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周源  温春阳  袁南华 《规划师》2003,19(9):21-23
柳州市曙光路改造着力挖掘其传统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塑造骑楼特色、营造商业气氛、保护历史文物、塑造商业节点,将商业步行街设计与历史街区保护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柳州特色的旧城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3.
赵正雄 《华中建筑》2005,23(Z1):71-75
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中保护北京旧城区;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街区(地段)建设新项目,始终是北京城在规划建设中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该文结合国家大剧院工程实施方案,从城市设计角度,以天安门历史街区(地段)的"城市轴线"、"广场空间界面"等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相关实例对如何在历史街区(地段)建设的问题作初步研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梧州市骑楼城规划设计为例,探讨在旧城改造和城市复兴进程中,传承与延续历史街区特色的设计方法和应对策略,进而为全球化时代的城市规划,挖掘重现和提升地域特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莫树培 《建筑与环境》2009,3(2):153-156
以骑楼为特色所形成的历史街区,现已成为现代城市社会功能中不可忽视的商业地带,因而引起众多的专家与学者对历史街区的关注。本文以江门长堤骑楼历史街区为例,通过调研长堤骑楼历史街区的历史沿革,分析街区现状以及骑楼建筑的功能在现代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了旅游开发的新思路。笔者认为:保护性不仅仅是“修旧如旧”的修建,更重要的是为顺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提出将原骑楼建筑功能加以转换,即“以旧换新”的保护性旅游开发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邓忠民 《广西土木建筑》2002,27(4):277-279,316
结合梧州市即将开始的大规模骑楼商业街的改造工程,在对广州、中山、厦门等多个城市骑楼商业街考查的基础上,从骑楼商业街的形成过程及发展、改造、保护历程,提出了对其改造和保护应以尊重传统街区的历史环境氛围为出发点,以一种动态、多方面综合的方式,促进传统骑楼商业街区持续发展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7.
沙春元  朱兆丽 《城市规划》1998,(3):46-47,50
本文以常州市青果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例,论述了江南水乡历史地段的功能、环境艺术特色、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青果巷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日,从南宁市建委传出消息,今年南宁市将以骑楼城作为旧城改造工作的主线,大力推进骑楼改造工作,计划新开工3个以上项目。同时,按照“三片四区五街”的总体规划框架,制订骑楼城的总体项目计划。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骑楼是广州城市的符号印记,从20世纪初至今仍然鲜活地存在于生活中。文章分析了广州骑楼建筑的风格特点、现状,进而从修复、改建、扩建等方面对广州商业街骑楼建筑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成福  娄玲珠 《华中建筑》2007,25(11):65-68
该文以临海市紫阳街历史地段保护为例,探讨了名城保护中政府主导、市民主体、全社会参与的名城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1.
石瑾颖  郭金 《城市住宅》2021,28(3):148-149
广州骑楼建筑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可以说是广州近代历史的见证者,以鲜明的地域特征与浓厚的民族特色在岭南建筑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广州现存比较完好的两段骑楼街分别位于中山五路以北和北京路新华书店到财政厅前的两段路上,两段骑楼街虽相距不远,但其风格特点因建造时间不同等原因有显著差别.主要分析广州北京路一带的骑楼建筑风格,对比两...  相似文献   

12.
居住型历史地段所涉及的利益群体复杂、利益诉求多元化等问题是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文章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下,以武汉花楼水塔街里分为例,从历史遗产保护、人居环境提升、文化资源利用、经济产业发展四个方面,结合时间的紧迫性、空间参与性和角色权力性三个属性,梳理出里分保护中的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并最终确定利益相关者分类。以期在今后的居住型历史地段保护中,能充分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诉求,提出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3.
孙永生 《华中建筑》2012,(2):115-118
旧城旅游化地段在城市改造中具有战略地位,其改造要素包括功能结构、空间形态、文化景观和交通体系。新加坡河滨河地区改造的成功之处在于,满足当代使用需求的功能置换和混合开发、以河道为中心的城市空间形态控制、新旧并置的城市文化景观以及外围换乘式的交通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4.
庄馨蕾  赵冲  张鹰 《华中建筑》2020,(12):40-43
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海口骑楼老街是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但在近百年的变迁中,由于人口与产权的复杂化导致骑楼传统空间格局发生改变。该文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山路骑楼建筑为例,通过记录海口骑楼空间格局的现状,对建筑平面类型与空间尺度的分析,梳理出骑楼平面分类表格,揭示其演变规律,为骑楼建筑的修缮与保护提供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快速发展恩宁路的骑楼较少受到房地产大拆大建的影响,有幸保留下较为“真实”的文化遗产。城市发展与建筑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建筑反映相应时代的特征。本文从近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角度出发,以骑楼立面作为切入点介绍骑楼建筑与城市建筑管理历史的关系,对引导骑楼的更新改造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革新,随之产生了一些新的城市现象。"模糊地段"是巴塞罗纳国际建协第19届大会"现在与未来——城市中的建筑学"主题的分主题之一。本文对"模糊地段"的形成背景、改造类型以及其改造特点进行了理解与思考,并例举国外成功案例,寻求适合中国的城市更新方式,创造出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金华古子城片区保护与改造为例,分析了历史地段的特征和其保护与改造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历史地段社区文脉继承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扬州市老城区教场地段的地方特点,全面阐述了教场地段改造设计的指导思想,保护、改造、更新的构思与处理手法。说明了挖掘历史地段民俗文化积淀,创造历史城市地方保护特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历史地段保护的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9.
赵茜  李珎 《华中建筑》2015,(3):127-131
以影响传统街区空间形态和居民生活形态的街区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选取钦州市骑楼街区为研究案例,通过对骑楼街区公共空间形态的深入剖析,揭示骑楼街区公共空间的形成过程和在街区空间中的作用和意义,继而针对在城镇化过程中骑楼街区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保护与利用思路,并制定具体的保护和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名城保护30年之际的反思自1982年国务院公布北京等24个城市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我国名城保护制度已走过了30年历程,如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总数达到119个。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名城保护事业逐渐受到社会各界较为广泛的重视,国家及地方出台了相应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建筑保护法规。一些名城通过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的保护,在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文化旅游和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大规模和高强度的旧城改造冲击下,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