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色设备》2006,(4):18-18
在电视传输、制冷业、高压电线、电气化铁路所需铝、铜材的批量生产中,需要一项高端技术——连续挤压设备,这类设备多年来一直为国外所垄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近日大连交通大学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自主研发了国产铜铝通用连续挤压设备,已经基本覆盖了国内市场,并开始向国际市场出口。  相似文献   

2.
熊落保 《铝加工》2000,23(6):25-28
简单阐述了在铝型材市场剧烈竞争形势下铝型材挤压模具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并详细论述了挤压模具管理所应持有的新观念和解决问题的对策,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静安 《铝加工》2014,(6):12-18
从高强高韧高性能铝合金及挤压材料、民用高性能铝合金及挤压材料、铝合金新材料与挤压新产品三个方面讨论了国内外高性能铝合金挤压新材料研发水平与趋势。通过微合金化理论,利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改善传统合金性能,研发出用于轻量化高速交通运输工具、航空航天、兵器军工等领域需要的军用和民用新型铝合金挤压材的方法,从而满足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的需要。最后对我国铝合金挤压材的市场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预测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世界有色金属》1998,(6):46-47
生产硬铝合金挤压材的好方法——摩擦辅助挤压法摩擦辅助挤压法是俄罗斯全俄轻金属研究院的V.L.Berezhnoy博士等为了适应市场对高强度铝合金(硬铝合金)挤压材的机械性能和尺寸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和高强度铝合金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而研究开发出来的。该方法克...  相似文献   

5.
日本对挤压铝材的需求近15年来已处于平稳阶段,各年度的国内需求量约为1005kt,其产量也是平稳的。由上表的数据可见,日本2003-2005年上半年挤压铝材的国内需求量平均为496kt,而建筑与结构工业的需求量为303kt,占总需求量的61.1%,其他一切市场的需求量仅占挤压材总需求量的38.9%,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业与建筑挤压材之比为38.9:61.1,或简化成为40:60。据我们的调查,在中国2005年生产的2650kt挤压铝材中,建筑挤压材约1880kt,工业挤压材约770kt,即建筑与结构市场的用量占70.9%,工业挤压材占总用量的29.1%。美国1995-2004年挤压铝型材(extruded sh…  相似文献   

6.
国外媒体报道说,目前,全球铝挤压材市场发展不平衡,北美在2005年初稍有下降之后,需求依然强劲,而欧洲的需求进展却继续迟缓;中国的铝挤压材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但是它的出口额可能会受到待货时间(从签订合同到产品到货之间的时间)太长的影响。据报道,2003年,北美铝挤压材市场先跌后扬,恢复了强劲的势头。金属通报研究所的高级分析师加利.贝里(Gayle Berry)说,2004年成为市场建设的主要因素,2005年不会重复出现,而且,现在的消费也保持健康状态。根据国际铝业协会的统计,2005年3月,美国和加拿大的交货量加上进口的铝挤压材,比2004年上升3.7%,达…  相似文献   

7.
从坯料制备到型材输出,计算机软件对挤压过程的每一步进行总体化控制。现代的挤压机软件(在欧洲称可编程序逻辑控制或PLC控制)为荷兰人经营的Euramax的普通挤压机在质量和产量方面都带来了最优控制。在产品质量提高的同时,成本进一步降低,这对于各地的挤压厂家,确实是一个好消息。在欧洲这个传统挤压型材市场——概约地估计每年大约消费1,390,000吨挤压型材,很多挤压厂家的生意都不景气。随着新  相似文献   

