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特伍德的长篇小说<强盗新娘>中蕴涵着女性主义的观点.小说通过对维护父权制社会结构的天使和妖妇、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异性恋和同性恋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解构.旨在说明这些维护父权制社会的二元对立的荒谬性,从而完成了女性主义对父权制社会的颠覆.  相似文献   

2.
参照英国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创作的美国剧集《豪斯医生》,其主题围绕关于品质、情感、理性和映射展开。该剧以独特的视角,用非正常的人格、伦理、信仰和叙事手法,描绘出正常与非正常人生观间的碰撞和颠覆,并在这种矛盾的冲击中,敏锐洞察生活真相,具有深沉的人文思考和丰富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3.
艾丽斯·沃克在《紫颜色》中,从其独特的女性视角,通过塑造颠覆父权传统的全新女性形象,刻画小说中人物不断觉醒的女性自我意识,成功解构了父权制背景下女性的"他者"形象,重新定位女性自我价值,重新构建女性话语权以弘扬女性主义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蝇王》出版于20世纪,描述了在核战背景下,一群英国儿童因为飞机失事,滞留在一座荒岛上的故事。在《蝇王》中,威廉.戈尔丁用颠覆性的手法暗指人类文明的倒退,选择特定的群体,设置特定的时代背景,对传统宗教文化,传统政治文化和传统科学文化进行了犀利的批评。然而,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阐释戈尔丁的颠覆观,探究他颠覆传统文化的目的,进而为现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一点儿意见。  相似文献   

5.
崔更生 《武钢大学学报》2003,15(4):48-54,33
小说《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的半自传体作品。该书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女性主义浪潮的兴起。“新女性”的出现,逐步“威胁”动摇着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意识。劳伦斯一方面欣赏“新女性的独立、大胆、智慧,另一方面受传统的男性至上意识的影响,又惧怕女性的这种变革会危及男性的地位。本文从小说人物关系的角度入手、剖析劳伦斯在定位女性社会角色时的矛盾与困惑。  相似文献   

6.
青年作家黄青松的小说集《坐床》集中对花桥这个地方性文化价值系统中无处不在的隐性暴力进行了书写,向我们展现了个体生命与这种地方性价值系统的认同与背离的内在紧张关系,以及在这种地方性.价值系统中个体的艰难突围和在传统价值系统崩溃之后现代性价值建构中出现的人与人之间情感、价值关怀缺失等文化问题。由此,黄青松的写作具有了一种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胸襟、气度和使命感,同时也彰显了其写作在今天这个文化剧变的社会中所具有的独特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朔的"痞子文学"通过痞子说官话的形式形成一种极具个人色彩的幽默感,这是一种对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及文学权威的正统地位的嘲讽。本文从王朔小说的情节和话语出发,谈谈王朔小说中这种嘲讽所体现的几种美。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通俗文学,尤其是小说、戏曲作品对于对立的“忠奸”双方人物的刻画往往存在着极端化的倾向,又由于它们在市民中的传播广度和深度,兼之大多数观众或读者对于通俗文学作品采取赞同性阅读的态度,使得那些被极端化的“忠臣”或“奸臣”文学形象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而且这种认同感往往难以颠覆。本文从当下史学界对严嵩“奸臣说”争论纷纭的现象入手,探讨通俗文学作品尤其明代传奇《鸣凤记》对于严嵩“奸臣”形象的塑造,及其对严嵩奸臣形象的传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康拉德小说《胜利》中的主人公海斯特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海斯特人物形象对传统帝国罗曼司英雄人物形象的颠覆:形象、信仰、事业。通过探讨康拉德小说对帝国罗曼司脸谱化人物建构模式的反叛,揭示出康拉德对帝国罗曼司逃避主义的反思,以及作者对帝国殖民绝对真理的怀疑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池莉婚恋小说的分析.揭示出作者敢于反叛传统价值与精神传统,消解神圣爱情,最终使作品在与现实近乎零距离的接触中完成了对世俗爱情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罗伯&#183;格里耶的小说以反传统的大胆文体实验而蜚声世界,他采用了有别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迥然不同的叙述策略来言说世界。《橡皮》正是他实践其小说理念的完美载体。在形式上,他在摹写传统侦探小说的基础上消解传统;在内容上,他以冷漠的现象叙述对抗传统小说的现象本质——二元对立的模式;在思想上,他以“零度写作”颠覆了传统的“意义模式”和“介入倾向”。  相似文献   

