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农业补贴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采取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价格支持政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与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直接补贴方式,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与推广等农业综合支持补贴措施,形成综合补贴和专项补贴相结合的农业补贴支持政策体系,对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但是,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业比较效益持  相似文献   

2.
1.种粮直补政策201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4年种粮直补资金151亿元。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201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补贴资金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和增加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4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  相似文献   

3.
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利民工程,是贯彻党的“三农”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有效措施。自2004年国家实行粮食补贴政策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了种粮农民的收入,促进了粮食生产。农村的党群、干群关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在国家粮食补贴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2004年,在中共中央1号文件指导下,国家和地方纷纷制定包括减免农业税、实施种粮直接补贴、实行良种和购置农机补贴、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及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的各种优惠政策,各主产区农民也加大投入,在这种“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的有利环境下,全国玉米生产获得了大丰收。据最新的测算,  相似文献   

5.
<正>“十四五”是我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务院在《“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提出,粮食安全需要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要求,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一是抓紧抓实耕地这个命根子,二是抓紧抓实种子这个农业芯片。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两个积极性”,一是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二是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粮食》2014,(3):40-40
<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试点,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这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个突出亮点,也是对一直以来农业补贴政策上各种呼声的一个合理回应。以"四补贴"(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价格综合补贴)为核心的农业补贴政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变化,深受亿万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对连续增产增收、巩固  相似文献   

7.
《粮食与饲料工业》2007,(10):I0004-I0004
2006年对种粮农民补贴总额达到262亿元.较上年增加98%。 2006年石油调价,加之近几年化肥、农药涨价较多.农民种粮成本增加,影响种粮收益。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积极创新粮食补贴机制。考虑柴油、化肥涨价因素.中央财政新增补贴资金120亿,实施农资综合直补,这是在原来粮食直补制度基础上,对种粮农民实施财政补贴制度的又一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2013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17.5亿元,用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农民购买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对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稳定生产,增加西部地区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各国政府对农业和农民都有不同形式的支持,所不同的只是实行支持的主要目的不同,支持的重点领域不同,支持的具体方式不同,支持的力度和强度更有非常大的不同。WTO认识到补贴对于竞争造成的不公平性,因此,将削减补贴作为农业谈判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乌拉圭回合中,达成了有关协议和减让承诺。WTO中针对农产品补贴有关的协定是《农业协定》,涉及到的农业补贴分为两大类:出口补贴与国内支持。  相似文献   

10.
涂锐 《轻工设计》2014,(32):65-65
在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上。作为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农业补贴在促进农民增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更进一步地探讨农业补贴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具体影响,课题组通过深入农村调研,分析了重庆市农业补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完善重庆的农业补贴政策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财政部、农业部下发通知,拨付2015年农资综合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3项资金1434亿元,助力今年农业生产。通知同时就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作出部署。通知明确,这次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国家对农民的总体支持力度不降低,但对不同粮食种植规模和经营方式农户的补贴有所调整,重点向粮食适度规  相似文献   

12.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两个机制”,对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主产区重农抓粮“两个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之后,“两个机制”制度政策逐渐完善,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向着更加注重市场化方式、更加注重“绿箱”补贴政策、更加注重发挥保险作用方向发展,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以中央纵向利益补偿为主、亟需建立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建议加大力度提高准度,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强化“纵向”创新“横向”,完善“横纵结合”的综合补偿机制,不断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立足国内衔接国际,处理好与国家财力、产业发展、国际规则等方面关系,确保不断健全“两个机制”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3.
纵横信息     
《中国油脂》2012,(4):90
2012年我国将继续增加农业四补贴投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年在"四补贴"和农业技术服务方面都新增加投入。韩长赋表示,这些年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去年中央财政"三农"总支出超过1万亿,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 800多亿,特别是对农民的"四补贴",包括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是随着农资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月23日在湖南省物价局举行的湖南稻谷成本价格发布平台专家座谈会上,袁隆平院士针对农民种粮依然亏损的现象,建议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粮价补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让种粮农民增产增收。湖南稻谷成本价格发布平台开通一年多以来,共通过网站向社会发布粮食价格信息1.46万多条。根据  相似文献   

15.
经国务院批准,在统筹考虑全年柴油、化肥等农资预计增支因素的基础上,2008年中央财政新增206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新增补贴资金后,2008年中央财政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资金规模达到48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加上今年从粮食风险基金中预计列支的151亿元粮食直补资金,2008年国家对种粮农民两项直接补贴达到633亿元。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在上年较大幅度增加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各种补贴资金,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并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监测,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及时增加补贴.同时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出发,分析了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和制约粮食安全的主客观因素,指出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积极性的提高依赖于粮食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种粮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关键是加大农产品的转化,提高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通过发展面制主食产业化,突破农业仅是第一产业的局限,纵向拉宽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将直接带动农业、食品工业等产业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1977年起,美国就实行鼓励农民自己储存谷物的政策,其内容是:政府预先规定"释放价格"和"命令价格"。当市场价格低于"释放价格"时,农民不能随便出售,由政府给农民补贴储存费用;当市场价格高于"释放价格"而低于"命令价格"时,政府不再支付储  相似文献   

19.
《纺织指导》2005,(12):48-50
近来美国参议院农业委员会拟定了“2005农业调解法案”,计划在2006-2010年削减农业补贴,并从2006年8月1日开始取消棉花出口补贴(Step2补贴)。此次美国拟定的农业法案延续了1997年4月份美国政府出台的农业法案(1996年农业法案)的精神——使政府摆脱越来越沉重的农业补贴负担,是对违背了自由贸易精神的2002年农业法案的修正。  相似文献   

20.
2013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151亿元,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