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RIM公司近日宣布,黑莓智能手机的官方应用程序商店黑莓App World已在中国上线,供中国的个人及企业用户评测内容,下载并体验丰富、精彩的全球及本地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网络应用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存在很多低质量的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视智能手机移动网络界面设计工作,提高用户应用体验效果。该文从互联网的角度分析智能手机移动网络界面设计方法,并结合相关设计原则和可用性,分析智能手机移动网络界面设计给用户带来的交互体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用户体验的基本概念,提出用户体验设计在整个项目开发周期中的时间点以及不同的平台、不同的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要以自身产品的使用环境为基础。接着以Viber的成功为例,提出智能手机平台上应用程序的用户体验设计,要紧扣智能手机平台的特点,并兼顾智能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提高易用性,从而使产品获得很好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媒介移动端APP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重要部分,由于手机APP市场竞争激化,使得运营优化改善用户体验成为了决定智能手机APP发展的高度、强度和速度的重要命脉。本文以微信为例,基于用户体验的角度并运用互联网爬虫技术探究社交类APP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现在科技的发达,我们已进入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在各个方面都有着改变。本文主要是对博物馆的App设计进行研究,因为不同的App界面会给人带来不同的体验,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探讨界面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影响因素,从不同的方面对博物馆App设计进行探索研究。随着网络与移动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端的用户数目也在不断增长,依托于各种移动智能终端系统,以集合平台、资源、社区功能等于一身,以免费和离线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注重应用体验等为特点的移动应用程式(Application,简称App)因其便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受到大众的欢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相似文献   

6.
智能手机盛行,用户通常都会寻求适合自己使用的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应用软件),不然就失去了拥有智能手机的价值。以免费为主要需求的App,已大规模的取代了SMS(短信);在海内外现正流行的LINEApp,凭借着可爱的沟通界面和可亲的社群扩展方  相似文献   

7.
胡杰 《电子技术》2023,(2):334-336
阐述用户体验中的Garrett五层模型,分别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对案例App的设计要素进行分析,探讨以用户为核心,确定产品目标,内容与体验相结合,表现清晰的信息架构,良好的用户感知体验,App设计的案例开发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Kano模型作为一种定性的分析模型,被广泛应用在新产品开发、互联网用户体验、公共服务及服务管理等领域.本文以小米手机MIUI系统为例,运用Kano模型分析法对中老年用户使用智能手机过程中的细致需求进行系统的研究,梳理出中老年用户关注的基本需求功能项和期望需求功能项,以解决中老年智能手机功能优化过程中用户黏度的瓶颈,以达成中老年用户对智能手机使用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9.
邓伟 《数字化用户》2022,(12):134-136
当前我国已进入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就人们常用的微信平台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款手机应用程序,还有其较为完整的社交网络生态系统,在其上线后多功能作用的发挥给用户良好的体验感。本文基于微信小程序电子商城的平台,探讨其设计与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移动应用程序的设计流程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私营企业及个人的相关设计经验,指出了在设计移动应用程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移动应用程序设计的流程提出一般性操作建议,保证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的舒适性,使移动应用程序能够更高效的设计出来并更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的终端用户在众多的应用使用中,最终会选择界面设计合理,视觉效果良好,且具有良好体验的应用留在自己的手机上长期使用。针对这种情况,该文在智能手机APP客户端UI设计技巧方面展开研究,从手机UI设计的重要性,手机UI设计的特征出发,对手机UI设计技巧分析和探讨,实现自己设计手机UI满足用户要求,被用户接受,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已越来越深入到了当今社会的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生活当中,尤其是当3G网络以及智能手机的投入使用,正式宣告着全民手机上网时代的来临,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网络进行各种活动,因此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然而网络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种种危害,而其中最为危险的便是那些潜伏在网络中的黑客,通过编译病毒和木马攻击广大网络用户,盗取用户的信息账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因为现在的手机在软硬件条件上还不够成熟,对于新出现的那些专门针对手机的病毒木马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因此也已经日益成为了黑客病毒攻击的重点目标。如何保护手机的信息安全,防范来自网络黑客的攻击,便是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智能手机的出现,引发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电信运营商通过定制手机终端和增强用户体验来参与新形势下的产业竞争。