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南巴构造带嘉二段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南巴构造带嘉陵江组二段(Tj2)下部以砂屑白云岩为主的储层分布广泛,横向分布较稳定,为浅滩沉积,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储集空间类型以铸模孔、粒内溶孔和小型溶洞为主,发育少量晶间孔、晶间溶孔和各种微裂缝。研究认为,影响该区带储层发育的最主要因素为沉积相、成岩后生变化中的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成岩环境变化以及构造破裂作用。  相似文献   

2.
扶余油田储层渗透率级差大,层内非均质性较强,钻井液污染储层程度不一,严重制约油气储层的识别。通过钻井液损害油层室内评价实验,回归出不同渗透率储层钻井液污染深度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非均质储层钻井液污染程度的规律;同时结合区块储层敏感性数据,通过对比污染前后岩心气测渗透率的方法,探究了钻井液污染非均质储层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以双河油田Ⅷ、Ⅸ油组为例,对PAC及两性离子钻井液体系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在充分认识储层粘土矿物特点,敏感性特征和孔隙结构条件的基础上,对该钻井液体系进行了技术改进。通过室内岩心模拟实验和岩心的微观研究结果,为屏蔽或暂堵技术的矿场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原油田废弃钻井液污染评价及处理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原油田四大区块(文留油田、濮城油田、卫城油田、胡状油田)废钻井液进行污染评价、分析。在室内通过对20余种处理剂的筛选,针对中原油田实际情况研究出适用于聚合物钻井液的处理剂配方,并经现场应用证明,该工艺处理成本低、施工过程简单,实用效果好,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该技术经过近三年的实践证明,有65%的覆土可返耕,吸40%的返耕土长出农作物。  相似文献   

5.
应用CT技术研究岩石孔隙变化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王家禄  高建  刘莉 《石油学报》2009,30(6):887-893
应用CT扫描系统对13个岩心连续进行扫描,并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得到岩心的三维孔隙变化,在"孔群级"尺度上清楚地观察到岩心内部的孔隙变化和非均质特征。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截面上测量的孔隙度进行定量分析与表征。S138号岩心存在着明显的层理现象,非均质性严重,岩心孔隙度的标准偏差和不均匀系数较高,孔隙分布不均匀,分选性差。71号岩心截面内低孔隙区较多,高孔隙区较少,岩心的平均孔隙度较低。S35号岩心的平均孔隙度高,岩心比较均质,岩心孔隙度的标准偏差与不均匀系数最小,孔隙分布均匀,分选性好。  相似文献   

6.
张凌云  何茂东 《测井技术》2009,33(3):299-303
百色盆地东部坳陷中央凹陷带那读组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特征,一直缺乏有效评价该地区储层泥浆污染程度的方法.首先通过研究泥浆侵入对电阻率测井的影响,理论推导了一种直接利用深、中、浅电阻率组合测井资料计算泥浆侵入深度的方法,并根据泥浆污染深度与泥浆侵入深度的关系式,得到储层泥浆污染程度评价定量指标;其次分析储层产量和物性参数的相关程度,建立了储层产量和物性参数间的定量计算模型,间接地实现了储层泥浆污染程度的定量评价,形成了一套用测井资料评价储层泥浆污染程度方法,为科学钻井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经实钻结果验证,所建立的评价方法有效可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明显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钻井液CO2污染的测试方法及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翔  罗宇峰  王娟  李磊 《钻采工艺》2009,32(6):78-81
针对钻井液滤液颜色较深,采用甲基橙作指标剂滴定时难以判断终点的缺陷,提出了溴甲酚绿作为指示剂测定深色钻井液滤液碱度的方法,便于更加准确地判断钻井液受CO2污染的程度。结合钻井液遭受CO2污染的机理和特点,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方法和措施。当钻井液受到CO2严重污染,必要时可考虑使用CaCl2进行处理,并在两口井的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较好地解决了深井高密度钻井液受CO2严重污染后难以处理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8.
由于水平井的钻井周期和生产井段较长,钻井液污染较为严重,部分水平井完井后投产效果没有预期理想,而常规酸化处理只能解除钻井液中的无机堵塞。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生物酶对钻井 液中淀粉、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黄原胶等聚合物及钻井液滤饼的降解作用,介绍了生物酶浸洗清除水平井钻井液污染的现场施工工艺和现场试验效果,表明该技术是解除水平井钻井液污染的可 行方法,具有扩大试验和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奥陶系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测井评价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新疆塔河油田储集层为下奥陶统风化壳,以裂缝溶洞型储集层为主。影响储集空间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构造应力和风化淋滤作用。该类储集层的特点是储集空间类型多,复杂,非均质性极强,储集层评价困难。从基础测井资料入手,分析了该类储集层的储层特征,并运用岩心分析技术、交会图技术、经验公式等方法建立了储层孔、渗、饱参数的解释模型,利用Petrophysics软件包实现了裂缝溶洞型潜山油藏的储层参数测井定量解释,初步形成了该类储集层的测井评价方法,实际应用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宋涛  张浩  魏武 《钻采工艺》2010,33(3):99-100
稠油油藏具有高孔高渗的地质特征,钻井过程中因钻井液滤失极易带来严重的储层伤害问题。认清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设计合理的保护储层的钻井液体系是稠油油藏高效开发的前提。原钻井液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钻井液存在滤饼形成不好,渗透率返排效果较差的缺点。针对钻井液储层损害特征,设计了保护储层的屏蔽暂堵钻井液体系,室内实验结果保护效果良好,钻井液污染岩心后泥滤饼在很短时间就可以形成,暂堵率在较短的时间就能达到99%,渗透率返排恢复率值可达到90%以上。该技术为设计具有高效封堵效率及高返排恢复率的储层保护钻井液液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光伟 《石油机械》2004,32(9):16-18
在简述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结构原理和 4个设计难点之后 ,阐述了利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 3D参数化设计的原理。结合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的结构特征 ,详细论述了对这种工具进行参数化设计的总体方案设计和设计过程 ,其中包括零件设计、装配体设计和工程图生成。设计实践表明 ,利用SolidWorks软件平台缩短了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的开发周期 ,提高了设计质量 ,降低了设计成本。该导向工具的实际加工和装配过程 ,也表明这种虚拟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双梯度钻井技术原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双梯度钻井技术是国外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深水钻井技术新概念,已开发了相关设备和工艺,并开始进入工业应用。建立理论公式和仿真模型,对双梯度钻井技术原理进行了研究。就工程应用意义而言,双梯度钻井技术原理的实质含义主要是泥浆密度的可调范围变大。提出了双梯度钻井效果因子,可供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于油气藏和地层压力系数小于1的井,无论是钻井还是修井一般均采用充气、泡沫、气体等工艺技术措施,降低井内压力,达到保护油气层和解决井漏的目的,并在油气层井段采用柴油机尾气工艺技术完成防止井下燃爆的任务。通过多口井的试验和现场应用表明.充气泡沫气体钻井施工技术,可以开采产层压力系数为1.0~0.3的低压油气井和枯竭性油气井,增大了石油天然气的可开采范围,有效地保护了油气层,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工艺技术对一些适合空气、泡沫钻井的井漏井,达到了常规钻井液钻井和堵漏技术无法达到的效果,缩短了钻井周期,降低了井漏复杂井的钻井综合成本。  相似文献   

