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快凝Ni74Si10B16非晶合金电阻热稳定性的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平  徐仲榆 《功能材料》1999,30(5):479-480
通过实验考查了升温度速度,保温时间和循环加热对快凝Ni74Si10B16非晶合金淬态样与热处理样电阻温度特性的影响,并采用Nagel推广的液态金属Zimean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中低温长时间热处理将改善非晶合金电阻热稳定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2.
非晶态合金Fe16Ni60Cr4B16Si4的结构弛豫和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差热分析法(DTA)研究了Fe16Ni60Cr4B16Si4,非晶态合金升温过程结构驰豫和晶化特征,根据结构驰豫和晶化激活能的计算结果分析两个过程的原子运动行为,用TEM研究了结构驰豫,讨论了DTA与显微维氏硬度两曲线间的关系,提出结构驰豫是以调幅分解和形核两种方式进行,纳米晶成核温度TM。  相似文献   

3.
Fe73.5Cu1Mo3Si13.5B9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DTA,结合XRD,TEM研究了Fe73.5Cu1Mo3Si13.5B9软磁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该合金在478℃时析出a-Fe相,晶化初期激活能量最小(148kJ.mol^-1),它随晶化学量的增加而增大,在XC为50-78%时,呈极大值(510kJ.mol^-1)随退火温度的升高,α-Fe相的数目增多,但尺寸基本不变。为14-16mm。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普通退火对非晶Fe78Si9B13合金磁性能和结构的影响.实验发现:经不同温度退火1h后,试样的静态磁性能在Ta=390℃呈现最佳值;损耗则在Ta=440℃呈现最低值;在Ta=440℃经不同时间退火后,试样在ta=2h呈现横向感生磁各向异性.由退火后试样的初始磁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及磁致伸缩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有极少量的α-Fe(Si)晶体相析出时,可明显改善合金的动态磁性能;当α-Fe(Si)晶体相进一步析出时,可使合金呈现良好的恒导磁特性.  相似文献   

5.
Ce对非晶态Fe76B15Si9合金脆化及晶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非晶态Fe76B15Si9合金中加入Ce可明显改变合金的退火脆化倾向,Ce与杂质元素化合生成高熔点的化合物,在晶化过程中成为晶体形成的核心,加快了非均匀成核速率,降低了开始发生晶化的温度,但对其晶化反应进行顺序及晶化产物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成分为Zr65Al7.5Cu17.5Ni10的元素的粉末混合物及AIN颗粒为起始材料,经机械合金化形成非晶态合金为基体的复合材料,AIN添加量为5%-30%(体积分数,下同),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 显微镜(TEM)和差示扫描量热计(DSC)分析了含AIN复合材料的结构特性,玻璃转变与晶化行为,TEM观察表明,AIN第二相粒子弥散分布在晶Zr基合金基体上,粒子尺寸为20-200nm,仍为初始的晶体结构,与未添加AIN的Zr基非晶态合金相比,含5%-10%AIN的复合材料仍表现出较宽的过冷液态温度区域,玻璃转变温度(Tg)和晶化激活能(Ex)没有显著变化,但晶化起始温度(Tx)向高温移动大约10K,导致过冷液态温度区域的扩宽,AIN含量增至30%,明显的玻璃转变消失,Tx升高的20K。  相似文献   

7.
用差热分析(DTA),结合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Sm8Fe83Si2C5Cu0.5Nb1.5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温度在0 ̄1000℃范围内,该合金的晶化相为α-Fe和Sm2(FeSi)17Cx,α-Fe相的晶化表观激活能力349.53kJ/mol,Sm2(FeSi)17Cx的晶化表观激活能力316.19kJ/mol,两相在晶化初期激活能量小,随晶化量(xc)的增加激活能增大,当α-  相似文献   

