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应用绿色节能技术对公共建筑进行改造,降低公共建筑的碳排放并提升其室内风环境水平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冬季,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航站楼交通枢纽进行实测和模拟,探究航站楼交通枢纽风环境现状。应用实地测试的方法对其室内风环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航站楼交通枢纽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且变化平稳;室内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处于国家标准范围内且变化平稳;门斗能有效改善室内的风环境;室内风速受室外风速影响较大。该研究能够为提高航站楼交通枢纽风环境、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提供实测和模拟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居环境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文章针对郑州市冬季住区微气候与人体舒适度感受进行研究,以期对郑州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提供参考。通过现场实测、问卷调查,并借助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气候指标及其变化规律、相互关系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郑州地区,空间形态对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有一定的关联,湿度变化范围在整个住区内是一致的;常绿植物对于温湿度的稳定有一定作用,但对降低局部区域风速作用不明显;风速与高层建筑的位置关系有关;居民对气象指标的感知能力:风速温度湿度,特别是风速的影响最大。在低风速、日照充足的区域设置休闲娱乐广场,为住区创造弱风环境,将有助于提高郑州住区冬季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2016,(11)
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研究了风环境轻轨大体积混凝土桥墩施工水化程度与孔结构的影响。首先,测试大体积混凝土桥墩不同面的风速,根据自然对流影响及结构表面温差的表面放热系数通用公式计算得到各表面放热系数,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的热分析模块计算出不同风速下桥墩各表面的水化热温度;同时模拟桥墩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相同风速的养护试验,研究不同风速对混凝土孔结构变化的影响,应用孔结构测试仪进行了气泡数目、气泡弦长、硬化混凝土空气含量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背风面,迎风面温度受风环境的影响更加明显。而对于内侧,风速影响不大,几种风况下温度基本一致。风向对混凝土表面放热系数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在风速为16 m/s,龄期为8 d的气泡弦长小于20 nm,而龄期为8 d的气泡弦长在50~60 nm之间;风速为16 m/s的含气量、气泡平均半径均比风速为2、6、8 m/s的要低;在风速为8 m/s的混凝土气孔比表面积最大;风速为2 m/s混凝土硬化后气泡间距指数要比风速为16 m/s的分别要大8.03%(8 d)、22.84%(32 d)。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大庆市典型临水住宅——祥阁花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分析其日变化微气候效应特点,建立了包含温度、湿度和风速在内的人体舒适度指数模型.研究表明,建筑物与植物的阴影为影响测点温度的主要原因;水体对周边区域早上和晚上的温度有较大影响;灌木对于风起到很大的减弱作用,"穿堂风"在小区内作用明显,住宅近水区域风速较大;植物和临...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在立式塔扇吹风影响下人体热反应的变化情况,本文在实验室对受试者进行了主观问卷调查及实际测试,分析了风速和温度变化时人体热感觉及吹风感的变化情况,将温度和风速的变化放到一起考虑并进行了定性的分析,给出了其具体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风速对热感觉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考虑通过风速的增加来实现热感觉的降低,但是风速过大时人体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吹风感,因此办公环境下风速必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本文给出了吹风感小于1和2时的风速限值。另一方面,在本实验的验证中,得出温度和风速对热感觉的联合影响程度占68.4%,对吹风感的联合影响程度占65.7%,这也说明,人体主观参数不仅受到温度和风速的影响,也会和许多其它因素关联。  相似文献   

