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永刚 《人民长江》1995,26(1):41-44
在开挖洞室的同时,对围岩进行弱化,使围岩中的应力场发生改变,形成减载区和应力升高区,即使应力集中区由洞室周边向深处转移,利用围岩自身的支护能力来保持洞室围岩的稳定。这叫做弱化围岩稳定围岩法。本文假定岩体为均匀连续介质,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法对排孔弱化围岩的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排孔弱化围岩,确能使洞室周边的应力集中区向深处转移;当孔长为洞径的二分之一时,洞周应力可降低46% ̄50%。  相似文献   

2.
围岩弱化法是维护地下洞室围岩稳定的一种新方法,即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如切缝,钻孔,爆破等,对围岩的局部进行改造,使甚局部变形加大,能量释放,从而提高围岩的稳定性。本文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分析了弱化法的实质,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了其在稳定洞室围岩,防治岩爆等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水电工程开发,对水电工程中地下洞室群围岩分类研究甚为重要。为此目的,本文结合瀑布沟水电站地下洞室围岩特点,详细研究了地下洞室围岩的分类,并进行了围岩的工程地质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4.
江垭地下厂房是由大小20余条洞室组成的复杂的地下空间结构。围岩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其稳定问题十分重要。文中工程地质、数值分析、模型试验、工程设计等方面对洞室围岩稳定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小湾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重点介绍了小湾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不同开挖程序围岩的稳定,爆破震动对围岩的动力影响,不同支护方案洞室稳定情况有围岩支护的建议,可供小湾水电站及类同地下厂房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论证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地下厂房洞室群布置可靠性,并弄清复杂岩体应力,开挖次序,支护型式等对沿室轩围岩稳定的影响,对地下厂房洞室群进行线性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斌 《水电站设计》1998,14(3):72-76
二滩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但地应力较高,在开挖过程中,围岩发生了局部变形和破坏。本文针对这些工程现象的发生发展,结合变形监测成果,对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江口水电站采用地下厂房,主厂房布置于左岸山体内,由引水隧洞,尾水隧洞,地下厂房,主变室,母线廓道,电缆竖井及排水廓道等建筑物组成复杂的地下洞室群,因此在下洞室稳定是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为查明地下洞室群的地质条件,已开挖总长380m勘察平硐并进行了大量的勘测,试验工作,主要包括断层,裂隙等地质构造的测量统计和围岩分类,岩体,断层,软弱夹层及裂隙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岩体的渗透性试验,岩体地震波测试,应力解除法三维地应力测试等勘察研究工作,对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作出的评价是,左岸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条件较好,局部不稳定块体通过支护处理后,洞室围岩稳定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9.
二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是我国目前已建成的最大的地下厂房,采用三大洞平行布置,且整个洞室群处于高地应力区,在设计上布置了对洞室围岩的位移和支护应力监测,并在施工中得以实施。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后对监测成果进行了反馈分析,弄清了围岩产生大变形的机理。本文主要介绍地下厂房洞室群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变形、支护应力变化特征以及岩爆现象,并探讨其原因。本成果可为高地应力区洞室开挖的监测和反馈分析的信息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开挖后围岩位移二维离散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北某水利工程地下洞室为例,对低地应力状态下洞室开挖后围岩位移变化及其相应特征,采用了二维离散元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开挖后围岩位移主要发生在拱顶位置,而发生在侧壁水平位置上的围岩位移量则明显不及前者,这说明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开挖后围岩变形破坏主要发生在洞顶垂直方向,侧壁水平方向围岩变形破坏规模和强度均不及前者。  相似文献   

11.
清水电站的主要建筑物之一是深埋地下的厂房洞室群.本文从分析岩层及其构造、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体地应力与建筑物的关系入手,对洞室围岩进行工程分类,并结合地质条件选定洞室位置及轴线的方向,最后对洞室围岩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线弹性模型、弹塑性模型及双介质模型的分析,讨论了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位移反分析方法——双介质模型位移反分析法。此法将地下洞室围岩分为低弹模区和高弹模区进行位移反分析,能使实测位移和计算位移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三维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研究了某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模拟了洞室开挖过程和支护过程,分析了洞室群围岩的变形形态、应力状态和塑性区分布。最后,综合评价了某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李诗芳  尚锋 《人民黄河》1995,17(11):46-50
在试验资料和长期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利用N.Barton的Q系统和Z.T.Bieniawski的RMR系统岩体分类方法,对小浪底工程地下洞室围岩进行了定量分类。结果表明,两种分类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多层状、多裂隙、缓倾角的砂、泥岩地层中,两种分类方法都是适用的。小浪底工程地下洞室区岩体、除因构造造成的严重破碎带外,均属质量好或一般类岩体。  相似文献   

15.
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风险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快速准确地对施工期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风险进行动态跟踪分析,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形成监测数据、巡视检查、数值模拟三维一体的评价体系,并考虑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的动态性确定地下洞室群围岩发生事故可能性等级。根据不同围岩破坏形式,提出适用于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的损失估算方法,引入当量法概念,确定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损失等级。结合地下洞室群围岩发生事故可能性等级和预估的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损失等级,经风险矩阵最终确定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风险等级。采用C#.Net、SQL SERVER和Python混合编程技术,研发一套能确定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动态风险的系统。该系统应用于国内某在建大型水电站的地下洞室群,能准确确定影响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和危险区域,实时指导施工过程,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保证地下洞室群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6.
地下洞室施工过程中,由于原岩应力释放,引起围岩应力的重分布,即二次应力形成,鉴于围岩岩性与结构状态不同,周边初始应力条件各异,开挖程序,爆破影响,洞室形态的差别,其围岩位移变化也不尽相同,并直接关系到洞室稳定条件,本文介绍了施工中使用直观简捷的几种收计在监测围岩方面的应用及注意事项,并就如何确保监测质量及允许位移量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地下洞室围岩分类的地质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洞室围岩分类方法的研究,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到目前约有二十多种主要的围岩分类法。我国水电工程在五六十年代多采用传统的普氏围岩稳定性分类,该分类在以前我国水工隧洞的设计和施工中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通过近几年我国大量水工隧洞的设计和施工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设计方法中存在许多不足。如:普氏理论的基本核心是将地下洞室围岩的不稳定坍落体作为地下结构物的外部荷载,并按散粒体理论的观点假定来确定荷载值。这一假定完全忽视了软岩和硬岩的不同性质和各种围岩复杂的力学性状差别,是一种单因素岩石力学指标分类法…  相似文献   

18.
大朝山水电站地下洞室群跨度大、高边墙、规模大,纵横交错,地下洞室群的围岩稳定性对工程至关重要。通过对地下厂区深入的勘测分析、研究和论证,对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类和评价,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经过施工开挖过程中的考验,地下洞室群的围岸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水电工程开发,对水电工程中地下洞室群围岩分类研究甚为重要.为此目的,本文结合瀑布沟水电站地下洞室围岩特点,详细研究了地下洞室围岩的分类,并进行了围岩的工程地质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20.
对大朝山水电站地下厂区的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类和评价,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施工过程中对围岩的变形、应力进行监测,观测资源反映出地下洞室群的围岩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