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自主水下机器人(AUV)水下接触式充电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电磁耦合的非接触式水下充电方法。建立了基于松耦合变压器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电路模型,分析了电能传输效率的影响因素,实验测试了不同间隙介质和间隙距离对传输效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为了克服接触式模态测试方法中被测对象质量被改变以及敲击测试中随机因素造成的漏频问题,本文以非接触式电磁激振和激光拾振的方式应用Lab VIEW开发一套非接触式压缩机叶片模态测试系统。通过对该系统测得的实验结果与比利时LMS模态分析软件测得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系统可以更准确地测试出叶片的模态参数,针对文中的测试对象,最高测试频率达到11 000Hz。该系统基于稳态信号进行测试,理论上测得的结果更为准确,且具备操作简单、功能实用、无随机因素影响、可重复性强和无漏频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微机电系统(MEMS)动态应力的瞬态特性决定了传统的应力测试系统无法直接满足它的测试需要。介绍了一种依据高频调制原理设计实现的基于拉曼光谱仪的MEMS动态应力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光—机—电集成的MEMS测试系统。利用此测试系统对硅微谐振器支撑梁根部的单点进行了动态应力测试,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实验表明,此测试系统具有高精度、非接触式、无损伤等特点,能很好地满足MEMS动态应力测试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拉曼光谱仪的MEMS动态应力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机电系统(MEMS)动态应力的瞬态特性决定了传统的应力测试系统无法直接满足它的测试需要.介绍了一种依据高频调制原理设计实现的基于拉曼光谱仪的MEMS动态应力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光-机-电集成的MEMS测试系统.利用此测试系统时硅微谐振器支撑梁根部的单点进行了动态应力测试,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实验表明,此测试系统具有高精度、非接触式、无损伤等特点,能很好地满足MEMS动态应力测试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接触式的加速度脉冲激励法[1]、非接触式的电涡流位移法和声学测量法测试木工带锯条系统的固有频率.通过测试分析,得出这3种方法实测结果相近,以及受传感器附加质量等影响,其非接触式测量法比接触式数据准确等结论,并提出了优化国产带锯机设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水润滑轴承试验研究中,传统机械或液压等接触式加载方式存在振动、噪声、发热与摩擦磨损等问题,另外,监测系统特别是软件功能还不完善,影响轴系稳定运行与测试结果准确性。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非接触式电磁加载装置(电磁加载力大小及角度均可调节),并基于LabVIEW开发了水润滑轴承监测系统;应用该系统对水润滑橡胶轴承进行水膜压力测试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测试数据可靠,实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简谐振动测试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简谐振动测试系统的设计和结构组成,以及采用稳态正弦激振方法对悬臂梁动态特性进行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测量的方法,给出了臂梁的幅频特性测量结果。实验证实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测试需要,设计一种基于霍尔角度传感器的非接触式角位移测量系统。给出了测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总体设计,系统以MLX90316霍尔角度传感器为核心,对直接与操纵杆连接的旋转轴角位移进行实时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成本低,易改装,分辨率高,误差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采用非接触式电容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组合系统获取检测信号,利用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的计算机实现对塑料薄膜进行在线检测的工作原理,并对该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进行了详细地探讨。最后,给出了测试结果,证明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简谐振动测试系统的设计和结构组成,以及采用稳态正弦激振方法对悬臂梁动态特性进行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测量的方法,给出了悬臂梁的幅频特性测量结果.实验证实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陈华  罗锋  王宝瑞  程勇 《工具技术》2008,42(4):98-102
设计了一种基于Labwindows/CVI的动平衡测量系统。微弱振动信号幅值和相位的精确提取是动平衡测量系统的关键,该系统采用了同步整周期采样技术,利用虚拟仪器灵活的设计方法、强大的信号数据处理与运算能力,应用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修正采样数据求振动幅值、相关法求相位差的软件设计方法,保证采集信号的精度,简化硬件电路设计,降低了系统成本。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微弱振动信号的高精度测量,已在工程实践中应用于测量1Hz左右、质量大于300kg转子的动不平衡。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叶尖定时的非接触式旋转叶片异步振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叶尖定时原理设计一套旋转叶片振动实时检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光纤传感、数据采集、振动分析三个部分组成。光纤传感的核心是叶尖定时传感器和光电转换模块的设计,数据采集实现对转换后的脉冲数据进行高速采集、预处理和与计算机之间的高速通信,振动分析则由计算机软件进行实时处理并显示分析结果。整套系统在现场某大型压气机上进行了原理性验证,同时在高速模拟转子上通过了实时性验证,异步振动分析结果与应变片监测的数据完全吻合,保证了整套系统最终应用于压气机叶片振动的在线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3.
基于C8051F350型单片机的振动信号采集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一种在线监控振动信号采集装置进行了设计,建立了基于C8051F350型单片机的振动测量系统的结构,并对信号采集系统中CPU模块、采集模块、显示模块、通讯模块进行了分析.通过MATLAB对傅里叶变换(FFT)进行设计,对一些模拟信号进行了实测分析,实现了高精度模拟数据采集,可用于振动信号和各种电压信号的采集.该振动信号采集系统具有功能强大、成本低廉、高精度采集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LabVIEW的振动虚拟测试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动测试、信号处理以及振动分析是现代机械工业和机械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此我们设计了本振动虚拟测试系统。该系统由测振传感器PVDF(聚偏氟乙烯)和数据采集卡组成振动的数据采集系统。使用LabVIEW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实现对机械振动的测量方法。实验证明本系统取得良好的测试效果。  相似文献   

