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VOCs通常指在常温下容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较常见的有苯、甲苯、二甲苯、甲醛烷烃、酮类等。油墨和胶黏剂的使用是印刷车间VOCs释放的源头。2013年国家环保部的调查结果显示,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排放量占VOCs总排放量的6%,每年几十万吨的VOCs排放可以形成比CO_2更严重的温室  相似文献   

2.
正2月2日,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对外公布石化行业、印刷行业、涂料油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涂装)和船舶工业VOCs排放量计算方法(试行)。其中,上海市印刷业VOCs排放量计算方法(试行)文件中指出,印刷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VOCs来源于溶剂使用,含VOCs的物料包括但不限于:油墨、胶黏剂、涂布液、润版液、洗车水、稀释剂等。与北京《挥发性有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我国环保形势愈发严峻,软包装行业VOCs治理迫在眉睫。众所周知,凹印是我国软包装的主流印刷工艺,但其在生产过程中因使用溶剂型油墨会产生大量V O C s排放。为此,企业都在寻找对应的治理或替代方案。2016年12月,工信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倡导使用柔版印刷等低(无)VOCs排放的先进印刷工艺"。可见,使用水性油墨的柔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绿色环保成为印刷包装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VOCs排放"大户"的软包装行业,更是成为重点关注对象。但VOCs治理对于我国软包装行业来讲还是一个新课题,目前行业内普遍存在如下状况。(1)从20世纪80年代国内开始发展软包装工业到这几年,软包装生产工艺流程中都没有考虑VOCs治理工艺,包括所使用的原辅材料、所使用的设备、生产厂房设计、生产过程中对可能产生不受控的VOCs排  相似文献   

5.
<正>印刷工艺主要包括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和丝网印刷,不同印刷工艺的VOCs来源和排放方式基本相同:VOCs来源于所使用的油墨及稀释剂(印刷不透气承印物需添加稀释剂,如金属印刷、塑料印刷)、复合用胶黏剂(仅限于部分存在复合工艺的印刷企业)及设备清洗剂,可能的排放途径有:油墨调配过程溶剂挥发、印刷过程油墨溶剂挥发、烘干阶段、复合过程及设备清洗过程等。印刷行业主要排放的有机挥发物特性是浓度低、风  相似文献   

6.
<正>软包装印刷企业使用环保水性油墨是当今解决VOCs排放的好办法,但目前软包装水性油墨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附着力、干燥性等,制约着它在软包装凹印中的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软包装凹印水性油墨存在问题、印刷适性、使用注意事项等进行探讨。软包装水性凹印油墨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软包装凹印企业还没有完全使用水性油墨,水性油墨在软包装承印物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容易在软包装承印物上润湿铺展,因此附着性不好;同时这类  相似文献   

7.
正印刷行业VOCs的主要排放环节包括印刷、烘干、复合和清洗。VOCs的排放量与油墨、胶黏剂、润版液、洗车水、稀释剂等印刷耗材息息相关。基于此,印刷企业须在印刷、烘干、复合和清洗环节进行相应的改善,逐渐实现环保化。绿色原辅材料和绿色印刷工艺替代法、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等是当前印刷行业比较提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计划通知》。通知明确了计划要求,筛选11个重点行业加快VOCs排放量削减,提升绿色化制造水平。其中包装印刷、油墨、胶黏剂等行业同时出现在名单中。计划指出,工业是VOCs排放的重点领域,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50%以上。工业排放源复杂,主  相似文献   

9.
<正>6月,《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北京市《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的相继出台,犹如两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我国包装印刷行业引起轩然大波,也再次吹响了我国包装印刷行业加快VOCs综合治理的号角。作为包装印刷行业VOCs排放大户,软包装行业更是如芒在背,绿色转型迫在眉睫。由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科印传媒《印刷技术》杂志承办的2015中国国际软包装技术高峰论坛将于8月27日在天津海河假日酒店隆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治理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包装印刷行业作为目前VOCs污染治理的重点行业,下一步的VOCs污染治理工作将会对包装印刷行业产生重要影响。我国VOCs污染形势分析近几年,我国大气污染形势非常严峻,污染物非常多,主要包括PM、SO2、NOx、VOCs、NH3、H2S、O3、Hg等,其中VOCs的排放量近几年非常巨大。据统计,2013年我国VOCs排放  相似文献   

