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东昆仑某难处理金矿石为研究对象,用先进的矿物分析系统(MLA)与传统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相结合,查明该矿石的物质组成以及金的矿物种类、金的粒度特征及嵌布状态、主要载金矿物的嵌布粒度、金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等;在此基础上,采用MLA诊断分析各选冶流程中影响该金矿石选冶的工艺矿物学因素。结果表明,该矿石中具有高砷低硫,易泥化的特点;金矿物种类多,可浮性差别大;金矿物的嵌布粒度微细;载金矿物种类多,嵌布粒度细,属于极难选冶金矿石。针对这些特点,提出适合矿石性质的脱泥-细磨浮选-水冶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南川高硫铝土矿矿石的硫化物赋存状态、嵌布特征、粒度等工艺学研究,探讨影响选矿脱硫的矿物学因素,通过试验分析,南川铝土矿以一水硬铝石为主,矿石中的硫可综合回收;矿石中的硫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铁矿除一部分以自形晶、半自形晶产出外,大部分黄铁矿呈不规则粒状、脉状或微细粒浸染状等嵌布在一水硬铝石、一水软铝石和脉石矿物中,并且嵌布关系较复杂,磨矿时单体解离非常困难;矿石中黄铁矿(含白铁矿和胶黄铁矿)的嵌布粒度很不均匀,主要以中、细粒为主,粗粒相对较少,造成单体解离更困难.因此,南川铝土矿选矿脱硫困难较大,流程指标不容易稳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野外地质工作,并结合光学显微镜等测试技术,对矿床矿石特征以及成矿阶段进行了分析.龙潭金矿床已查明矿物约53种,矿石结构以结晶结构、交代结构为主,其次有固溶体分离结构、压碎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脉状构造、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团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自然金嵌布类型以包体金为主,次为裂隙金、晶隙金.通过分析,将成矿...  相似文献   

4.
对含砷,硫金矿的矿石性质以及主要矿物的嵌布特性,金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比较,采用常规提金工艺流程以及达到理想的指标,而采用浮选法选出浮选精进行焙烧,焙砂及浮尾再用NaOH处理后进行全泥氰化的选冶工艺流程,能获得较好的选冶技术指标,金浸出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自动矿物分析仪(MLA)分析等手段,对内蒙古某钼、钨、金稀贵多金属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可供选矿回收的有价元素为钼、钨及金;该矿石中钼(钨)矿物以氧化钼矿物-钼钙矿和钼钨钙矿-白钨矿为主;极少量辉钼矿,矿石中金矿物载体多,金主要与铋矿物密切相关,常与自然铋、泡铋矿、氟碳铋钙石紧密连生,金的粒度较细,嵌布关系复杂。脉石中高岭土、绢云母、绿泥石等粘土类矿物含量较高,在磨矿过程中极易产生泥化,进而会恶化浮选环境,影响选别指标。针对该矿石特点,采用“硫化矿浮选-氧化钼钨矿浮选-氧化钼钨浮选中矿再选”工艺流程进行选别,有效实现了矿石中钼、钨、金的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6.
湾阳河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主金属品位高,伴生金、银、碲、铋造次我咎有益元素,综合利用程度较好主要金属粒度均以细、生细粒嵌布为主,彼此紧密连生,较为复杂。银主要以独立的角矿物存在,与方铅内铜矿、闪锌矿、锑黝铜矿、斑铜矿、钠铁矿、稀矿等关系十分密切,大多 呈包裹体赋丰于金属矿化物,碲化物中,少量产出于矿物粒间或裂隙中。银矿物以碲银矿、银锑黝铜矿为主,其次有含银自然金、银金矿、碲金银矿、自然银、螺状硫银矿、  相似文献   

