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氢氧化钾醇标液配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配制氢氧化钾醇标液时,发现溶液有发黄变浑浊现象,本文对氢氧化钾醇标液浑浊和变黄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论述含水的氢氧化钾乙醇标液对酸值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固体燃料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以硬脂酸盐类为固化剂合成固体燃料的方法,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温度、固化剂类型、固化剂用量以及硬脂与氢氧化钠溶液的配比等诸因素对固体燃料的合成工艺和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固体燃料的最佳工艺条件和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3.
用工业级氯乙醇为原料,在弱碱溶液中直接合成乙二醇,再经精馏得纯乙二醇,本方法工艺简单,可缓解目前市场上乙二醇的紧缺状况。  相似文献   

4.
姜岚 《水处理技术》1998,24(1):35-38
本文报道了壳聚糖膜经无机盐溶液处理或聚阴离子复合后,其分离乙醇/水体系的涌透汽化性能。结果表明,上述两种处理方法均能提高壳聚糖膜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5.
比表面积简易测定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简易干燥器乙醇法测定多孔物质比表面积。叙述了测定比表面积的原理,仪器装置,溶液的配制,乙醇分了截面积的推测和干燥器乙醇法测比表面积的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6.
以自制的壳聚糖/聚丙烯腈透水复合膜,对乙醇水实行渗透汽化分离,分离因子可达140~2500,含水8.9%~34.6%(质)的溶液,透过液中含水高达93%~99.8%(质),渗透总通量为0.15~1.25kg/m ̄2·h。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量质量损失、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水玻璃溶液中滴加无水乙醇时溶液体系的变化规律。随无水乙醇的加入,溶液体系会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澄清的乙醇水溶液,下层为有流动性的硅酸钠胶体溶液;同时发现,要形成稳定的硅酸钠胶体溶液,滴加的乙醇量存在一临界值,当超过该临界值时,硅酸钠胶体溶液变成不流动的沉淀固体。提出一种机制来解释无水乙醇的作用: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结合拉近了硅酸钠胶粒之间的距离,这有助于排除多余的水,从而降低水玻璃溶液的干燥时间及干燥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亚硝酸钾生产工艺的研究,找到了一种在有机相中合成高纯亚硝酸钾的新工艺,即将试剂级氢氧化钾溶于一定量的无水乙醇中,搅拌下向该溶液中通入亚硝酸乙酯气体与该溶液反应后,放置一定的时间便得亚硝酸钾产品。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得到的亚硝酸钾产品纯度高,生产工艺比旧工艺环保。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7):1659-1662
以乙醇酸化学合成反应溶液为原料,综述了乙醇酸常见的几种提纯方法,对乙醇酸在有机合成、化学清洗、个人护理、医疗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最后对未来提纯的发展方向——电渗析提纯法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0.
袁彩彩  张萍  臧凯  章亚东 《应用化工》2019,(7):1659-1662
以乙醇酸化学合成反应溶液为原料,综述了乙醇酸常见的几种提纯方法,对乙醇酸在有机合成、化学清洗、个人护理、医疗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最后对未来提纯的发展方向——电渗析提纯法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吸附剂对低级醇类吸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盛旭  钱倚剑 《化学世界》1999,40(9):477-479
研制了壳聚糖固态吸附剂,并对乙醇的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室中用注射器挤压成型制备此类吸附剂是成功的。在相同溶液中,吸附剂用量不同时的试验结果表明,45min左右即可达到饱和吸附,且饱和吸附量随温度升高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稀溶液表面性能和浓溶液相行为的研究,探讨了乙醇对AEO9水溶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乙醇用量的增加,AEO9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增大,但cmc时的表面张力(γcmc)基本不变。三元相图中,在AEO9/乙醇一侧只有胶束溶液,没有液晶区出现;靠近AEO9/水一侧,随着AEO9含量的增加,由胶束溶液逐渐向六角相液晶和层状相液晶过渡。  相似文献   

13.
硝基苯电解还原制对氨基苯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镍为阴极,铅为阳极,乙醇作助溶剂,NH4Cl作支持电解质,在近中性的溶液中电解硝基苯制备苯基羟胺,然后将苯基羟胺经Bamberger重排制备对氨基苯酚。讨论了各种反应条件对对氨基苯酚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日本Ultrasound Brewery公司开发了一种从酒精稀溶液中分离乙醇和水的工艺,不采用传统的蒸发或蒸馏方法,乙醇纯度达99.5%。该公司在中试装置中验证了该方法,以10%~15%的酒精溶液为原料,可生产99.5%的乙醇600-700L/d。该技术将超声波与沸石吸附结合起来,其能耗约为蒸馏法的1/8,因此乙醇提纯的总成本预计是蒸馏法的1/3。  相似文献   

15.
醇类稀溶液的溶剂萃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醇类稀溶液的溶剂萃取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醇类稀溶液的萃取分离途径 ,并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30℃时氯化锂-乙醇-水三元体系的平衡溶解度及饱和溶液的折光率和密度,并且绘制了30℃时氯化锂-乙醇-水三元体系的相图。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溶液的折光率、密度和氯化锂的溶解度与液相中乙醇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并且计算了乙醇对氯化锂溶液的盐析率。该研究体系没有产生分层现象,固体为一水氯化锂。给出的氯化锂-乙醇-水三元体系的平衡数据,不仅为溶液化学提供了基础热力学数据,而且为氯化锂的分离纯化和萃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25℃时硫酸锂-乙醇-水三元体系的相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25 ℃时硫酸锂-乙醇-水三元体系的平衡溶解度及饱和溶液的折光率和密度,并且绘制了25 ℃时硫酸锂-乙醇-水三元体系相图.用多元线性回归程序对溶液的折光率、密度和硫酸锂的溶解度与液相中乙醇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并且计算了乙醇对硫酸锂溶液的盐析率.实验中体系没有产生分层现象,固体为一水合硫酸锂.给出的硫酸锂-乙醇-水三元体系的平衡数据,不仅为溶液化学提供了基础热力学数据,而且为硫酸锂的分离纯化和萃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乙醇作为反应介质,采用沉淀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铝粉体,研究反应介质对纳米氢氧化铝的影响.将硝酸铝溶液和氨水依次滴加到无水乙醇中,在60 ℃保温1 h得到纳米氢氧化铝粉体.用TEM,XRD和DSC-TG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与相应的水溶液沉淀得到的氢氧化铝做了对比.乙醇介质中反应得到的氢氧化铝粉体晶粒尺寸在50 nm以下,与水溶液中沉淀生成的氢氧化铝相比晶粒尺寸显著减小,热效应温度也略有降低.根据溶液沉淀理论对纳米氢氧化铝的形成机制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以乙醇为反应介质有利于获得晶粒尺寸较小的纳米氢氧化铝粉体.  相似文献   

19.
利用0.3mol/L草酸溶液作电解液,加入乙二醇作抗冻剂,在-10℃下通过两步阳极氧化法制备出高度有序的多孔阳极氧化铝;并对铝基的剥离工艺进行了改进,采用无毒无污染的乙醇在高温高压下剥离未反应的铝基片,避免了传统工艺中所用试剂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BHT结晶是以乙醇为溶剂,对不同浓度的乙醇,改变溶质与溶剂的物料配比,测定了BHT溶液的出晶点温度,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出晶点温度随BHT与乙醇配比的增大而降低;而在相同物料配比的条件下,乙醇浓度越低,出晶点温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