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伦  翁铭  赵莉 《当代矿工》2005,(7):52-52
5年前,小建容自打来到这个世上,就从未得到其亲生父母的抚爱.当她未出生时,父亲就因病撒手人寰,在她8个月大时,母亲也不辞而别远走他乡.无助的她,被一个矿工家庭收养,并给予了她最无私的爱.如今,小建容已渐渐懂事,母亲节前,她写了"妈"字,送给她心目中最伟大的母亲.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和母亲之间似乎很少在一块说话谈心,我见到最多的情景是母亲数说父亲的不是。她说:“喝,就知道喝!你也听听街坊邻居说你什么?一点也不会过日子,咋给孩子说媳妇啊!”一句两句的,父亲也不当回事,仍然不紧不慢地喝他的酒,可是,母亲说的一多,父亲就烦了,猛地站起来,骂上一两句,这  相似文献   

3.
一天,我带着女儿回父亲家吃饭,恰好赶上妹妹带着小外甥也来了。女儿带着比她小的弟弟玩玩具,显得很开心。父亲对我和妹妹说:"你们小时候的关系,还不如这两个小家伙。"  相似文献   

4.
取名确实难     
当小女在尿布上撒下一轮金黄时,我便开始为给她取名发愁了。 早就听说父亲好当,取名很难。所以当妻一有了身孕,我便与她经过近一年的反复研究,准备了两个名字,一曰金石,二曰扬(方亢),第一个当然是男孩名,希望他能从艺,帮他父亲圆一个未圆的画家梦;第二个为女孩名,(方亢)者,并舟而渡也,取与她母亲共渡人生之意。心想取名也不过如此,大不了多花点儿时间罢了。  相似文献   

5.
母亲和月亮     
母亲常说:“我与你爸是半路夫妻。” 儿时不太谙事的我怎么也体会不到母亲说此话时的那种孤独、凄婉的心情。即或如今她已与父亲朝夕相伴,仍在月圆的日子叨唠这句话,父亲也绝不反对,总挂着歉意,欲言又止。  相似文献   

6.
祝榕的父亲祝正会是石壕煤矿的维修工,母亲在她两岁时因车祸去世,是奶奶拉扯她长大的。祝榕9岁那年被查出脊椎病变,每月工资只有千余元的父亲付不起高昂治疗费,因此一直没有为她进行手术,她的脊椎逐渐长成一个突出的S形。  相似文献   

7.
父爱如山     
父亲和我都当过兵,而且都是迫于生计,不同的是父亲当了6年兵,而我则在部队呆了14年.1951年,28岁的父亲去了朝鲜,这也成了父亲最为自豪的一段经历.小时候,我常常缠着父亲给我讲他当兵时的故事,父亲讲的那些事,现在想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依然爱听,所以父亲很喜欢我,我也非常敬仰父亲.  相似文献   

8.
郑英死了,她死得很蹊跷,有人说她死得可怜,也有人说她是自作自受,死得活该。反正人是死了,背后说什么的都有。 郑英父亲和我是同事,是一道分来煤矿的,在井下摸爬滚打一辈子的人,现退休了,该享点福了。可祸从天降,老伴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秘密     
父亲刚退休那阵子,每次母亲来电话都抱怨,说父亲就像得了自闭症似的,每天在家除了看电视就是看报纸,怎么劝也不肯出门.母亲说:"英子,有空你也来劝劝你爸,你看咱们小区,那么多老年人每天聚在大门口又说又笑的多开心啊!" 于是,每次去父母那里,我都一再劝父亲多出去走走,多和老年人交流,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父亲嘴上答应着,偶尔也开始出去走走,可多数时间还是不肯出门.我和妈私下议论着,父亲原先在单位好歹也是个小领导,如今退休在家,可能是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所以也只好任由父亲自己慢慢转变. 父亲退休大约半年的时候,我突然患上了一场重病,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我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出院时,医生一再强调,回家后必须好好休养.父母不放心我,执意要把我接到家里去住.开始,我怕麻烦父母,说什么也不肯,母亲说:"我每天要买菜做饭干家务,也顾不上你爸,你来了,也好和你爸多说说话."我决定搬到父母那里去住.  相似文献   

10.
正下了班,和母亲、妹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我躺在沙发上,妹妹和母亲坐在餐桌前吃水果。妹妹大口大口地吃完了苹果,叫我起来吃葡萄。起身,柔和的灯光下,我看见了背着身的母亲满头的白发,心里突然一阵难过。水果,不是七十多岁的母样天天都能吃上的。父亲太节俭,根本不会享受人生,母亲又没有工作。母亲的心里只有父亲,父亲的心里只有日子。给母亲的钱,她省吃俭用留给了孙子,所以我们姐妹几个只能在她来的时候,多买点东西让她享受现成的。妹妹顺手递来几颗剥干净的葡萄,亮盈盈的,含到嘴里,酸甜酸甜的。不经意间,我看见了灯下母亲挤满皱纹的脸,没有表情。母亲老了,耳朵也不太好使,有时还自言自语,不是念叨远在云南上大学的孙子,就是惦记刚刚怀孕的外孙女。看着她恍惚的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突然穿越时空,二十年前那段绝对空白的记忆,刹那间复活了。也是母亲,也是葡萄,也是酸酸的记忆,也是那种描述不透的表情,不同的是,那时吃的是剩下的葡萄,是母亲没有卖完的。母亲不是生意人,也从来都没有做过生意,但那一次,母亲一天赚了六块钱,高兴得赶紧回家,把剩下的葡萄分给了我和贪吃的妹妹。那一年,是我外出上学第一年的暑假。那时,母亲五十岁出头。身体一直不太好的她,为了多挣几个钱给我凑学费,大清早起来去人家的葡萄园摘葡萄,然后背到街上去卖。  相似文献   

