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110~140 ℃过热蒸汽处理甜玉米1~5 min,以未经处理的甜玉米为对照,探究过热蒸汽烫漂技术对甜玉米主要可溶性糖、类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及色泽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过热蒸汽烫漂条件下,甜玉米中葡萄糖、果糖具有较高的保留率,可达97%以上;蔗糖含量显著增加,比对照组增加了177%;玉米黄素、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相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3.3%、28.0%;同时,过热蒸汽烫漂显著提升了甜玉米的亮度和黄值,改善了外观品质。采用烫漂时间1min,比较沸水、常压蒸汽、130℃过热蒸汽三种烫漂方式对甜玉米主要可溶性糖、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发现过热蒸汽技术预处理甜玉米,更有利于保持甜玉米主要可溶性糖以及类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漂烫烹调方法对麻叶进行菜品制作,在室温条件下放置0、30、60、90、120min后,观察麻叶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评价菜品的最佳食用时间。结果表明:漂烫后麻叶的叶绿素含量在30 min内没有明显变化,而后逐渐下降;Vc随着放置时间推移,其含量有微弱的下降;粗蛋白和总糖漂烫后含量大幅下降,但不随放置时间变化而改变;粗纤维和黄酮类受漂烫和放置时间影响不大。综合考虑,麻叶烹后最佳食用时间为(0~30)min。  相似文献   

3.
以鲜食甜玉米为试材,以L*值、水分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菌落总数、感官品质等指标为评判标准,结合充氮保鲜包装,研究121℃反压灭菌时间对鲜食甜玉米贮藏品质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反压灭菌充氮包装处理后所得甜玉米常温保藏60d后,灭菌40min处理组鲜食甜玉米菌落总数1.9lgCFU/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3%,L*值65.0,水分含量为63.8%,感官评分23.17分,综合考虑各项指标,该处理组贮藏效果最佳。40 min灭菌处理能有效抑制常温贮藏下鲜食甜玉米的微生物生长,保持鲜食甜玉米的原有品质特性,同时抑制籽粒褐变进程,减缓水分降低和可溶性固形物下降速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紫马铃薯为原料,通过酶法制备富含花色苷的紫马铃薯汁,分别使用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及植物乳杆菌三种乳酸菌对其进行发酵,研究烫漂时间、酶用量对紫马铃薯汁出汁率、花色苷、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及发酵过程中pH、花色苷、总酚含量、糖组分、有机酸、DPPH·清除能力等变化。结果表明:紫马铃薯经烫漂护色2.5 min时出汁率最高。烫漂时间对紫马铃薯汁的花色苷含量影响极为显著,烫漂2.5 min时花色苷含量比未经烫漂处理的提升了7.7倍。经高温α-淀粉酶(20 U/g)、糖化酶(200 U/g)酶解处理后的紫马铃薯汁出汁率为69.80%±3.85%,总酚含量1136.7±33.76 mg/L,花色苷含量为218.25±1.89 mg/L。紫马铃薯汁经乳酸菌发酵后pH逐渐下降,并产生大量的乳酸,产酸能力大小依次为保加利亚乳杆菌 > 植物乳杆菌 > 干酪乳杆菌,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在发酵过程中均作为底物被乳酸菌消耗,发酵48 h后花色苷、总酚、DPPH·清除能力分别下降了11.33%~17.82%、6.22%~7.73%、24.23%~27.62%。抗氧化活性下降与花色苷和总酚含量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菜用大豆为供试材料,首先研究不同漂烫和蒸制时间对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和豆荚色泽的影响,并在此结果基础上研究不同冻存方式(–20、–80℃冷冻24 h后转–20℃和–80℃贮藏)对菜用大豆贮藏过程中品质、矿物质元素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5~4min漂烫和蒸制菜用大豆后POD完全失活;漂烫和蒸制时间对豆荚表面亮度(L*值)无显著影响,但红绿值(a*值)随漂烫和蒸制时间延长先降低后增加,而黄蓝值(b*值)在漂烫和蒸制处理2 min后降低。为最大程度抑制POD活性并保持豆荚鲜绿色,漂烫和蒸制时间应控制在2 min。随后,将漂烫和蒸煮处理后的菜用大豆分别在–20、–80℃速冻24 h后再转存–20℃以及–80℃条件下贮藏4个月,结果发现–80℃冻存方式能延缓漂烫和蒸制处理后菜用大豆中淀粉、抗坏血酸和还原性糖下降。漂烫和蒸制处理均能造成Fe、Zn和Ca损失,提高Mg含量,但对K无影响。此外,–80℃冻存方式能保留漂烫处理中较高的Ca含量。贮藏2个月和4个月后,漂烫处理的菜用大豆香气、质地和口...  相似文献   

6.