8.
目前,用于计算反向挤压力的公式,都是根据相应的正向挤压力计算公式,直接令金属与挤压筒内壁间的摩擦为零得来的,其它参数的确定基本上与正向挤压时相同。在实践中发现,按照这些公式计算出的挤压力往往与其实测值有较大差异。本文结合对比实验,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只注意了反向挤压时挤压筒内壁上无摩擦,而忽略了反向挤压时金属的变形流动规律与正向挤压时不同;塑性变形区和死区的形状、位置与正向挤压不同,其体积远比正向挤压时小;变形区中的温升比正向挤压时小得多;加工硬化程度比正向挤压时大;制订工艺时锭坯的加热温度比正向挤压时低,挤压速度比正向挤压时快,等等。计算反向挤压的挤压力时,如果直接采用这些公式,应选用不同于正向挤压时的变形抗力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印度铝挤压产品的市场以及铝制品的终端消费者,如电力、建筑、电器、汽车、机械制造等领域的消费情况,可知印度铝挤压产品的需求潜力巨大;但由于印度铝挤压工业起步较晚,也面临技术等方面的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往复挤压工艺,对ZK60镁合金进行不同温度往复挤压,分析往复挤压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15℃、335℃和355℃往复挤压ZK60镁合金,其中335℃时晶粒细化效果最好,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往复挤压工艺可以显著降低ZK60镁合金的热膨胀系数,提高ZK60镁合金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作者应用喷射共沉积工艺制备6066/SiVp复合材料和6066铝合金锭坯,在不同的挤压比、挤压温度下挤压成型,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材料的显微组织,并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iC/Al复合材料喷射沉积状态的组织很疏松,存在许多的间隙,其密度约为理论密度的86%,SiC颗粒在复合材料中分布不均匀,喷射沉积铝合金基体的致密度可达90%;挤压过程使A1/SiCp复合材料的大多数空隙消失,致密程度随挤压比的增大而增大,挤压比超过14.7后不会明显变化,而铝合金基体的致密程度与挤压比的变化关系不明显;挤压温度对材料的致密程度影响不大;A1/SiCp复合材料性能在挤压比超过14.7后变化不大;铝合金的性能不受挤压比变化的影响;而挤压温度过高使材料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清除铸锭表层缺陷,以提高挤压材表面质量的方法。着重叙述脱皮挤压法的原理、工艺要素和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并介绍了在挤压机上直接进行铸锭剥皮,并连续实施挤压变形等新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金属挤压成形理论与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静安 《铝加工》2001,24(1):4-9
6 等温挤压及CADEX技术6.1等温挤压的特点 在常规的正向热挤压过程中,金属的温度和变形是极不均匀的,导致产品的尺寸、形状组织和性能也极不均匀。当挤压开始时,由于铸锭头部与低温的模具接触,使温度降低,变形抗力增大,塑性下降,可挤压性变差。当继续挤压时,铸锭的中部和尾部由于受挤压筒高温加热及变形热的作用使温度逐渐升高。从而使铸锭的头、中、尾部的温差增大,产品质量极不均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制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变形方法──等温挤压。等温挤压的特点就是要确保在整个挤压过程中,锭坯的变形温度始终保持恒…  相似文献   

14.
影响挤压硬质合金棒材质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瑾 《江西冶金》2006,26(6):13-15
在阐述挤压硬质合金棒材的生产工艺及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挤压硬质合金棒材生产中挤压模具、粘结剂、挤压温度、碳含量等因素对棒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镁及镁合金型材的挤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镁及镁合金加工材中,挤压材占着重要的地位,从普通的管材到核工业的燃料盒,品种与规格不下五千种。虽然全球2002年挤压材的产量还不到3000t,但用途却很重要。本文对挤压用镁合金及其挤压材的性能及生产工艺作了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挤压钢管外径超差及其影响因素的考察和分析,指出当挤压不锈钢大口径薄壁管时,在工艺上超差不可避免,上一套合适的定径装置还是必要的,并提出了挤压管定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了薄板宽展挤压金属流动特点的基础上,得出分流孔边部流出面积为中心部分的2倍左右。由于挤压特点及挤压效应,挤压板材的强度比轧制板材提高15%左右。  相似文献   

18.
大铝合金挤压材一般是指其宽度或外接圆直径≥250mm的材料,或者说需用≥50MN的挤压机才能生产的材料。截止到2002年底全球有挤压力≥MN的挤压机约63台,生产能力约420kt/a,实际产量约230kt/a,只有日本KOK公司的96NM挤压机处于超产能状态,2001年的产量达11.2kt。中国有8台大挤压机。大型铝挤压材的80%以上用于交通运输工业。大挤压铝型材向着薄壁扁宽化、尺寸高精化、形状复杂化、外形轮廓美观流线化的方向发展,但21世纪不是“大挤压机世纪”。中国已有≥75MN的重型挤压机5台,至少在2020年以前不需要建这类重型挤压机。由于激光焊、FSW(摩擦搅拌焊)技术的发展,特大型材可用大型材或小一些的型材焊接,可降低成本约10%,这是值得关注的动向。在今后十几年内,中国对大挤压铝型材的需求可能并不如有些预测的那么大,这是又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与深入市场调查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银石墨触头材料在大挤压比的纤维化挤压中,出现的挤压力过大引起闷车和挤压碎裂的问题。从力学的角度分析了挤压力大和碎裂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挤压模具消除了挤出材料的碎裂和压力过大的现象,并通过生产实践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合金、不同挤压比、不同位置的挤压融合口的力学性能、金相组织以及断口形貌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再结晶颗粒状断口是由于铝型材在挤压过程中挤压温度过高、挤压变形量过大所导致的。过高的挤压温度和变形量会使材料形成粗大的再结晶颗粒状断口组织,使再结晶晶粒严重长大。粗大的再结晶颗粒会降低材料物理性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其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