8.
机械合金化Fe—B非晶合金及纳米合金的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适当条件下机械合金化可以形成急冷法难以得到的单一Fe60B40非晶合金,而在其他成分内形成亚稳纳米合金,在众多的球磨条件中,球磨机的转速是控制合金化的重要因素。空气中的氧对小颗粒界面产生了强烈的污染作用,从而抑的原子的相互扩散,难以形成单一的非晶产物,不同球磨条件下的产物含有的非晶相的晶化温度比单一非上合金的晶化温度稍高,并且与球磨条件以及成分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制备了Fe70Zr10B2。磁性非晶合金粉末。分析Fe70Zr10B20非晶合金的形成机制、晶化机制:研究Fe70Cr10B20非晶合金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磁性及球磨过程中样品的磁性。结果表明:Fe70Cr10B20非晶相的形成是由原子的扩散和晶格崩渍共同作用的结果;Fe70Cr10B20非晶合金的热致晶化模式为一次晶化;球磨过程厦非晶熟处理后样品的磁性与其结构、晶粒尺寸、应力和缺陷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普通退火对非晶Fe78Si9B13合金铁芯电感的影响.实验发现在不同退火温度(450~490℃)非晶合金铁芯的电感均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单调下降;退火温度越低,电感下降的速率越小.合金经480℃×60min退火,有适当数量的α-Fe(Si)晶体相析出后,可呈现良好的恒导磁特性,形成横向感生磁各向异性;非晶合金铁芯具有较低的电感,很强的抗直流偏磁场能力和良好的恒电感特性.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对电沉积Fe-Ni-S非晶合金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脲为硫源、硼酸为缓冲剂、柠檬酸三钠为络合剂及糖精和1,4丁炔二醇为添加剂的酸性镀液中电沉积了Fe-Ni-S非晶合金薄膜。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该合金的晶化行为和表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镀态Fe-Ni-S合金呈非晶态结构,250℃热处理出现了Fe_7Ni_3(I_(mam))微晶,320.4℃开始晶化出现NiS(R_(3m))相和FeNi_3(P_(m3m))相,417.9℃下大量晶化生成NiS(R_(3m))相和FeNi_3(P_(m3m))相,500℃时合金完全晶化生成许多粒径约为100-200 nm均匀颗粒。研究了热处理对合金薄膜的磁性能、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250℃以下,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薄膜的磁性能、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能不断提高,然后下降。250℃热处理时,合金薄膜饱和磁化强度、硬度和电化学阻抗达到最大(Ms≈1201.1 kA/m,Hv≈425.4 kg/mm~2,Z′≈400Ω),而矫顽力最小(H_C≈2.1 kA/m)。因此250℃热处理的合金镀层软磁性能最佳,耐腐蚀最好。  相似文献   

12.
应用铜模真空吸铸法制备直径达5mm的棒状新型Zr57Nb5Cu154Ni12.6Al10大块非晶样品.X射线衍射检测证明样品完全为非晶态.通过等温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测试了Zr57Nb5Cu15.4Ni12.6Al10大块非晶的晶化动力学效应,同时研究了大块非晶合金的室温单轴压缩变形和断裂行为.结果表明:Zr57Nb5Cu15.4Ni12.6Al10块体非晶晶化过程具有动力学效应;其室温压缩变形过程主要表现为弹性变形;断裂面与压缩方向约呈45°,断口呈现典型的脉状花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非晶合金过冷液相区范围内研究热处理温度对非晶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来表征非晶合金,并作出非晶合金的差热曲线,以此来确定非晶合金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晶化温度Tx,进而求出其过冷液相区范围,以此来确定热处理退火温度范围。随后在过冷液相区范围内均匀选取3个不同温度点对非晶合金进行热处理,最后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对非晶合金进行电化学测试,并与未处理样品进行比较,进而发现其耐蚀性规律。结果 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后,非晶合金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结果相差较多。结论 在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不变时,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非晶合金的耐蚀性呈下降趋势。退火温度为540 ℃时,非晶合金的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中 《材料导报》2015,29(6):114-120, 134
通过正交试验、金相实验和硬度实验研究了Sr+B+RE联合细化变质后的Al-30Si合金的固溶温度、保温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得出了Sr+B+RE联合细化变质后的Al-30Si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固溶温度与保温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与硬度均有影响。当保温时间一定时,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初晶硅溶入基体越来越充分,被基体分割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共晶组织变得粗大,圆整度变高,合金硬度提高。当固溶温度一定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初晶硅溶入基体越来越充分,被基体分割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共晶组织变得粗大,圆整度变高,合金硬度提高,当温度达到540℃时,保温时间的延长使共晶组织圆整度变差,合金的硬度反而下降,固溶温度为540℃、保温时间为7h时硬度最高。Sr+B+RE联合细化变质后的Al-30Si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为540℃×7h。  相似文献   

