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天津某再生水厂在混凝沉淀预处理系统中通过加氯以控制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然而,加氯量不仅直接影响到水厂运行成本,而且对于混凝沉淀处理效果及后续微滤膜污染情况也有一定影响。采用混凝沉淀/微滤中试系统,在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为12 mg/L条件下,研究了加氯量对混凝沉淀处理效果及微滤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氯化强化了混凝沉淀/微滤系统对色度、浊度、总磷、氨氮、COD、UV254的去除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膜污染。试验最终确定最佳加氯量为5 mg/L,这对再生水厂实际生产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能够减少水厂运行成本,延长微滤膜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混凝沉淀/PAC吸附/超滤工艺处理引黄水库冬季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混凝沉淀/粉末活性炭吸附/超滤工艺(简称PAC-UF工艺)处理黄河下游引黄水库冬季原水,中试结果表明:当处理冬季低温低浊水时,聚合氯化铝的最佳投量为6 mg/L,粉末活性炭的最佳投量为20 mg/L;PAC-UF工艺可以将出水的浊度控制在0.1 NTU以下,去除率达98%以上;投加20 mg/L的粉末活性炭能使混凝沉淀/UF工艺对COD_(Mn)和UV_(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12%和15%;同时,投加粉末活性炭还能够缓解超滤膜的不可逆污染,但缓解的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行设计的混凝沉淀/微滤一体化装置对长江(重庆段)原水进行净水处理,比较了不同混凝剂投加量下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PAC)的适宜投加量范围为25~30mg/L;在增加PAC投量(30~40mg/L)的强化混凝条件下连续运行,对浊度、氨氮、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100%、(55%~64%)、(40、6%~50.7%)、(67%~74.6%)。在连续运行的前12个周期内,微滤膜的过滤性能缓慢下降,J/J0降低到95.8%,此后膜过滤性能保持稳定。混凝沉淀/微滤工艺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适宜处理长江(重庆段)原水。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合肥市居民饮用水的水质,根据本地原水的水质特征,我们设计和制作一套中试水处理装置,主要由常规水处理工艺和微涡强化混凝工艺构成。设计的常规水处理工艺包括机械混凝、斜管沉淀和石英砂过滤。设计的强化混凝工艺主要包括改造常规机械搅拌桨板和增设管道网格反应器两方面。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工艺,强化混凝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形成矾花密实易沉降,能减轻滤池负担并且反应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5.
将沉淀/气浮串联工艺应用到给水厂的升级改造中,并在淮河流域某水厂建成了处理能力为2×104m3/d的示范工程。对微污染期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测定,除常规指标外,还分析了原水以及沉淀、气浮出水中颗粒物粒径分布及对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物的去除特性。研究表明,当水厂原水处于微污染期时,沉淀/气浮强化常规处理工艺能有效削减污染物,并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保障后续臭氧高级氧化工艺和生物活性炭滤池的正常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江西某油脂有限公司的生产废水和冲洗废水采用混凝气浮/UASB/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采用隔油+混凝气浮进行预处理,油脂去除率高且稳定;以UASB和生物接触氧化为主体工艺,污泥浓度高,处理效果好。稳定运行后,出水COD为89 mg/L,BOD_5为19mg/L,SS为69 mg/L,动植物油为10 mg/L,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针对珠海市供水主要是以微污染水库水为原水的特征。采用以"聚合氯化铝铁(PAFC)与聚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HCA)"联用的强化混凝方法,通过小试试验和中试试验对其强化混凝效果进行研究,考察了PAFC与HCA联用在饮用水常规处理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常规水处理工艺中,PAFC与HCA联用的强化混凝方法的对浊度去除效果良好,其明显优于单独投加PAFC;将PAFC先于HCA投加,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中试装置中沉淀池出水的浊度去除率为88.48%。  相似文献   

8.
超滤在饮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还存在流程长和净水功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导致运行费难以降低,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为此,通过构建直接超滤、微絮凝/超滤和混凝/沉淀/超滤三种短流程超滤工艺,并结合低通量运行技术进行中试研究,考察了各工艺的除污效能和运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短流程工艺对东江源水均能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其中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好,微絮凝/超滤和混凝/沉淀/超滤能够稳定去除氨氮,而直接超滤则受到运行阶段的影响,三者在去除浊度上无明显差异;直接超滤和微絮凝/超滤工艺在低通量下运行时,污染缓慢且未见不可逆污染,但直接超滤工艺受原水水质影响较大,混凝/沉淀/超滤工艺能够在较高通量下低污染运行,但污染的可逆性较差,且投药量控制不佳时会导致污染速率显著增加;腐殖酸、富里酸和蛋白质类有机物均会引起膜的不可逆污染。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和混凝/沉淀/砂滤/超滤工艺处理滦河原水,考察了两种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并对其中的超滤技术进行经济评价,以期为传统给水厂的改造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超滤在两种组合工艺中都表现出良好的处理效能,对浊度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对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去除率高达100%,但混凝/沉淀/砂滤/超滤组合工艺的出水水质比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的要好且更稳定;另外,超滤与混凝/沉淀/砂滤工艺组合时的运行费用比与混凝/沉淀工艺组合时要低。在对给水厂进行改造时,可通过综合比较来决定是否保留或采用砂滤工艺。  相似文献   

