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江引水工程建成后,西江水源将全面置换广州市西北部石门、江村和西村水厂的原有水源.优质的西江水入穗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供水水质将得到全面提升.为确保西江水源置换管网水质安全,通过管网水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优化出厂水关键水质指标、建立立体化监测网络、强化管网保障措施和完善管网水质应急预案等,构建了西江水源置换管网水质保障体系,确保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水源置换(置换水量为242×104 m3/d)在复杂的供水管网中成功完成.  相似文献   

2.
西江原水相对于置换前西部水厂原水水质有着质的飞跃.如何防止置换期间和置换后,由于水质变化对管网环境造成冲击,导致管网水质恶化,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西江原水和西部原水进行腐蚀性指标分析,计算两种原水混合使用时的腐蚀情况,并通过小区管网水源置换试验,确定水源置换模式为一步置换;提出确保管网水质平稳置换的两大措施,即保持管网供水流态不变,并在置换过程中优化水厂内控指标,控制出厂水pH值在7.4~8.0,提高了水质的稳定性,也保护了供水管网.经过3个月的实践,西江原水置换后管网未出现大面积黄水浊水现象,管网水质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障西江水源置换后管网水质安全,根据西江水源置换后广州市西北部水厂和以北江为水源的南洲水厂出厂水水质相似的特点,在西村水厂供水范围内选择试验区域,通过阀门调整改为南洲水厂供水,实施水源置换生产性试验,开展水质变化规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阀门调整,管网水力条件发生改变,浊度瞬时升高,待水力条件稳定后浊度逐步下降。置换后试验区域内浊度保持稳定,余氯浓度和pH值提高,耗氧量下降,菌落总数先升高,2 d后下降并能满足水质标准的要求,管道沉积物稳定,生物膜附着稳固,试验区域水质稳定性和水质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结合广州市西北部江村、石门和西村水厂置换西江水源的实际情况,从水量调配、生产运行保障、原水切换操作和原水源应急设备管理等几个方面开展水厂水源置换工作,实现了原水源到西江水源的平稳过渡,确保了水源切换过程中水质安全.广州市西北部水厂置换西江水源,出厂水水质全面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和《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2005),从根本上提高了中心城区的供水水质.  相似文献   

5.
西江水源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强化水源水质的实时监测,选取了23个水质指标,建立了西江水源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采水单元、配水单元、分析单元和控制单元组成,详细介绍了各组成部分的基本情况,对城市水源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北方某市水源切换为黄河水源后管网的适应性等问题,采集了当地3处典型供水区域管段搭建管网模拟系统进行水源切换试验。地下水厂供水区域、地表水厂管网前端、地表水厂管网末梢等3处管段试验结果表明,历史水源水质、管道在供水管网中所处位置共同影响着管道中的溶解氧和消毒剂浓度,继而影响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地表水条件下形成的管垢相对较稳定,而地下水条件下所形成的管垢稳定性相对较差;同为地表水条件下的管垢,与处于供水管网末端的管段相比,处于前端的管段更为稳定。切换为黄河水源后,3处管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水",地表水区域管段适应期较短,地下水区域管段适应期较长。  相似文献   

7.
广西城市供水水源在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中呈流域分布的特点,水源的特征性指标与自然背景特征密切相关。通过对水源的特征性指标的全年表现和不同水系与流域的比较研究,发现不同水系和流域水源的水质特征有共同点也呈现差异性。全流域水质特征主要表现为西江水系同属于中性偏弱碱水质;各水系和流域的水硬度有明显的第次差别。研究结果表明以西江水系为主的地表水是广西城市供水理想的水源,水质特征对后续的水处理工艺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8.
刘丽英  阎立华  宋占龙 《山西建筑》2006,32(24):171-172
利用图论原理,根据管网水力计算结果,介绍了一种有关多水源管网供水分区的方法,并利用Visual Basic语言实现了管网供水分区的可视化显示,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管网水量调配和设计人员进行管网改造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天然气中低压管网在置换中的一些技术以及组织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以AOC评价管网水中异养菌的生长潜力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澳门管网水中异养菌二次生长和水质生物稳定性指标的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澳门管网水基本属于生物稳定的饮用水;(2)澳门管网沿途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和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物(BDOC)的变化不明显;(3)降水量和水温对于AOC的季节变化有很大影响,而原水水质、处理工艺和水温则对BDOC的季节变化有很大影响;(4)由于管网水中AOC和异养菌计数(HPC)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BDOC与HPC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故建设将AOC作为评价管网水中异养菌二次生长潜力的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水质预警系统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全面和实时掌握西江水源水质基本状况、变化趋势和规律,有效监控水源水质污染事故,强化水源水质监测和预警作用,以西江水源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为基础,在国内首次建成了具有三道防线(水源地取水口、鸦岗配水泵站和水厂入口)的水源水质预警系统,提高了对水源突发水质污染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对于保障广州市饮用水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重点介绍了西江水源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基本情况,包括水质指标选择、在线监测仪器配置、系统组成和基本特性,对城市水源水质预警系统的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护砌改善河道水质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生态混凝土球、4球联体及圆孔型砌块分别护砌开挖的1#~3#河道,并以采用“三面光”护砌的4#河道为对照,研究了生态护砌对水质的改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以黄浦江水为处理对象时,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d的条件下,对1#~3#河水的CODMn去除率分别为14.3%、12.7%、12.7%,对NH4^+-N的去除率〉55%,对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82.5%、70.2%、74.0%,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14.6%、12.5%、11.6%,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50.8%、34.9%、51.5%;对4#河水的CODMn、NH4^+-N、NO2^--N、TN、TP去除率分别为5.0%、8.9%、5.4%、4.1%、16.8%;生态护砌能有效降低河水的UV254值(降幅〉7.4%),而4#河水的UV254值则没有明显降低。由此可见,对河道采用生态护砌能有效改善水质,修复和完善河流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从取水口位置选择、水源水质、取水水量可靠性及取水影响等方面,开展了对西江引水工程水源的论证。通过对3个取水口位置进行比较,确定下陈村为工程取水口位置。西江水源水量丰沛,水质优良,工程取水水质和水量有保证,对西、北江各主要汊口分流比、水体纳污能力和下游咸潮的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染河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功能化大孔载体(FPUFS)与复合微生物菌剂B350应用于曝气生物滤池而构成固定化曝气生物滤池(G—BAF),并开展了处理受污染河水的中试研究。装置在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下连续运行了93d,至试验后期,当系统的HRT为2h时,对浊度、CODMn小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4%、55.6%、95.8%和71.5%,出水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环境扫描电镜(ESEM)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的分析结果表明:G—BAF中的载体表面附着了大量球菌、杆菌以及多种形态的原、后生动物,这增强了对氮、磷以及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5.
改进型人工快渗系统处理污染河水中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优化设计了人工快渗池的结构与滤料组成并进行了处理污染河水的中试.结果表明,该改进型人工快渗池对COD、SS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5%和90%以上.但是相比于传统的快渗池,改进型人工快渗池对COD、SS的去除效果并没有显著提高.饱水层的设置为反硝化菌提供了长期淹水的厌氧环境,使改进型人工快渗池对总氮的去除效果较传统快渗池提高了近20%.同时,在饱水层内填充萤石砂,也提高了系统对总磷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