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贵祥 《建筑师》2017,(4):6-15
本文是对2017年两次小型建筑史会议上出现的有关建筑史学思想的一些争论,以及大家共同意识到的当下建筑史学所面临的危机进行的辨析。论文讨论了建筑史学研究方法论上的通史与案例研究问题,分析了建筑史学思想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关注了建筑史应当关注历史还是关注当下的问题,也讨论了建筑史学作为一门学问,究竟是有用还是无用的问题。论文希望对当前社会对建筑史学科存在的一些不同的看法,或建筑史界本身对于自己学科的一些不同观点,加以讨论与厘清。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中国建筑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作者回顾中国建筑史学70年的历史,对目前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同时构筑了建筑科学史学科结构内容与内在驱动力模型,提出21世纪中国建筑史学的学科发展对策,并强调“今为古用”和介绍两本好书《建筑的革命》与《世界建筑师的思想与作品》。  相似文献   

3.
1940-1970年代,中国第二代建筑师黄宝瑜师从刘敦桢,以复兴中国建筑为目标,基于中国营造学社学术思想,融合中西,在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民族主义思潮及西方现代建筑理论的影响下,于台湾地区首开中国建筑史学教育,进行了《中国建筑史》等史学书写及系列理论、实践探索,继承、创新发展了中国营造学社思想,呈现了1950-1970年代中国建筑史学家对复兴中国建筑路径的深度思考.本文基于民国以来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和建筑史学发展历史脉络,对黄宝瑜及其中国建筑史学书写和理论探索的相关历史进行深入剖析,将有助于完善中国营造学社学术思想后续传播与发展的研究,探索1950-1970年代中国建筑史学理论发展的多元图景,补充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史学界在世界现代建筑运动进程中的叙事.  相似文献   

4.
图书推荐     
《建筑》2006,(15)
概括介绍中国建筑史学研究者——《建筑史解码人》杨永生王莉慧编,征订号:14245,定价:56元中国建筑史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几代建筑史学人近百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中国建筑史学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学科体系,在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各个领域,如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近代建筑史、中国园林史、中国城市史和中国民居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几代建筑史学人  相似文献   

