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炼焦最佳配合煤质量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配煤炼焦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了配合煤质量最佳煤化度指标范围和最佳粘结性、结焦性指标范围。对指导配煤炼焦、炼制优质焦炭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扩大炼焦煤资源,优化配煤结构,结合烟煤配煤炼焦理论,通过高炉喷吹用烟煤的工业铁桶试验研究,分析了配加烟煤后配合煤的性能变化和所炼焦炭的质量。结果表明:适当增加1/3焦煤、减少气煤配比,烟煤配加质量分数控制在2%~3%,可以有效优化配煤结构,使配合煤的灰分、硫分及挥发分保持在稳定状态,改善焦炭的机械强度、热强度,提高焦炭的块度,同时还可以降低配煤成本,当烟煤配加质量分数为2%时,配煤成本可降低15.60元/t。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省宁武煤田1/3焦煤为主要原料,进行配煤炼焦的生产实验研究,设计出9种配煤方案,使用20kg铁箱装煤,放入66型焦炉碳化室内进行生产实验,对所生产焦炭进行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利用宁武煤1/3焦煤为主要原料炼制合格的冶金焦是可行的;通过配以肥煤和瘦煤的方法,可以提高宁武煤的使用量,达到减少珍贵煤种主焦煤使用量的目的,实验中未采用主焦煤配制,同样可以炼制出合格的冶金焦;实验结果未能达到一级冶金焦的标准,说明要炼制一级冶金焦,还需配入主焦煤.  相似文献   

4.
商铁成 《洁净煤技术》2012,(6):39-43,48
以华北地区某焦化厂炼焦用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基础煤样和添加剂性质分析,说明各煤样及添加剂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配煤方案,得到了配合煤及焦炭的性质。依据煤岩学观点和共炭化炼焦理论,以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替代部分强黏结煤,或以焦粉、石油焦作为瘦化剂炼焦,通过与基础炼焦煤配合后进行炼焦试验,对添加剂在炼焦配煤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是较为理想的黏结剂,配入量以3%~5%为宜;无烟煤最佳配入量为5%;无烟煤、焦粉、石油焦是常用的瘦化剂,其中无烟煤提高焦炭耐磨强度作用显著,焦粉降低配合煤挥发分作用突出,石油焦在降灰及提高焦炭块度等方面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预计在今后的焦炭生产中,会出现原料煤短缺并将带来价格高涨,开发使用粘结性低的非弱粘结煤的炼焦工艺是当务之急。在使用非弱粘结煤时,通常与粘结性高的原煤配合使用.为多配非弱粘结煤生产优质焦炭,评价配合煤的热软化性极为重要。但是,现有工艺的配合煤主要是依赖经验评价。为今后有效地配用各种非弱粘结煤,从理论上阐明各种煤试样组合后产生的物理和化学作用,稳定生产优质焦炭的配煤接术(理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郝卫鸣 《煤化工》2015,43(2):53-55
先选用某钢厂3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生产用煤,对这3种单种煤进行了工业分析和煤质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3种配煤方案,得到3种配合煤。采用6个煤样进行40 kg捣固焦炉炼焦实验,对所得焦样进行性能检测,并分析了煤岩显微组分与焦炭冷热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煤岩显微特征对焦炭的性能影响较大,可以指导生产配煤。  相似文献   

7.
元海伟  雷正荣  刘建生 《燃料与化工》2012,43(2):30+32-30,32
近年来青海木里煤以其低灰、低硫、低磷、黏结性适中的优良特性用于炼焦配煤,对改善焦炭质量,降低配煤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青海庆华集团煤化公司年产焦炭200万t,木里煤的配入量达到85%以上,生产出低灰、低硫的一级冶金焦.  相似文献   

8.
刘承东 《煤炭转化》2013,36(2):49-51,55
根据煤岩配煤理论,分析以往生产配煤比方案、装炉煤和焦炭质量,结合弱黏煤和其他各煤种性质,制定了五种配煤比方案,利用40kg焦炉进行实验.通过分析各配煤比方案以及单种煤、装炉煤和焦炭结果,认为弱黏煤配比应控制在3%~5%之间,最后经4.3m顶装焦炉生产实践验证结果在正常生产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焦炭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采用陕北地区常见的气煤、肥煤、东风煤进行单独炼焦,分析3种煤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焦炭质量。在此基础上将3种煤按不同比例配煤炼焦,分析不同配比下焦炭质量的变化,研究最佳配煤方案。结果表明:气煤单独炼焦所得焦炭质量差,但配入气煤可增加产气率和焦饼收缩度;肥煤是优质炼焦煤,但单独炼焦所得焦炭气孔率高,需配煤以改善焦炭质量;东风煤无法单独炼焦,但少量配入可增加焦炭强度,减少优质炼焦煤用量。气煤、肥煤、东风煤质量比为1∶6∶3时,焦炭质量最好,孔隙小,无缝隙和绽边,色泽为银灰色,无海绵体,部分熔合;配煤胶质层最大厚度Y=20.4 mm,最终收缩度X=7.2 mm。  相似文献   

10.
配煤炼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志伟 《洁净煤技术》2009,16(2):107-109
通过3个单种煤和9个配合煤,放入40kg试验焦炉中,进行常规炼焦、捣固炼焦试验后,对焦炭的质量进行了试验和分析,得到了生产优质焦炭的最佳配煤方案。  相似文献   

