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CO2脱涩处理对九倍体涩柿品种‘平核无’果实生理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法等方法,对CO2脱涩处理前后‘平核无’果实的生理品质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CO2脱涩处理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以及果实硬度略有降低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可溶性单宁含量下降至可食用范围;丙二醛、多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力显著下降(P<0.05),而总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上升(P<0.05),表明活性氧清除酶和非酶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改善由高CO2、低O2环境引起的氧化压力失衡,维持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状态。代谢组学正、负离子模式分别鉴定出9 957 个和8 984 个特征离子,其中分别有6 817 个和4 726 个代谢过程被注释,与对照相比,55 个和11 个差异代谢物分别被上调和下调,其中包括6 个类黄酮代谢产物下调和14 个氨基酸代谢产物上调,本实验可为优良品种‘平核无’的进一步推广以及CO2脱涩处理技术影响果实品质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柿果进行不同时间(0、12、20、28、36、44 h)的CO2脱涩处理,测定CO2脱涩柿果的基本理化指标、糖类相关指标、总酚含量、黄酮含量、可溶性单宁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探究CO2脱涩过程中柿果理化特性、酚类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脱涩时间对柿果的硬度、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值、糖类成分含量均无明显影响,但是随脱涩时间的延长,柿果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酚含量明显下降。进一步采用梯度超滤法按重均分子质量(MW)将酚类物质分离为高分子质量(MW>10 kDa)酚类、中分子质量(10 kDa>MW>3 kDa)酚类和低分子质量(MW<3 kDa)酚类。其中,高分子质量酚类含量随脱涩时间的延长显著下降(P<0.05);中分子质量酚类物质未检出;而低分子质量酚类含量在脱涩过程中无显著变化(P>0.05)。脱涩后柿果的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比脱涩前分别下降95%、96%、96%。结论:柿果中的酚类物质主要由高分子质量单宁和低分子质量多酚组成,其中单宁是柿果抗氧化作用的主要贡献物质,但其在脱涩过程中损失较多。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磨盘柿为原料,采用不同浓度CO2气体进行脱涩处理,定期观察分析柿果硬度、果胶含量、果胶酶活性、果实品质等变化。结果表明,柿果的品质并不随CO2处理浓度的上升,而表现为由差到优,其中70%处理的柿果脱涩快,在处理7d内,可有效维持果实的硬脆,果实品质最佳,但应在柿果脱涩后尽快移出,以防高浓度CO2对柿果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4.
以甘肃舟曲磨盘柿为原料,研究酒精、石灰水、CO2、温水等四种人工脱涩方法的脱涩效果以及脱涩后柿果的品质,分别在脱涩处理后0、24、48、72、96、120、144、168 h测定柿果肉可溶性单宁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利用质构仪测定不同脱涩方法处理后磨盘柿果肉的硬度、弹性、内聚力、咀嚼性等质地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种人工脱涩方法都可有效去除涩味,温水处理48 h后完全脱涩,CO2、酒精、石灰水分别处理96、96、120 h后可溶性单宁物质含量低于味觉阈值,质构分析测试显示4种脱涩处理后果肉质地差异较大,其中温水脱涩后果肉硬度降低较大,并有褐变迹象,CO2、石灰水脱涩处理后果肉硬度较大,但石灰水脱涩处理后柿果表面有明显残留。CO2使用浓度和操作温度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磨盘柿为试材,用浓度为1.0 μL/L的1-MCP处理,用高浓度CO2(85%~90%)处理24 h,探究不同处理方式(CO2脱涩、1-MCP处理后CO2脱涩、1-MCP与CO2脱涩同时处理)对冷藏及冷藏后货架期果实的品质与生理影响。结果表明,与CO2脱涩相比较,1-MCP处理后CO2脱涩可以有效降低柿果呼吸强度,抑制乙烯生成速率、柿果色泽的改变,延缓柿果质地的降低,维持果实营养物质(TSS、TA及Vc含量)在较高水平,有效减缓了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减弱。但1-MCP与CO2脱涩同时处理却加速了果实成熟且贮藏后期差异显著(P<0.05)。因此,柿果经1-MCP处理后再高浓度CO2脱涩不仅可脱涩还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主栽涩柿品种"磨盘柿"为试材,探讨不同脱涩方法对柿果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柿果脱涩提供相关实用技术。结果表明:温水脱涩、凉水脱涩、自然放置脱涩、混果脱涩和酒精脱涩后柿果品质较好;其中温水脱涩和凉水脱涩柿果较脆,其它3种方法脱涩后柿果软化;混果脱涩和酒精脱涩后柿果具有特殊的味道;温水脱涩所需时间较短,自然放置脱涩所需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7.
O_3处理对草莓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草莓果 (丰香 )为试材 ,经O3 处理 3~ 6min后 ,在 (2 0± 1)℃下贮藏 4d ,探讨O3 处理对草莓果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O3 处理 3min有利于降低草莓果呼吸强度和腐烂率 ,减少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和抗坏血酸含量损失 ;花青素含量随草莓的硬度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减压贮藏对柿果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压贮藏能有效抑制了柿果的呼吸作用、果胶脂酶(PE)和多聚丰乳糖醛酸酶(PG)活性,延缓果实的软化,减慢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和VC的损失,但对柿果单宁含量的变化影响不大。其中50kPa是柿果较适宜的贮藏压力。  相似文献   