12.
奥斯丁对于18世纪“日趋流行”的书信体小说传统的承传,既是出于她本人对这种形式的着迷,也是她写作策略的主动选择,更是书信的特殊功能所决定的。本文以文本细读、个案分析的方式,从叙述的替代物、人物描写的媒介、故事发展的催化剂三方面论述书信作为对话的书面形式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为透视主题所起的作用,从新的角度领略经典之魅力。  相似文献   

13.
《花月痕》是晚清早期狭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对感情的抒写、对主人公命运的阐释、对眼泪与死亡的沉溺都值得我们关注。《花月痕》作为晚清向现代过渡时期的小说,一方面承续了古典传统才子佳人的因素,另一方面它作为一个飘零的末世时代的文本,本身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而作为一个过渡时期的文本,它又已经与以“五四”为界线的现代意义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哥特式小说作为一个经典的小说类型正逐渐发展和衍变。加拿大"文学女王"阿特伍德承袭了哥特式小说的基本形式,但她不是简单的摹仿和继承,而是颠覆哥特式小说中不合理的因素,如"恶棍式英雄"形象和"古堡"意象。在祛除了哥特式小说中父权文化的偏颇后,阿特伍德成功承袭了哥特式小说的边缘性和颠覆性特征,对社会和人性做了深刻的反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库切的《耻》通过主人公所表现的“耻”主题、意象或场景以及情节的重复叙述,丰富了小说所表现的内涵。从重复叙事这一独特角度来阐释这部小说,进一步挖掘《耻》中独特的叙事艺术,可以发现,这种叙事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小说《策马羌寨》是羌族作家冯翔的遗作,该书以现实主义的笔触讲述了北川羌族地区在清末至解放初期百年间的历史风云,是迄今第一部反映羌族人民生活图景的长篇历史小说,因此被坊间誉为“羌族版的《尘埃落定》”。该小说对历史与当下的呈现、民俗与仪式的展演、语言与文学的掘用都蕴含着鲜明的民族志意味。以此视角来进行解读,其文本背后的文学、文化和文献价值便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水浒与小说《水浒传》中的李逵都是很有地位的人物,两种作品都体现了李逵的粗鲁、勇猛与爱憎分明。其区别在于: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更加多元化,能“文”能“武”;而小说《水浒传》则主要择取了元杂剧水浒戏中“武”的一面。这种性格差别是和各自文体差异相适应的,也符合文体自身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赛珍珠写中国人,是希望西方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人.她的小说<大地>成功地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小说的创作技巧,所描绘的乡土中国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原生态实录,因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电视新闻经历了从单一的“播报新闻”到“说新闻”多元电视新闻形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对传统电视新闻的传受模式的一种颠覆。本通过对电视新闻播报形式变化的分析,研究电视新闻形式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0.
爱尔兰当代著名小说家约翰·班维尔的代表作《海》自2005年问世以来好评如潮,广受评论界和读者的推崇。然而,绝大部分的评论(主要是书评)侧重于探讨他独特的写作风格,而对小说在自我再现中的突出特点“双我”很少涉及。小说主人公及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对于自我的表述经常出现一些相互矛盾或混淆现实与想象的地方,产生了大量的“双我”。现从心理分析的“双我”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在自我再现过程中的双我表现及其成因来揭示班维尔小说的困惑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