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优质的移动通信网络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基本要求。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数据业务需求在不断增加,对4G网络深度优化也成为运营商网络建设的重点工作,其主要的内容是对4G网络覆盖范围和覆盖深度以及4G网络覆盖的质量进行有效提升发展,这也是当前中国移动4G无线网络建设中比较关键的内容。中国移动LTE网络MR弱覆盖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移动网络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因此要对其加以分析和处理,不断进行优化处理,才能提高用户感知。  相似文献   

2.
LTE FDD900M和LTE FDD1800M作为数据深度覆盖层和业务容量层,能有效提升数据业务和VoLTE业务深度覆盖能力,确保热点区域业务感知,且LTE FDD1800M作为5G基站的锚点站,在5G非独立组网模式中承载控制面信息,是通信建设领域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网络发展背景、LTE FDD网络技术特点及性能、LTE FDD的网络实施效果三个方面对LTE FDD网络的融合部署展开分析,旨在为4G LTE FDD的融合发展提供相关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室内4G数据业务的增长,室内分布系统深度覆盖逐步成为运营商网络建设的重点。为了提高LTE的网络覆盖可靠性和稳定性,文章结合LTE关键技术,从LTE的覆盖性能和容量性能两个关键指标及建设成本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适合不同场景的建设策略,为LTE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深度覆盖在3G网络运营期间就已经深受各大运营商的重视,目前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改造,各种高楼小区、国际大厦、商场以及别墅群的建设日新月异;各类交通实施,如高速、高铁、地铁、动车的建设层出不穷,这些都对移动网络无线信号的深度覆盖和优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中国电信LTE建设采用1800MHz和2100MHz频段共站址的方式进行基站建设,由于采用高频段组网,LTE FDD无线网络的深度覆盖问题将成为提升网络质量的首要问题。LTE FDD与CDMA2000在工作频率、边缘速率、链路预算、最大覆盖半径等存在较大差异,导致LTE在一些场景中覆盖受限,室外宏站的覆盖远远无法解决新场景下的无线网络的深度覆盖,必须引入深度覆盖手段进行优化解决的的覆盖,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进行精细化覆盖。文章首先分析LTE与3G网络覆盖差异,其次探讨在多场景下LTE无线网络覆盖如何利用深度技术解决不同场景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LTE网络的发展和日趋成熟,城区道路测试覆盖率已达到良好的水平,但4G覆盖仍很薄弱,中国电信VoLTE商用面临巨大挑战,成为目前发展精品网的关键。深度覆盖从发现到解决均存在很大困难,尤其在问题挖掘发现环节,按照传统测试/投诉等被动模式,区域挖掘比较局限,深度覆盖问题解决周期长,不利于精品4G网络的快速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频多模建网已然成为一种新趋势,在LTE网络快速大规模的广覆盖建设后,城区内LTE基站密度与2G数量持平。由于制式与频谱资源[1]上的差异,导致LTE覆盖效果与2G网络水平差距大,微基站作为LTE网络中一种重要"补盲增容"的有效手段,正成为解决LTE网络在覆盖上、容量上与速率上等瓶颈难题的关键措施。文章主要对微基站在规划组网、工程建设与深度覆盖等方面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移动LTE网络是为了充分满足移动数据业务需求,弥补2G/3G网络数据速率较低的不足,提升中国移动品牌竞争力,也是为了与世界通信发展、中国信息化发展相适应而进行了网络建设,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因LTE本身频率的缺陷,将严重影响到网络的深度覆盖,不同场景覆盖的解决方案将不同。要利用现有频率,利用不同的建设策略及网络结构的调整,完成4G网络的建设,达到网络深度覆盖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LTE网络室内覆盖建设是4G网络建设的重点,相比较传统的室内分布系统和光纤分系统,采用小基站模式的解决方案在容量扩充、深度覆盖、灵活部署上有其较为独特的优势,本文就LTE网络室内覆盖特点和方式进行分析,就小基站覆盖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LTE网络建设面临比2G/3G网络建设更多的困难和更高的要求,通过介绍LTE网络在室外连续覆盖和室内深度覆盖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无线覆盖在室内外不同场景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并提出了部分解决方案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傅海 《移动通信》2014,(17):30-30
深度覆盖不是一个新课题,是伴随着移动通信而存在的,但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网络升级到LTE的时候,对网络深度覆盖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根据Informa数据显示,移动状态下数据流量占比在逐年下降,目前现网智能终端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6%,用户对网络的依赖性在增强,4G流量在今年快速增加,需打造一个深度覆盖的网络,确保用户感知。  相似文献   

11.