以‘黔核7号’核桃雄花序为材料,研究不同漂烫时间(0、3、6、9、12、15 min)对核桃雄花序主要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漂烫显著降低了核桃雄花序中的灰分、脂肪、蛋白质等常规营养素含量;漂烫3 min可溶性糖、淀粉、可滴定酸、灰分含量明显降低;脂肪含量在漂烫6 min后明显下降;粗纤维和蛋白质含量则在漂烫9 min和12 min后明显降低。漂烫处理对K、Fe、Mn和Zn含量损失严重,其次是Cu、P和B;Mg和Ca含量在漂烫过程中显著升高。漂烫过程中,必需氨基酸的损失率高于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损失率最高。抗氧化物质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随漂烫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抗氧化能力也随之下降,且铁离子还原能力降幅大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结论:为最大程度地保持核桃雄花序的营养价值,在加工和烹饪过程中漂烫时间应控制在3 min以内。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芦荟凝胶冻干粉制备过程中芦荟大黄素在常温、40℃、85℃下,不同的漂烫时间过程中(0min、3min、6min)的变化,以及澄清剂处理对大黄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素含量随着漂烫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相应升高,其中漂烫时间对芦荟大黄素含量的影响更为显著,比较理想的制备工艺为温度为85℃,漂烫时间为6min;通过对芦荟大黄素硼砂体系扫描发现测定芦荟大黄素的最佳波长为445nm。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煮烫时间处理榨菜,并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榨菜质构变化进行感官评价,从而获得榨菜质构品质评价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榨菜的脆度、硬度、弹性、咀嚼性权重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脆度(0.33)、咀嚼性(0.26)、硬度(0.23)、弹性(0.18);随着煮烫时间增加,感官评价隶属度越低,榨菜质构品质下降;煮烫处理0、20 min的榨菜样品综合评分接近于1,榨菜质构品质偏向于很好;煮烫处理40、60和80 min的榨菜质构评分为良好,煮烫处理100 min榨菜质构评语为一般。  相似文献   

9.