15.
激冷非晶/纳米晶Al65Si35合金的显微组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单辊熔体激冷法制得Al65Si35(原子分数/%,下同)的铝硅合金薄带,厚度为0.02-0.03mm,宽度2mm。经过透射电子显微分析、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合金的组织结构由纳米Si相、acc-Al纳米颗粒主非晶相组成。形成了纳米/非晶复合材料。合金的显微硬度达到HV230。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辊急冷法制备(Fe_(0.52)Co_(0.30)Ni_(0.18))_(73)Cr_(17)Zr_(10)非晶薄带,并对该合金进行等温退火。采用XRD,AFM,VSM研究退火温度对(Fe_(0.52)Co_(0.30)Ni_(0.18))_(73)Cr_(17)Zr_(10)非晶合金的组织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晶合金晶化过程为Am→α-Fe(Co)+Am′→α-Fe(Co)+Cr_2Ni_3+Fe_3Ni_2+Cr_2Zr+未知相。当退火温度Ti玻璃转变温度Tg时,由于结构弛豫、内应力的释放,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Ms有所提高;当晶化起始温度TxTi第一晶化峰值温度Tp1时,由于铁磁性α-Fe(Co)相的析出,Ms显著提升;当TiTp1时,由于晶粒长大和第二相的析出,Ms急剧恶化,565℃退火能够获得最好磁性能(Ms=106.8A·m~2·kg~(-1))。490℃和565℃退火后薄带表面的AFM观察表明,AFM图片所呈现的颗粒尺寸要比用Scherrer法测得的α-Fe(Co)纳米晶尺寸大得多,这是典型的包裹晶粒现象。  相似文献   

17.
侯斌  刘凤美  王宏芹  李琪  万娣  张宇鹏 《材料导报》2018,32(18):3208-3212
采用座滴法及利用SEM-EDS分别对Sn、Sn-37Pb、Sn-58Bi和Sn-0.7Cu四种钎料在非晶Fe_(84.3)Si_(10.3)B_(5.4)合金上的静态润湿及界面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优选出Sn-0.7Cu钎料作为适用于非晶Fe_(84.3)Si_(10.3)B_(5.4)合金的焊接钎料。进而采用座滴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Sn-0.7Cu钎料在非晶Fe_(84.3)Si_(10.3)B_(5.4)合金上的动态润湿行为,并利用SEM-EDS观察分析了其在非晶Fe_(84.3)Si_(10.3)B_(5.4)合金表面润湿后的界面微观组织形貌及成分。结果表明,Sn-0.7Cu钎料在非晶Fe_(84.3)Si_(10.3)B_(5.4)合金上的最终平衡润湿角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小,润湿性越来越好;同时Sn-0.7Cu与非晶Fe_(84.3)Si_(10.3)B_(5.4)合金界面上形成的FeSn_2金属间化合物由间断分布变为连续分布,且其厚度逐渐增加,界面反应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Ti-47Al-2Nb-2Cr-0.2Si(原子分数,%)铸造合金组织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Ti-47Al-2Nb-2Cr-0.2Si铸造合金快速冷却的铸造组织是单相γ的层片状组织;通过热处理可以有效控制合金的相组成,并且可以细化组织,经适当热处理,合金的晶粒尺寸可以达到40-50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