随着LTE网络的陆续商用,移动数据业务将比3G时代更加快速的发展,而在LTE时代大量业务将集中在少数热点价值场景,尤其是室内数据业务将更加集中,室内覆盖容量需求不断增加。为了解决LTE深度覆盖精品网建设,提供更好的室内覆盖业务,业界推出了Lamp Site室内覆盖创新解决方案。本文主要介绍Lamp Site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并通过对室内试点场景测试情况分析,研究Lamp Site方案建设,为今后室内覆盖场景采用Lamp Site室内覆盖创新解决方案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当前LTE网络连续覆盖不足,深度覆盖有限,用户驻留4G网络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本文从维护、优化、市场、规划四个维度入手,形成系统的分析体系,对驻留比提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聚焦目标用户,进行加快2.1 GHzNR网络部署研究,实现3.5 GHzNR和LTE在2.1 GHz频段共存以及动态共享。未来几年,LTE继续提供主要网络服务的同时,利用2.1 GHz频段相对3.5 GHz频段的覆盖优势,使用2.1 GHzNR网络能够为5G提供连续覆盖和深度覆盖,保障用户在5G网络上的连续性,提升5G用户感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移动通信业务需求逐步多元化,对LTE 4G网络的覆盖、容量产生的较大的压力。对LTE网络建设投资随着5G技术逐渐清晰而减少,为保证LTE用户的使用感知,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文章研究利用LTE基站设备的一些特性,采用RRU设备分裂的能力,增加网络容量、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同时,也提出一点其它场景的应用方案,全市的建设过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移动TD-LTE全国网络覆盖建设的基本完成,TD-LTE由于频段较高及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所带来的深度覆盖、广度覆盖、上行容量不足以及国漫等问题逐步成为中国移动4G网络的短板.未来中国移动GSM频谱使用率下降后可能重用LTE FDD的频谱选择,本文从覆盖、上行速率、终端支持能力、容量、国际漫入以及干扰等多方面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将对中国移动未来LTE及GSM网络发展均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移动TD-LTE的高速发展,4G基站快速大量入网,但由于建设周期过短,在基站建设选址、建设方式、新方法应用上并不能完全达到精细化要求,同时网络结构日益复杂,导致了个别弱覆盖(边缘覆盖)场景下业务感知较差,尤其是高清语音视频业务(VoLTE)体验不佳.本文通过对传统深度覆盖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利用四个维度的数据,深度发掘吉林移动LTE网络深度覆盖问题,并提出了基于场景的深度覆盖精细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电信4G时代的到来,LTE作为以后中国电信数据业务的主要承载网络,其室分覆盖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LTE网络的质量,因此如何快速打造一张精品LTE室分网络,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首先介绍LTE室内覆盖时需要考虑的几个重要因素,然后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分析了不同场景下LTE室内覆盖最优解决方案,最后总结了在实际工程建设中L网的室内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MR数据分析在2G、3G时代已获得广泛应用,伴随着中国移动LTE网络建设的快节奏及移动4G用户的不断攀升,采集的LTE MR的海量数据为网络结构分析与优化注入了新的力量。MR数据解析能够帮忙优化工程师更深度看网、快速定位网络短板,并联合传统优化手段,不断提升网络品质,打造移动网络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电信4G时代的到来,LTE的室分覆盖能力高低将直接决定中国电信在4G数据业务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如何快速打造一张精品LTE室分网络,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首先从LTE FDD室分组网规划设计的关键要素、室内覆盖链路预算等方面分析与CDMA网络的差异,然后根据实际建设中的经验,分析对比目前室分CDMA、LTE FDD两系统共存改造融合组网方式,最后给出了一种新型融合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20.
面对全网LTE网络来临,3\4G之间平滑过渡是运营商最关心的网络质量问题之一。网络建设初期LTE覆盖不全面,UE处在LTE网络弱覆盖情况下,顺利重选、重定向、切换到3G或者2G网络;UE在LTE网络覆盖良好情况下,顺利重选、重定向或是切换到LTE网络;另外,在LTE网络未实现CS业务情况下,语音业务的CSFB过程等;本文结合当前网络情况,介绍LTE与WCDMA、GSM网络之间的互操作,通过优化互操作参数在网络优化中的应用及互操作的一些新功能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