9.
探讨1-甲基环丙烯对不同脱涩程度磨盘柿生理品质的调控效应,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对未脱涩和半脱涩冰温贮藏柿果的品质、生理代谢及软化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冰温贮藏条件下(-0.5~-0.2℃)下,1-甲基环丙烯有效抑制不同脱涩程度柿果硬度的下降、乙醇的积累、呼吸强度和细胞膜透性的上升,减少了可滴定酸、总糖和Vc的损失,抑制可溶性单宁向不溶性单宁的转化,推迟PE活性峰的出现,降低PG活性峰的峰值。其中1-甲基环丙烯对半脱涩果实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磨盘柿最佳的脱涩条件,通过正交试验对CO2全脱涩、CO2二段法脱涩和真空包装脱涩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CO2全脱涩条件:环境温度为25℃、CO2浓度为90%、脱涩时间24h;CO2二段法脱涩条件:环境温度为18~20℃、网套包装、90%CO2脱涩24h后再放置24h;真空包装脱涩条件:环境温度为18~20℃、真空度0.08MPa、脱涩时间10d。  相似文献   

11.
柿果实的脱涩机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杜建明 《食品科学》1993,14(4):17-19
概述了近20年来柿果实脱涩机理的研究进展,评述了甜柿果实的自然脱涩过程,讨论了乙醇和乙醛处理对涩柿果实的脱涩作用,指出了乙醇是直接与可溶性柿单宁起缩合反应而使柿果实脱涩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2.
热处理对柿果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当的热处理能减轻柿果的冷敏感性和生理失调。通过试验发现,以48℃热空气处理3h和44℃热空气处理4h最适合于减轻柿果的冷害,其冷害指数远低于对照。这两种处理均可抑制柿果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和果皮细胞膜透性,还能降低果汁相对粘度,提高果肉出汁率,但对果肉单宁含量无明显影响。用过高温度或过长时间热处理(经52℃热空气处理2h),容易引发热伤害。  相似文献   

13.
高浓度CO2短时处理影响荔枝贮藏品质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10%CO2+90%N2以及20%CO2+80%N2通气处理荔枝果实24h,测定了20℃贮藏中荔枝果实的果皮色、呼吸强度、营养成分的变化,并进行感官品质检查。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浓度CO2处理荔枝,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果实的好果率、保持果皮红色。但对呼吸强度、总糖、可滴定酸、VC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可以认为,高浓度CO2短时处理后的"剩余作用"有利于保持荔枝的好果率与果皮色。  相似文献   

14.
枇杷薄膜包装贮藏效果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采后大红袍枇杷果帝用0.01 ̄0.03mm厚聚乙烯薄膜密封包装结合1℃低温贮藏,可显著抑制果实失水,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和VC下降,保持果帝新鲜外观和品质,而对果实腐烂无显著影响,查实贮藏期可达20d以上,薄膜密封包装在20℃高温下贮藏,虽可有效抑制果实伯水,但促进果实发生,这与包装袋内CO2和C2H4积累,从而促进果帝的衰老和导致果实的生理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5.
热激处理对柿果实软化和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扁花柿为试材,研究了热激处理对柿果实软化进程及其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柿果第3天出现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柿果组织中的果胶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迅速上升,原果胶和纤维素降解,水溶性果胶增加,导致果实迅速软化。热激处理不但推迟了柿果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的出现,而且降低了柿果呼吸峰值和乙烯峰值,延缓柿果组织中果胶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上升,从而抑制原果胶、纤维素的降解和水溶性果胶的增加,延缓柿果的软化进程,延长果实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6.
贮前温度处理对采后浆果贮藏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浆果酸甜可口,且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人体必需营养素和多酚类等抗氧化活性物质,但其皮薄、多汁,极不耐贮藏运输,因此采后浆果保鲜是该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贮前温度处理作为无毒、无污染、操作简单的保鲜技术,符合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且操作成本低。本文总结归纳了热处理与冷激处理两种不同贮前温度处理方式对采后浆果类水果贮藏特性的影响,以期为采后浆果贮藏保鲜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5 μL/L 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与两种质量浓度(13.5、27.0 mg/L)戊唑醇单独或者结合处理对采后青脆李果实贮藏期褐腐病的控制效果以及对色泽和硬度的影响,以探讨1-MCP结合戊唑醇处理应用于青脆李果实采后保鲜的可能性。结果表明,20、0 ℃贮藏条件下两种质量浓度戊唑醇单独处理、1-MCP与两种质量浓度戊唑醇结合处理能够有效控制青脆李果实褐腐病损伤接种发病和自然发病;1-MCP单独处理不能控制常温条件下损伤接种李果实的褐腐病,但能够控制低温条件下损伤接种李果实褐腐病发生以及常温、低温条件下果实的自然发病;1-MCP与27.0 mg/L戊唑醇结合处理控制病害的效果最好。同时,1-MCP单独处理、1-MCP与两种质量浓度戊唑醇结合处理能够有效抑制果实的转黄和软化进程,戊唑醇单独处理不能延缓李果实的转黄和软化进程。贮藏过程中,13.5 mg/L戊唑醇单独处理、1-MCP与13.5 mg/L和27.0 mg/L戊唑醇结合处理组李果实中戊唑醇的残留量均低于国标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18.
机械损伤是导致水蜜桃运输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合理的包装方式对水蜜桃的品质保持效果显著。本实验参考公路运输标准,于常温(23±1℃,相对湿度70%~80%)条件下模拟不同距离的快递运输,以‘白凤’水蜜桃为试材,在外包装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了5种内包装方式(P1~P5)对运输过程中水蜜桃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珍珠棉+保鲜膜的内包装方式(P5)能保持水蜜桃较高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失重与呼吸强度,减轻果肉褐变,减缓L*值的下降速率,维持较高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并保持组织较低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活性。综合新鲜程度、风味及口感等感官品质因素,P5包装处理对运输过程中水蜜桃的防护与保鲜效果最为显著,为最适宜水蜜桃采后流通的内包装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