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国特殊工程测量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1月4日~6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学术委员会主办,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测绘院、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勘察研究院和同济大学协办。来自全国建筑、城建、地铁、市政,城市规划、航天、兵器、高等院校等系统的SO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薛雄坚同志主持了会议并致开幕词。本欢会议共收到论文3O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GPS技术进行高大建筑物动态监测、空间归心测量、建立形变监测网等;地铁隧道施工测量、控制测量;高层建筑…  相似文献   

2.
推导了大地坐标与空间直角坐标精度、站心空间直角坐标与空间直角坐标精度的相互转换公式以及以站心极坐标形式和以空间直角坐标形式所表示的基线向量改正数的转换公式。应用这些转换公式,实现GPS网平差精度统计指标按照我国测量规范要求输出。  相似文献   

3.
网络RTK技术在城市控制测量中的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勇  吴俐民 《城市勘测》2006,(4):27-28,32
随着连续运行GPS参考站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RTK的优势不断体现出来,结合昆明市连续运行GPS参考站系统内网络RTK作业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网络RTK精度实验和分析,说明网络RTK定位能代替城市一、二级导线和一、二级GPS控制网测量。  相似文献   

4.
CORS系统作为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其稳定性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根据《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的要求,需定期对CORS网进行解算。本文以广州CORS网为例,采用天宝TBC软件和美国GAMIT软件对CORS站GPS静态数据进行处理,采用不同的解算模式,讨论两款GPS处理软件在基线解算结果方面的差异,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以昆明市GPS参考站KM-CORS系统为研究对象,在KMCORS系统升级为GPS/GLONASS系统后进行了实验数据采集。着重介绍了GPS/GLONASS双星系统组合测量的主要误差源及其性质:对GPS与GPS/GLONASS的定位精度、可靠性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分析;讨论了GPS/GLONASS双星系统参考站的优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GPS参考站网建网可行性测试及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业光 《城市勘测》2006,(3):36-38,47
通过广州市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建网可行性测试试验,介绍了目前业界最新的第三代GPS参考站网技术一徕卡主辅站技术以及引入先进的GPS网处理算法的SpiderNET软件进行数据再处理网模拟分析的全过程,同时展示了GPS试验网络性能的一些关键问题和网络RTK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从固定站控制网的布设和测量、测区GPS控制网数据处理、物理测点的测量与数据处理等方面阐述了GPS测地技术在地面重力测量中的具体应用,并用实例说明具体应用过程,以推广GPS测地技术在地面重力测量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GPS测量是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可求定测量点的空间位置。以洛阳市洛南新区建设工程为例,列举了应用静态GPS完成点位控制测量,应用动态GPS完成方案论证阶段的初测和工程控制、工程定线测量。最后对GPS在工程施工和后续工程的建设应用中暴露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GPS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测量特点,从测量点的选择、观测方法、数据记录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工程中GPS测量技术,指出GPS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效率高、误差小、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9,(7)
GPS技术是现代应用比较普遍的定位和测量技术,其主要是利用卫星以及遥感技术进行实时测量、准确定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工程测量的准确度以及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GPS技术应用在工程测量之中,不仅弥补了传统工程测量的弊端,同时还有效地节约了工程测量成本。本文主要从GPS的优势出发,并从三个方面阐述GPS测量技术在现代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以期为其他学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基于连续GPS跟踪站资料的SRTM高程精度评估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南加州地区294个连续GPS观测站的高程资料,本文对该地区的SRTM高程精度进行了评估和验证。结果显示,经过大地水准面差距补偿后(GPS和SRTM分别采用参考椭球面和EGM96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SRTM和GPS高程的差异非常小,基本上在0附近波动。高程差异小于10m、20m、30m的点的比例分别达82.7%、93.9%和98.3%。差异的均值为-4.28m,差异的标准偏差为±8.63m。因此该地区的SRTM高程精度优于标称的±16m。  相似文献   