11.
政策法规     
正广东省发布《广东省挥发性有机物(VOCs)整治与减排工作方案(2018~2020年)》日前,广东省印发了《广东省挥发性有机物(VOCs)整治与减排工作方案(2018~2020年)》,其中跟软包装行业相关的规定如下:①全面推进塑料制品,油墨等化工行业VOCs减排,通过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综合措施确保实现达标排放。促成VOCs监测体系,到2020年,塑料制品、油墨、印刷包装行业VOCs排放量减少30%以上。②推广低VOCs含量,低反应活性的原辅材料和产品,以减少苯、甲苯、二甲苯、二甲基甲酰胺等溶剂和助剂的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正式发布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并于10月1日起对直接向大气排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企业征收VOCs排污费,试点办法中的一大重点关注对象就是印刷行业。2016年2月2日,上海市印刷业VOCs排放量计算方法(试行)出台,在注重低碳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印刷及油墨制造行业再次被推向  相似文献   

13.
包装印刷VOCs的排放量达到了印刷行业的总排放量的80%左右,其中凹版印刷是包装印刷行业中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印刷方式。因此文章从源头、生产控制、末端处理三个方面实现对凹版印刷行业中VOCs气体的可控性排放。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印刷方式的外包装处于需求状态,因而管制印刷行业VOCs气体的排放量成为我国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主要分析软包装水性凹印油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包括油墨黏度、pH值、干燥性能、光泽度等方面。随着绿色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软包装凹印生产中水性油墨的使用成为必须。在此,本文主要分析软包装水性凹印油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包括油墨黏度、pH值、干燥性能、光泽度等方面。一、水性凹印油墨黏度的控制黏度是水性凹印油墨使用中最主要的控制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印刷质量。在凹印中,由于  相似文献   

15.
<正>为规范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管理,改善环境质量,6月18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试点行业包括石油化工行业和包装印刷行业,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包装印刷行业排污者的VOCs排放量,应根据生产工艺过程中投用原辅料及回收有机溶剂量,按物料衡算法进行计算。包装印刷行业排污者在报送《试点行业VOCs排放申报登记表》时,应一并提供购买、  相似文献   

16.
正7月13日,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该计划实施期为2016~2018年,涉及包含油墨、胶黏剂、包装印刷在内的11个重点行业。根据《计划》,到2018年,工业行业VOCs排放量比2015年削减330万吨以上,减少苯、甲苯、二甲苯、二甲基甲酰胺(DMF)等溶剂、助剂使用量20%以上,低(无)VOCs的绿色农药制剂、涂料、油墨、胶黏剂和轮胎产品比例分别达到70%、60%、70%、85%和4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热点评析     
北京市即将出台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9月29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网上发布公告,对北京市地方标准《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标准规定了印刷行业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控制要求,主要包括印刷生产过程中原辅材料的要求、排气筒VOCs排放限值、无组织排放监控点VOCs浓度限值、控制VOCs排放的工艺管理和管理要求、排气筒高度与排放速率要求等。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6月1 8日《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的出台,一度将包装印刷业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随后,北京、上海、江苏、安徽、湖南、四川等15个省市也相继启动VOCs排污收费。国家和地方VOCs排污收费政策的密集出台,意味着包装印刷业实施VOCs治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这就给包装印刷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尤其是软包装行业,由于在印刷和复合过程中使用大量有机溶剂,VOCs排放量较大,因此首当其冲成为VOCs排污收费的"矛头"。  相似文献   

19.
卢文辉 《印刷杂志》2006,(Z1):23-25
<正>我国软包装规模化生产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20多年来的发展,软包装行业己具有相当规模并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至2004年不完全统计,我国己拥有引进生产线700多条,拥有国产设备的中、小型生产厂家不少于8000家。全国每年耗用塑料薄膜基材400多万吨(不包括铝箔等基材),耗用塑料包装油墨8~9万吨,胶粘剂8万吨左右,塑料软包装行业己成为包装行业一支高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VOCs治理目标中的五大重点行业之一,印刷工业一时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从源头、过程控制到末端治理,如何开展VOCs治理、如何选择治理设备,成为印刷企业关注的焦点。从源头上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和排放量,减排潜力巨大,从长远来讲是实现行业VOCs减排的根本途径。但是现阶段达不到完全从源头方面来治理废气,针对以VOCs为原料的生产过程环节和含VOCs产品的使用过程环节,只能采取废气收集措施,提高废气收集效率,减少废气的无组织排放与逸散,这是进行后续治理的前提条件。在含VOCs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以VOCs为原料的生产过程中,VOCs的排放不可避免,根据国家现有法律及法规标准必须进行末端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