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的核心内容,这一思想的形成不仅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石,也有着深厚的历史逻辑与鲜明的实践逻辑,它是新时期我国贫困治理理论的重大创新,它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完善了中国原有的贫困治理体系,推动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精准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科学方法。它是遵循认识规律、把握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是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思维方法,是崇尚人民主体、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思维,它体现时代性,强调针对性,尊重差异性,突出实效性,反映科学性。其内蕴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质量度辩证统一原理与质量互变规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唯物史观原则。习近平精准思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洪标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
扶贫是习近平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习近平在县、市、省、中央工作过程中,一直致力于贫困地区的扶贫实践,并对贫困地区如何摆脱贫困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总结和借鉴扶贫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精准扶贫思想.分析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形成的主客观条件,指出主观条件有: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勤政为民的公仆情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注重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客观条件有:7年梁家河农村插队的知青岁月;县、市、省、中央丰富的工作经历;对已有中国扶贫经验的总结与借鉴;对现阶段我国贫困地区现状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5.
商坤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1):61-63
全面脱贫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制定的战略目标,教育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有助于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脱贫攻坚的推进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文化知识传授、技术技能培养和就业服务推荐”一体化的精准扶贫体系,实现脱贫一人,助力一户、一村、一区域脱贫的攻坚目标。基于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中的独特优势,高职院校主管部门应借鉴供给侧改革的理念,指导高职院校以内涵建设为核心,通过招生制度改革、专业建设等途径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从根本上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6.
张军果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4,(1):9-13
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阐述了军民融合发展思想形成历史过程的基础上,从3个视角分析了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并给出了这一思想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班凡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21,35(4):63-68
英雄是中华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习近平英雄情怀的形成来源于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影响、中华民族英雄事迹的感染、家庭成长环境的熏陶与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其内涵主要包括厘定与推崇英雄、敬畏与缅怀英雄、关爱与褒奖英雄、学习与捍卫英雄四个方面.习近平英雄情怀蕴含的重要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有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引领社... 相似文献
9.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69-7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针对妇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和新论断,突出表现在对妇女发展地位和作用的概括总结、妇女工作目标和内容的谋划布局、妇联组织领导和建设的任务要求等方面,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和引领国内外妇女运动做出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作为其逻辑起点,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它在习近平的个人成长过程中孕育、发展、成熟,通过不断自我实现,最终成为世界最大执政党的国家意志,成为中华民族在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雄壮的乐章,它连接习近平和一个伟大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个有机的整... 相似文献
11.
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对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精神实质意义重大。从历史与逻辑相结合辩证角度,梳理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形成发展的理论渊源和实践依据,有助于揭示其根本立场和时代课题、哲学基础和科学内涵,全方位阐释其内在逻辑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构建人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必然诉求,也是毛泽东国家安全思想在当今中国传承与创新。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全面把握这一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核心要义,对于我们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切实做好中国面临的社会治理工作乃至深化毛泽东国家安全思想的认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冯利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由于地理环境的高度封闭性、空间的集聚性、贫困人口的集中性、致贫成因的多样性等特征,连片特困区域成为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难点问题.着力探讨连片特困区域的成因,分析连片特困区域贫困现状严峻、贫困治理跨区域合作协调难以实现、扶贫开发与环境保护两难突出等问题,从精准识别片区、绿色生态发展、跨区域协调和制度建立健全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19.
“互联网+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是我国扶贫工作机制的又一伟大创新。推进“互联网+精准扶贫”,不仅
需要信息基础设施作支撑,还需要扶贫对象的自发参与,更需要政策落实作保障。基于对咸阳、天水、嘉峪关周
边农村地区的调查,部分地区存在信息基础设施很不完善、贫困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政策执行力不够等问题,
需要推进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加大基础信息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针对村干部和贫困人口的普惠教育,以加
大教育扶贫的普及力度;健全村民自治法律体系,以补充村级干部群体的“鲜血”。 相似文献
20.
黄涛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通过对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认定机制、提升资助管理水平、创新工作方式、树立资助育人同步发展理念等策略路径,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