鲍琳  袁玉超 《食品科技》2007,32(9):76-78
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及冻藏时间对速冻香椿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烫漂和速冻可引起香椿Vc、蛋白质、干物质含量的减少;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水分、Vc的含量会逐渐减少,蛋白质、干物质的含量会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鲜食玉米汁在高温灭菌过程中滋味成分的变化特点,采用HPLC对甜玉米、糯玉米和常规玉米汁在灭菌过程中蔗糖、果糖、葡萄糖和19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甜玉米汁中蔗糖含量最高,为11.94~18.09 mg/mL,含量最低的为糯玉米汁0.12~0.34 mg/mL。在灭菌过程中,常规玉米和糯玉米汁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甜玉米汁中三种糖随时间延长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为三种玉米汁的主要氨基酸,为总游离氨基酸的68.77%~80.20%。19种氨基酸在灭菌过程中含量变化经主成分分析得到相关性热图和主成分图谱,结果显示甜玉米汁和糯玉米汁中的氨基酸变化相似,均有6种氨基酸随灭菌时间延长含量上升,呈显著相关关系,而常规玉米汁中氨基酸变化与二者差别较大。结果为不同的鲜食玉米汁加工中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葛平珍  王丹  周才琼 《食品科学》2015,36(21):191-195
探讨3 种淀粉源制备鲊海椒发酵过程中主要功能成分的变化。与发酵0 d相比,发酵90 d时3 种淀粉源制备鲊海椒VC含量显著下降,VE含量保持稳定;3 种淀粉源制备鲊海椒类胡萝卜素及辣椒红素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变化不大,辣椒素及二氢辣椒素含量均随发酵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芋头丝以m(辣椒)∶m(玉米面)∶m(芋头丝)=1∶0.5∶0.5添加比例时含量较高。游离型多酚、总酚、游离型黄酮和总黄酮在发酵过程中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以发酵30~45 d时相对较高(P<0.05),以添加芋头或粳米处理为高。表明添加芋头或粳米作为淀粉源可提升鲊海椒部分功能成分含量,以发酵30~45 d的鲊海椒功能成分含量较高,因此发酵30~45 d的鲊海椒可供人们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豆薯罐头加工适应性、丰富豆薯产品种类,以豆薯为原料,探讨了热烫、杀菌、贮藏对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热烫处理4 min后豆薯的硬度、凝聚性、咀嚼性、回复性、弹性分别为新鲜豆薯的63.2%、43.9%、17.7%、51.4%、69.8%;预煮和杀菌阶段豆薯质地变软,其硬度、凝聚性、咀嚼性、回复性、弹性分别为处理前的79.5%与74.64%、54.7%与105.33%、18.0%与98.73%、73.0%与105.18%、44.8%与98.19%;在常温或低温下贮藏180 d,豆薯的各项质构指标均较未处理豆薯有所下降。因此通过适当控制上述加工方式和采用低温贮藏可延缓豆薯罐头的软化;此外,将各质构参数进行贮藏动力学分析发现:一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的反映其质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魏炜  王华 《食品科学》2014,35(3):66
对精制后的甜橙果肉进行不同压力(100~500 MPa)的超高压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前后果肉色泽变化不明显(ΔE*<2)。用电子鼻测得保压10 min时压力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很小,而在保压20 min、压力大于400 MPa条件下影响则较为明显。VC含量随着压力和保压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500 MPa时其保留率分别为95.27%(10 min)和85.92%(20 min)。总类胡萝卜素得率及总酚、总黄酮、橙皮柑和芸香柚皮苷含量随着压力和时间的增加均呈不同的增加趋势,分别提高了66.53%、36.04%、32.74%、25.61%和8.74%。结论:超高压处理对甜橙果肉感官品质影响很小,能最大限度降低VC的损失率,且能显著提高其总类胡萝卜素得率和总酚、总黄酮、橙皮苷及柚皮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Low temperature heat treatments applied to potatoes (cv Atlantic, Snowden, and Pike) prior to retorting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effect on sloughing in canned potatoes. Blanching in water for 30 min at 60 - 77C before retorting decreased potato breakage, brine turbidity, and brine soluble solids without adversely affecting firmness or color. Low temperature blanching was only effective when potatoes were retorted in CaCl2 (0.1 %) brine solutions. Sloughing was also decreased by a hot-fill and hold process that utilized brine fill temperatures of 77 − 93C followed by a 30 min hold in CaCl2 (0.1 %) brine before commercial sterilization. The hot-fill and hold method for control of sloughing in canned potatoes is an improvement over current methods because it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a blanching step and requires only minimal changes in equipment or product flow.  相似文献   

15.
