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脑灭活疫苗生产研究中常规采用小白鼠脑胶法滴定乙脑病毒,这种方法需要动物和动物房而且判定结果需要14天,我们试用BHK-21细胞蚀斑法满定动脑病毒,判定结果的时间由原来14天缩短为4天,结果证明蚀斑法可代替小鼠法相比,蚀斑法具有快速、经济、操作简单和重复性强等优点。一份病毒是液分装小管冻存在一60C冰箱,每次取出一管,分别稀释2份,同时用两种方法滴定病毒,共做三次试验结果见附表。结果表明小鼠法比蚀斑法满度高0.slog左右,蚀斑法比小鼠法稳定性强变异性小。蚀斑法代替小鼠法滴定乙脑病毒@常振彦$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黄热疫苗病毒17D株的Vero细胞适应株。方法将2批鸡胚黄热疫苗病毒在Vero细胞上进行2次蚀斑筛选,并连续传代培养,然后对获得的4株Vero细胞适应株病毒YFV-Vero(5)-A1、YFV-Vero(5)-A2、YFV-Vero(5)-B1和YFV-Vero(5)-B2进行稳定性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4株Vero细胞适应株病毒可被黄热病毒(17D)猴免疫血清中和。在传代过程中,不同代次的病毒滴度稳定在6·90LgPFU/ml以上,高峰病变出现时间为5~7d。家兔和小鼠的免疫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1∶640~1∶5120和1∶640~1∶2560。结论4株Vero细胞适应株病毒生物学性状稳定,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鸡胚细胞制备17D黄热疫苗。方法细胞与病毒同时接种,选择病毒增殖的适宜条件,收获病毒液,加入稳定剂,制备成冻干鸡胚细胞黄热疫苗,并进行鉴别试验、病毒滴定和疫苗保护力试验。结果病毒增殖的最适MOI为0.00046PFU/cell;最适培养温度为37℃;第2天洗换,第4天收获更合适;最适病毒感染细胞数为6.80×105~7.00×105个/ml。病毒感染鸡胚细胞后,滴度可达6.15~6.97LgPFU/ml。疫苗主要指标均达到《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版)和WHO对疫苗的要求。免疫小鼠45d后,用卵黄囊疫苗4×103PFU脑内攻击,小鼠全部存活。结论在适宜的条件下,用鸡胚细胞制备17D黄热疫苗,能达到WHO疫苗人用标准。鸡胚细胞有取代鸡胚卵黄囊制备黄热疫苗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检测狂犬病病毒PM株病毒滴度的改良蚀斑法,并验证其精密度。方法于细胞接种病毒后第6天,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50、75、100、200、400 mmol/L)HEPES溶液,以及分别于细胞接种病毒后第2、4、6、8天,加入最适浓度的HEPES溶液,确定HEPES最适加入浓度及蚀斑最适判定时间,建立改良的蚀斑法,检测48批狂犬病病毒毒力,并与小鼠脑内滴定法进行相关性比较;重复检测3次10批狂犬病病毒收获液毒力,计算变异系数(CV)。结果接种病毒后第6天后加入200 mmol/L HEPES溶液,形成的蚀斑清晰,易于计数。建立的蚀斑法与小鼠脑内滴定法具有高度相关性,3次检测结果的CV在0. 4%~3. 38%之间,重复性良好。结论加入HEPES溶液改良后的蚀斑法,操作便捷,是较为理想的滴定狂犬病病毒PM株毒力的方法,可替代小鼠脑内滴定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原代地鼠肾(primary hamster kidney,PHK)细胞适应的森林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TBEV)株(简称PHKT株)感染性滴度检测的蚀斑法,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将主代鼠脑适应株TBEV感染原代地鼠肾PHK细胞,连续传12代。分别采用蚀斑法(将不同代次PHKT以不同稀释倍数感染单层BHK-21细胞,中性红染色,计算蚀斑数)和小鼠脑内攻毒滴定法(将不同代次PHKT以不同稀倍数经脑腔攻击小鼠,0.03 mL/只,连续观察14 d,Reed-Muench方法计算半数致死量)检测PHKT滴度,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建立的检测TBEV滴度的蚀斑法进行专属性、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验证。结果 PHKT病毒蚀斑滴度最高达8.9 lgPFU/mL;蚀斑法与小鼠脑内攻毒滴定法检测结果相关性较好(r=0.92);蚀斑法检测PHKT病毒感染性滴度专属性良好,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变异系数(CV)均<5%。结论 建立了检测PHKT感染性滴度的蚀斑法,可作为小鼠脑内攻毒滴定法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狂犬病疫苗脂质体冻干粉的免疫原性。方法将狂犬病疫苗原液稀释至15 IU/mL,制备为稀释液冻干粉(Y1组);将该稀释液冻干粉与脂质体冻干粉按5∶3的体积比混合,制成物理混合物(Y2组);同时采用冻融-冻干法将狂犬病疫苗稀释液和脂质体配制成狂犬病疫苗脂质体冻干粉(Y3组)。将各组疫苗复溶后,分别于0、3、7、14、21 d经小鼠腹腔给药,0. 5 mL/只。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标记,ELISA法测定小鼠体液中狂犬病病毒抗体IgG(RV-IgG)浓度。结果与Y1组及Y2组比较,Y3组初次免疫后3 d小鼠脾细胞刺激指数(stimulatingindex,SI)值明显升高(P <0. 01);初次免疫后7、14、21、28 d,CD4^+/CD8^+值明显升高(P <0. 05),初次免疫后7、14、21 d,RV-IgG浓度明显升高(P <0. 05)。