文章提出电信领域的用户体验概念和用户体验的研究范畴,通过研究、对比国外运营商的经验,提出适合国内运营商的终端用户体验的研究体系及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该研究体系的可用性,最后对运营商提出终端用户体验管理流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手机终端以功能机为主的时代,语音是移动通信发展的核心业务。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业务应用变得日益广泛,从而促进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融合,进入了移动网互联时代。目前智能终端已经完全占据了市场主流。为了满足智能终端以及业务应用的发展,在产品测试与评价方面需要引入新的维度、新的内容、构建新的评测体系。本文从技术、市场和用户等多维度全面分析,描述了将来LTE智能终端测试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陈晨  殷海兵 《电视技术》2016,40(9):41-45
移动通信网络流媒体服务资费较高,限制了人们在没有有线电视、宽带互联网连接、无线WiFi互联网连接的地方用手机收看视音频节目.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流媒体服务器的多功能视频点播系统.以ARM板和WiFi网络适配器作为流媒体服务器,设计一款Android手机播放器作为客户端,实现在智能手机上、多个客户端同时免流量接收服务器本地或外接设备推送的高清、超高清视频.该系统适用于公交、广场、电梯、商场、景区等场合,人们用手机观看视音频,实现不用耗费自己的流量,自由快速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相互融合,市场上涌现出大量可以使用3G、WiFi网络的MID与上网本等新型移动终端产品。由于部分产品与智能手机拥有相似的用户群和商业模式,新型产品是否会对智能手机市场产生影响。本文从产品特性、目标用户、商业模式、总拥有成本等多个角度分析了MID、上网本对智能手机市场的影响程度,希望对移动运营企业与终端产品制造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曾几何时智能手机走入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们在生活中离不开智能手机。尤其是中青年人群。智能手机成为了人们闲暇时游戏的工具,购物者网上购物的首选,微信更加成为了人们情绪的表达场所。所以智能手机的商机呈现。越来越多的网络销售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而订餐系统就是人们需要的一种。人们在繁忙的工作后,都希望吃到既经济有美味的食品。但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烹饪。那么订餐系统能够为人们提供各种选择。具有开发价值。本文就智能手机为客户端,介绍了基于安卓技术订餐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OTT业务快速发展,传统电信业数据、信息、语音等传统业务面临重大挑战和变革,加速推动电信运营商进入全业务服务和流量经营时代。融合是4G时代的大势所趋,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通信、互联网、IT相互融合,跨平台、跨终端、跨网络成为重要的行业发展趋势,各种沟通工具、社交媒体、生活娱乐工具融合在一起,极大地释放了人们的沟通需求。运营商依托融合通信提供的全方位通信服务,可满足用户个性需求,优化业务结构,创新发展模式,打造4G移动互联网时代战略业务入口,驱动自身转型升级。本文综述了电信运营商在融合通信领域的发展和布局,以及中移全通公司在融合通信领域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网络的广泛应用,手机已逐步成为继纸质媒体、电视、互联网网站之后又一浏览动漫作品的重要媒介体.而且手机动漫内容可以添加多种动态效果,使得用户能体验“会飞的动漫”。本文对手机动漫阅读软件的设计开发、重要特点和主要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在此基础上总体介绍了手机动漫阅读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和其相关特点,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手机动漫应用具体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Equipment of mobile phones with various kinds of sensors is transforming these devices from mere capabilities of voice and internet access to devices capable of sensing a number of phenomena pertaining to their users. In this paper we make use of these capabilities of phones to detect soc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people and analyze social context by using embedded sensors found in typical smart phones. Work carried out in this area has typically used dedicated hardware to establish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we contend on the suitability of mobile phone, since additional devices that user is not familiar with influence natural user behavior and thus their social interaction patterns. Our work shows that two parameters that can be detected through mobile phone sensing, namely interpersonal distance and relative body orientation, provide a solid basis for inferring social interactions. We describe how these factors are acquired using smart phones and describe our analysis. Th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we can recognize not only whether a social interaction is taking place, but also the type of social interaction, distinguishing between formal and informal social set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