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研究了耐高温α-淀粉酶、真菌α-淀粉酶的部分酶学性质,又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用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至DE值为16.5%,再用真菌α-淀粉酶在最佳条件下作用21 h,可得到含纯麦芽糖0.311 g/mL的产品.该产品葡萄糖含量为0.017 g/mL,糊精含量为2.7%,产品达到优质高麦芽糖浆水平.  相似文献   

2.
新型耐酸性α-淀粉酶液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了产生耐酸性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多考贝融合基因而获得的白曲酶基因工程菌株TR12作为试验菌株,分别在摇瓶条件下和2L通气发酵罐上进行耐酸性α-淀粉酶的液态发酵工艺条件的试验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A3B3C2D1,即玉米粉4%,玉米浆1.5%,黄豆粉2%,麸皮4%,摇瓶产酶活力81.69u/mL,2L发酵罐的产酶活力达到了83.6u/mL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耐酸耐高温α-淀粉酶具有耐酸和耐高温的双重特性,可以进一步提高淀粉糖和相关行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近来其研究和应用受到广泛重视。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发酵产酶的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包含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和产酶促进剂等。经过优化后的主要培养基组成为:麦芽糖10%、玉米淀粉2%;胰蛋白胨1%、尿素2%;0.4%的硫酸锰;0.1%的吐温80。经优化后的耐酸耐高温酶α-淀粉酶酶活由43.13 U/m L提高到了89.15 U/m L,发酵酶活提高了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4.
耐高温α—淀粉酶产生菌B.sp—JF1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采用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和甲基磺酸乙酯(EMS)等理化方法对可产生耐高温α-淀粉酶的高温菌Bacillus sp-JF1进行诱变选育,得到酶活提高为原菌2.23倍的一株突变株,命名为Bacillus sp-JF1UEN-Tr^r-3。  相似文献   

5.
以枯草杆菌BF-7658发出了菌株,采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筛选D-环丝氨酸抗性株,逐步增加环丝氨酸浓度,从中得到α-淀粉酶高产菌株NH-5。采用往复式摇床和2L玻璃发酵罐进行发酵试验,NH-5菌株酶活较出发菌分别提高30%和48%。  相似文献   

6.
一株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锥虫蓝法从淀粉厂、饴糖厂等取来的土样中筛选得到一株产耐酸性α-淀粉酶的菌株.经生理生化及16s rDNA测序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胞杆菌,命名为xm-1.该菌株最适产酶温度为37℃,最适产酶时间为发酵后第13小时,装液量对该菌株产酶影响不明显.在最优产酶条件下,最高酶活性高达242 U/mL.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现行工业生产α-淀粉酶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F7658为出了菌株,通过复合诱变,反复筛选获得一株能在高碱性条件下生产碱性淀粉酶的菌株M-104。  相似文献   

8.
小麦抗性淀粉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抗性淀粉不能被酶解的特性,分别使用胰α-淀粉酶、中温α-淀粉酶和耐高温α-淀粉酶对不同样品进行抗性淀粉含量测定,对测定结果、测定重复性以及小麦抗性淀粉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OAC法测定小麦抗性淀粉含量稳定性最好、精密度最高.测定方法的测定准确性还有待模拟体内消化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制麦过程中浸麦阶段添加外源植酸酶,对植酸浓度、植酸酶、α-淀粉酶、蛋白酶以及β-葡聚糖酶活力的影响以及麦芽浸出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添加的植酸酶随浸麦水进入大麦分解植酸,由3.20 mg/mL降低到2.35 mg/mL.溶解了淀粉及蛋白质,使植酸酶活力由1.25 U/g提高到2.66 U/g,α-淀粉酶活力由...  相似文献   

10.
运用微分方程的上下解方法,研究了二阶非线性Sturm-Liouville边值问题-(p(x)u′)′+q(x)u=f(x,u)α0u(0)-β0u′(0)=0α1u(1)+β1u′(1)=0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证明了对满足一定条件的u,存在迭代序列一致收敛到边值问题的唯一解.所得的结果推广和改进了前人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1.
酶制剂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高级醇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实验室模拟白酒固态发酵的方法,研究了酵母、糖化酶、蛋白酶和α-淀粉酶的添加量对高级醇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糖化酶和干酵母可以降低高级醇产量,当酵母添加量(于投粮比)为0.8%时,高级醇产量降低了14.8%;糖化酶添加量为750 u/g时,高级醇降低了11.4%;但是,添加蛋白酶却反而增加了高级醇的产量,而添加α-淀粉酶却对高级醇产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解淀粉芽孢杆菌A-4出发菌株,经诱变处理,选育多重抗药性突变株。研究结果表明,抗药性突变株α-淀粉产量提高的正变率和正变幅度明显大于非抗药物突变株,负变率和负变幅度也较高。经NTG和NTG-UV诱变处理,获得一株林可霉素,D-环丝氨酸和万古多重抗性突变株LCV5(Ling^r,Cs^r,Vm^r),其α-淀粉酶活力比出发菌株A-4提高32.5J%,发酵周期短,摇瓶为40h,酶活力达461u/ml  相似文献   

