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钽粉降氧工艺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伦桃 《稀有金属》1990,14(4):259-263
本文叙述了采用氟钽酸钾还原法制得的钽粉中氧的来源和存在形态,钽粉降氧工艺设计与实践,钽粉降氧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D700mm大反应罐生产低氧钽粉的还原注钠工艺进行了研究与改进。结果表明:改建后的工艺基本上解决了工艺参数的控制问题和操作问题,还原钽粉的氧含量可稳定控制在1%左右。  相似文献   

3.
废钽的高效回收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用还原烧结与酸洗、氢化制粉相结合的方法回收废担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法可以利用废钽生产出冶金级钽粉和钽加工材,能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制备电容器级高比容钽粉的几种工艺方法,比较了均相还原法、电子间接还原法(EMR)、氧化钽加氯化钙钠还原法、熔融盐电脱氧法(FFC)等几种新工艺的优缺点,并提出了钽粉生产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系统介绍了目前工业生产原生钽粉的不同方法,主要包括氟钽酸钾钠还原法、氧化钽钠/镁还原法、氧化钽电脱氧法(FFC)等,并从生产效率、反应机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原生钽粉的酸浸、水洗以及降氧等提纯工艺的进展;对Fe、Ni、Cr、Cu等金属杂质和C、O、Si等非金属杂质的除杂机理和提纯工艺进行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6.
采用金属钽粉为原料,通过冷等静压成型、真空垂熔烧结、轧制、拉拔等粉末冶金加工工艺制取电容器级钽丝。金属钽粉的微观形貌、粒度分布及化学成分等粉末特性,以及钽坯料加工过程及成型与烧结工艺过程特性,直接影响烧结后钽坯料的致密度,也将直接影响电容器级钽丝的理化性能。研究表明:钽粉的平均粒径在5.5~6.5μm时有利于钽坯料的烧结;钽粉的化学杂质含量高、等静压压力小、烧结炉的气氛差等因素不利于钽坯料的致密。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钠还原制取中压钽粉实验,讨论了还原起始温度、注钠速率、一次注钠温度等工艺因素对中压钽粉物理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其结果可供生产中压钽粉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碳还原法生产高压、高比容(63V 2800μFV/g)钽粉的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对工艺技术条件及所产钽粉的性能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钠还原钽粉的显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钠还原氟钽酸钾制得的钽粉的微观结构,其特征是:不同的钠还原方式生产的钽粉有相似的微观结构;同一钠还原工艺,不同工艺参数生产的钽粉,其原生粒子粒径从小于0.2μm到数μm;同一工艺条件生产的不同粒度的钽粉,其原生粒子大小一样。钽粉的原生粒子大小反映了比表面积的大小即比容的高低。  相似文献   

10.
高比容钽粉用钙除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晏志凡 《稀有金属》1997,21(5):346-349,362
高比容钽粉用除氧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实用性,经还原后的钽粉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电性能,能满足电容器用钽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和结晶-煅烧法制备Ta2O5粉末,分别考察了中和结晶过程中钽液浓度、钽液起始pH值、结晶温度、氨水浓度、氨水流速和搅拌速度等六个因素对Ta2o5粉末粒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钽液浓度c(Ta2O5)为95g/L,钽液起始pH=1.80,水浴温度60℃,氨水浓度8.0 mol/L,氨水流速1.0 mL/min,搅拌速度40 r/min的条件下,制得的Ta2o5粉末最大平均粒径可达180μm,完全满足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2.
对含钛高的钽铌矿的萃取残液回收钛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含钛萃取残液为原料,经气态HF调酸、KCl转化、冷却结晶、离心过滤、洗涤过滤、烘干后可制得工业用K2TiF6产品。该工艺简单,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陈福贵 《稀有金属》2003,27(1):175-177
叙述了钽铌精矿经酸分解,矿浆萃取,过滤后的残渣采用搅洗,漂洗,摇选的方法成功地回收富集钽铌渣中的Ta2O5,Nb2O5。该回收工艺投资少,操作简便,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4.
结合烧结动力学模型和微观形貌观察,研究未掺杂和掺杂CuTa_2O_6的Ba(Zn_(1/3)Ta_(2/3))O_3陶瓷在1 270~1 520℃温度范围内的致密化过程和烧结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在1 150℃以上烧结,随温度升高,Ba(Zn_(1/3)Ta_(2/3))O_3的烧结机制从体积扩散向晶界扩散转变。掺杂0.25%CuTa_2O_6可显著加快Ba(Zn_(1/3)Ta_(2/3))O_3陶瓷的烧结致密化过程,在显著降低烧结温度的同时,可大幅缩短烧结时间并有效地促进B位的有序化。掺杂Ba(Zn_(1/3)Ta_(2/3))O_3陶瓷在1370℃烧结12h即可获得96%的相对密度,在1 370℃烧结12 h后的介电常数(εr)和品质因数(Q·f)分别约为29.4和985 35;相比较,未掺杂Ba(Zn_(1/3)Ta_(2/3))O_3在1 520℃烧结12 h的εr和Q·f分别只有27.4和68 147。掺杂Ba(Zn_(1/3)Ta_(2/3))O_3陶瓷经1 520℃烧结48 h的εr和Q·f分别约为28.2和103 131。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细径钽丝生产的关键工序进行了大幅度改进,重点解决了原工艺无法解决的钽丝氧含量高、抗拉强度低、表面质量差、尺寸会差大、局部抗氧脆性差等问题,提高了钽丝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6.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技术,对试样元素分析谱线、仪器分析参数、准确度和精密度等进行了研究,综合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将试样用氢氟酸、硝酸溶解,ICP—AES直接测定钽、铌。加标回收率为94%~106%,相对标准偏差RSD〈4.22%。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精密度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钠还原、热处理等工艺的研究改进和工业性试验,成功研制出可满足我国军工、宇航需要的钽粉,确定了一条制备高品质FTB-42钽粉且低能耗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8.
提高细径钽丝抗脆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细径钽丝是生产袒电解电容器的重要原材料。针对细径钽丝发脆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有关工艺研究。在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通过掺杂即添加微量的钇或硅元素,可明显改善细径钽丝的抗脆性,且掺钇效果更为显著,掺硅则较为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9.
根据掌握的资料和数据,用物料破碎过程的热力学理论对钠还原产物(钽块)的破碎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钽或块在敞口机械破碎过程中出现的无数次瞬时高温将导致钽物料发生氧化和氮氧化反应。在此基础上对钽粉的增氧率进行了估算,对钽料氧化和氮氧化产生的后果进行了讨论,结论是钠还原钽块的破碎工序是一增氧工序,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