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有源诱偏理论出发,深入研究了抗反辐射无人机系统的诱饵布站配置。推导了在多点源干扰情况下,诱偏反辐射无人机布站间距的公式,并提出了实用的布站方案。根据反辐射无人机在多诱饵情况下的诱偏效果定量表示式,通过仿真验证了此布站方案诱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设计和部署有源诱偏反辐射无人机布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相干有源诱偏系统抗ARM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涛  汤子跃  季金祥 《现代雷达》2007,29(3):9-11,27
随着反辐射导弹(ARM)技术的不断进步,抗ARM的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地关注,利用诱饵布阵抗ARM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该文介绍了基于多点相干有源诱饵布阵系统抗ARM的模型,推导了多点相干有源诱饵的诱偏公式,分析了该系统对ARM的诱偏过程,速行了仿真实验。文中根据仿真结果,依据ARM的杀伤半径、雷达和诱饵的安全工作半径,判断诱偏是否成功,提出了合理的布阵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反辐射弹(ARM)对雷达的威胁,文中对雷达有源诱偏系统对抗ARM的原理和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有源诱偏的两种基本形式——相干诱偏和非相干诱偏跟踪误差产生机理,利用跟踪角误差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诱偏效果,并进行了仿真;同时,验证了相干诱偏和非相干诱偏的分法只有理论意义,在实际应用中两者的效果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反辐射导弹是现代战争条件下通信设备等电磁辐射源所面对的最具威胁性的武器之一,而有源诱偏是对抗反辐射导弹攻击的一种相对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基于有源相参和有源非相参条件下的几种模型,从反辐射导弹的攻击过程入手,得到Matlab仿真结果。最后根据仿真弹着点位置分布和位置分布的概率统计曲线,为通信辐射源的布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高度有源诱偏系统对抗ARM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导出三点源有源诱偏系统中点源处于不同高度上时ARM的瞄准点公式,并结合ARM分辨开目标后的运动轨迹公式,对ARM入点进行了仿真,给出了ARM入点分布图以及系统的保护概率.分析表明,ARM入点分布与ARM被动导引头的分辨角、最大过载、末速度等有关.对现有ARM来说,这种诱偏系统的生存概率是很可观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假目标散射特性对激光有源诱偏干扰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假目标激光散射特性的测量方法,实际测量了常见典型假目标的激光散射特性,得到了不同类型假目标对激光的散射规律。结果表明,利用假目标对激光制导武器进行有源诱偏干扰时,首先应选择散射系数较高的假目标,同时要依据假目标的散射特性确定干扰激光的照射部位,确保尽可能强的干扰激光信号进入导引头系统,形成有效诱偏干扰。  相似文献   

7.
多辐射源合成场对反辐射导弹的诱偏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伟光  罗积润  王华彬 《电子学报》2008,36(6):1193-1197
 本文在考虑方向图、极化方式的基础上确立了一种多辐射源合成场的仿真模型,获得了这种模型下多辐射源合成场及坡印亭矢量空间分布公式,并以雷达与诱饵合成场为例给出了多辐射源合成场的仿真思路、计算公式和模拟结果.数值计算表明,雷达和诱饵的典型布阵可以使多辐射源合成场坡印亭矢量反方向指向人为设置的陷阱区域,从而能够对反辐射导弹有效诱偏.  相似文献   

8.
有源诱偏系统对抗反辐射导弹攻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有源诱偏系统对抗反辐射导弹攻击是一种相玫有效的方法。研究多点有源诱偏对反辐射导弹攻击的原理,并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9.
目标与有源诱饵常处于弹载雷达的同一分辨单元,致使导弹的命中概率大大降低。采用IS-Relax算法在多普勒域、角度域和复幅度域上实现了目标信号参数测量和目标检测,并应用于抗诱饵诱偏中以提高导弹的命中概率。此算法能有效地分辨出同一分辨单元内的多目标,精确地测量出各目标的多普勒频率、角度、幅度和初始相位等信息,以重构出目标或诱饵信号从而达到抑制诱饵诱偏干扰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当SNR〉15dB,目标测角误差小于0.10,失调系数小于0.1。由此表明,算法的收敛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抗诱偏能力是反辐射导弹作战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在辐射式仿真试验系统中设置有源诱偏系统,可实现对反辐射导弹抗诱偏性能的检验与评估。介绍了反辐射导弹辐射式仿真试验的实现方法;利用合成场原理建立了反辐射导弹导引信号模型;通过仿真研究了改变诱饵的功率、点源间距及反辐射导弹来袭方向对攻击效果的影响。该方法的研究对反辐射导弹抗诱偏辐射式仿真试验中诱偏信号的设置和控制、作战效能的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结合实际使用环境,建立了舷外有源诱饵的对抗态势模型,阐述了其在高度和方位上的布放条件,进而又分析了海面多路径效应可能对诱饵工作的影响,针对不同频率计算了传播因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面源型红外诱饵是针对红外成像的一种干扰手段。计算了在红外诱饵干扰下红外接收系统的探测概率,并分析了红外诱饵对接收系统的干扰效果,研究了红外诱饵对红外成像制导的干扰,最终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3.
在对目标雷达图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取其图像特征,并通过一定的变换使其转化为假目标的逼真度指标,从而对雷达假目标的设计提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影响舰载舷外有源诱饵干扰效果的因素,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舰载舷外有源诱饵干扰效果试验进行了设计,并采用方差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舷外有源诱饵防御反舰导弹的建模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型反舰导弹的出现和发展,传统的防御反舰导弹电子战方法的有效性大大降低。目前舰载舷外雷达有源诱饵是对抗现代先进反舰导弹的有效方式,引起各个国家的关注重视。对舷外有源诱饵防御来袭反舰导弹的效果进行了建模计算,给出了舷外有源诱饵的最佳布放角、布放距离以及舰艇发射有源诱饵的时机,对部队建设和部队训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红外诱饵弹是一种常见的红外干扰武器,能够对红外制导武器产生很强的干扰效果。在众多类型的红外诱饵弹中,通过投放药剂形成喷射火焰来得到干扰辐射源的方法仍在实战中广泛应用。在这类诱饵弹的研发制造过程中,投放药剂的半径对诱饵弹辐射特性具有很大的影响。针对药剂颗粒半径对诱饵弹辐射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典型的投放药剂类红外诱饵弹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借助了离散相模型(DPM模型)对红外诱饵弹红外特性建模,总结了典型诱饵弹模型下的红外诱饵药剂颗粒直径与辐射特性间的关系,最后通过最小二乘法对仿真数据进行拟合后确定该典型红外诱饵弹辐射强度最大时的药剂颗粒半径为3.72 mm。该方法对诱饵弹投射颗粒半径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依据,在诱饵弹研发与仿真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国外红外诱饵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国外资料分析红外诱饵现状与发展趋势。讨论发展中的主要动向和改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电子对抗中雷达信号侦察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现代采用的五种分析方法——时域、频域、调制域、谱相关和时-频分布,并对这五种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原理分析,分析表明它们是侦察雷达信号的有效手段。最后对雷达诱饵为保护雷达所应具有的信号特征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