10.
混凝气浮/UASB/一体化氧化沟处理淀粉生产废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混凝气浮/UASB/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处理玉米淀粉生产废水,介绍了工程设计、调试和实际运行情况.实践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出水COD平均值为65.5 mg/L,BOD5平均值为19.1 mg/L,SS平均值为53.7 mg/L),高效节能.  相似文献   

11.
混凝-超滤工艺处理滦河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混凝—超滤工艺进行了处理滦河水的中试研究,考察了混凝剂投量和混凝反应时间对膜出水水质及跨膜压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氯化铁投量为6 mg/L、混凝反应时间为7.5min时,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对CODMn的去除率为48.7%,膜出水的CODMn〈2.0 mg/L,浊度〈0.1 NTU;此时的跨膜压差相对较小且随运行时间增长缓慢。在高温、高藻期,预氯化有助于提高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并可减缓膜污染;EFM清洗方式可使膜系统长时间在较低的跨膜压差下运行,是延缓膜污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粉末活性炭—混凝—超滤联用处理含藻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考察了直接超滤、混凝-超滤、粉末活性炭(PAC)-超滤和PAC-混凝-超滤四种工艺对含藻水的处理效果及超滤膜的运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工艺对浊度、藻类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中均未检出藻类,且浊度均低于0.2NTU;PAC-混凝-超滤联合处理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好,对UV254和TO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32.99%和46.72%,且该工艺能有效缓解超滤膜直接过滤所产生的膜通量迅速下降及反冲洗后难以恢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臭氧/高锰酸盐预氧化助凝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提出了高锰酸盐强化臭氧氧化助凝技术,并分析了复合氧化助凝效果的各种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氧化比单独臭氧氧化更有利于对浊度的去除。复合氧化的投加顺序是先投加高锰酸盐后投加臭氧,较佳的剂量配比是高锰酸盐0.4mg/L与臭氧1.0mg/L。复合氧化除浊的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复合氧化可适应更大的G值变化范围;助凝效果受原水水质的影响,原水硬度为160mgCaCO3/L时助凝效果最佳,原水TOC浓度为3mg/L时对混凝的影响最小;低温有助于复合氧化助凝;复合氧化受pH值影响较小,可以适应较大范围的pH值变化。与臭氧氧化相比,复合氧化更能适应水力和水质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天津芥园水厂DAF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对因原水藻类含量升高而导致出水水质下降的问题,天津芥园水厂对原常规工艺进行了改造,采用溶气气浮(DAF)工艺除藻.详细介绍了溶气气浮系统、喷淋系统、排渣系统的设计特点及相关工艺参数.实践表明,改造工艺运行效果明显,出水水质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某再生水厂混凝/沉淀/过滤工艺的处理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某再生水厂的供水能力为10×104m3/d,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原水为城市污水厂的二级处理出水.结合实际运行数据,分析了该工艺及其各单元对几种主要指标的去除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该工艺对COD、SS、TP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TN、BOD5的去除率较低,对此可在前端增加曝气生物滤池等单元加以解决.该研究对于污水再生处理工艺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微滤工艺处理黄浦江源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微滤工艺对黄浦江微污染源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的出水浊度〈0.1 NTU,对铁的去除率〉97%,对CODMMn、UV254、TOC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可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的要求。MnO2及其中间产物被膜截留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采用草酸和次氯酸钠进行膜清洗可使膜通量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7.
微砂强化混凝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库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鹊山水库水低浊、微污染和高藻的水质特点,采用微砂强化混凝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微砂强化混凝的效果优于常规混凝,可使沉淀出水水质得到显著提高。当微砂、FeCl3及PAM的投量分别为1000、30、0.5mg/L时,沉淀出水浊度〈0.78NTU,色度〈2倍,对藻类、TOC、CODMn、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2.6%、85.6%、67.8%和68.8%以上,该方法为处理该水库水的工艺选择提供了泰者。  相似文献   

18.
预氯化对混凝/超滤工艺处理滦河高藻原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混凝/超滤中试系统处理高藻期滦河水,为了克服藻类对超滤膜系统的影响,采用预氯化措施,考察了其对中试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效氯投量为2 mg/L、混凝剂氯化铁投量为4 mg/L的条件下,预氯化/混凝/超滤工艺对COD_(Mn)和UV_(254)的去除率分别为51.6%和19.6%;预氯化在提高中试系统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减缓膜污染,且膜出水中的消毒副产物和微囊藻毒素浓度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限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管道混凝/超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回用水,考察了其处理效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FeCl_3的混凝效果优于PAC的;组合工艺对COD_(Mn)和UV_(254)的去除率均随混凝剂FeCl_3的投量及混凝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回用水的最佳工况:膜通量为64L/(m~2·h)、混凝剂FeCl3投量为7 mg/L、混凝时间为100 S,此时对浊度、COD_(Mn)和UV_(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4.1%、28.6%和52.4%.  相似文献   

20.
BAF用作混凝沉淀工艺预处理单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处理有机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河流原水时.出水水质难以令人满意,且混凝剂投量较高。为此,考察了曝气生物滤池(BAF)作为混凝、沉淀工艺预处理单元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投药量相同的情况下,BAF-混凝沉淀工艺出水的浊度和CODMn比单独混凝沉淀工艺低得多;由于BAF能导致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成分(或性质)发生改变,因而提高了混凝沉淀工段的除污效果;组合工艺对CODMn的去除率〉70%,并有效降低了混凝剂的投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