11.
对陕西的一种不黏煤进行了分析,开展了捣固配煤实验。结果显示,该煤低灰、低硫、变质程度低、无黏结性,直接替代原来的弱黏煤会降低焦炭强度。通过调整配煤结构,增加配合煤胶质体数量,在捣固炼焦中配用比例达到8%,可以保证焦炭质量稳定,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拓展了煤源。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优化配煤结构和保证焦炭质量的条件和主要方法,通过稳定煤矿资源供应、引进高性价比进口煤、严格监测焦炭质量、科学制定配煤比例等措施优化配煤结构后改善了焦炭质量,降低配煤成本9 715.4万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煤岩分析在进厂原料煤的分类、混煤辨别、优化配煤方案以及和用单种煤反射率分布图合成配合煤反射率分布直方图来预测焦炭质量等方面的应用,用于指导配煤炼焦生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徐四海  刘建军 《广东化工》2009,36(7):314-315,323
随着焦炭产能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逐步饱和,焦炭的市场竞争在逐步加剧,焦化企业(尤其是独立焦化企业)需要长期依靠降低配煤成本求得生存与发展。文章总结了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改进配合煤细度、优化配合煤方案以及探索无烟煤配煤方面的经验,阐述了通过改进配煤技术、降低配煤成本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捣固焦炉开展配煤炼焦试验有多种方法,在实践中发现,不同煤化程度单种煤采用小焦炉试验、铁箱试验和工业捣固炼焦试验,试验焦炭相关性不同。通过检验试验焦炭质量,总结分析出单种煤和配合煤在小焦炉试验、铁箱试验和工业捣固炼焦试验的适用规律。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气煤配用量对焦炭质量的影响,通过来自不同产地4种气煤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检测并将气煤按一定比例进行配煤炼焦实验,考察了其变质程度、基式流动度及碱度催化指数对焦炭热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气煤的变质程度及基式流动度特征指标对焦炭热态性能影响较大,碱度催化指数影响次之。为炼焦配煤选择气煤品种和制定配煤比例提供了技术依据,对实际生产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炼焦煤黏结指数(G)和基氏流动度等指标进行分析测定,研究配合煤G值和基氏流动度特征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相同煤种间配合煤的G值和最大流动度具有良好的加和性,不同煤种间加和性差;增加低流动度煤种的配入比例,会导致配合煤软化温度升高,软固区间变窄;配合煤样的G值与lgMF呈线性关系和二次曲线关系的加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乌海煤的煤质及结焦特性,实验研究了乌海煤的常规煤质指标及煤岩参数,分析了乌海煤的奥亚膨胀度和基氏流动度等黏结性指标,研究了乌海煤小焦炉配煤炼焦试验和工业化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乌海煤的煤岩均质镜质体含量较高,且在热态下呈现出较宽的胶质体塑性温度区间和较高的最大流动度;除其硫含量较高外,乌海煤在邯郸钢铁集团大型焦炉生产实践应用表明,用6%乌海煤替代6%南关肥煤,不但能有效降低焦炭生产成本,还能保证焦炭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煤化程度煤样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和X衍射等实验,引入煤化度p的概念,对煤的化学成分及微晶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煤化度p随煤化程度的升高呈阶段性演化特征,并能规律地反映煤演化过程中成分结构的变化,表明煤化度是表征烟煤阶段煤化程度的可靠指标;在中低煤化程度阶段,煤岩组分是影响煤化度的主要因素:丝炭具有一定的微晶结构,镜煤微晶化程度较低,而树脂煤结构不能用煤化度来描述.  相似文献   

20.
红柳林煤(HLL)经温和加氢液化(430℃)和炭化(410℃)得到的液化残渣(DCLR)与其他5种原料煤在实验室条件下配煤炼焦制备坩埚焦,有利于缓解优质炼焦煤短缺的现状,降低配煤炼焦的成本,有利于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了原煤黏结指数,利用不同配比的煤样进行实验室坩埚焦的制备,分析了其焦炭成焦率、冷态强度和热态强度等性质,并提出配煤体系中加入DCLR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加入5%和10%的DCLR可分别替代12%和18%的优质炼焦煤,且得到的焦炭品质不变。DCLR加入量从5%增至10%时,焦炭的抗碎强度提升了1.20%,耐磨强度降低了1.04%,焦炭的热反应性提升了3%,反应后强度增加了2%;此外,DCLR的添加量不宜过高(15%),这是因为DCLR的高活性和高含量的惰性组分使配合煤的黏结性下降。DCLR最佳的制备条件为:液化温度430℃、炭化温度410℃、1%碱式氧化铁催化剂,此时制备的DCLR的黏结性指数为68,黏结性较强,适合作为配煤炼焦的添加剂和黏结剂。DCLR和气煤(QM)相互作用可部分替代肥煤(FM),使中间相的流动度增加、配煤的熔融温度区间拓宽,体系中大量气体冲刷胶质层,使胶质体充分渗透到煤颗粒的孔道中,得到高强度的焦炭。焦化初期,DCLR和QM的相互作用对于焦化关键过程有一定的影响,焦炭的各向异性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