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气体穿过聚合物的曲折因子τ的计算模拟了LMPM/PP复合材料的透气性与分散相LMPM形态结构的关系。用常规方法测定了LMPM/PP复合材料对水气的相对渗透系数,探讨了LMPM/PP复合材料的透气性与LMPM用量以及加工工艺的关系。结果证明,当LMPM体积分数少于30%时,只进行混炼,LMPM/PP复合材料的透气性接近按球形分散相模拟的结果;当LMPM用量少于20%时,先混炼再挤出所制复合材料的透  相似文献   

2.
用动态粘弹谱仪测定了低熔点金属/聚丙烯(LMPM/PP)复合材料的模量一温度曲线和损耗角正切-温度曲线,通过蠕变实验测定了LMPM/PP复合材料的蠕变曲线。分析结果表明,LMPM/PP的模量随LMPM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LMPM的粒径减小而增加,随DBTL的加入先上升后下降。当LMPM成纤后,模量则显著增加,PP的晶型变换对LMPM/PP复合材料的动态模量影响不大,LMPM/PP复合材料的损耗角正切的大小与LMPM用量有关,而与LMPM的形状和大小无关,随LMPM用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内耗下降。  相似文献   

3.
通过熔融混炼并挤出压延成型制备了LMPM/PP原位复合材料,研究了原位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结果表明LMPM能在PP基体中形成微纤增强相,使材料的拉伸强度成倍增加,冲击韧性也比纯PP高。LMPM/PP原位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与偶联剂用量、LMPM用量有关,在LMPM微纤的取向方向和垂直方向,力学强度也有很大差异。当LMPM用量为20%,DBTL为1.0%,或NDZ为0.7%时,LMPM/PP原位复合材料在平行于微纤方向的拉伸强度为140~150MPa,是纯PP的3.9~4.1倍,垂直于微纤方向的拉伸强度为59~70MPa,是纯PP的1.63~1.93倍,平行于微纤方向的冲击强度为60~70J/m,是纯PP的1.62~1.89倍,垂直于微纤方向的冲击强度为38~45J/m,略高于纯PP。  相似文献   

4.
通过熔融混炼并挤出压延成型制备了LMPM/PP原位复合材料,研究了原位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结果表明LMPM能在P基体中形成微纤增强相,使材料的拉伸强度成倍增加,冲击性也比纯PP高,LMPM/PP原位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与偶联剂用量、LMPM用量有关,在LMPM微纤的取向方向和垂直方向,力学强度也有很大差异。当LMPM用量为20%,DBTL为1.0^,或NDZ为0.7%时,LMPM/PP原位  相似文献   

5.
用扫描电子微镜(SEM).小角激光散射(SALS)和染色等方法.对聚醋酸乙烯酯(PVAC)与聚丙烯(PP)复合纤维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证明了PVAC与PP熔体在毛细管中流动时会产生分级效应.形成了以高粘度PP为芯,低粘度的PVAC为皮的皮芯结构的复合纤维。在体系中加入第三组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其相容性增加.纤维的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填料及偶联剂用量对PP/滑石粉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复合体系的断裂行为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滑石粉的加入,经偶联剂处理的体系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先升后降,当滑石粉填充量在20%偶联剂为1%时,体系性能最佳,经偶联剂处理的复合材料断裂趋于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7.
大分子改性滑石粉/PP复合工艺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转矩流变仪研究了大分子偶联剂改性的滑石粉与聚丙烯的混炼性能,测得了转距与时间、温度、配方、转速的关系曲线。通过研究PP的熔化时间Tm、转矩对时间的积分(TTQ)、平衡转矩与偶联剂的用量、滑石粉的填充量的关系,结果证明,滑石粉能改善PP的加工性能,滑石粉/PP复合材料的断面扫描电镜证实大分子偶联剂的使用能有效地改善PP与滑石粉的界面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8.
秸秆粉/PP微孔发泡复合材料的发泡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AC发泡剂含量、EVA含量、偶联剂种类和含量及挤出机的工艺参数等单因素来研究最佳发泡工艺.结果表明:AC发泡剂含量为4份时,密度最小为0.95g/mm2,冲击强度最大为14.88KJ/m2;随EVA含量的增加,密度减小,冲击强度增大,12%以后密度与冲击强度基本不变,密度达到最小0.84g/mm2,冲击强度最大11.4KJ/m2;MAH-g-PP6份时冲击强度达到最大为11.56KJ/m2;制备发泡母粒时挤出机螺杆温度为150℃时,密度达到0.94g/mm2,冲击强度达到12.04J/m2.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秸秆粉的质量分数、偶联剂的种类及其含量等因素的控制,研究上述因素变化对PP/秸秆粉基木塑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种不同偶联剂中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的效果最好;当秸秆粉质量分数达到30%时,木塑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抗拉强度、抗冲击强度均为最佳;采用MAPP作为偶联剂且含量为秸秆粉的4%时,材料的抗弯、抗拉强度、抗冲击强度均为最佳,当MAPP含量超过4%时,材料的力学性能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剑麻纤维(SF)/聚丙烯(PP)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晶态结构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SF对PP有良好的增韧效果,当添加20%SF时木塑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可达21.99 kJ/m2,SF在PP结晶过程中起到结晶成核剂作用,提高了PP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SF/PP木塑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比纯PP好,复合材料中PP的晶态结构仍以典型的α晶型为主,SEM结果表明SF与PP间有较好的界面粘结性。  相似文献   

