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分析了当前神东选煤厂煤泥处置中遇到的水分大、成本高等问题;以神东哈拉沟选煤厂为例,从数质量、投资、运营费用等方面对比分析了选前脱粉与不脱粉的差别;数据表明,无论从成本还是质量来看,采用弛张筛进行选前脱粉工艺都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从原煤脱粉煤泥减量化、部分供河曲CFB电厂使用等方面对上榆泉煤矿原煤洗选提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案;采用3.0 mm脱粉入洗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煤泥量、提高商品煤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块煤动筛跳汰分选,末煤不入洗直接供河曲CFB电厂,脱粉后-6.0 mm粉煤直接供CFB电厂,其他原煤入洗后供河曲电厂等方案,均能够创造高于原煤全入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前脱粉(小于6 mm)工艺在郭家湾等选煤厂的应用实例,介绍该工艺具有增加精煤产率和经济效益、降低产品水分和生产成本、简化工艺环节、提高系统处理能力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哈拉沟选煤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末煤入选率低,煤泥难以沉降,压滤机处理能耗高、效率低、无法满足末煤煤泥量过高的处理要求,末煤系统必须满负荷运转等问题;为此,选煤厂采取了选前配煤入洗、降低浅槽入选下限、煤泥筛前脱粉、改进浓缩机加药方式等优化措施,达到了控制末煤入选比例、减少煤泥入选率、提高煤泥水处理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各种末煤深度筛分设备的特点以及兰花集团玉溪选煤厂末煤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玉溪选煤厂末煤选前脱粉粒度,采用香蕉型弛张筛,对末煤入洗量的应用效果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末煤选前3 mm脱粉相比于6 mm脱粉,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神东洗选中心原煤入洗率的增加,煤泥作为混煤重要组成的一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了混煤的整体质量,进而影响了混煤的销售价格和洗选中心的经济效益;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洗选中心充分发挥煤炭洗选专业优势,通过技术创新、优化洗选工艺等措施,探索煤泥提质增效途径;通过煤泥综合治理,实现混煤提质,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洗煤过程中产生的煤泥量,降低煤泥水分,提高发热量,宁东选煤厂红柳分厂采用弛张筛进行深度筛分,对小于6 mm粒级的筛分效率接近80%,极大地降低了煤泥处理系统的压力和处理成本,增加了选煤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补连塔选煤厂1~(-2)煤洗选系统粗煤泥产量大、灰分高、水分高,细煤泥产品水分高、处理效率低等问题,通过降低脱泥粒度,缩短煤泥水处理环节,改变水力旋流器分级粒度等工艺改造,达到了提高煤泥水处理效率,降低混煤产品灰分和水分,提高发热量的目的;针对精煤破碎能力不足,系统生产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分析现有厂房空间,对生产接续的影响,改造成本的大小及最终产品的销售,提出在1~(-2)煤主洗二楼新增1台破碎机的改造方案,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入洗量的目的。1~(-2)煤系统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改造,系统分选效率得到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提升,经济效益明显,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神东煤炭集团乌兰木伦选煤厂针对块煤洗选系统加压过滤机能耗大、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对块、末煤系统脱水设备参数及使用效果的对比,提出将块煤系统细煤泥引入效率较高的末煤系统压滤设备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块、末煤系统细煤泥的联合处理的现实解决方案;改造实施后,提高了块煤系统细煤泥处理效率,降低了选煤厂电耗和细煤泥水分。  相似文献   

10.
神东洗选中心煤制油选煤厂因煤泥量大,系统处理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要;通过改造原煤脱泥筛,将原有的湿法1.5 mm全脱泥改造为前段13 mm干法预先分级,后段1.5 mm湿法脱泥两段筛分的方式;改造后减少了小于13 mm粒级入洗量,从而减少了全系统的煤泥量,解决了生产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平朔一号井选煤厂细砂岩含量高造成的浓缩机压耙,滤饼变薄,加压过滤机处理能力下降等问题,通过分析分级旋流器底流和溢流的粒度组成,说明旋流器底流粒度较粗,灰分较高,导致精煤“背灰”,影响精煤质量;溢流粒度较粗,灰分较低,导致溢流跑粗量大。通过增加一期、二期工程和粗煤泥分选、回收系统对煤泥水系统进行改造。一期工程中,煤泥入浓缩机前回收细砂岩;二期工程中,将煤泥中细砂岩分离出来,煤泥和细砂岩采用两段浓缩两段回收。最后对选煤厂改造效果进行分析,改造后浓缩机入料中高灰细砂岩数量减少,减轻了浓缩机负荷,保证了加压过滤机、浓缩机的稳定生产;避免了细砂岩对精煤的污染,提高了精煤产率,优化了产品煤质量;选煤厂每年多产精煤86.49万t,年销售收入增加4.63亿元;节省了维修成本和材料成本,减轻了员工劳动量,增加了选煤厂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邢台选煤厂存在的分选效果差、处理量低、介耗高、粗煤泥分选精度低等问题,采用增加选前脱泥环节、更换大直径三产品旋流器、利用CSS分选粗煤泥、将精煤磁尾作为脱泥筛后冲水等方法对邢台选煤厂进行了技术改造。