15.
研制的高速多通道、振动信号在线记录仪,可用于各种移动电子设备的振动监测,便于对电子设备因振动、冲击而导致失灵或失效的原因做出合理的分析,并有助于设备的改进设计。这对于电子设备及其隔振系统性能研究和改善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PLD和FIFO设计了基于DMA方式的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卡,提高了电路的集成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李顺利 《中国机械工程》2002,13(23):2013-2015
为了增大测试传感器输出的信噪比,提出硬支承外盘刚性转子新的动平衡测试方法。在精密离心机主轴轴线的某一平面内放置1个电容测微仪,测试主轴某个横截面某个圆周不同位置在轴向上的振动量。准静态时,改变轴承气压,测得静不平衡矢量,移动上下校正面上的平衡块消除静不平衡;在此基础上,测得偶不平衡矢量,移动上下校正面上的平衡块消除偶不平衡。应用计算机,从数据采集、处理到控制动平衡执行机构,实现了精密离心机现场动平衡。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高速运动测量装置进行校准,研制了一种闭环控制的高速运动测量机,该测量机可根据需要设定运动参数,按照正弦波和三角波速度曲线进行高速运动。高速运动测量机采用了花岗岩工作台和空气静压导轨技术,其高速驱动控制系统采用直线电机和PMAC运动控制卡,并以反射式钢带光栅作为位移检测和反馈控制传感器。采用铷原子钟作为控制数据采集的时间基准,通过精密时间间隔发生器同步控制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位移的高速数据采集。试验表明,采用正弦波和三角波速度曲线进行高速运动时,高速运动测量机在300mm行程的速度已分别达到5.3m/s和7.6m/s,最大位移跟随误差分别为-1.56~1.01mm和-1.41~2.23mm。该测量机可用于高速运动装置的校准测量。  相似文献   

18.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在精密离心机动平衡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精密离心机动平衡测试系统由主轴上下两个测试面上的4个电容测微仪、地脚上的1个测力传感器及光栅测角元件组成。5个传感器分别测得离心机在准静态及以某一平衡转速运转时的一次谐波,测得1个地脚测力传感器输出的支反力及计算出4个电容测微仪输出的振动矢量。根据4个电容测微仪及1个地脚测力传感器的输出进行对比,给出5个传感器中某一传感器发生故障的判据。应用冗余技术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使用计算机实现同步自动数据采集、处理及传感器故障报警。  相似文献   

19.
王志鹏  何闻  于梅  沈润杰 《机电工程》2011,28(6):693-697
针对超低频振动校准过程中测试时间长且效率较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个人计算机及虚拟仪器技术开发的超低频振动校准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由超低频标准振动台、功率放大器、激光测振仪、位移传感器、信号发生器、频比计数器、数据采集卡、计算机与测控软件等组成.通过线性逼近与逐步移频相结合的算法,精确控制振动台在超低频时迅速到达设定振...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多路容栅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并介绍了一种基于此系统的简洁方便的软件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