11.
在试片一侧施加一定压力的测定气体,另一侧抽真空,在试片上形成压力差,使试验气体在试片中扩散并徐徐透过,减压侧(真空侧)压力增加,压力与时间呈直线变化,用所得直线的斜率通过演算式计算气体透过系数和气体透过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干、湿条件下棉 /丙织物的透气性能 ,分析了两种条件下影响棉 /丙织物透气性能的因素和气、汽传递过程 ,并将结果与纯棉织物进行比较。研究表明 :干态条件下疏水性细旦丙纶掺入纱线与否不影响水汽和空气在织物中的传输 ,纱线与织物的结构对织物透气性起决定作用 ;湿态条件下细旦丙纶的存在能加速水在棉 /丙织物中的传输 ,使织物在高含水时的透气阻力减小 ,有助于提高大运动量状态下棉 /丙织物的透气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为增强纤维,丙纶为基体纤维,通过线形设计、预制件结构设计、直接热压成型工艺研制出一种玄武岩/玻纤/丙纶结构复合材料。观察并分析其结构可知:成型过程中,基体丙纶熔融后浸入组织内部包覆增强纤维,增强纤维则保证织物组织在复合材料中完整无缺,尤其纬纱满足复合材料在厚度上的要求。对制得的复合材料进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显示:三维正交组织结构与三维角联锁组织结构复合材料相比,前者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均小于后者,拉伸应变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3种具有不同界面相互作用的PP/POE/BaSO4三元复合体系,SEM观察证明三元复合体系中形成了两种形态结构,即完全分离结构与核壳包覆结构。采用拉伸屈服强度定量表征了界面相互作用的强弱,研究了界面相互作用对三元复合体系拉伸断裂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体系的界面相互作用对其拉伸屈服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不同原料组分复合双罗纹针织物的透气性和热湿传递性,探讨了影响透气性和热湿传递性能的因素,并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得出织物参数与透气性以及透气性与热湿传递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对织物原料与热湿传递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织物的热湿传递能力随棉纤维质量含量增加或涤纶质量含量减少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研究了纳米氢氧化镁与微米氢氧化镁填充聚丙烯体系的阻燃性能、流动性能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添加相同质量分数氢氧化镁时 ,纳米氢氧化镁填充体系的阻燃性能要好于微米氢氧化镁填充体系 ,并在填充量为 60 %时达到 V- 0级标准 ,且发烟量少 ,流动性能和力学性能也要好于微米氢氧化镁填充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针刺法非织造技术将再生涤纶(PET)、黄麻和丙纶短纤维(PP)进行混合、成网、加固制得再生涤纶/黄麻/丙纶纤维复合毡,再将制备的纤维复合毡经过热压成型工艺,制得纤维复合板材。研究制备的纤维复合板材的拉伸和弯曲性能,分析原料混合比例、热压参数(温度、时间、压力)对纤维复合板材的该性能的影响,研究分析得出:当再生涤纶短纤维、黄麻短纤维和丙纶短纤维质量混合比为35:35:30、热压温度为230℃、热压时间为1.0min、热压压力为5MPa时,制备的再生涤纶/黄麻/丙纶短纤维复合板材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