研究400 MPa不同加压时间与超高温瞬时(ultra high-temperature,UHT)灭菌对调配西瓜饮料品质的影响。以未经灭菌的调配西瓜饮料为对照,运用流变仪、电子鼻等设备研究不同处理西瓜饮料菌落总数、内源酶、流体类型、黏度及风味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压时间越长,对菌落总数抑制、多酚氧化酶及果胶甲酯酶钝化作用越强;西瓜汁假塑性越明显;且风味与对照组差异越明显;400 MPa、20 min超高压处理与UHT处理对调配西瓜饮料部分品质影响相似,但在保持西瓜饮料风味及色泽等方面优于UHT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主要对芦笋罐头的加工工艺和配方进行了探讨。原料经过清洗、去皮、预煮、冷却、装罐、灌汤,然后通过真空封罐,经杀菌冷却制成芦笋罐头。实验结果表明8,0℃预煮3 min可保持其较好的色泽和组织状态。正交试验得到罐头罐液的最佳配方为糖0.8%,食盐2.0%,柠檬酸0.05%,抗坏血酸0.05%。罐头的适宜杀菌条件为121℃,10 min。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鲜食玉米中类胡萝卜素组成及含量差异,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技术对5 个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籽粒中主要类胡萝卜素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晶甜3号’和‘晶甜5号’籽粒中分别鉴定出14、15 种类胡萝卜素,糯玉米‘苏玉糯11号’、‘京甜紫花糯2号’和‘晶糯8号’中种类较少,其中新色素、花药黄质和13-顺式-5,6-环氧-叶黄素首次在鲜食玉米中报道。甜玉米籽粒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最高可达39.68 mg/g(以干质量计),但品种间存在差异,主要组分为玉米黄质、叶黄素和α-隐黄质;糯玉米籽粒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2.10~3.69 mg/g),主要组分为玉米黄质、新黄质和花药黄质。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类胡萝卜素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基于F0=20 min的恒温杀菌工艺,本研究提出2 种具有相同F0值的不同变温杀菌工艺,并与恒温杀菌工艺进行比较。对杀菌锅和罐头冷点的温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温度变化曲线用于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杀菌工艺具有不同的温度、时间组合和相同的F0值。较优变温杀菌工艺(105 ℃-115 ℃-120 ℃-125 ℃,每阶段持续2.5 min)与恒温杀菌工艺相比,罐头样品中鱼肉的硬度提升22.8%、弹性提升6.9%、内聚性提升20.5%;罐头样品中汤汁的浊度下降29.41%、粗蛋白含量下降48.13%;罐头样品的挥发性盐基氮值下降了20.14%。肌肉横切面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变温杀菌工艺对鱼肉组织结构的破坏程度更小。由此可见,采用变温杀菌工艺可以减少鲣鱼罐头因杀菌造成的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19.
以麻竹笋为实验原料,研究麻竹笋罐头在常温(25 ℃)和低温(4 ℃)贮藏过程中质构、果胶和色泽的变化,并探讨麻竹笋罐头的硬度与果胶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麻竹笋罐头在贮藏过程中硬度、原果胶和水溶性果胶含量逐渐下降,贮藏120 d后,常温贮藏和低温贮藏条件下麻竹笋的硬度分别下降39.5%和27.1%,原果胶含量分别下降66.4%和62.8%,水溶性果胶含量分别下降68.1%和75.7%。各果胶组分与硬度之间呈现较好的相关性,而原果胶与硬度之间的相关性高于水溶性果胶与硬度之间的相关性。麻竹笋罐头贮藏过程中亮度值L*和红绿值a*逐渐减小,黄蓝值b*逐渐增加;常温和低温分别贮藏30 d和70 d时,总色差ΔE>2。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加工过程中预煮、酶解和杀菌等热处理对紫玉米饮料颜色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紫玉米饮料在510 nm的吸光度,分析吸光值的变化规律,从而判断颜色的热稳定性。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预煮为50℃,4 h;酶解为0.1%α-淀粉酶60℃,1 h;杀菌为85℃,30 min。重点研究了杀菌条件对饮料颜色的影响,经方差分析得出结论:杀菌温度对饮料颜色影响差异极显著,杀菌时间对饮料颜色的影响显著。因此,在紫玉米饮料加工过程中,热处理工序主要考虑选择低温度,也要考虑选择受热时间短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