处理废酸液的经济效益比硫酸亚铁法高40%,并且对环境无二次污染,是目前处理废酸液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综合利用白银冶金及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铁废渣开发新产品铁精砂、硫酸亚铁、固体聚合硫酸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经济效益评估,用这一方法生产其产品,产品收率可达98%以上,剩余残渣中所含Cu、Pb、Zn、Cd、Au、Ag等重金属类元素富集,可进一步提炼,母液还能用于微量元素肥料,不但附加值高,而且工艺简单,设备少,投资小,能耗低,又无“三废”排放,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3.
平果铝土矿除可用于生产氧化铝之外,还可用于生产新型净水剂——碱式氯化铝,从而扩大铝土矿的用途。探讨了该产品的生产方法并与硫酸铝净水剂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合成超细碳化钨钴复合粉末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欧阳亚非 《硬质合金》1998,15(3):145-149
简要介绍了采用钨钴液相复合──喷雾干燥──流态化热化学转化工艺(SCP),合成超细碳化钨钴复合粉末的新方法,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热重(TGA)、差热(DTA)分析对超细钨钴复合粉末及其中间产物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合成的碳化钨钴粉末具有组成分子水平的均匀及超细的平均晶粒(<200um)。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金刚石合成依其使用材料的形状不同分为两大类:一是片状;二是粉状。使用片状材料合成金刚石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使用粉状材料合成金刚石(规模化工业生产)仅仅是近几年的事(国外几家大公司使用的早些)。粉状材料生产人造金刚石以其转化率高、晶体  相似文献   

16.
拉丝新方法     
俄罗斯新近开发了一条生态干净的拉丝生产线,其组成包括:开卷机、盘条表面氧化皮的无氧化清除装置、可在线涂敷预润滑涂层的装置和拉丝机. 该拉丝生产线的创新点是:把具有高粘着能力的有机材料转变为液体的滴状悬浮物,使其沉积到丝坯表面上,形成厚度仅有几个分子的预润滑涂层,以便提高涂层强度并减少润滑剂消耗量;有机材料涂层与硼砂和石灰涂层相比,可显著提高润滑剂对金属的粘附力,降低拉伸摩擦力并显著减轻拉模磨损;涂层厚度小、粘度大,涂层强度提高,有机材料消耗量很少;可在拉丝流水线上涂敷涂层;这种有机材料是生态安全的、可用于医疗用途的物质. 为了测定该工艺的极限能力,在带有机械清理装置的拉丝流水线上,以带预润滑涂层的和不带预润滑涂层的φ6.5 mm盘条进行了拉制φ4.88 mm丝材的实验,拉伸压下量达到43.5%.当不采用预润滑涂层拉丝时,仅拉伸数米至数十米丝材就被拉断了(见表1).使用润滑涂层拉伸时,没有断丝现象,而且丝材表面质量明显改善,检验拉伸的丝材样品和涂敷有机材料预润滑涂层拉伸的丝材样品显微几何尺寸参数测量结果示于表2. 表1 有机材料预润滑涂层对断丝率的影响 ┏━━━━━━━━━━━━━━━━━━━━━┳━━━━━━━━━━━━━┓ ┃参数┃数值┃ ┣━━━━━━━━━━━━━━━━━━━━━╋━━━━━━━━━━━━━┫ ┃未涂敷预润滑涂层时的断丝长度/m ┃ 125;90;57;22;7;5 ┃ ┃涂敷有机材料预润滑涂层时的断丝长度/m ┃未见断丝┃ ┗━━━━━━━━━━━━━━━━━━━━━┻━━━━━━━━━━━━━┛ 表2检验拉伸的丝材样品和涂敷有机材料预润滑涂层拉伸的丝材样品显微几何形状尺寸对比数据 ━━━━━┳━━━━━━━━━━━━━━┳━━━━━━━━━━━━━┓ ┃ 1号样品(检验拉丝) ┃ 2号样品(带涂层拉丝) ┃ 参数┃┃ ┃平均值范围┃平均值范围┃ ━━━━━╋━━━━━━━━━━━━━━╋━━━━━━━━━━━━━┫ Ra/μm ┃ 4.77 3.17~6.65 ┃ 2.19 1.30~2.41 ┃ Rz/μm ┃ 16.14 7.4~25.3 ┃ 5.46 3.5~9.1 ┃ Rmax/μm ┃ 21.05 10.1~35.6 ┃ 7.36 5.0~12.2 ┃ ━━━━━┻━━━━━━━━━━━━┻━━━━━━━━━━━━━┛ 包括无形损失在内,每吨盘条涂敷预润滑涂层需消耗有机材料3 g.涂敷每吨盘条需消耗石灰乳9kg.采用新工艺可显著减少辅助材料消耗,使涂敷预润滑涂层的费用减少三分之二;使拉丝工具的使用寿命延长20%~30%以上. 宁兴龙供稿  相似文献   

17.
在烟气净化技术竟相发展之际,用我们研制的6210净水剂,处理本厂试点工程的含氟260~570mg/I、Na_2SO_410~45g/l废水。小试表明,可使90%以上的Na_2SO_4转化为NaOH,拟返回洗涤烟气,以实现废水零排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金泥冶炼采用新的物料配比,使金泥冶炼回收率达99%以上,合质金品位90%。  相似文献   

19.
冲天炉铁水由于硫含量高且波动范围大,使稳定生产优质的球铁和蠕铁较为困难。切实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脱硫。国外由于实行了冲天炉电炉双联熔炼,多采用炉外脱硫方法,而国内单一冲天炉熔炼,炉外脱硫受到铁水温度的限制,炉内脱硫又存在炉衬侵蚀严重等问题。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新的脱硫方法。  相似文献   

20.
《模具制造》2004,(9):42-42
日本大隈公司开发出了一种加工模具的新方法,其效率比过去提高3倍。粗加工时采用“机枪切削法”,即采取高速进给、而切入量较小的一种加工方法。精加工时则采用“超负荷加工方法”。两者结合,使刀具的负荷减小,加工稳定,刀具寿命延长,加工效率大大提高。采用高速进给进行粗加工时,其刀具每齿进给量为2~3mm。该公司对这种新加工方法已申请专利。模具加工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