6.
通过强震动监测台阵对深圳地王大厦进行长期的环境振动监测,并结合风和温度等气象数据,研究了2014年1月~10月期间风、温度、结构加速度响应和各阶模态频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了风和温度对模态频率监测的影响;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支持向量机技术两种方法进行建模,模拟风和温度对模态频率的共同影响,并分析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效果;基于风和温度数据预测模态频率的成功率,提出了一种简便的结构健康诊断方法。结果表明,地王大厦各阶模态频率多数与风速和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两种拟合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各阶频率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无组织渗风是影响航站楼等高大空间建筑热湿环境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此类大空间建筑渗透风的测试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在给出风速测试法、CO_2浓度法、含湿量法与热量平衡法来测试计算渗透风量原理的基础上,对不同方法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风速v、室内外CO_2浓度差ΔC、含湿量差Δd、温差Δt等是影响各方法误差和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以4种方法为指导,对某航站楼值机大厅的过渡季渗透风量进行了测试计算分析,为分析此类建筑的渗透风影响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严寒地区大庆市的居住小区,归纳总结出4种基本建筑布局类型,并运用ENVI-met软件进行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对比4种基本类型的风速及风速变化比率。可得出如下结论:类型A的风速变化比率较小,风环境相对较好,人体感觉较舒适;类型B的风环境比较复杂,建筑间产生了大范围的风影区;类型C和类型D风速变化比率的分布情况与类型A相似。4种基本类型最大风速变化比率经常出现在建筑的拐角处,导致了周边范围内人体舒适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主设计搭建的小尺寸试验台对侧向通风条件下地下硐室火灾燃烧规律进行了研究,选取三种通风速度和三种火源功率。结果表明,在侧向风作用下硐室内火焰摆动、旋转明显,可燃气更容易被吹出造成火焰溢出燃烧现象;侧向风降低了硐室温度和促进了硐室内流场混合,风速越大硐室上部温度越低,达到轰燃的时间也越长,但侧向风造成的流场扰动缩短了大风速工况达到稳定温度的时间;在硐室下部,侧向风在前期促进了流场的扰动,且风速增大扰动增强导致硐室下部温度升高,而在后期侧向风则主要为降温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市域铁路在双活塞屏蔽门制式下的区间隧道活塞风换气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区间隧道活塞风及风井风速变化特征,模拟计算了逐时新风量并得出活塞风换气次数。结果表明:市域铁路区间隧道活塞风速大小和地铁基本相当,开启轨道排热风机能够提升区间换气次数近1倍,增大活塞风井面积对其提升作用不明显,市域铁路活塞风井面积可适当减小,以节省土地资源及工程投资。最后对区间人员新风量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3种换热器面积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翅片管式换热器空调机组进行了的实验研究,讨论了由于结构变化而导致的换热器迎风面风速不均匀性及其对机组性能的影响。对实测风速进行分析可知换热器迎风面风速很不均匀、风量损失较大且风速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对换热器在制冷、制热工况下的部分状态参数进行分析可知,此2种工况下,中等换热器的室内侧出风干、湿球温度均比其它2种换热器更利于调节室内温度,但是在制热工况中,其能效比比矮换热器要低。研究结果可为换热器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CFD模拟了风扇调风作用对典型建筑室内风场的影响,将调风作用下室内风速的调节区间作为研究依据。以PMV作为热舒适性的评价指标,研究了典型人体活动状况下,空调及空调加风扇调风两种工况下的风速和温度等因素的耦合关系,得出了引入风扇调风后满足热舒适性标准时的室内温度值,分析了风扇调风措施对建筑节能的影响及节能潜力,并提出了相关的节能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车辆在公路隧道内行驶所形成的活塞风特性,以苏州市独墅湖隧道为原型,通过现场实测以及采用CFD流体仿真动网格技术对隧道内的活塞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路隧道中车辆行驶速度的变化对于隧道中活塞风流场的变化趋势影响较小。公路隧道活塞风的速度场分布为靠近公路隧道壁面的活塞风速度变化比较稳定,而处于公路隧道中间区域的活塞风速度会频繁波动。公路隧道中的活塞风速度出现频繁波动主要是湍流脉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渗透风是影响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及供暖能耗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高大空间建筑渗透风的实际影响及作用规律尚未得到系统阐释。对不同类型高大空间建筑冬季渗透风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综合分析了冬季渗透风量及其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现状;理论分析了渗透风负荷在不同类型建筑中的占比,结果表明渗透风负荷在高大空间建筑的占比可高达66%~85%,显著高于普通办公和住宅等建筑。在此基础上,对高大空间渗透风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相应的应对措施和研究需求进行了展望,以期从设计、运行和管理等角度为降低高大空间建筑冬季渗透风影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秦岭山地历史文化名镇调查及街巷风环境实测,发现街巷风速较小、风速分布不均匀、总体风环境较差等现状问题。针对街巷两侧建筑界面形态、街巷宽度及街巷两侧建筑高度等要素,剖析了街巷尺度与风环境的作用关系。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软件,分别以人感觉舒适风速的上下两个极限值及平均风速为初始条件,对不同高宽街巷进行风环境模拟。并采用夏季舒适风速比率、冬季舒适风速比率、静风区比率及风速均匀度等多个量化指标从不同角度对街巷内部风环境进行分析评价,确定了在秦岭山地历史文化名镇空间延展过程中具有舒适风环境的街巷尺度。  相似文献   

16.
风场长期观测与数据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进行风场现场实测研究,对1组风速采集设备的风场长期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得到了10 m和20 m高度处10 min平均风速年最大值的风玫瑰图;选取了总时长达75 h的18组大风记录,计算了湍流强度、风剖面参数、剪切波速;拟合了风速谱并与Von Karman谱、欧洲规范谱进行了比较;统计了主风方向湍流积分尺度;对风场的垂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测湍流强度较经验值略大;风剖面参数的离散性大,而且均值与荷载规范取值存在一定差异;实测大风记录拟合风速谱与Von Karman谱和欧洲规范谱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高层建筑密集区的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因此在项目建设前期对其周围的风场特性进行研究与评估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某高层建筑密集区的CFD数值模拟研究,计算了16个风向角下其周边450m半径范围内的流场特征,分析了其兴建前后该区域的风速比分布特征,并据此分析关键点风速随风向的变化,最后比较了工程建设前后其周围区域的总体风环境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围绕大跨度空间结构的风场特性研究、风振研究逐渐成为土木工程学科的热点研究方向,虽然获得了不少成果,但大多是建立在数值模拟分析基础上,少量学者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虽然风洞试验可以方便地模拟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风环境和结构风振响应,但在真实建筑与模型相似比问题上又会使试验结果与真实数据之间存在一定误差。鉴于此,通过实测手段采集到了大跨度空间结构屋盖上方的风速、风向和风压数据,并基于实测数据,对其风荷载的风速、风向、湍流强度、积分尺度、脉动风压、风压相关性等指标进行了细致分析,分析结果真实可靠地说明了其屋盖上方的风场特征,对于大跨度空间结构的风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筑风环境作为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对于区域气候与局部微气候的影响都不容忽视。本文应用基于RNG k-ε模型的CFD软件数值模拟研究不同的建筑高度差对建筑周围风场环境的影响,揭示有利于风流动的建筑因素,为进一步的住区建筑规划提供思路。模拟结果显示,在来流风速一定双体建筑高度差不同时,建筑间谷区风速与形成涡旋的中心位置和大小均不同。  相似文献   

20.
在热湿气候风洞内,用正交实验研究了一定初始含水率下加气混凝土蒸发换热的影响因素.从对蒸发换热量影响的显著性和持久性来衡量,太阳辐射居首,其次是试件厚度,再者是风速,最后是温度,而相对湿度的影响较小,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交互作用亦不显著.太阳辐射、风速、温度及试件厚度对材料蒸发换热量影响最显著的水平分别为400 W/m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