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扩张造成秦岭北麓生态交错带环境发生显著退化,如何针对生态交错带特征开展区域生态修复,成为亟待研究的规划技术问题。文章借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一般方法,结合秦岭北麓人工自然交错带、山地平原过渡带的生态特殊性分析,选择西安市鄠邑区为对象开展研究,提出适宜人工自然交错带的景观格局分析4步骤,包括:生态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生态廊道识别、交错带景观资源整合,并基于此提出了秦岭北麓生态交错带修复的基本思路与分区策略。  相似文献   

2.
宁杨 《城市建筑》2014,(26):205-206
我国秦岭北麓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秦岭北麓面临着发展与保护发展问题。本文以生态保护为大背景,以相关城镇为抓手,对职能转型驱动下秦岭北麓生态小城镇空间相关因素做了简单的研究与分析,旨在为秦岭北麓集约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秦岭北麓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秦岭北麓面临着发展与保护发展问题。本文以生态保护为大背景,以相关城镇为抓手,对职能转型驱动下秦岭北麓生态小城镇空间相关因素做了简单的研究与分析,旨在为秦岭北麓集约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汝军红 《华中建筑》2007,25(1):73-76
住居生态化是21世纪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求,以适应性生态思想为指导的村镇建筑设计是实现村镇生态化的基本操作手段.该文在调查辽宁东部寒冷地区满族民居建造技术的基础上,阐述满族民居地域性营造技术的历史形成、发展和在当代的适应性演变.其目的是建构与当代住居生态要求相适应的适应性营造技术体系,使其成为一种村镇建筑生态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以满足当代人对舒适、健康和安全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赵燕伶  谢涛  荣豪  郝旋捷  杨张瑜  李宁 《矿产勘查》2023,14(9):1740-1748
为全面掌握秦岭北麓建设用地分布情况及转化机制,促进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秦岭北麓建设用地作为研究对象,以2019—2021年的高分一号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通过建立样本库,选取实验区,采用FCN(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 全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对实验区和秦岭北麓全区多时序影像进行智能提取,实现秦岭北麓建设用地变化监测。从对建设用地图斑分布情况、变化趋势以及变更因素的分析来看,秦岭北麓12个季度建设用地面积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建设用地转入类型以其他用地和耕地为主,转出则以其他用地为主。通过有效掌握秦岭北麓建设用地变更机制,对提升国土综合监管及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秦岭北麓关中段的潺潺流水孕育出了宝鸡市、西安市、渭南市三座城市悠久的水文明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分布着成百上千个村庄、单位和数以千万计的人口,但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加剧、城市扩张、旅游需求增大、农业需求增加等原因,秦岭北麓的水量、水质日益受到威胁,由此也引发了城市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在分析了秦岭北麓相关水生态问题原因的基础上,给出生态修复策略:构建秦岭北麓河流管控体系。即在对秦岭北麓"72峪"和"35条入渭河流"调研的基础上,从面状层面保护秦岭水源涵养地,线状层面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并针对可开发利用的河段给出生态开发策略,尽可能减少水流在运输过程中的流失,以通过该体系达到关中城市群生态复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习近平同志的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指导,以"创新、协调、绿色"为核心,以秦岭北麓翠花山下生态文明校园建设为基础,在"互联网+"的新媒体运营环境下,提出了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思路——"一心一行",以新为由谋创新;"一意一行",以谐为由谋协调;"一引一行",以环为由谋绿色。旨在为生态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支撑,为保护秦岭、建设美丽陕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西安地区“泾渭水系”生态廊道建构理念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定青  曹象明  张崇 《中国园林》2012,28(6):113-117
泾渭水系形成西安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构架,在历代城镇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当代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河流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极大制约了城镇可持续发展。从优化区域景观格局、促进城镇生态化建设出发,提出依托泾渭水系建构生态廊道的理念,分析了泾渭水系生态廊道的基本特征及内涵,提出其建构原则,从宏观、中观及微观3个层面论述了廊道系统结构的建构方法,并对典型廊道功能与结构进行了具体解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秦岭北麓沿线为研究区位,以建筑风格为研究角度。在对秦岭北麓区位特殊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自然环境和建筑风格的关系,并从气候特征、地貌水系、文化影响三个方面探讨了秦岭北麓自然环境对其沿线建筑风格的影响,最后以西安院子作为案例,加以分析说明。