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历来把"宝黛"看作纯精神恋爱的榜样,然而黛玉真正的心理并非如此.她有着复杂的爱欲观,随着其性心理的发展与对自身不安全感的加剧,黛玉并不满足贾宝玉给她的柏拉图式的爱,反而对"欲"的期望越来越深.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促使黛玉爱欲心理转变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观照,以揭示其悲剧命运的另一原因及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第49回对史湘云服饰的描写,作者这样写道: 一时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烧大褂子,头上戴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黛玉先笑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对2005—2015年国内《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的文献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研究表明:近10年来,《红楼梦》诗词研究与《红楼梦》诗词翻译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两者间具有正相关性;对《红楼梦》诗词的研究,一方面是宏观的诗歌意象及文化角度的探讨,另一方面是微观的诗词翻译策略和技巧的研究,在这方面,主要集中研究的是归化和异化2种策略.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贾探春这株"瑶池仙品"在小说作者精心塑造下展示着其"一枝独秀"的艺术魅力。结合探春性格中的男性因素、女性特征以及左右其命运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分析了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和魅力。  相似文献   

5.
为解读曹雪芹借梦境所传递的言外之意,以多模态隐喻为理论框架,选取和人物追求及贾府命运相关的六个梦境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这些梦境意在传达人物本质追求的无果和贾府盛极而衰的运数,是展现对既定命运的抗争与无奈的镜子,为解读《红楼梦》的文化内涵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红楼梦》的管理智慧。王熙凤能够准确把握问题的症结,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与实施措施,实施有效的控制以保障方案的落实,并对王熙凤的管理风格进行了评价。贾探春能够根据贾府当时的需要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探索,并对其片面追求利益的改革弊端进行分析。薛宝钗能正视改革阻力,完善改革方案,既保障贾府利益又顾全众人利益。  相似文献   

7.
杨宪益夫妇和戴维·霍克斯译文为研究《红楼梦》习语英译策略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文章选取《红楼梦》中50则包含有动植物意象的习语,通过举例分析,对二者在处理这些习语时所采用的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意象替代、意象替代并释义的翻译策略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探寻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角度和文化取向下不同的英译手法、效果以及优劣得失,以管窥习语中英转化过程中的文化内涵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由于诸种原因,其文化地位在中国多元文化系统中却一度被边缘化。其实,在文化翻译活动中,译者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文章以《红楼梦》两种译本为例,探究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如何进行文化改写,论证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意识形态、政治动机以及语言文化等因素影响,创造性地将原作以源语转化成目的语。译者即如架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姓名字号是人生的符号,也是一种文化.中国人的姓名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与美学信息,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姓名则更是如此.在多数文学翻译里.译者常常只是采用简单的译音系统与译意系统,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文学人物姓名中文化与美学信息的熵化和耗散.以<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为主导,兼顾杨宪益译本,通过其对人名的翻译为例,探讨文化翻译的策略,揭示由于文化因素造成的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信息熵化和信息耗散.  相似文献   

10.
谈到文学翻译,人们会立即想到"翻译者,叛逆也"这一说法。由于中西方语言体系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而文学翻译的目的是进行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所以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势必会发挥主观创造性,甚至是叛逆性,对原著进行变通。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作品中普遍存在,对于各民族文化交流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结合《红楼梦》库恩德译本对"创造性叛逆"这一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内涵意义以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从语用学的视角,运用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从正反两个方面对<红楼梦>中宝黛的初次会话进行分析,考察会话原则在分析文学作品的特殊作用.发现会话原则在分析中国古典小说文本时有较高适用性,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到灯塔去》是英国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优秀的意识流作品,国内外对《到灯塔去》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而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来解读该小说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依据这一理论剖析《到灯塔去》中的意象的深层意义,挖掘其内在的认知理据,解析作为图形的意象在作品中是如何凸显的,以期更好的挖掘小说的主题意义,为读者赏析该小说开辟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盟礼以杀牲祭神为核心仪节,以“信”为礼义,其中有人神之间的约束机制作为社会心理基础。《左传》记载隐公三年周郑交质,是春秋时期第一次在盟礼之外互相以嫡子为抵押,在人神之信外另取“人”为致信手段。”交质“破坏了盟礼的人神之信,也使人言之信面临危机。盟礼交质,是君王王权的失落,也是君王神权的失落。隐公三年君子曰就周郑交质这一事件,论述盟礼应当回归人神之信,并引《诗》以证人神之信。《左传》君子曰试图在“信”的危机年代里重建人神之信。  相似文献   

14.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艺术不仅是时间艺术也是空间艺术,文学作品是对空间的表述和再现,同样隐喻了权力关系之间复杂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纠缠。通过对中国名著《红楼梦》和英国小说《鲁滨孙飘流记》的重新解读,可以分析和探究它们的空间叙事隐喻的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5.
对潘岳,不可因其品行卑劣而简单否定之,不能把一个身处西晋复杂政治斗争漩涡中,地位脆弱的文人的追求和命运看得一成不变。《闲居赋》中流露的思闲心理同样是真实的。应取综合分析方法,把握历史分寸感。《文心雕龙》、《诗品》和《文选》的见解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1899年出版的凯特&#183;肖邦的代表作《觉醒》和1962年出版的多丽丝&#183;莱辛的《金色笔记》,被人们视为女权主义的两朵奇葩。解读两部作品中的妇女在各自时代背景下艰难求索女权的过程,指出两部经典著作共同预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男女的世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绝对自由的女性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1928年,日本以保护日侨为名出兵山东.在此过程中,《申报》始终以维护国家主权为重,对日本出兵山东的侵略行为及时关注和报道.《申报》从揭露日本侵略野心,揭破日本侵略谎言2个方面入手,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本质;从支持国家的对日方针,持续关注中国各界各团体反应,明确表达了反对日本出兵山东的立场;为维护民族利益提醒国人克服自身弱点,并积极纳言献策.在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唤起民族觉醒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文素质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历史使命,文章以《红楼梦》为例,发掘其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井就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以及人文素质教育的生成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唐僧领队多以理性,刘备凝聚将士多靠"义气".唐僧因拥有理性和对目标的执著而取回了真经;刘备因有可薄云天的义气而得三分天下,但最终也因为这"义气"而灭亡."义"分大小,刘备把社会下层市井的江湖义气放在第一位,甚至为此而放弃光复汉室之大义,这正是其走向灭亡的原因.《三国演义》的思想主题也因此而降低了一个档次.  相似文献   

20.
从主题、内容、形式结构、语言特色、视点、表现手法、诗歌风格等方面比较《关雎》与《天皇御制歌》的异同,探寻产生其异同的原因以及由此给日本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