13.
耐酸性液化糖化淀粉酶的液态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白曲霉基因工程菌株TRl2在液态发酵中的补料量、补料时间、补料次数、补料培养基配方等的研究,确定出了该菌株产酶及在3L放大条件下的最佳补料工艺。通过此工艺,在3次补料后发酵液体积逐步增加,TRl2菌株产酶的酶活总量稳定提高。发酵96h,耐酸性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活力分别达到86.37u/ml和25229.7u/ml的较高水平。经初步提取,1000ml发酵液可得到同时含有两种较高酶活力的粗酶蛋白干粉11.2g,为大批量生产耐酸性液化糖化淀粉酶制剂提供了工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玉米淀粉酶法生产高麦芽糖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研究了耐高温α-淀粉酶、真菌α-淀粉酶的部分酶学性质,又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用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至DE值为16.5%,再用真菌α-淀粉酶在最佳条件下作用21h,可得到含纯麦芽糖0.311g/mL的产品.该产品葡萄糖含量为0.017g/mL,糊精含量为2.7%,产品达到优质高麦芽糖浆水平.  相似文献   

15.
菊粉酶酶源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天然样品中筛选出28株菊粉酶酶源菌株,经过复筛,得到产菊粉酶活力高于5.0u/mL的菌株9株,其中黑曲霉5株,酵母4株,经过发酵条件的优化后,确立了酶母Y108产酶的适宜培养基组成,麦芽糖8.0%,蛋白胨1.6%,(NH4)2SO40.5%,NaCl0.3%,K2HPO40.5%;pH.4.5,在32℃摇瓶150r/min条件下,培养72h,Y108酶活力为46.42u/mL。  相似文献   

16.
酶法辅助提取紫薯花青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薯花青素是紫薯的重要活性成分,是一种天然营养功能型色素。在紫薯液中加入α-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能够提高紫薯花青素的提取得率,实验研究优选最佳条件:α-淀粉酶在pH为6,温度80℃,添加量为40 U/mL作用40 min可达到最佳效果;纤维素酶在pH为5,温度为50℃,添加量为100 u/mL作用1 h可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黑曲霉菌株A.niger103为出发株,通过紫外、亚硝基胍等诱变剂进行反复诱变处理,得到一株高产菌株A.niger537,果胶酶酶活提高了130%,同时测定了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及淀粉酶的酶活,分别达到4.76,176.82,832、4,105.73u/mL.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营养条件对改变各酶产酶量及其酶系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二倍体耐高温酒精酵母经诱导生孢子,单孢子分离及营养缺陷型遗传标记的制作,获得了了一株与亲本发酵性能相当且遗传性能稳定的单倍体菌株JD9-22(α,sta,INH1,arg)利用酵母的群体杂交方法,通过糖化酵母单倍体菌株26067-44(a,STA,inh,ade)于JD9-22杂交,选育去除了INH1基因的耐高温酒精酵母单倍体,解除了INH1基因对STA基因在酒精酵母细胞内表达的抑制。  相似文献   

19.
发酵法生产辅酶Q10的季也蒙假丝酵母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验室自行筛选的辅酶Q10产生菌株——季也蒙假丝酵母(Candida guilliermind)CG108进行Co60-γ射线辐照、微波诱变、紫外照射、紫外线结合LiCl处理等复合诱变,并结合卡那霉素抗性和耐前体突变株的理性化筛选,获得一株辅酶Q10高产菌株PN251.该菌株摇瓶发酵的生物量为6.21 g/L,辅酶Q10产量为11.2 mg/L,较出发菌株提高256%.该诱变株遗传性能稳定,经转接五代后其辅酶Q10产量为10.9 mg/L,是一株很有开发前景的辅酶Q10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20.
化纤企业的生产废水成分复杂,属难降解的有机废水。采用由4株高效菌组成的混合菌体对一种化纤废水进行处理,探讨了正交法对废水处理的工艺条件,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水pH 9.0,废水进水质量浓度700 mg/L,菌体质量浓度3 g/L,摇床转速150 r/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系统出水ρ(COD)=27.65 mg/L,COD去除率为95.77%。4株高效菌其中6-81和3RE15菌株由本实验室保藏;降解乙醛的A572菌株和降解二恶烷的D-21菌株是本次实验从自然界中分离获得,初步鉴定为醋酸单胞菌(Acetomonas.sp)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