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选择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武广高铁的建设和营运对长株潭城市群地区空间结构的影响。通过梳理城市空间结构、高铁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等相关研究,找出武广高铁影响下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并得出了高铁影响下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综合交通枢纽周边地区的规划和开发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课题,涉及面十分广泛,如何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切入,解决综合交通枢纽地区长期以来的开发与管理中的瘤疾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而风险预控管理的思路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选取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开发的风险及其预控管理作为研究对象,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角度构建了风险预控管理系统,并用中德案例进行实证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为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的和谐、有序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以深圳北站为例谈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立 《山西建筑》2010,36(19):46-48
以广深港客运专线深圳北站的设计为例,着重论述了我国以大型铁路客运站为中心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特点,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及方式,从而提高铁路客运站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力,达到城市空间整合、交通系统性、美化城市形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刘可  苏建中  王令 《规划师》2011,27(11):57-60
梧州市作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协调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等因素,探索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模式.梧州市综合交通规划立足交通发展现状,采用交通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的理念,提出“九网合一”的交通模式,构建“一环七射三连”的高速公路网和“丰”字形铁路主骨架.  相似文献   

5.
结合人民广场的区位特征,针对地区交通环境日益恶化、交通需求多样化的矛盾,以提升地区交通、景观功能为目的,对人民广场地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四川建材》2016,(5):213-215
综合交通枢纽是两种以上运输方式交叉组成的交通枢纽,同时集聚周围商业、文娱、办公等多种功能的多元化交通空间。本文以长春站南广场地下交通枢纽为例,通过分析其空间特征、火灾特性以及存在的消防设计难点问题,如防火分区面积过大、疏散距离过长、出入口设置等问题,结合建筑防火相关理论和规范,运用性能化防火设计,得出解决防火设计难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瑛 《城市规划》2012,(8):57-62
从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的产业基地和传统工业区转型发展着手,进行枢纽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群的发展研究。首先,论证虹桥枢纽地区的战略地位。其次,借鉴国际空港枢纽地区的发展经验,构建虹桥枢纽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群生态化群落式的布局模型,通过在功能结构划分和产业规划两个方面的研究,提出实施集聚群战略发展的保障措施。最后,归纳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和实施, 将对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产生积极推进作用,也将对城市空间总体布局、产业发展、地区功能定位产生重要影响.枢纽的建设,涉及区域产业发展、区域交通体系、地区交通组织、城市生态环境等多项内容.从战略层面研究一概念方案设计-实施方案编制-实施评估优化等四个阶段概述了规划编制的递进式操作策略,并分别介绍了实施方案缟制中有关地区结构规划、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核心区详细规划、枢纽地区控制要素规划的重点内容、作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打造站城协同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采用“绿色接驳”的设计理念,将国铁站、轨道站、长途站、公交站、出租车、社会车辆、慢行系统等组织融合,解决了站城割裂、空间无法集约利用等问题,使接驳更加方便简洁、绿色低碳,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交通接驳的效率提高、城市环境空间资源合理保护及整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目前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相关研究成果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1)综合交通枢纽在城市与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枢纽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关系;(3)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城市形态、用地功能和空间结构等;(4)综合交通枢纽及其周边地区的交通流线组织以及设施布局.(5)枢纽建筑综合体设计。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结合武汉铁路客运枢纽汉口火车站区综合规划的设计实践,通过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的建设和与之相辅相成的城市设计的研究,探讨了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的规划建设对于城市在用地功能的提升、空间环境的整治、交通系统的整合、景观环境的塑造等综合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总体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我国快速城市化地区为研究范围,着重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的发展新特征,探索规划思路和方法的变革与创新,研究制定该类地区县级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新的内容框架,完善规划编制方法和规划管理机制,促进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县级城市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健康、有序、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高铁客站为主形成的综合交通枢纽兼具交通节点和城市节点的双重功能,对其站域规划会产生辐射效应,影响并推动周边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本文以北京南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站站域的发展现状,探讨北京南站综合交通枢纽与站域规划及城市空间发展的相关性,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国华 《城市规划》2011,(4):61-68,96
由分析我国大型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出发,结合其定义及综合交通需求特征,从城镇群、都市区、临空经济区和枢纽核心区等四个层面提出了建设高效空港综合交通枢纽所需要的规划设计技术路线、需求预测方法、重点技术内容和规划深度,构建了一套涵盖衔接高速铁路、城际轨道、机场快速轨道、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及机场核心区内部设施等各种交通方式在内的综合交通规划设计与组织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格局互动影响研究--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蒋兴  闫小培 《城市规划》2005,29(5):45-49,54
在评述国内外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格局互动影响关系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案例,利用有关政府部门资料、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格局互动影响机制:(1)对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格局互动影响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论证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2)以广州为实例探讨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作用,指出交通方式的改进和道路网络的建设共同引导城市空间的形成与发展;(3)以广州为例论述了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对交通系统的反作用,指出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客观上影响着城市交通线网格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深圳市的交通供需规模不断扩大,交通问题日趋复杂,交通系统内部以及交通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交通发展越来越明显地受到土地资源、能源及环境容量等制约。"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以"整合"为核心,以政府公共政策为导向,内部整合各类交通方式的规划、计划、建设和管理,外部整合交通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规划制定了一体化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核心指标、发展策略与重大政策,改变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探索出了深圳市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规划》2020,(5):62-73
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岸是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的总体目标,因此,对滨江公共空间项目开展综合评价极为必要。本文选取黄浦江两岸地区11处文化活力型公共空间项目,与纽约滨水区域两处公共空间项目一同开展综合评价,采用多源数据支持的评价技术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滨水公共空间的功能效用和建设品质为评价内容,以城市精细化治理为价值导向,全方位把握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成效,并与国际一流水岸的公共空间进行横向对比。通过量化评价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造对策和建议,为更好地推进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德国通过建立"轨道交通-自行车-步行"一体化的绿色交通系统,使得城市摆脱了依赖于汽车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本文在梳理和回顾德国城市交通策略由便于汽车的城市交通规划,到轨道交通可达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再到实现一体化绿色交通系统的发展历程,从中分析并总结了德国城市中心在不同时代的交通规划策略和特点。最后研究揭示出,城市如果要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必须依赖于节约能源,没有污染的绿色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多心组团结构的城市综合防灾优越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四川汶川地震灾害造成的影响分析入手,阐述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应该贯彻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始终,并尝试提出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多心组团布局结构模式,阐释了其在减灾救灾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总体规划中“四区”划定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实践为例,通过对当前"四区"划定中若干问题的剖析以及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相关内容要求的解读,在借鉴先发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了"四区"划定的方法,以期对今后规划编制中"四区"划定成果的科学表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