结论狂犬病疫苗脂质体冻干粉在小鼠体内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脂质体能提高疫苗免疫原性,延长疫苗的免疫时间,有望开发成为新一代广泛应用的疫苗佐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黄热减毒活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分别用原倍、1/2、1/3和1/5剂量的黄热减毒活疫苗免疫NIH小鼠,免疫后1、2、3、4、5、6周各经眼球采血1次,采用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laque reduction neutralization test,PRNT)检测各剂量组小鼠免疫后不同时间体内抗体水平。结果免疫小鼠后1~6周各时间点原倍剂量组与1/2、1/3、1/5剂量组的血清抗体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剂量组小鼠免疫后1~6周血清抗体均100%阳转,可认为1/2、1/3、1/5剂量组与原倍剂量组相比,免疫原性基本一致。结论黄热减毒活疫苗注射剂量减少至1/5仍可保证免疫原性不变。  相似文献   

8.
黄芪多糖对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狂犬病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和昆明小鼠各自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0、7d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对照组疫苗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试验组疫苗用10%黄芪多糖(APS)溶液稀释,每只腹腔免疫0·5ml。BALB/c小鼠于15d无菌取脾,进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昆明小鼠在免疫前和第1针免疫后4、7、14、30、45和60d眶静脉采血,分别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CTL试验和小鼠中和抗体水平测定。结果试验组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疫苗,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黄芪多糖能提高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森林脑炎纯化疫苗及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接种反应和免疫效果。方法 两种疫苗分别于接种后 ,观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免疫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和蚀斑减少试验法检测其中和抗体效价。结果 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 2 3 0. 8%和 15 . 38% ,人群抗体 2针接种后约 1/3检出阳性 ,3针接种后约 1/ 2检出阳性 ;森林脑炎纯化疫苗无 1例全身反应 ,局部反应为注射部位一过性轻度疼痛 ,发生率为 1 .13% ,2针接种后 85 %人检出阳性 ,免疫剂量 1 0ml组优于 0. 5ml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副反应发生率高 ,免疫效果差 ,森林脑炎纯化疫苗副反应轻微 ,免疫后中和抗体阳转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乙脑减毒活疫苗SA14 14 2株生产毒种及其疫苗病毒滴度、脑内毒力和E区核苷酸序列进行回顾性测定。方法 应用乳金黄地鼠肾传代细胞 (BHK 2 1)结晶紫蚀斑法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 ,小鼠脑内法检测疫苗脑内毒力。应用RT PCR方法扩增SA14 14 2生产毒种和疫苗E区的核苷酸 ,经凝胶层析纯化的PCR产物直接用于测序或克隆到pGEM T载体中 ,经酶切和PCR鉴定后进行测序。结果 疫苗在 - 2 0℃保存长达 10多年 ,疫苗病毒滴度下降不超过 0 5lg;脑内毒力未见毒力回升。病毒蚀斑形态仍保持较SA14野毒株形态小的特性 ;以不同批次疫苗和生产毒种提取的病毒RNA作为模板进行RT PCR扩增 ,扩增的基因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 ;E区基因序列与野毒株差异的 8个氨基酸没有一个发生回复突变。结论 SA14 14 2生产毒种及其不同年度不同批次疫苗的生物表型和E区核苷酸的特性是十分稳定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上市国产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特性。方法分别用我国3家企业生产的EV71灭活疫苗(V1、V2、V3)按0、14 d程序免疫BALB/c小鼠,采用体外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血清单剂和2剂免疫后14 d的EV71中和抗体效价,ELISA法检测2剂免疫后14 d的小鼠脾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3家EV71疫苗1剂免疫后即可诱导90%以上小鼠产生EV71中和抗体阳转,V1疫苗组诱导的中和抗体效价显著高于V2和V3疫苗组,GMT分别为627.1、25.9和75.3(P0.01);2剂免疫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均为100%,V1和V3疫苗组抗体效价相近,GMT分别为1 752.9和2 013.5(P0.05),均显著高于V2疫苗组(GMT为228.2,P0.001)。