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板坯连铸直轧过程中的感应加热技术进行研究,综合运用纵向磁通和横向磁通2种感应加热方式解决板坯补热问题。以板坯空冷温度场结果为基础,建立板坯感应加热有限元模型。通过 VB对 ANSYS的二次开发调用,实现板坯和线圈相对运动过程中感应加热的三维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经过纵向磁通感应加热后板坯边角温度仍然偏低;横向磁通感应补热能有效提高板坯边角温度,2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对于板坯直轧的实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浇铸和轧两种工艺连接的成功,除其他条件外,还有赖于在通往轧机路上灵活并且高度自动化的加热工艺,以补偿热的损失。本文首先综述两种感应加热方法-纵向磁场加热和横向磁通加热,接着介绍加热过程量的计算结果及计算研究情况和1个试验厂的经验,结果表明,对钢厂和轧钢厂各种加热方法来说,横向感应磁通加热是一种非常灵活和有效的加热方法,尤其对薄板坯连铸特别适用,同时也是薄带钢中间加热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3.
HFW钢管焊缝感应焦耳热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ANSYS数值计算为工具,定量分析了横向磁通感应加热过程中频率、聚磁硅钢片相对磁导率及钢管材料磁导率变化对焊缝区域感应涡流场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提高电源频率可以明显提高感应焦耳热场的水平,其最大值和平均值都会提高;增加硅钢片的相对磁导率也可以提高焦耳热的水平,高频时提高的幅度更大。加热过程中钢管温度的升高导致钢管材料相对磁导率下降并降低感应加热效率。  相似文献   

4.
肖宏  余超  刘剑  任忠凯  刘晓 《钢铁》2017,52(2):44-50
 为减少连铸与热轧工序之间坯料再加热的能源消耗,连铸直轧技术蓬勃发展,其关键技术之一在于连铸与轧制工序之间的补热工艺。针对板坯连铸直轧实际生产中对补热工艺的要求,建立了纵向磁通和横向磁通感应补热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板坯的补热过程。结果表明,纵向磁通对板坯表面整体补热效果好,但无法解决板坯边角温度偏低的问题;横向磁通可有效地对板坯边角进行局部补热;选择合适的电流大小和板坯移动速度,可使板坯温度分布更均匀。同时,使用自制的感应补热样机做补热试验,对补热效果进行检验,所得的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一致。分析结果对板坯连铸直轧在实际生产中的感应补热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感应加热的原理,分析了高频并联谐振技术在感应加热中的应用,并对冷轧厂几种感应加热电源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感应加热技术在现场实际使用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感应加热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加热方式。综述了近年来感应加热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感应加热技术在连铸直轧过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并介绍了数值模拟在连铸直轧感应加热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徐小龙 《宝钢技术》2006,(Z1):14-18
介绍了宝钢分公司冷轧厂新建某热镀锌机组感应加热器的硬件回路和控制原理,详细分析了串联谐振逆变控制技术在感应加热电控技术上的具体应用.还对冷轧厂范围内的2#热镀锌机组的合金化炉、3#热镀锌机组的锌锅、连退机组的感应加热器等类似设备的感应加热系统,从电器硬件设备、主回路结构和控制原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同时结合现场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感应加热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和遇到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8.
连铸坯直轧是先进的制钢工艺,特别是其先进的电磁感应工艺与传统的火焰加热相比,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生产效率,是当今冶金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应用感应加热理论,建立了连铸坯料温度分布的预测模型,对感应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该技术对揭示铸坯感应加热过程的规律、优化工艺参数、推动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天津大无缝钢管厂生产中,为了实现钢管涂漆后烘于的目的,采用了中频感应加热方式取代传统的燃气加热炉加热方式,既达到了均匀加热钢管的目的又实现了节能降耗。主要介绍了应用感应加热原理进行钢管涂漆烘于的技术特点,重点分析了该设备所装备的IGBT全固态中频感应电源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结合使用实例,分析了与传统加热相比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连铸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与精炼技术,介绍了国外发展概况,简要比较了等离子体加热与该技术的技术差异,简明地介绍其加热和去除夹杂物的工作机理,着重介绍了国内独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间包八字型通道式感应加热和精炼技术及其特点,并以2个钢厂的应用案例验证了该技术的可靠性、可操控牲和安全性,以及其加热和去除夹杂物的良好冶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