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针对310S不锈钢中厚板表面出现裂纹缺陷的问题,对其连铸坯进行了低倍组织检测及表面渗透检测,再对产生裂纹缺陷的热轧钢板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及金相检验。结果表明:热轧钢板明显分成再结晶和未再结晶区域,裂纹均位于再结晶区域;由于再结晶和未再结晶区域组织的变形抗力不同,在钢板轧制过程中,变形抗力弱的区域开始出现裂纹,并扩展到钢板表面,这是产生表面裂纹缺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22mm厚Q235B钢板表面裂纹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批规格为22 mm厚的Q235B钢板在表面质量检验过程中发现部分钢板表面存在纵向裂纹缺陷。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钢板表面裂纹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批钢板表面裂纹主要是由于其原始连铸板坯表面存在较深的裂纹缺陷,在后期轧制过程中被压扁、延伸,未轧合所致。  相似文献   

3.
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拉伸试验、热酸蚀检验、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Q355B钢板拉伸断口出现分层的原因.结果表明:Q355B钢板拉伸断口出现分层的主要原因是连铸坯厚度中心处存在缩孔、疏松、偏析和夹杂物缺陷,导致钢板产生中心裂纹,在拉伸试验过程中,裂纹处产生应力集中,随着变形量的不断增加,裂纹不...  相似文献   

4.
在预制有缺陷的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玻璃钢板缺陷表面覆盖碳纤维智能层,将玻璃钢板有缺陷一侧置于弯曲受拉面,对玻璃钢板进行单调弯曲破坏试验和等幅弯曲循环试验。结果表明:在单调弯曲破坏试验过程中,碳纤维智能层电阻的变化存在明显的拐点,该拐点即为玻璃钢板预制缺陷尖端发生开裂形成裂纹的瞬时,裂纹形成前,碳纤维智能层电阻随玻璃钢板表面缺陷张开值线性增加,裂纹形成后,碳纤维智能层电阻随玻璃钢板表面缺陷张开值不再线性变化,呈陡增趋势;在等幅弯曲循环试验过程中,碳纤维智能层电阻变化在玻璃钢板预制缺陷尖端开裂前表现为等幅循环,但开裂后表现为增幅循环;通过对比碳纤维智能层电阻在玻璃钢板预制缺陷尖端开裂前后的不同变化规律,可以实现对玻璃钢构件的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5.
钢板表面纵向裂纹的金相检验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铸轧制的钢板表面有沿轧制方向的裂纹。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宏、微观检验等方法对裂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裂纹中存在氧化物及其脱碳等缺陷,这说明连铸坯表面在轧制前已存在裂纹并在轧前加热中裂纹内发生氧化和脱碳,导致轧制后的钢板表面出现裂纹。  相似文献   

6.
针对南钢中厚板卷厂生产的S355J2钢板表面出现裂纹缺陷,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裂纹具有沿钢板纵向延伸且深度很小的规律性,裂纹产生的原因主要是Nb元素的碳氮化物表面偏聚所致,通过进行微钛处理成分设计并结合优化连铸工艺,可有效改善S355J2钢板表面裂纹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磁导率检测技术对宏观裂纹缺陷的检测能力,设计磁导率检测平台,建立磁导率检测裂纹的物理模型。以刻有人工裂纹的45~#钢板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的激励电压对检测信号的影响,分析传感器不同检测方向的信号特征,从正反两面对钢板裂纹进行试验研究。试验表明:磁导率检测方法完成对钢板表面和背面裂纹的检测;检测钢板背面时,该方法可以检测2.5 mm表面厚度下的裂纹,具有很高的信噪比。该研究成果可拓展磁导率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为钢板裂纹的正背面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分析了合金化热镀锌IF钢板表面的亮条纹缺陷。条纹部位与正常部位相比,镀层的表面形貌、截面特征以及侵蚀锌层后的钢板表面形貌均有不同。造成条纹的直接原因是钢板表面的微裂纹,而引起微裂纹的原因是Al2O3颗粒。  相似文献   

9.
采用宏、微观检验、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冷轧和镀锌钢板表面缺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夹层状和短细线状表面缺陷属于夹杂类缺陷,长细线状表面缺陷则源于板坯纵向裂纹。产生表面夹杂和裂纹缺陷的主要原因与钢液质量和连铸坯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弹用尾翼片淬火、回火后表面裂纹产生的原因。方法通过对存在裂纹的尾翼片进行金相检测、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检测、断口检测、力学性能检测,对尾翼片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确定了尾翼片裂纹的性质和产生原因。结论尾翼片裂纹为淬火裂纹;尾翼片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原材料钢板剪尾翼片条料过程中,在条料的表面产生了冷变形开裂缺陷,出现了较深的线状缺口,导致淬火热处理时产生了严重的应力集中,诱发了裂纹的萌生,同时,原材料钢板中存在的魏氏组织和硫化物夹杂等材质缺陷,也对促进了淬火裂纹的萌生。  相似文献   