12.
本软件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CORS站的观测数据(适用于常规的GPS测站)分析和处理,图形化显示[1]该站的多项完备性信息。包括卫星天空视图、各类精度因子、噪声水平、码伪距多路径误差、传播路径电离层变化、卫星连续跟踪情况等,以便对GPS数据的各类分析提供可靠、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贵阳市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的选址情况及对选址环境测试效果进行分析,确定贵阳市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站点,保证贵阳市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的顺利实施。探讨城市GPS连续运行参考站选址中的问题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为了得到可靠、可信的处理结果,有必要深入研究各种基准类型对网平差结果的影响。GPS观测网解算主要基准类型包括自由网解算、最小约束、约束参考测站和固定参考测站。利用一周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涉及测站点包括五个中国大陆IGS测站和一个台湾IGS测站,即:BJFS,CHAN,KUNM,SHAO,WUHN和TWTF。采用四种基准对GPS观测网进行平差,客观地分析了各种基准对GPS观测网平差结果精度的影响。最后为选择一个合理的GPS观测网平差基准得出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刘明辉 《山西建筑》2012,38(5):236-237
首先简要介绍了GPS控制网的数据处理以及优化设计的分类与指标,接着主要针对GPS网中位置基准的分布对平差精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和分析,以CORS站的具体计算为例,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IGS位置基准应尽量选择位于待求点周围且均匀分布的基准站,同时应多选择位于低纬度区域的基准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两个香港GPS参考站2004~2005年的数据进行试验和分析,发现两年高程方向坐标序列的相关系数达到0.846,这说明GPS大地高精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重复变化。进而由气象数据分析可知:GPS大地高测量精度主要是受残余对流层延迟影响而呈季节性变化的。利用这一性质可建立残余对流层延迟误差的季节性改正模型,从而提高GPS大地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7.
吴恒友 《工程勘察》2010,(10):75-78
简要介绍EGM2008模型情况,利用已有GPS数据和水准数据资料,利用天宝的TrimbleTotal Control 2.73软件加载全球2.5′×2.5′网格大地水准面模型EGM2008,通过实例对GPS高程计算的三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静态观测,事后处理分析的方法对某电视塔中心线的垂直度及塔身扭转进行GPS跟踪监测。实践表明,应用GPS定位技术对建筑物变形进行监测可使监测的时空采样率大大提高,为变形分析提供极为丰富的数据信息,充分体现了实时、连续、高效、自动化、动态监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黄勇  汪伟 《城市勘测》2011,(6):89-91
以地心地固坐标与椭球面坐标转化关系的微分方程为基础,结合基线解算得到的坐标分量方差-协方差矩阵,推导了用于CORS站点坐标分量时间序列小波滤波的软阈值公式,并用于天津CORS站点的坐标时间序列滤波处理,滤波结果表明该软阈值的设定方式可较好的去坐标时间序列中的高频噪声。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隧道全断面变形测量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测量隧道全断面变形,解决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两大方面的问题。数据采集方面,为兼顾数据采集的精度与效率,通过几何分析方法对关键的扫描参数进行优化,给出测站间距和扫描分辨率的最佳取值。讨论隧道内多个测站数据的拼接方法以及不同标靶布设方式对拼接精度的影响,建议采用全局拼接方案以减少误差。数据处理方面,由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原始数据(称为“点云”)不能直观地表示隧道的变形,因此提出基于点云的隧道三维建模算法,使隧道变形可视化。该算法联合采用圆柱面拟合与椭圆拟合进行点云建模,并运用误差分布统计规律进行点云降噪。通过与全站仪的精度比较试验,验证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变形测量中的可靠性,利用隧道三维建模算法得到的变形量与全站仪的测量结果相差在2 mm以内。最后,介绍上海西藏路电力隧道以及上海长江西路越江隧道2个工程案例,第一个案例给出单空间隧道中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及隧道变形结果,第二个案例介绍多空间隧道中的测站及标靶的布设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