7.
采用矿物自动分析仪(MLA)、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紫金山金铜矿入选矿石中有价元素铜、金、银的赋存状态以及分选过程中的金属走向。结果表明,铜矿物主要有蓝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金银以游离矿物和硫化物包裹体为主。铜矿物常见沿明矾石溶蚀孔洞或碎裂缝隙充填,与黄铁矿密切连生,从原矿中分选铜矿物,理论品位为Cu 69.70%,理论回收率93.55%。中粒金嵌布于铜矿物和黄铁矿矿物粒间或裂隙,可随着铜和硫的回收进入铜、硫精矿,金的理论回收率分别为57.19%和27.27%;微细金粒包裹于明矾石和石英中,随脉石损失于尾矿中。银以显微银为主,多见呈微细粒包裹于硫化矿物中,铜精矿和硫精矿中银的理论回收率分别为56.96%和26.71%。  相似文献   

8.
以MLA为主要手段对云南某铜硫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系统查明了矿石中主要有价元素及其赋存状态、目的矿物及其嵌布和单体解离特征,分析了影响选矿的矿物学因素,推荐了适宜的磨矿细度,计算了精矿品位回收关系曲线,推荐了理论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9.
研究对象为属硫铁铅锌原生硫化矿矿石,通过化学分析及岩矿鉴定的方法对该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查明了矿石的化学组成、主要矿物组成、金属矿物的嵌布特征及影响选矿回收的因素。为选矿工艺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贵州某地中低品位磷矿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为P2O524.66%,Ca O41.44%、Si O213.97%等,为硅钙质磷矿;矿物组成主要为胶磷矿、方解石、石英质矿物等;胶磷矿与脉石矿物的嵌布关系复杂。根据矿石工艺性质,确定了双反浮选脱钙脱硅的选矿流程,获得含P2O530.83%,回收率为86.51%最终精矿。  相似文献   

11.
焙烧-凝聚-磁选工艺回收云锡脉锡型尾矿中的锡和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云南锡业公司(云锡)脉锡型尾矿粗粒部分的工艺矿物学特性;开发焙烧-凝聚-磁选回收锡和铁的短流程新工艺;采用SEM、XRD和EDS等技术对原矿和焙砂的微观结构及矿物组成进行表征,分析锡铁矿物与脉石矿物及锡石与铁矿物的分离机理.结果表明:锡主要呈微细粒嵌布于或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于铁矿物中,少量锡嵌布于脉石矿物中,采用常规重选、浮选和磁选等工艺不能有效地分离锡铁矿物和脉石矿物及综合回收锡和铁;采用焙烧-凝聚-磁选新工艺,当焙烧温度为898 K、还原剂3用量为5%(质量分数)、焙烧时间为40 min和凝聚剂用量为6 kg/t时,可获得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66.58%和86.16%的铁精矿以及4.56%和63.80%的锡精矿,实现了锡铁矿物与脉石矿物的高效分离及锡和铁的同步回收.  相似文献   