希望在对秦岭北麓特殊区位下的建筑风格探讨的同时,达到建筑风格与环境和谐发展下的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宁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编制了一系列规划指导村镇建设,本文基于宁夏村镇发展的地理环境、村镇布局、人口规模特点,从城市总体规划的横向体系和村镇规划的纵向体系探索宁夏村镇规划编制的"多规合一",即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规划的横向体系和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村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等规划的纵向体系,探讨村镇规划层面各项规划的协调性,旨在增强村镇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杨柳  张定青 《华中建筑》2010,28(1):108-113
陕西关中地区城镇的形成与发展自古以来与渭河水系密切关联。该文以关中地区滨河小城镇为研究对象,结合本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环境特点,从城镇布局与河流水系的空间形态关系入手,对滨河小城镇进行类型化分析;针对当前城镇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盲目建设及缺少生态理念指导等现实问题,提出城镇与河流协调发展的理念,探索不同类型滨河小城镇生态化发展的空间格局模式及相应策略,促进城镇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对村镇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结构单一、环境质量差、公共设施少、科技含量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规划环境、传统地域性、生态平衡、住宅设计等角度提出了村镇建设的建议,以加快村镇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张定青  胡欣  周若祁 《华中建筑》2008,26(10):219-224
论文以关中地区渭河南岸小城镇为对象,对城——河关系进行综合研究,揭示其互动关系及内在规律;在城镇结合河流生态化建设的理念指导下,提出城镇生态建设对策,对河流地区进行整体规划与控制,根据城河关系对不同类型城镇发展予以引导,协调城镇与河流水系之间的关系,促进城镇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我国低碳生态城镇实践过分依赖“高技术、高投入”而难以实施的问题,结合西北地区乡镇发展的现实困境,本文提出西北地区乡镇低碳生态的理想路径为:探索一条具有地域适宜性的”低技术”策略,进而通过对西北地区乡镇碳排放特征的分析,提出加强对乡镇建设性碳排放的控制是西北地区乡镇实现低碳生态目标的关键。最后结合西北地区乡镇的地域特质,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地域生态建筑与现代生土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基础,提出:本土营造是降低乡镇建设性碳排放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其在规划与管理中的推广、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泾渭水系构成西安都市圈自然地理的基本构架,与城镇发展建设存在密切关联;当代城镇的盲目发展和破坏性建设加剧了水系生态的退化,极大地制约着城镇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寻求城镇发展与河流生态保护相协调的规划策略与方法,提出建构泾渭水系生态廊道的理念,从不同尺度解析了廊道结构与建构方法;在此基础上,优化都市圈景观格局,形成城乡协调的都市圈城镇发展整体格局;结合河流地区生态规划引导各类城镇发展方向,依托河流生态廊道完善城镇规划布局,促进城河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16.
吴媛媛 《城市建筑》2014,(9):292-292
目前的乡镇规划由于受到经济、功能等因素的约束,而忽略其环境建设和生态景观的塑造。河谷型乡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及自然环境,为乡镇景观的营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此,笔者提出适宜地域性的乡镇景观营造策略,建设宜人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7.
路阳 《城市建筑》2013,(22):39-39
在全社会都倡导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的大环境下,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也必须向生态型方向转移。本文阐述了生态小城镇规划建设内涵和要求,并对构建生态小城镇的思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精神受传统哲学思想支配,体现了传统哲学观念和生态观念的有机联系和统一。本文从阐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基本哲学观念着手,分析了湖南传统民居在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建造技术、建筑装饰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特点。揭示了湖南传统民居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中隐含的中国古代基本的哲学观念和朴素的生态精神。最后指出了传统民居的生态环境在当今和谐社会宜居社区的规划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霞  焦金玲 《华中建筑》2013,(12):69-73
面对当前新型城镇化的大课题与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城镇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地域特征与发展困境的基础上,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城乡统筹、解决民生的目标出发,探讨休闲规划引领城镇化的发展新模式:并提出先策划后规划策略、场域诠释策略、生态建设策略、产业融合策略、落地指导策略五大发展新策略;同时结合新疆木华黎镇休闲区发展规划案例加以阐释,为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