3家疫苗均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应答,但细胞因子种类具有差异,V1和V3疫苗组诱导小鼠分泌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V2疫苗组(P0.05);3个疫苗组间IL-2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和IL-5分泌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2疫苗组诱导小鼠分泌的IL-6水平显著高于V3疫苗组(P0.01);V3疫苗组诱导小鼠分泌的IL-10水平显著高于V1和V2疫苗组(P0.05)。结论 3家EV71疫苗均可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但呈现出不同的免疫应答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麻腮风水痘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rubella and varicella combined vaccine,live,MMRV)中水痘病毒在人二倍体细胞(MRC-5和2BS)上蚀斑的形成情况,建立不中和法检测MMRV中水痘病毒滴度,并进行验证。方法观察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病毒在人二倍体细胞上形成的细胞病变形态,以及风疹病毒对水痘病毒蚀斑形成的影响;通过完全中和、部分中和以及未中和等方法,检测MMRV中水痘病毒的滴度,最终建立不中和法检测水痘病毒滴度,并对方法进行重复性和准确性验证。结果风疹病毒不高于4.0 lg CCID50/孔时,水痘病毒在MRC-5或2BS细胞中产生的蚀斑形态发生微小改变,但蚀斑数量与完全中和风疹病毒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采用完全中和、部分中和以及未中和等方法检测MMRV中水痘病毒的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且不中和法检测水痘疫苗病毒滴度的重复性(RSD为2.3%)和准确性(回收率为97.8%~100%)均较好。结论在人二倍体细胞(2BS或MRC-5)上,不使用抗血清中和直接进行四联疫苗中水痘病毒的滴度检测完全可行,可替代MMRV中经典的使用抗体中和的病毒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胡惟孝  赵金浩  周卫  杨忠愚 《精细化工》2002,19(5):289-290,294
用苯丙酸乙酯与草酸二乙酯合成α 羰基苯丁酸。采用一锅法代替文献中的两步反应 ,用稀硫酸代替文献中盐酸 -醋酸混酸水解 ,并用正交设计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 :n(苯丙酸乙酯 )∶n (草酸二乙酯 ) =1 0∶4 0 ,缩合 1 5h ,用w (H2 SO4) =2 0 %的硫酸水解15h ,产品收率由文献值的 5 7 2 %提高到 89%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PolyIC佐剂狂犬病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方法将PolyIC佐剂狂犬病地鼠肾细胞疫苗(PHKCV+P)、人用狂犬病地鼠肾细胞疫苗(PHKCV)和中国狂犬病疫苗参考品(R)稀释后,分别于0d1次和0、7d2次腹腔注射BALB/c小鼠,另设PolyIC佐剂对照组(P)和空白对照组(N),并分别于初免后第7天和第14天处死小鼠,分离血清,检测中和抗体水平;同时取脾脏,采用ELISPO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经狂犬病疫苗刺激后分泌IFNγ的水平;另1组相同免疫的小鼠于初免后第7天和第14天用CVS毒株经脑腔攻击,观察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小鼠免疫2针后,PHKCV+P组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明显高于PHKCV组;免疫1针和2针后,PHKCV+P组免疫小鼠诱生的特异性IFNγ斑点形成细胞(SFC)数均高于其他疫苗组,其保护效果明显优于PHKCV组。结论 PolyIC佐剂狂犬病疫苗可减少抗原用量,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特别是能产生早期的细胞免疫应答,从而提高传统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国黄热减毒活疫苗的均匀性。方法采用重量法测定同批疫苗的装量差异;空斑法测定同批号10支疫苗之间的病毒滴度差异;挑取20个病毒空斑,分析这20个空斑病毒亚克隆株的生长特点和空斑形态的一致性,并选取其中4个亚克隆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比对分析不同亚克隆株的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同批黄热减毒活疫苗装量差异为-3. 4%~2. 83%;同批号10支疫苗的病毒滴度几何均数为5. 12 LgPFU/mL,SD为0. 16 LgPFU/mL,CV为3%;20个空斑病毒均在传代后第5天引起■的细胞病变;同一时间收获的20个空斑病毒的病毒滴度均大于7. 0 LgPFU/mL,CV为2%;20个空斑病毒亚克隆株所形成的空斑与疫苗空斑形态相似;2个空斑病毒未发生任何有义突变,1个空斑病毒发生了1个有义突变(NS5),1个空斑病毒发生了5个有义突变,其中4个位于非结构蛋白,1个位于C蛋白。结论无论是从装量差异、病毒滴度差异、疫苗不同空斑病毒亚克隆株表型和基因型的差异,我国黄热减毒疫苗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6.