12.
任朋  郭鑫  张乐  田应忠 《轻金属》2022,(7):7-11
利用X射线衍射、矿物定量解离系统(MLA)、扫描电镜(SEM)对云南某高硫铝土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分析了矿石的元素和物质组成,着重研究了铝、铁、硫的矿物组成、嵌布特征、粒级分布、矿物单体解离度等工艺矿物学性质,并分析了影响选冶工艺的因素,为该铝土矿的选矿除杂和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起方  邹坚坚 《贵金属》2019,40(4):47-53
某高铁富金铜硫多金属矿铁品位为31.81%,金品位为1.37 g/t,铜品位为0.70%,硫品位为6.52%,矿石中71.83%的金赋存于铜矿物、黄铁矿、磁铁矿等矿物,而铜矿物、黄铁矿、磁铁矿的嵌布粒度均较粗,普遍在+0.04 mm。采用“优先浮选铜-活化浮选硫-硫尾磁选回收铁”联合工艺处理该矿石,并采用ZA作铜捕收剂,全流程实验获得金品位27.80 g/t,铜品位20.60%,金回收率59.05%,铜回收率83.29%的铜精矿;金品位2.16 g/t,硫品位45.07%,金回收率20.24%,硫回收率86.25%的硫精矿;金品位0.80 g/t,铁品位60.83%,金回收率14.25%,铁回收率45.90%的铁精矿。实现了矿石中金铜铁及载体矿物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介绍了多金属矿床伴生金银的类型、矿物组成、嵌布特征、赋存状态以及金银矿物在矿石中的含量变化、分布规律和伴生银回收的生产实践,对同类型矿山银的综合回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型原生金红石矿的选矿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湖北枣阳金红石矿、山西代县碾子沟金红石矿、河南西峡金红石矿、河南方城金红石矿、陕西商南金红石矿、四川会东新山金红石矿及江苏等地榴辉岩型金红石矿的矿石性质及近年来各研究单位对这些地区的矿石进行选矿试验研究的结果。分析指出我国原生金红石矿选矿工艺的特点是:①磨矿细度是影响金红石选别的重要因素,阶段磨矿、擦洗磨矿、添加助磨剂等手段均可有效提高选别效果;②根据原生金红石矿矿物组分及嵌布关系复杂的特点,金红石矿的选别必须采用重选、磁选、浮选、电选、酸洗等组成的联合选矿工艺,才能获得高质量的金红石精矿;③根据原矿品位低的特点,应将选矿工艺分为粗选和精选两阶段进行;④选择高效、无毒的组合捕收剂和调整剂,采用浮选法处理原生金红石矿是今后研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齐Ⅰ金矿区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矿物成分、金赋存状态以及主要载金硫化物特征的研究,能够掌握硫化物与金的赋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某实际含铜金矿为研究对象,在氯盐酸性加温体系下,分析浸出温度、时间、矿物粒度、NaCl浓度、H2SO4浓度、氧气流量等因素对化学预氧化浸出除铜和浸出渣氰化浸金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在90%矿样粒度小于37 μm、浸出温度95 ℃、初始H2SO4浓度0.75 mol/L、起始NaCl浓度0.7 mol/L、液固比5-1、浸出时间24 h、搅拌速度750 r/min的条件下,可使铜的浸出去除率达到80%以上,预氧化渣金的氰化浸出率达98.23%.  相似文献   

18.
对新疆中泰某金矿矿石的成分、矿物组成、矿石粒度以及矿石结构等进行了详细研究。该矿中自然金主要存在于石英脉中,粒度大小以粗中粒为主,载金矿物黄铁矿中未见包裹金。该金矿属于石英脉型,矿物组成简单,易解离,属易选型矿石。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该金矿宜采用重-浮联合工艺流程进行选别。  相似文献   

19.
吴凯  宣学博  邢丹 《贵金属》2023,44(1):34-38
新疆某金矿石金品位为2.30 g/t,硫品位为0.8%,属于低硫含金矿。自然金的嵌布粒度微细,主要被石英或其他脉石包裹,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回收金。在原有浮选工艺的基础上,开展调整剂、捕收剂种类及用量的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与现场两段磨矿细度相同的条件下,采用一优一粗二精两扫的闭路浮选流程,异戊基钠黄药作为捕收剂时,获得混合精矿产率为6.21%,金品位34.10 g/t,回收率为90.61%。  相似文献   

20.
陈艳波  李光胜  朱幸福 《贵金属》2023,44(2):75-80, 87
某高硫金矿中金矿物与黄铁矿紧密共生,金矿物和黄铁矿平均粒径分别为3.58和32.80μm,嵌布粒度较细,在实际生产中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均不理想。为进一步提高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针对该矿特点,确定黄铁矿为浮选目标矿物,通过系统条件试验和精选试验得到了最优浮选工艺流程和参数,继而开展开路试验和闭路试验,得到的浮选指标并不理想。基于中矿中黄铁矿多是连生体的判断,对浮选中矿进行再磨处理,获得了精矿金品位17.4 g/t、金回收率80.66%的满意指标。同时,结合“超细磨”、“碱浸预处理”工艺,对浮选精矿进行浸出试验,得到金浸出率77%的满意指标,为生产现场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