11.
Q345B中厚钢板分层缺陷的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345B中厚钢板在拉伸试验后断口出现分层现象,选择分层缺陷严重的部位,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对其显微组织、缺陷形态和微区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Q345B钢板拉伸试样分层的主要原因是元素偏析;连铸时,硫、锰、铌和钛等元素在钢带心部偏析形成了硫化锰、碳化铌和碳化钛等夹杂物;轧制过程中,这些夹杂物使心部组织变形成条状或带状组织,从而引起了钢板的分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金属板结构微观缺陷难以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气耦合超声斜入射非线性微观缺陷的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分别对垂直入射钢板与斜入射钢板时的透射率进行对比,并对3 mm厚钢板进行不同入射角的透射率对比试验。试验证明在斜入射条件下,超声波在钢板中因发生模态转换导致透射率增大。其次,利用空气耦合激励斜入射方法,对3 mm厚的钢板进行空气耦合超声非线性检测试验,其结果表明在入射角为5°时检测信号幅值提高24%,得到最大二阶非线性系数,此时透射率达到最大。因此,空气耦合超声非线性对钢板的检测不仅具备可行性,且在斜入射时可明显提高其检测效果,给检测金属板结构微观缺陷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316L-16MnR复合板不锈钢侧晶间腐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B/T4334.5—2000标准方法对不锈钢-低合金钢复合板进行晶间腐蚀试验,对不锈钢侧产生裂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不锈钢板与低合金钢板的结合面上存在着不可抗拒的碳迁移现象,致使不锈钢板侧过渡区内的奥氏体晶界上聚集着大量的网状碳化物,从而造成晶界上的缺陷,使其在经过硫酸.硫酸铜溶液的腐蚀后,进行弯曲时产生了大量的晶间腐蚀裂纹。  相似文献   

14.
A32/A36船板钢在拉伸试验后出现了分层缺陷。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分层缺陷严重的部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层缺陷主要与铸坯中存在元素偏析形成的铌、钛碳化物和硫化物夹杂有关。提出了改进冶炼和轧制工艺等相关措施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使废品率由12%降低到5%。  相似文献   

15.
刘素贞  刘亚洲  张闯  金亮 《声学技术》2017,36(2):140-146
水平剪切(Shear Horizontal,SH)导波在传播的过程中有对称模式和反对称模式,其相速度和群速度主要取决于试件的厚度和频率之积(频厚积)。利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钢板缺陷的3-D模型,仿真分析了SH0导波在钢板中的传播特性。仿真结果表明SH波在传播过程中很少发生波束方向的改变,无频散和模式转换,信噪比高。利用电磁超声方法激励SH波,对钢板中的裂纹和焊缝缺陷进行了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及可行性,为超声导波在板材缺陷检测中的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304不锈钢冷轧2B板表面出现的白色短擦缺陷,对该缺陷进行电镜分析,明确其微观形貌和主要成分,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中间坯厚度优化、精轧轧制速度优化、精轧各机架负荷优化调整和轧辊辊面温度优化调整的有效实施,冷轧2B板白色短擦缺陷得到有效控制,缺陷发生率由原来的2.58%降低至0.13%。   相似文献   

17.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made of the effect of Zr/N ratio on precipitates and resulta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two Zr-bearing HSLA steel plates by means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EDS). It is shown that the strength of steel plate with hypo-Zr/N ratio i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hyper-Zr/N ratio steel plate, whereas the impact toughness of steel plate is greatly improved by reducing the Zr/N ratio below stoichiometric ratio. The precipitates in both Zr-containing steel plates are identified to be mainly of nano-sized cuboidal ZrN nitrides, being approximately 25 and 100 nm in hypo- and hyper-Zr/N ratio steel plates, respectively. Prolonged heat treatment at high temperature of 1350 °C for 1 min indicates that the ZrN nanoparticles have a strong resistance to coarsening. Also, the precipitation kinetics of ZrN nanoparticles in both steel plates are calculated and comparatively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Dutta's model.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元宝梁冲压开裂问题,用OM和SEM等仪器与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600 MPa级元宝梁用钢冲压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00 MPa级元宝梁用钢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与冷弯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金相组织为准多边形铁素体与少量珠光体的混合组织,不存在带状组织;开裂件断口形貌呈现出明显鱼骨状形貌,钢板中心分层,两侧分布起源于中心分层并沿同一方向扩展的三角形台阶状断口,不同形貌断口均属于韧性断裂,而断口整体形貌显示材料在断裂前没有发生缩颈过程.利用ABAQUS软件对"先冲压再压边工艺"与"先压边再冲压工艺"两种工况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先冲压再压边工艺边部应力集中更严重,边部节点应力超过了材料抗拉强度从而导致撕裂现象的发生;由"先冲压再压边工艺"改为"先压边再冲压工艺"后元宝梁冲压开裂率由50%降至0,材料边部变形均匀,未见缩颈与开裂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9.
含铜热轧钢板表面缺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了含铜(0.025-0.28%Cu)热轧钢板表面月牙状、疤块状缺陷与铜富集相之间的关系,对钢板缺陷样品和相应的铸坯样品进行了一系列检验分析和相关热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这类缺陷属折叠型缺陷,与局部表面的元素富集无关。  相似文献   

20.
A commercially pure titanium plate was lap joined to a structural steel plate via friction stir welding, and the microstructures at the lap joint interface were intensively examined by means of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analysi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wirling-like macro- and micro-intermixing zones of titanium and steel are formed along the interface, where tiny Fe-Ti intermetallic particles are dispersed and mixed with β titanium in layers. The lap joint has high shear tensile strength, which is supposed to result from the dispersion of tiny Fe-Ti intermetallic particles and the formation of β titanium at the joint interf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