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6.水冷旋风 静电除尘系统 它是由水冷多管旋风除尘器 水泵 抽风机 静电除尘器组成的。冲天炉烟气经水冷多管旋风除尘器降温和除去粗粒烟尘后被送入静电除尘器。对进入静电除尘器的烟气温度允许波动范围宽,但需控制烟气湿度、故不宜采用喷淋式降温方法。这种系统除尘效率高,运行可靠,维护方便,但结构复杂,投资高,只适  相似文献   

2.
PCR反应仪温度的Fuzzy-PID控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在PCR反应仪的温度控制过程中,由于升降温速度快,精度要求高,被控对象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等因素,常规PID控制方法很难满足实际的要求。采用了一种模糊PID控制方法,利用模糊推理在线调节PID控制算法的参数。试验表明,这种控制方法较好地达到了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矿井高温是影响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矿井内部热量不稳定,且控制模型不易得到,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并用Simulink软件模拟仿真模糊PID控制器。结合矿井局部降温工艺流程,应用S7-200PLC加触摸屏的控制方案,建立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控制系统,在实验室模拟矿井温度环境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动静态性能优于常规PID控制器。  相似文献   

4.
针对跑道积冰问题,设计以热电制冷器为核心的自主降温装置实现积冰主动预警。数值分析表明装置冷端受跑道小范围气象环境影响,具备非线性特性。为实现装置温度快速响应和精准跟随,提出双回路自抗扰控制(ADRC)方法,设计了面向跑道积冰预警需求的自主降温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ADRC温控跟随及抗扰性能均优于非线性PID,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54 1和1.152 6。低温实验箱温控性能测试显示,装置在不同的温控指令下ADRC的稳态误差均小于非线性PID,最高为0.04℃;跑道环境下的冰点探测实验表明,装置能够实现跑道冰点探寻功能。该自主降温装置温控性能调控策略满足跑道积冰主动预警之需求。  相似文献   

5.
在PCR仪中,基因芯片的制作过程对温度控制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升降温速度快,稳态精度高,并且具有良好的温度跟踪性能,普通温控方案和算法难以实现.在详细分析系统结构和特性的基础上,将常规PID控制与风门开关控制方式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PID和风门开关控制的温控算法,解决了温度快速跟踪问题.实际控制结果为最大超调量为3℃,稳态精度为±0.5℃,升温速度可达3℃/s,降温速度可达4℃/S.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基于半导体制冷器的基因扩增反应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系统设计中,针对基因扩增反应热循环过程的自身特点和系统模型的惯性特征,采用了带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算法来改善控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包括前馈、PID及Bang-Bang控制在内的复合控制策略提高了热循环升降温速率和稳态控制精度,性能指标明显优于传统PID控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研究了湿法除尘器的控制方法,阐明了影响除尘效率的相关因素,提出了在烟尘温度波动、烟尘量变化的情况下保持除尘效果、节约用水的自组织微分先行PID控制方法.既节约了电能和水又使得除尘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Fuzzy-PID的电阻炉高精度恒温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阻炉中的恒温系统是非线性的,相当于一个时间常数很大的惯性环节,升降温缓慢,而且系统中没有专门的降温环节,针对被控对象存在的大惯性、纯滞后的特点,提出模糊控制与PID控制方式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设计了一种高精度温度控制算法,并以AT91M42800A单片机为核心,实现了该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9.
带前馈补偿的基因扩增反应高精度温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半导体制冷器的基因扩增反应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系统设计中,针对基因扩增反应热循环过程的自身特点和系统模型的惯性特征,采用了带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算法来改善控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包括前馈、PID及Bang-Bang控制在内的复合控制策略提高了热循环升降温速率和稳态控制精度,性能指标明显优于传统PID控制.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基于增量式PID算法的温度自动控制器,主要由温度采集、液晶显示、键盘输入、升温降温驱动电路等组成。系统以单片机AT89S52为控制核心,由DS18B20负责外部水温的采集。目标温度值经外部键盘输入后,通过AT89S52内部的增量式PID算法确定固态继电器的状态,实现对升温和降温电路的驱动,最终达到目标温度并保持恒定。同时液晶显示屏能够实时显示当前实际温度值、目标温度值以及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实现全量程范围内(10~80℃)自动升温、降温功能,在15 min内自动达到设定的目标温度值,测量误差保持在0.5℃以内。该系统满足现代工业控制领域智能、快速、高精度和人性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王元辉 《中国机械》2014,(12):271-272
国内外目前常规电除尘器几乎均采用振打清灰方式,粉尘易二次飞扬,传统电除尘器收集高比电阻粉尘易发生反电晕现象,严重影响除尘效率。转板电除尘器阳极板旋转,在灰斗附近由刮板直接将粉尘收集下来,清灰及时,无二次扬尘,不会发生反电晕现象。宝钢股份公司研究院试验室转板电除尘器取得了成功试验,根据其成功经验分析说明该除尘器的技术开发要点。  相似文献   

