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还不能有效控制河势,主流游荡多变,工程自身稳定性差,针对这些问题,根据1990年以来下游来水的实际情况及小浪底水库建成后的来水来沙条件,提出了规划期间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的整治方案,规划治导线,原则,目标及建设安排意见。尽快完成重点河段工程布点,完善和加高固现有工程,大力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使河道整治能适应小浪底水库水沙变化和河床演变的新形势,并使2020年前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势得到基本控制。  相似文献   

2.
窦焕春  朱志方  朱建奎 《人民黄河》2002,24(1):14-15,22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改变了黄河下游水沙条件,白鹤至京广铁桥河段现有河道整治工程对水库运用初期的水沙变化和游荡性河段河床演变形势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对控制下游河道游荡范围效果明显。调整河湾布置方案,尽快完成重点整治河段工程布点,能进一步控制下游河势变化;大力推广新结构、新材料的应用范围,重视工程自身安全,加固现有工程根石基础,有利于增强工程抗冲能力,提高整治工程对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黄河下游的洪峰频次及水量明显减少,由此造成了河道萎缩、二级悬河加剧,畸形河势时有发生,一些河段河道整治工程部分或整体脱河,河槽被垦蚀等一系列问题.应在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初期,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河道整治,积极开展防治畸形河势的研究工作,采取综合措施遏制或延缓二级悬河发展,加大滩区治理建设力度,完善水沙调控体系,加快下游治理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河道管理,以实现黄河下游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从库区淤积形态,库区河势,枢纽回水对小浪底水库电站尾水的影响,以及坝下出流对下游温孟滩河段河道整治工程的影响等方面对黄河西霞院水利枢纽泄水建筑物布置的合理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论证,为西霞院水利枢纽总体布置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浪底水库拦沙末期大洪水对温孟滩河段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卫红 《人民黄河》1998,20(8):1-3,20
通过对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末期温孟滩河段河床下切较大情况下大遇大洪水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初步认识到温孟滩河段整治工程基本能适应大洪水的作用,河势没有出现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黄河神堤至驾部河段位于黄河中游的下段,是黄河下游最难治理的河段之一,围绕该河段的河道整治方案问题,有大湾和小湾,两湾和四湾等方案之争,随着其上下河段河道整治的完善和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在该河段的兴建,以及小浪底水库的运用,尽快确定其河道整治方案,并付诸实施,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通过对该河段历史河势的总结分析,结合小浪底运用后河段来水来沙条件和发展趋势,在历史整治方案比选的基础上,对弯道半径,河湾跨度,湾顶距等河道整治参数进行简要分析论证,提出小浪底水库运用后新形势下的四湾河道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小浪底水库的修建对下游河道的冲淤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枝霖 《人民黄河》1992,(2):9-12,47
通过小浪底水库拦沙期下泄清水冲刷下游河道的计算与三门峡水库初期运用实测资料对比研究,根据冲刷强度、河道整治工程状况及河床条件的分析表明,小浪底水库拦沙期,黄河下游河道不会发生类似60年代初期河势变化造成的紧张抢险局面。但由于生产堤约束形成的槽高于滩的河道形态,宽河段河势变化仍有可能形成横河、滚河的不利情况。同时,文章还结合三门峡水库运用实测资料预估了小浪底水库对下游窄河道的减淤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浪底水库建成运用后,将改变黄河下游水沙条件,通过对三门峡水库拦沙运用期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分析及小浪底水库拦沙期河道变的预估得知,目前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实的微弯型治理方案对小浪底水库运用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必须对河道整治工程对河湾布置方案进行调整,尽快完成重点整治河段工程布点,加固现有的工程根石基础,重视工程自身安全,增强工程抗冲能力;大力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使河道整治能够适应小浪底水库拉沙运用期的  相似文献   

9.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进入下游的径流泥沙均大幅减少,河南黄河游荡性河段中水整治工程对河势的控制能力逐渐变化,局部河段不利河势频繁出现。基于近期出现的不利河势类型及演变特点,分析了不利河势成因,并提出治理对策:一是进一步完善中水整治工程,并在此基础上强化洪枯整治;二是对局部不利河势进行针对性的治理;三是加强河道管理。  相似文献   

10.
1998年汛末黄河下游白鹤至孙口河段河势与往年相比变化较大,小浪底至东坝头河段滩槽高差加大,局部高达30m;河湾增多,造成较多工程脱河。高村至孙口河段洪水期河道冲刷。1988年河势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浪底初期运用的河道状态。提出了小浪底水库运用前下游河道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长期下泄清水,黄河下游河势发生较大变化,个别河段现有河道整治工程的适应性明显不足。为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保障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必须修建新布点工程,对一些关键性控制工程进行适当改造,有效控制河势,防止发生"横、斜河"和"滚河"。  相似文献   