5.
龙彬  于云龙 《新建筑》2014,(4):82-85
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公共史学是新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它的发展与兴盛不但激发了专业史学界自身的反思与改革,其本身还是一场社会运动,反映了历史研究与社会需求的联系日趋紧密。通过整理该新史学学科的发展状况及其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可以发现公共史学对建筑史研究、城市史研究、遗产保护及城市设计都有借鉴与应用价值。期望从史学角度给建筑领域研究带来一些自下而上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建筑历史建构、体系研究、理论阐述、学术发展、建筑教育、建筑创作、历史保护诸方面均做出重大贡献,文章仅就梁先生在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领域两个基本方面:中国建筑史史学建构与中国建筑唐宋与明清两个体系之结构与术语学术阐释方面,所做重要学术贡献加以扼要梳理分析,或可以此初步了解梁先生在近现代中国建筑学术史上所起重要影响与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治局势相对平稳,经济教育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大学中的建筑系作为中国高等建筑教育的肇始,不仅折射出西方建筑史理论对国内的影响,也是国内对传统建筑研究进展的直接反应,代表了民国时期国内建筑史发展的思想轨迹和指导方向。因此,本文以对建筑史课程演变有着本质影响的学制编排、教师队伍、授课内容为主要资料,尝试揭示民国时期建筑史研究发展中的重要节点和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8.
国外建筑史学基础理论大致有三条研究路径。一是艺术史的路径,英国D·Watkin的The Rise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1980年)[1]一书阐述了西方建筑史学研究兴起之时,其基础理论前提来自于艺术理论,其研究方法与艺术风格史方法基本相同。由于艺术史学的发展与美学同步,因而西方建筑史学研究很早受到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思维的深刻影响,建筑史的艺术、哲学研究向度成为西方建筑史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从历史哲学、科学哲学的话语中提出建筑史学基础理论的问题逻辑,英国Dana Arnold的Reading Architectural History[2](2002年)一书选辑历史哲学、科学哲学相关专题论文,藉此系统论述了建筑史学基础理论问题,包括史学性质、建筑性质、建筑史性质以及建筑史编史理论、建筑史跨学科的文化研究、建筑史研究方法等等。在这方面,希腊建筑理论学者帕纳约蒂斯·图尼基沃蒂斯的《现代建筑的历史编纂》[3]表现得尤为明显。三是在建筑理论层面确立建筑观与历史观的关系,从而形成建筑史学基础理论,如英国Hazel Conway 与Rowan Roenisch合著的Understanding Architecture:An introduction to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al history[4](2005年)系统思考了建筑理论与建筑史学基础理论诸多相互关联的问题。现代建筑史学家大多从建筑理论层面构建了建筑史学的基础理论,诸如布鲁诺·赛维的《建筑空间论》、吉迪恩的《空间·时间·建筑》等。在这方面,尤以舒尔茨的系列研究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9.
回顾中国营造学社先辈学者们所开拓的中国建筑史与历史建筑保护的学术之路,指出中国营造学社不仅在已经开创的文献发掘与遗迹考察相结合、关注法式制度层面的深入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而且在中国建筑史学的外延层面,如历史建筑保护、旧城保护、中国近代建筑史、中国现代建筑史,中国乡土建筑考察与研究等诸多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0.
论从史出     
《建筑师》2016,(6)
本文以中国建筑史论学科的创建背景,以及该领域史学大家的学术历程、研究理路为切入点,思考了当代中国建筑史论学科的学术定位问题,以及专业研究者的研究素养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建筑史论学科的创建与发展有赖于建筑史家对于中国古代史学传统的践行,这种传统将"史"与"论"进行了恰到好处的结合,它既注重"史"的严谨性与真实性,也致力于从"史"中提炼或升华出具有启示性的"论"。建筑史家的哲学修养是影响其思想高度的重要因素,对于当代中国建筑史论研究者而言,需要树立终身投入该职业的信念,继承传统并不断提高个人的哲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张光玮 《建筑师》2014,(7):39-45
本文是对日本东京大学建筑学发展历史与博士教育概况的介绍。开篇从明治时期东 京帝国大学的创始切入,进而展开与日本近代建筑学和建筑史学发展息息相关的东大建筑学 科演进历程,可窥今日东大的学术渊源。另一方面,对现在东大建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导 师制度及近十年来与研究经费制度相关的结构改革进行简述,让读者从多个侧面了解东大的 建筑学博士教育情况,为有意入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颖  王凯 《时代建筑》2008,(1):152-153
文章简要回顾了2007年11月在同济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的主要议程,并对其中的主要发言进行简评。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两部中国建筑通史 体味一个世纪史学命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薇 《建筑师》2008,(4):85-90
作者对刘敦桢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和梁思成先生所著的《中国建筑史》这两部通史,通过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表述:一,“南刘北梁”的背后:通史内容和方法与中国营造学社和汇刊;二,时差中的解读:通史特色和价值与撰写过程和出版;三,轮回中的思考史学百年与两部建筑通史的意义。在以时间为轴、以比照为法、以史学发展为贯穿认识两部通史的重要价值和深远影响的同时,作者也对当下建筑史学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致力于历史与理论的研究,审视了以研究为基础的中外园林史的系统化教学体系的探索,总结了在园林史、园林艺术、传统园林理法以及当代理论领域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并提出进行风景园林教育体制优化,解决目前园林历史与理论领域人才匮乏和资金短缺的问题,以此促进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工作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英国景观设计学的发展历史,展望其在21世纪的发展.景观设计学在英国是伴随着职业和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821年,20世纪30年代正式开始景观设计学的教育和职业.历史经验表明,景观设计学在相关领域扮演着领导角色,是由于其发展动力源自体现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公共建设、自然保护、文化保护和全球化,并因此而充满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6.
玄峰 《华中建筑》2006,24(6):132-134
该文根据“中国建筑史”的学科特点结合教育实践,从教育理念的角度对中国建筑史教育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分段解读--外国建筑史教学随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松茯 《华中建筑》2006,24(6):127-129
建筑是手工艺产品;建筑是机械化产品;建筑是高科技产品.该文以解读建筑观为出发点,尝试着在教学中对外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建筑的不同内涵进行分段解读.  相似文献   

18.
王贵祥 《建筑师》2013,(5):101-108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世界建筑理论的基石。30年前中国出版了《建筑十书》的一个版本,2013年一个新版的中文《建筑十书》译本的问世,使我们再一次回到建筑理论与建筑历史这一话题。本文从建筑是否有理论,中国人是否需要自己的建筑理论,如何为建筑理论定位,中国当今在建筑理论方面的现状如何等方面的问题,加以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此外,本文对于新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陈惟 《华中建筑》2008,26(7):209-210
该文分析了工科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培养方向和特征,以及建筑历史的学科领域,研究层面。提出中国建筑史课程在培养复合型建筑设计人才中的改革目标,重点探讨中国建筑历史如何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建筑历史教学交叉深化课程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庭院式住宅近来颇受世人瞩目,北京四合院在中国庭院式住宅中具有代表性,比较准确地描述介绍它是很必要的。现在仅以当前被多数高等院校建筑系当做教材使用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建筑史》住宅章的北京四合院一节文字为例,提出若干可商榷之处,发表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