ISCOMS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CHO细胞表达的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的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透析法制备HBsAg免疫刺激复合物 (immunostimulatingcomplexes简称ISCOMS)。用放免法 (RIA)检测免疫小鼠的抗体滴度 ;标记胸腺嘧啶掺入法 (3H TdR)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 ;CTLL 细胞株 XTT法检测IL 2活性。结果 经电镜观察ISCOMS颗粒呈蜂窝状 ,直径为 30~ 4 0nm左右。SDS PAGE分析 ,制备的ISCOMS颗粒HBsAg蛋白均由P2 3、GP2 7和GP30组成。用Bradfords法测定ISCOMS蛋白回收率为 4 1 5 0 %。免疫NIH小鼠结果显示ISCOMS重组乙肝疫苗和铝佐剂疫苗的ED50 分别为 10 3 2 2 5 5和 2 5 80 6 4 ;ISCOMS组的相对效力是铝佐剂组的 4倍。刺激指数 (SI)分别为 6 78± 2 32和 3 12± 0 5 4。IL 2水平分别是 10 2IU ml± 2 12IU ml和 4 95IU ml± 0 86IU ml。结论 ISCOMS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稳定性好 ,免疫原性强 ,抗体产生早 ,滴度高 ,并且能激起细胞免疫 ,有可能发展成为新一代疫苗。  相似文献   

17.
用正交试验法 ,探索了用皂化 -离子交换法测定酯含量的分析条件 :酯样品∶ KOH=1∶ 2 .5 (摩尔比 )加热皂化 2 0 min后 ,于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柱中以 2~ 3 m L· min-1的交换速度进行离子交换 ,再用 5 0 %C2 H5OH-H2 O为淋洗液洗脱 ,将交换分离液用 0 .1mol· L-1的 Na OH标准溶液滴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喷鼻三价流感裂解疫苗在小鼠体内产生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性。方法 选用H1N1、H3N2、B型3种裂解抗原联合后,与佐剂壳聚糖季铵盐(HTCC)水凝胶等体积混合,制备三价流感裂解疫苗。经喷鼻免疫BALB/c小鼠,免疫剂量为每种单价抗原2μg/只,第0及14天各免疫1次,于末次免疫后第14天制备小鼠血清及鼻、肺、阴道灌洗液。血凝抑制法检测小鼠血清的血凝抑制抗体(HI)效价;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 G及其亚型抗体效价和小鼠鼻、肺、阴道灌洗液中sIgA效价;末次免疫14 d,用H1N1流感病毒进行攻毒,观察小鼠体重变化及死亡率。结果 经喷鼻免疫三价流感裂解疫苗的小鼠血清可产生较高效价的HI抗体,IgG抗体亚型以IgG1与IgG2a为主,小鼠鼻、肺、阴道灌洗液中均可检测到特异性sIgA。攻毒后小鼠体重变化较小,14 d后全部存活。结论 经喷鼻免疫三价流感裂解疫苗可激发小鼠产生体液、细胞及黏膜免疫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将AA-PR8冷适应流感病毒疫苗株免疫小鼠,检测小鼠IgG和IgA抗体产生情况,并对免疫后小鼠进行PR8流感病毒攻击,评价其保护效果。方法 用AA-PR8冷适应流感病毒疫苗株滴鼻免疫小鼠2次,免疫间隔21 d,分别于第1次免疫后0、7、14、21、28、35和42 d采集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间接ELISA法检测IgG和IgA抗体效价。对采用1次免疫或0、14 d 2次免疫程序的小鼠进行5倍半数致死剂量的PR8流感病毒攻击,观察攻击后小鼠死亡情况及体重变化,攻击后第3天取小鼠肺脏,检测病毒载量。结果 小鼠第1次免疫后7、14和21 d,血清IgG抗体GMT分别为152、230和264,肺泡灌洗液IgA抗体GMT分别为23、211和92;第2次免疫后7、14和21 d,血清IgG抗体GMT分别为348、919和1 056,肺泡灌洗液IgA抗体GMT分别为53、368和160。免疫1次后14 d进行攻击,小鼠保护率为83.33%(5/6),体重降低幅度减少,肺脏病毒载量显著降低;0、14 d免疫2次后14 d进行攻击,小鼠保护率为100%(6/6),体重基本不降低,肺脏未检测到病毒。...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在 p H=5 .4缓冲溶液中 ,以 EDTA- Cu及 1 - (2 -吡啶偶氮 ) - 2 -萘酚(PAN)混合液作指示剂 ,EDTA标准溶液滴定 Mn2 离子。与国标法相比 ,本法具有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快速简便等特点 ,加标回收率为 99.5— 1 0 0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