12.
 电气比例阀压力输出控制具有时变、非线性特点,常规PID控制方法很难适应其响应快速、控制精确高的要求,深入分析了电气比例阀结构与工作原理,建立了电气比例阀非线性数学模型。提出采用PID参数自适应整定的模糊PID控制策略,详细分析了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在软件MATLAB/Simulink中对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与仿真,并将控制效果与常规PID控制和模糊控制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算法能使比例阀压力输出控制具有更好的动静态特性和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转动极板技术用于600MW机组电除尘器提效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胡伟  张雄图 《机械工程师》2014,(11):246-248
采用转动极板电除尘技术对北仑电厂600 MW机组电除尘器进行了设计改造,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对电除尘器的前四电场内部部件进行重新设计和更换,将末电场改为转动极板电场。转动极板采用旋转刷的清灰方式,有效避免了常规电场的振打二次扬尘,提高了除尘效率,改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介绍了助力特性曲线的确定方法和模拟PID控制的基本原理.为便于ECU控制,通过离散法把模拟P1D控制转换为增量式PID控制方法,再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PID仿真模型来分析增量式PID控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作为车辆动力转向的新技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已经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助力控制是转向系统的基本控制策略并决定转向系统的助力性能。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跟踪性和稳定性为控制系统设计目标,应用专家PID原理对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进行开发研究,并结合虚拟样机技术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实,所设计的专家PID控制算法使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电动负载模拟器的信号跟踪精度和多余力矩抑制能力,在分析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电动负载模拟器系统的完整数学模型。针对电动负载模拟器中存在的力矩跟踪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前馈补偿和基于小波网络的PID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利用改进的前馈补偿法抑制多余力矩,基于小波网络的PID控制器可以在线调整PID参数补偿系统的非线性环节,提高系统动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复合控制器对多余力矩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跟踪精度满足要求,和传统PID控制相比,系统鲁棒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神经元微分先行PID控制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给出从微分先行PID算法派生出的神经元PID控制器,并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该控制器在电加热炉中的应用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神经元微分先行PID控制不但具有微分先行PID控制的优点而且还具有神经元自适应控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对模糊"PID参数整定的方法进行研究。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了一种模糊自整定PID参数控制策略,利用MATLAB软件对控制算法进行仿真。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所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算法将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的简便性、灵活性以及鲁棒性相结合,提高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9.
模糊PID控制器在电锅炉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锅炉已经成为供热采暧的主要设备.它的温度控制系统由于存在非线性、大滞后以及时变性等特点,常规的PID控制器很难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考虑到模糊控制能够对复杂的非线性、时变系统进行很好的控制。但却无法消除静态误差的特点.本文将模糊控制引入到常规PID控制中.提出了一种模糊PID参数自整定控制器。并且对电锅炉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抗扰动的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和常规PID控制器相比.所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改善了温度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离心除尘风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郭宏伟  葛仕福 《流体机械》2002,30(3):4-5,14
通过实验,研究了离心风机除尘的可行性,分析了影响离心风机除尘效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