11.
<荷塘月色>,是一代名家朱自清的绝世佳作,不仅成为学生增长知识的教材,也是我父亲在煤矿工作之余追寻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的父亲蒲德贵,是重庆能源集团石壕煤矿的一名矿工,工作之余喜好摄影创作.每每翻阅父亲多年拍摄的图片集,我简直不敢相信父亲还有"摄影家"的气魄,尤其是欣赏了父亲今年夏天拍摄的"走过夏季"荷花系列作品,更令我感到父亲是一位热爱生活、感悟生活的强者.  相似文献   

12.
母爱似海     
何永进 《当代矿工》2011,(10):34-34
母亲今年67岁,从高大魁梧的身材上依然可以看出她当年的英姿。 母亲18岁时与父亲结婚,结婚后两人就分居两地,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矿山做工,一年到头难得见上一面。父亲家中有父母、弟妹等十几口人,他每月把做工挣的钱汇回家中交给爷爷,从没有经过母亲的手,全家人就依靠这点钱买油盐酱醋,  相似文献   

13.
海燕在翱翔     
第一次见到海燕,她还是个初中生,每天背着书包在学校和家之间快乐地飞来飞去。当她改口叫我“小婶婶”时,无忧无虑的中学时光已经离她而去。因选科不当,她的真实水平难以在高考战场发挥出来,几经拼搏几番失败。伤痛之余,带着父母的拳拳爱心,她成了省府一所大学的自费生。我们假期里见面,她那青春的脸上有几许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忽然有一天,她告诉我们,她在东莞。此时已是1998年了。原来大四的这一年,有一家台资企业到学校招工,学校根据各人情况推荐了她。如果坐等毕业,在父亲的努力下,或许也能解决温饱问题,然而二十二岁的海燕想得更多的…  相似文献   

14.
脊梁     
又到高校录取时,我想起了我的父亲.要不是父亲,我难以走进大学的校门. 那年秋天,我接到了省城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父亲既喜又忧,喜的是自己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忧的是家中一贫如洗,难以凑齐我的学费.所有的亲戚都借遍了,还差300元凑不齐.老实木讷的父亲望着门外潇潇的秋雨,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傍晚,他突然做出了一个决定,拿起一个本子,对我说:"爹给你借钱去,就是再难,爹也要把学费给你凑够!"说完,父亲披块破雨布冲进了雨雾中.  相似文献   

15.
悲伤的雨     
夜已经很深了,而我却没有丝毫的睡意,听着窗外沙沙的雨声,我总觉得那就是父亲和母亲的一声声叹息。我多么想知道,千里之外的父亲和母亲是否能感觉到儿子心灵的哭泣。我有好多的话想述说,但却不知该向谁述说。妻子躺在床上低声地抽泣着。看着她因抽泣而一耸一耸的肩膀,我却没有丝毫想安抚她的心情,我觉得现在的她是那样的可憎而又俗不可耐,我甚至怀疑,我和她的结合是不是我一生中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几年前恋爱时的那个清纯而又善良的女孩子到那里去了呢?就是在刚才,这个我曾经十分爱恋的女人说出了一句我这一辈子都不能原谅她的话:“你的父…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愿望     
父亲很固执,他认准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比如,在我入党这件事上. 还是上大学的时候,每次寒暑假回来,才放下包没坐定,父亲就会问,入党了吗?可惜我那时候太叛逆,对党的认识也比较浅薄,父亲越是这样催问,我越是要反抗到底,一直没能让他如愿. 2013年,我从大学毕业,来到韩家湾煤炭公司工作.第一年过年回家,我兴冲冲地拿来自己的工资孝敬他,父亲欣慰了那么一会儿,接着老话重提,"现在入党了吗?"我沉默地摇摇头,父亲的眼神明显有一丝失望.可能是我长大了,他知道我的自尊心很强,只是委婉地说:"要抓紧时间入党."他心里一直没打消这个念头.  相似文献   

17.
尚书堂从河北老家初到抚顺那会儿,正是在老虎台矿采煤三区工作的父亲最忙的时候.每天,只有早上这一个时间段可以见到父亲,却总是因为自己要急着去上学,和父亲也说不上几句话.有那么几次,尚书堂就要说出心里话了,不曾想被母亲找各种理由拦下了话头.他只好背起书包,悻悻地走出家门去上学.  相似文献   

18.
母亲     
目送母亲和陪她来看病的妹妹上车离去,我默默地立在那里,许久,唯摇头叹息而已。已是深秋,路边的一株老槐树在冷风中微微抖动她的树梢,枯黄的叶就无可奈何地落,在我的身边飘。 对母亲开始关注,是最近一两年才开始的。说实话,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我根本没有把母亲往心里放过,更没有想到她竟然也会生病。我的父亲是个煤矿工人,退休之前,一天倒有大半天是在数百米深  相似文献   

19.
凡事颠倒想     
"凡事颠倒想."这是父亲的一句口头禅.小时候,我怎么也不理解,事情为什么非得要颠倒着想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目睹父亲对一些事情的处理,我才慢慢地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面貌、衣服、心灵和思想”。 ——契诃夫 23个春秋,多么不寻常的八千四百个日日夜夜啊!王德银,一个普通妇女23年服侍偏瘫继母婆婆,同时还要照顾90多岁的父亲,她的付出常人难以想象。 王德银是新汶矿务局机电处统计师,丈夫蒋志高老家在苏州,3岁失去母亲,8岁父亲去世后跟继母生活。结婚后,王德银就对丈夫说:“婆婆虽说是继母,可她这辈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