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常青 《中国建材科技》2014,(1):38-39,47
高速铁路电缆槽盖板采用RPC-130活性粉末混凝土,活性粉末混凝土是高技术、高成本混凝土,它具有的高强度、高耐久性、高耐候性等特点,优于任何混凝土。通过对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调整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构成,使活性粉末混凝土用料大众化、工艺简单化、成本经济化,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推广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活性粉末混凝土在超高层结构中应用的可能性,以一结构高度为222.7m的超高层筒中筒结构为例,将框筒柱和剪力墙的普通混凝土替换成活性粉末混凝土,对两种结构的自重、动力特性、结构侧移、抗震性能及稳定性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较高的韧性及强度;在满足现有规范的前提下,活性粉末混凝土框筒柱和剪力墙自重分别比原结构减轻了54%和50%;活性粉末混凝土柱可替代型钢混凝土柱;活性粉末混凝土剪力墙的截面尺寸由刚度和稳定性控制;活性粉末混凝土代替普通混凝土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从而减小结构的自重,降低地震作用,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3.
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韧性以及高耐久性等优异性能,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及性能,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牛锡泉 《建筑节能》2005,33(4):38-38
简要介绍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发展过程,分析活性粉末混凝土的主要特性,活性粉末混凝土在人防工程中的作用、应用范围和前景,指出了活性粉末混凝土对人防工程研究、改造以及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掺纳米二氧化硅的RPC单轴受压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骨料、纳米二氧化硅和钢纤维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横向变形系数等基本力学件能参数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规律,在MTS试验机上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了单轴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的掺入可有效地提高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峰值应变,在0.16水胶比下其轴心抗压强度可达172 MPa;标准砂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变形能力的贡献比普通河砂大;在较小水胶比条件下,钢纤维掺量的增加反而会降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对峰值应变的提高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6.
通过改变水胶比、石英粉、石英砂等的掺量,研究了不同配合比活性粉末混凝土流动度、强度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超细钢纤维、短切碳纤维不同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及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23水胶比的活性粉末混凝土,3d热养护抗压强度为181.97 MPa,抗折强度为30.14 MPa,工作性良好;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电阻率随纤维掺量增加而不同程度减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介绍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材料组成、配制原理及主要性能,阐述了活性粉末混凝土在临时道路板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与普通混凝土临时道路板相比,示了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的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8.
配合比因素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及流动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矿物掺合料种类和掺量等配合比因素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抗折、抗压强度及流动度的影响,探索常规工艺条件下用常规材料配置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较为经济合理的材料配合比,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配制19组70.7 mm×70.7 mm×70.7 mm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立方体试块,研究了水胶比、硅灰、矿渣粉、减水剂掺量、钢纤维体积掺量及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强度和流动度的影响。依据试验结果确定出强度和流动性较好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最佳配合比,并提出了配合比计算公式,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掺入两种不同纤维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在不同养护条件下的使用寿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掺不同纤维对活性粉末混凝土使用寿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湿热养护后活性粉末混凝土试块的使用寿命得到较大提高;掺钢纤维使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寿命降低,且每掺入1%的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寿命降低5%~10%;掺聚丙烯纤维能提高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寿命,最多能提高15%,聚丙烯纤维的掺量超过0.2%后,其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寿命的提高作用不明显;混合掺入两种纤维时,钢纤维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寿命的降低作用和聚丙烯纤维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寿命的提升作用是相互叠加的。  相似文献   

11.
粉末混凝土发展及其对人防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锡泉 《房材与应用》2005,33(4):38-38,55
简要介绍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发展过程,分析活性粉末混凝土的主要特性,活性粉末混凝土在人防工程中的作用、应用范围和前景,指出了活性粉末混凝土对人防工程研究、改造以及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强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24个尺寸为70min×70mm×210mm的活性粉末混凝土试件施加轴向压疲劳荷载,获得了不同应力水平和应力比作用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寿命统计分布规律服从两参数Weibull分布,建立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寿命方程,确定了方程中的参数,研究结果可用以预测一定存活率要求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3.
王颖  高日 《山西建筑》2007,33(10):212-214
从钢纤维的增强机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增韧机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等方面阐述了钢纤维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增强机理,以达到提高RPC的高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GB/T 31387—2015活性粉末混凝土标准,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合比做了综合论述,讨论了水胶比、硅灰、粉煤灰、石英砂、外加剂等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2017,(1)
通过对21组100 mm×100 mm×100 mm的活性粉末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抗压试验,研究了不同养护方式,钢纤维体积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200)抗压强度的影响,并探索低成本、超高强高性能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制技术,以促进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原理,论述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优点,提出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与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以促进该混凝土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贾玉琢  王德弘  汪志 《混凝土》2012,(9):136-139
活性粉末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明显优于普通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按照普通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对其结构构件进行设计,将不能充分利用其优异的性能。为了利用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裂性能,根据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结果,通过理论推导分析,提出了部分预应力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电杆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和正常使用状态(抗裂度、裂缝宽度、挠度)验算方法,给出相应参数的建议取值范围。建立了500 kV部分预应力筋RPC双杆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不同工况下预应力RPC双杆进行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接近,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可为部分预应力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电杆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制、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基本原理,对比分析了活性粉末混凝土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同时,介绍了国内外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典型工程应用实例;最后,从设计、制备、质量控制和工程应用角度指出了活性粉末混凝土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体积掺率和不同品种钢纤维增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弯曲韧性试验,探讨了钢纤维体积掺率、钢纤维直径、端部构造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增韧效果的影响规律,最后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弯曲韧性评价方法对表征活性粉末混凝土韧性的适用性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成果将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结构设计和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涛 《砖瓦》2022,(8):36-40
近年来,活性粉末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领域,其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低抗渗性、低脆性等特点。基于此,介绍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优势,从力学性能与工作性能方面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不同水胶比、矿物掺合料种类与掺量、单掺与混掺纤维种类/掺量、养护方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阐述了活性粉末混凝土在桥梁、海防、军事、核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总结活性粉末混凝土在工程经验、技术规范与标准等方面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