14.
G0-7三维水平井组部署在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东南部,由1口直井、2口定向井、2口常规水平井、4口三维水平井组成,采用工厂化钻井作业"一字型"施工模式,3部钻机同时施工,每部钻机施工1口常规井和2口水平井。针对丛式井组施工难点,从防碰绕障、井身剖面优化、井眼轨迹控制、降摩减阻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措施,形成"预分法"井眼防碰绕障、三维井剖面优化、三维井井眼轨迹控制及CQ-SP2钻井液体系等特色技术。该丛式井组水平井平均机械钻速达9.68 m/h,同比提高18.19%,平均钻井周期为55.67 d,比原有模式施工周期缩短8.82%。该井组工厂化作业顺利完成为长庆油田部署三维水平井井组工厂化作业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岩空间结构及储层发育特征研究制约了煤层气的勘探开发进程.利用全直径岩心CT扫描方法,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D区块上古生界全直径煤岩岩心三维空间结构及非均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一段的煤岩岩心水平纹层发育,高角度天然裂缝不发育,部分纹层顺层天然缝发育;山西组一段的煤岩岩心以块状构造为主,部分纹层高角度...  相似文献   

16.
气基流体钻井转换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基流体钻井方式主要包括纯气体钻井、雾化钻井、泡沫钻井及充气泥浆钻井等,各钻井方式气液流量、气液比例相差较大,环空流态迥异,对地层的适应性,钻遇复杂事态时的应对措施及处理效果是不同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量实践,对气基流体钻遇复杂情况时的钻井转换技术进行了系统剖析,形成了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工艺措施和方法.对伊朗TABNAK-3井气基流体钻井转换技术进行了介绍,为同类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石油钻井技术已经成为较为先进的石油开采新型技术,本文主要介绍智能化石油钻井的概况、优势和特点,以及对智能化石油钻井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田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井下实际地质特征来确定和控制井眼轨迹的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前沿钻井技术之一。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MWD、随钻自然伽马测量仪和随钻电阻率测量仪,并开发了地质导向钻井配套应用软件,形成了地质导向双参数LWD仪器设计制造技术和地质导向钻井工艺配套技术。通过30口井的现场试验,最薄油层达到1 m,水平段井眼轨迹的平均油层有效延伸率达94.39%,成功地实施了地质导向钻井,为薄油层、厚油层顶部剩余油等复杂油气藏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石油化工应用》2019,(9):44-47
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的脚步已经迈向中深层储层。2018年,中海油在BZ19-6区域获得千亿方气田大发现,但是在作业过程中,地层硬脆性泥岩的失稳造成了较多的遇阻和卡钻问题,严重影响了钻井时效。针对泥岩失稳,水相侵入是一项直接和主要影响因素,为此研究人员针对泥岩特征,建立了一套钻井液水驱动力调控技术。经测试,该技术可实现水驱动力的实时检测、监测和调控,为中深层泥岩的稳定提供了一项可靠的定性定量钻井液控制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