12.
随着小浪底水库的投入运用,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因部分河道整治工程与新的水沙关系不匹配,下游河势极易发生调整,使得现有流路与规划流路不一致,一些河段出现畸形河势。通过开展黄河下游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推荐方案模型试验研究工作,来检验工程续建后对河势的影响。对比工程现状方案和拟建方案的试验结果发现,拟建方案不利河势的调整部位较现状方案多,拟建方案有利于河势向规划流路调整,河势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3.
小浪底水库运用前后黄河下游河道河型变化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测资料分析、理论判别和分形维数计算等方法,以黄河下游铁谢—伊洛河口、花园口—黑岗口和夹河滩—高村三个典型游荡性河段为研究对象,分析其1960年以来的主流摆幅、弯曲系数和主河槽宽深比等河势参数变化,以及小浪底水库修建前后下游游荡性河段的河型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初,除花园口—黑岗口河段仍表现为游荡河性外,其他两个河段因整治工程不断完善其游荡性均有明显减弱,河型趋于限制性弯曲方向发展。自1999年10月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以来,三个研究河段的整体游荡程度显著减弱,河势趋于规划流路方向发展,特别是夹河滩—高村河段河势基本稳定。小浪底水库长期下泄低含沙小流量过程,水流动力减弱,加之不断完善的河道整治工程,是河势游荡程度显著减小、河势归顺及河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情况与工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截至目前,黄河下游白鹤至高村游荡性河段共有险工和控导工程110处,工程长度305.2km,裹护长度261.3 km,坝垛2830道,对控制河势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修建后,减少了在控导工程掩护范围内发生“横河、斜河、滚河”危及堤防安全的机率,黄河下游河道主流摆动范围大幅度减小.同时,整治工程的修建改善了断面形态,有利于加大水流输沙能力,减少河槽淤积.随着工程不断增加,掉村现象已很少发生,塌滩现象也大为减轻,为滩区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河道整治工程的修建也改善了下游河段引黄涵闸的引水条件,促进了沿黄工农业的发展.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包括水沙条件和河道演变规律的新变化;上下游、左右岸统筹考虑,兼顾防洪与护滩保村、引水等问题;充分利用小浪底水库控制水沙的有利条件,掌握住下泄清水的有利时机,主动布设工程,提高工程迎流、导流、送流能力.  相似文献   

15.
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改变了下游来水来沙条件,游荡性河段将普遍遭受冲刷,尽管河床下切可以促进河道稳定,但还不能摆脱横河、斜河等畸形河势的威胁,近期黄科院开展的游荡性河道挖河固堤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游荡性河段只要挖河方案可行,可以达到规顺河势的目的,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下泄清水为游荡性河道局部河段采用挖河方式规顺河势创造了条件,因此这期间游荡性河道整治应与挖河固堤相结合,在局部河段实施挖河疏浚,以促进游荡性河段河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惠遇甲  张仁 《人民黄河》1996,18(10):27-29,36
本文回顾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的历史情况,重点研究了小浪底水库运用50年内不沙条件下下游游荡性的断面开矿和河相关系(包括河道水面宽、平均水深、平均流速、河相断面系数等方面的变化),对比了花园口和高村两粘面在水库动用前、拦潲动用玫蓄清排浑运用各阶段河相关系各变量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建成运用后,黄河下游游荡性游荡性基本未变。为了确保防洪安全,对该河段仍需积极进行整治,修筑控导工程,缩  相似文献   

17.
在天然河道中,河势演变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一个河段内,一般可归纳出2-3条基本流路,为控制河势变化,需要选择出一条基本流路进行河道整治,当连续发生枯水期或洪水期时,部分河段的河势可能出现大的变化,为防止不利河势向下游传播,可修建较长的龙头弯道工程,利用龙头弯道工程分段调整,控导河势,保持河势稳定。  相似文献   

18.
长清桃园控导工程处于黄河下游典型的“S”型弯道中段右岸。近年来,工程所处河段河势上提右移,淘刷工程上首滩地,形成新坐弯,并引发一系列不利河势,对防洪和滩区群众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在对河道特征,历史沿革,河势变化原因及不利影响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固桃园控导工程并进行其上延工程规划的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从大洪水发生几率大幅度减小、下游河道具有极强的泄洪输沙能力、刷槽和淤滩没有必然的联系等方面,论述了目前条件下黄河下游滩区生产堤存在的合理性。同时指出: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的减淤作用已经使花园口以上河道基本不淤,温孟滩已经成为小浪底水库的移民区;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后,下游河道平滩流量增大,但夹河滩以上河道依然宽浅散乱,急需采用双岸整治措施形成稳定的窄深河槽;通过小浪底水库泥沙多年调节优化水沙组合,将泥沙调节到洪水期输送,可以控制河道主槽不抬高。只要主槽过流能力增大了,洪水漫滩几率就会减小,生产堤存废的争论自然得到淡化,滩区问题就能得到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为了协调社会发展与河流健康,选择黄河下游某宽滩区河段为对象,研究了拟建占滩公路对河道行洪的影响。首先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了近50年来该河段洪水泥沙变化与河床冲淤演变特征,分析了大型水利工程运用对下游河势的不同阶段影响,评估了河势未来发展及边界条件调整趋势。在此基础上,借助一维水动力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在现状及未来条件下行洪期拟建公路对河道水位、流速的影响。研究表明:公路布置路线与河道行洪方向基本一致且远离主槽,可以使公路对滩区的行洪干扰保持在较低水平;规划线路最大阻水面积仅占总过流面积的2. 47%,局部路段最大壅水高度不超过0. 064 m。综合分析表明:线路优化布局使工程对中小洪水河势没有影响,大洪水河势基本保持原有状态,沿河整治工程基本不受影响。研究成果对科学规划、管理河流,探索河漫滩公路建设与河道安全行洪的协调机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