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稀土钕对真空沉积银纳米粒子细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稀土元素作为微米级晶粒细化剂在有色和黑色金属工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试验采用TEM,EDX,HEED和XRD方法研究了稀土钕对真空沉积的纳米级银粒子的细化作用。结果表明,稀土钕对银纳米粒子有细化作用,与稀土钕相关的成分为非晶态,细化作用使银的XRD衍射峰消失。分析认为,细化作用源于稀土钕增强了基底表面徙动激活能和基底原子吸附能,并由Lewis-Campbell理论估算得到稀土钕的引入使基底表面徙动激活能增加约0.071eV,相应的基底原子吸附能增加约0.142eV—0.426eV。 相似文献
2.
银纳米粒子的形状控制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纳米金属颗粒由于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显示出与块体材料不同的热、光、电、磁、催化等性能。纳米金属材料的性能不仅与粒子尺寸有关,而且还受到粒子形貌的影响。近年来,金属纳米粒子的形状控制合成受到了特别的关注。本文着重评述近年来金属纳米粒子形状控制合成的方法并以银为例介绍了其形状控制合成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在真空中用蒸发沉积的方法制备了埋藏有Ag或Au纳米粒子的稀土氧化物复合薄膜:Ag—La2O3、Ag—Nd2O3、Ag-Sm2O3、Au—La2O3、Au—Nd2O3和Au—Sm2O3。通过光吸收实验研究,发现这些薄膜都在光波长310-1200nm内出现吸收峰,Ag纳米粒子—稀土氧化物薄膜和Au—Sm2O3薄膜的光吸收峰位置随Ag或Au粒子粒径和数量的增加产生红移;而Au—La2O3和Au-Nd2O3薄膜的光吸收随Au量的增大变为金属性光吸收。分析表明,Ag或Au粒子与稀土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光吸收峰位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银纳米粒子进行了熔化过程的模拟,研究分析了银纳米粒子熔化的尺寸效应问题。仿真结果表明,银粒子固-液相变时,其系统势能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具有明显的突变,熔化过程类似于非晶体,并且银纳米粒子的熔化温度明显低于块状材料,随着纳米粒子尺寸的减小,其熔点也随之降低,根据仿真结果及理论分析建立了纳米粒子熔点与粒径之间的数值关系,并分析了相关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5.
6.
通过紫外光与热激发协同作用于[Ag(NH3)2]+络合离子与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制备高浓度、粒径分布均匀的胶态银纳米粒子,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银纳米粒子的形核与增长过程进行监控。结果表明:所制得银纳米粒子的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对应的波长大约为419 nm。TEM结果显示,大多数银纳米粒子为球形,其平均粒径约为1.32 nm,标准偏差只有0.53 nm。所得产物的pH值几乎是中性,这使得该银胶有着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有色金属与稀土应用》2006,(4):29-33
1引言
纳米技术一词,是由东京理科大学的谷口纪男教授,在1974年为发表“到2000年加工精度达到毫微米级”的预测而创造的。纳米技术,由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发表的NNI(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倡议,而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在日本,纳米技术也被选定为“新科学技术基本计划项目”中的4大重点领域之一。关于纳米技术的主要领域之一的纳米粒子应用技术,已知久保效果或熔点、烧成温度的降低等纳米粒子本身的特征的物性,但是目前工业上还未充分开拓其应用。笔者提出了利用纳米粒子具有的大的表面能和低温烧成功能,作为接合材采用纳米粒子的新的接合方法。在本接合方法中,具有在低温接合后,通过纳米粒子的烧成,能使接合部高熔点化的优点。因此,本接合方法,在电子学领域,可期待以往认为难代替的在高温无铅组装中的应用。下面,介绍采用有机-银复合纳米粒子的接合技术的优点及其在电子组装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中,用柠檬酸(CA)还原硝酸银合成梭形银纳米粒子.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透射电镜(TEM)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SDS/CA质量比为50:50条件下,所制备的银粒子两头尖,中间宽,呈梭形结构.梭形银粒子的形成主要是SDS在不同晶面的吸附使得晶面的生长速率不同所致.SDS在梭形银粒子的形成过程中不是起模板作用,而是作为吸附剂和分散剂.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了铜/银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用抗坏血酸做还原剂,制备了粒径小的纳米铜粉。