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展建筑通过把握空间系统各要素、各层次之间的结构关系,充分利用完善的结构方式,来强化空间系统的整体适应性能.建筑师通过设计手段将各要素在物质层面进行相互协调融合,从而实现空间的整体最高适应能力.本文结合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探讨了会展建筑设计的相关要素.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经济文化发展进程的产物,会展建筑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正逐渐成为城市中最具特色的标志性构成要素之一。会展建筑地下空间以其优越的综合性能,对会展建筑的整体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会展建筑地下空间优势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以及生态、节能等相关理论,积极主动地寻找会展建筑与其地下空间发展的契合点,力争为我国会展建筑,乃至城市的节能、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借鉴"运动处方"的概念与思维方式,通过对城市人群的健康状况和不同类型人群运动需求分析,根据滨水沿岸的资源特征,提出了城市滨水区运动空间的要素构成,包括康体要素、健身要素和辅助要素.以滨水区的水域为主要参考系,分析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关系和配比,并探讨了与各要素对应的空间组合类型,即水上运动空间、临水运动空间和近水运动空间.旨在促进以健康为导向的城市滨水区空间设计与塑造,实现健康活动与滨水休闲空间的整体融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会展建筑结构体系的艺术表现为研究对象,从结构和建筑两个交叉学科领域的角度,以当代会展建筑的优秀案例为基础,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分析会展建筑结构体系艺术表现与会展建筑功能空间创作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贵阳国际会展会议中心安全疏散性能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贵阳国际会展会议中心按传统方法设计疏散路线复杂,不利于疏散.采用性能化防火设计,前厅、公共走道、后勤走道作为次安全区域,定义为集散空间,人员到达集散空间后通过疏散出口疏散.采取措施保证集散空间人员疏散过程中的安全.经疏散模拟,各层可用疏散时间均大于必要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乡村空间特征与重构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小卉 《规划师》2007,23(8):79-82
当前我国乡村空间发展存在组织核心弱化、结构网络薄弱、要素流动无序、对部分要素的控制能力丧失、基础设施要素分布不平衡等现象,应在城乡统筹的基础上,通过重塑乡村组织核心、重构乡村居住空间、完善乡村结构网络、加强对城乡共建共享要素的统筹等措施实现乡村空间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9):38-46
基于2003—2013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物流产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计算两者的莫兰指数,确定二者存在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选择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信息化发展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信息化发展在提升本空间单元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能够通过空间外溢效应推动相邻空间单元的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外溢效应的系数远远高于直接效应系数。鉴于此,各区域政府须加强信息化在物流中的应用,更应突破影响信息化空间外溢效应发挥的各种约束,重视影响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各因素表现出的"马太效应",避免效率损失,有效发挥它们对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罗明  倪敏东  陈珍珍 《规划师》2011,27(5):50-55
城镇空间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城镇空间结构呈现出多要素特性.为了更好地引导城镇空间发展,应从可控要素和不可控要素两方面进行分析,构建适宜的空间发展结构.余姚市姚东片区的规划研究探讨了基于发展要素的城镇空间发展模式,通过确定片区空间发展要素,并考虑这些发展要素的时空层次,分成设施导向期、空间联动期和网络形成期3个...  相似文献   

9.
汪秀丽 《山西建筑》2009,35(33):18-20
指出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各物质要素构成与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通过对合肥城市空间形态形成及其历史演变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了城市形态生长的动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合肥市未来的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杜嵘  陈洁萍 《中国园林》2022,38(4):68-73
中国国土空间发展正经历着一系列变革。城市边缘区的绿色空间体系作为城市与乡村之间过渡地带的自然资源要素,不仅承担着区域居民日常休闲的功能,还具有连续城乡生态系统、调控环境韧性能力等多重功能。以南京主城边缘带绿色空间景观系统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南京绿色空间系统进行评估。系统评价从个体、局部和整体3个空间尺度展开。个体对每个景观斑块的中心性进行计算得到整个系统的核心要素,局部考察景观系统的层级结构,整体则从系统完备性和结构稳定性出发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对系统3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分析与评估,探索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各物质要素构成与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分析它的演化进程对于指导城市空间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青岛市百年以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理论对青岛百年来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进程、动力机制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青岛市未来的城市空间结构和空间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烟台国际博览中心供配电系统,进行了负荷统计,说明了变电站设置情况,对10kV供电系统方案进行了分析及比较。结合大型会展建筑结构的特点,对大跨度展览配电及大空间照明的电气设计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张捷 《山西建筑》2009,35(22):18-20
通过对相应史料的分析研究绘制数字化历史地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城市空间变迁的内在逻辑,研究内容包括梳理南京城市空间构成要素、重新审视历史空间格局与“山水圈层”的互动关系、建立认知城市历史空间的图式系统。  相似文献   

14.
当前对城市空间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城市中的可见要素,过分强调物质实体,自然对地下空间这个不易被直观发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所忽略,从而导致发展缺乏整体而系统的视角。研究通过挖掘各类城市发展内在因素的复杂性、关联性和系统性,策略化的探索地下空间对于地面空间调整和优化的途径,从而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下与地上分离倾向。研究结果表明,地上与地下空间耦合的过程体现在使其各要素之间形成不同层次的整合关系,即功能的耦合、形态的耦合和场所的整体。由此,地上地下空间多重耦合就需要两者在各个层面上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并由此逐步产生精神层面及社会层面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9)
伴随国内经济的不断增长,会展业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服务产业,各城市争先建造展览场馆。导向标识系统作为展会中人与展馆环境沟通的媒介,在会展区域空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现阶段对会展场所的导向标识系统关注程度不高,设计水平相对较低。笔者通过分析会展场馆导向标识系统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会展场馆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的整体思路,为参观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和规范的参观秩序。  相似文献   

16.
传统街道空间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在分析其整合思路的同时,必须站在一个系统的高度,从传统街道空间的功能要素、空间要素、文化要素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分析,充分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功能要素的整合为中心,提出综合整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为例,从建筑设计层面分析了会展综合体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关系处理、展览空间的灵活性及展厅间的联系交流等问题。在流线设计层面上,探讨了会展综合体中展览空间的交通流线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庭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空间形式,在各类公共建筑中得到广泛运用,伴随着建造技术和空间理念的发展,现代建筑中庭空间创作迫切需要对中庭空间的发展有个全新和系统的认识.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庭空间的空间定义,其后指出中庭空间的空间要素包括空间形态、空间界面、自然要素、交通要素等,并针对不同类型建筑的中庭空间进行研究,最后总结了中庭空...  相似文献   

19.
魏方 《新建筑》2016,(4):114-119
当代社会容纳着多种文化形态,这些文化相互融合并产生细小的文化层面,这其中的亚社会文化载体具有空间独特性、地域性与交融性。伴随着城市改造与发展,其空间结构、公众认知、场所认同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以北京的回族社区牛街为例,研究其基于自身民族行为而形成的社区公共空间结构特征与要素特征,通过实地调研与内容分析法等方式,对牛街社区公共空间的公众认知情况进行量化的探索,并对各空间要素的认知特征与其间相关性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各社群对城市中回族社区这一亚社会文化公共空间的认知现状。  相似文献   

20.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结构是村落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它作为村落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影响着村落的空间形态.文章以血缘型传统村落光村为例,把家族结构与村落空间形态两个系统要素进行关联性分析,探究家族结构与村落形态在空间维度的耦合与时间维度的变迁关系,揭示家族结构对村落的内部结构网络以及村落空间肌理演变的影响,希望为主姓家族传统村落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一种新的解析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