由于纳米铜粉的稳定性差,易氧化,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在制备的纳米铜粉中加了少量的Ag+,在纳米铜粉表面还原制备出银纳米层覆盖于在铜上。所制备的纳米铜/银合金纳米粒子稳定性好,具有纳米粒子的效应,有望应用于印制电路的制造。该制备方法可以减少传统印制电路板制作方法的工序,节约资源,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以次磷酸钠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通过添加试剂破坏银溶胶的稳定性,使银粒子产生聚沉或絮凝,分析了纳米银溶胶的稳定条件.考查了加入氨水的工艺条件对从银溶胶中过滤分离纳米银粉的影响,控制溶胶的pH范围可以得到不同粒度的纳米银.用有机碱性混合试剂可使溶胶中的银粒子絮凝,易于固液分离,干燥后的银粉经快速渗透剂T分散后,银粉的粒度小(10 nm~20 nm)、稳定性好.提供了从银溶胶中过滤纳米银粉的新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低、能耗小、银粉的收率高,易于实现工业化.试样经TEM分析发现,该法制备的纳米银粉粒度小(10nm~40 nm),分散性好.XRD物相分析证实其为纯的金属银. 相似文献
12.
生物法制备纳米银溶胶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溶胶,借助于UV-Vis表征技术对其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生物法制备的纳米银溶胶在100 ℃下加热6 h,UV-Vis谱图未发生明显变化;H+和具有高价阳离子的电解质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明显;OH-对银溶胶的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弱。生物法制备的纳米银溶胶在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方面均略优于柠檬酸三钠法制得的银溶胶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硝酸银(AgNO3)为前躯体,抗坏血酸(Vc)为还原剂,通过一条绿色途径合成了Ag纳米粒子,其粒径大小分布范围窄.对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Vis)等多种手段进行表征.以吡啶(Py)作为探针分子进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测定,具有很好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光谱的检测限为10-10 mol·L-1,且随探针分子浓度下降,拉曼信号变化趋势很稳定,为后续定量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银纳米粒子作催化剂,研究其对催化硝基化合物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银粒子在室温下可极大地加速对硝基化合物的还原过程,带正电荷的硝基化合物比带负电荷的硝基化合物具有更高的催化反应速率;催化剂银粒子越多,反应速率越大,但因受纳米粒子本身性质的制约,数量不能无限大;催化剂银粒子粒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16.
镁合金稀土镧化学转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镁合金稀土转化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环保型镁合金表面处理新技术。通过正交试验对压铸镁合金AZ91D稀土镧化学转化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膜层的表面形貌及其组成,并通过容量法对膜层在5%NaCl(pH=6.8~7.0)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a转化处理工艺能够在压铸镁合金AZ91D表面形成均匀、完整的转化膜;膜层主要由La2O3和MgO以及少量的Al2O3组成;La转化膜在浸泡初期的10 h内耐腐蚀性能与铬酸盐转化膜相当。 相似文献
17.
稀土银合金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稀土银合金材料进行了金相观察和电子探针扫描分析以及显微硬度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两种性质差交大的稀土元素可以充分发挥互补作用,改善银合金的组织与性能。含有稀土钇的银合金有较强的加工硬化效果和较好的抗高温氧化作用。稀土钇与轻稀土元素组合添加将有助于改善银合金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逐步生长法制备出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几何尺度的银纳米颗粒并利用正硅酸乙酯的水解,引入偶联剂,对银纳米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具有包覆层(SiO_2)和中心核(Ag)的复合纳米结构.确定了获得良好性能材料的最佳合成条件,系统研究了这些银纳米和核壳结构的特征、结构形成的材料学原因和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