选煤厂经脱泥改造后,精煤灰分降低了0.22%,精煤产率提高了4.39%,脱泥重介旋流器处理能力提高了4%左右,中煤带煤、矸石带煤量均有所降低;磁选机入料质量分数由改造前的26.72%降为17.02%,磁性物回收率较改造前提高了0.15%,精煤带介量降低了50%,吨原煤介耗由改造前的2.81 kg降至目前的1.31 kg;经过CSS粗煤泥分选机分选后,精煤产率高达44.17%,提高了9.85%,分选出的粗煤泥灰分基本保持在9%以下,降低了18.18%。最后对选煤厂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邢台选煤厂改造后每年增加经济效益3166.10万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霍尔辛赫选煤厂工艺流程,发现其主要存在-0.5mm煤泥未有效分选,粗煤泥脱水效率低,末煤系统生产能力不足等问题。分析了选煤厂煤泥性质,说明-0.25mm煤泥各密度级分布不均,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1.3~1.4,1.4~1.5,1.5~1.6kg/L三个密度级;当精煤灰分为10.50%时,浮选精煤理论产率为77.53%,理论分选密度为1.518kg/L,6±0.1含量为40%,可选性为难选。通过增加浮选环节,更换卧式离心脱水机和增加1套末煤系统对选煤厂进行扩能改造。改造后,-0.251mm煤泥实现有效分选,提高了精煤产率,减小了浓缩机处理量,降低了煤泥水系统压力;提高了粗煤泥脱水效率,满足了产能提升要求和精煤产品的水分要求;提高了末煤系统处理量,确保整个分选系统的平稳运行;选煤厂年增加销售收入22560万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原煤筛分试验和浮沉试验对原煤性质进行了分析,发现煤质地较脆、易碎,矸石不易泥化,工艺设计中需防止原煤过粉碎,适合采用选前脱泥工艺。平煤八矿选煤厂存在入选来煤杂物多、破碎机磨损快、介耗高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不合理的入选来煤全粒级破碎工艺和原煤不脱泥入选工艺造成的,通过改进原煤准备工艺,增加原煤分级破碎、除杂、脱泥环节对选煤厂进行了改造。最后对选煤厂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煤厂改造完成后,有效去除了来煤杂物,改善了破碎机工作状况;避免了原煤过粉碎,减少了-0.5 mm煤粉的产生量;原煤分选效果得到改善,精煤产率有所提高,每年可增加精煤销售收入5040万元;重介系统介耗降低了2.09 kg/t,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1091万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华恒选煤厂选煤方式单一、煤泥回收困难等问题,通过筛分试验、标准分步释放试验和煤泥浮选试验验证煤泥浮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煤泥中+0.5 mm产率较低,为0.18%,-0.25 mm产率为99.23%,符合煤泥浮选入料粒度要求;轻柴油和GF质量比9∶1,药剂用量为1000 g/t时,煤泥浮选效果最好,此时精煤产率为46.28%,精煤灰分为11.76%,可燃体回收率最高为73.99%,煤泥浮选可行。结合选煤厂实际情况分析了煤泥浮选的必要性,预测了增设煤泥浮选的经济效益,说明增设煤泥浮选系统在施工空间和工艺布置方面完全可行,增设煤泥浮选系统可优化选煤工艺,适应市场变化。浮选精煤可与精煤掺配销售,保持精煤水分稳定,减少因水分损失带来的亏吨现象,减少煤泥积压,缓解企业压力,增加销售收入1530.9万元/a。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申家庄煤矿选煤厂粗煤泥含量高引起的浮选尾矿跑粗、高中损、高介耗等问题,结合TBS分选原理及应用效果,采用TBS干扰床分选机对粗煤泥分选系统进行改造。具体措施为:加大原煤脱泥筛入料水冲溜槽的流量和冲洗力度,筛前段加设分流板,提高脱泥筛的脱泥效率;缩短倾斜板浓缩机的倾斜板间距,提高倾斜角度,减少溢流中粗颗粒含量;更换小筛孔筛板,增加喷水设备,提高脱介效率。改造后倾斜板浓缩机溢流中+0.500mm粗颗粒产率由10。10%降为2.10%,改造效果明显;浮选压力明显降低,提高了精煤产率;TBS对粗煤泥分选效果良好,精煤质量和产率均大幅提高;介耗降低1.11kg/t,中损降低4.76%。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四台选煤厂末精煤水分偏高问题,分析了末精煤产品组成和水分,发现粗煤泥和细煤泥水分较高是造成末精煤水分偏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将传统弧形筛改造为智能振动筛网式弧形筛,定期翻转弧形筛筛网,在筛面增设挡皮;将FC1200离心机筛篮孔径由0.375 mm增至0.500 mm,调整煤泥旋流器组运行参数;加大压滤机维护力度,根据压滤机入料浓度及时调整压滤机工艺参数;引进HVPF-120 m2立式压滤机;"以灰换水"增加筛分煤系统等措施,使末精煤水分由15.72%降至14.00%以内,减少产品运输系统中胶带机打滑现象,减轻员工劳动强度,外运精煤冻车皮现象得以杜绝,确保了选煤厂正常外运,仅运费一项就节约成本540万元。  相似文献   

18.
杨昌华 《洁净煤技术》2014,(1):15-17,77
论述了山脚树矿选煤厂原有洗选工艺流程,针对生产中存在的矿井原煤煤质变化大、煤泥含量高、介质消耗大等问题,提出技术改造方案。在原有工艺基础上增加原煤脱泥系统和粗煤泥回收系统,改造后洗选工艺流程为:原煤预先脱泥+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对流干扰沉降分选机(TBS)+浮选联合分选工艺。改造后,选煤厂生产方式更加灵活多变,产品适应市场能力强,设备先进可靠,高效低耗,基本解决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选煤厂生产能力由2.6 Mt/a提高至3.0 Mt/a,提高了18.7%;原煤脱泥筛脱泥效率可提高至75%以上;TBS分选机洗选效率为69.82%,可能偏差E p为0.12;选煤厂介质消耗2.2~2.8 kg/t,比原系统降低50%左右,年节约介质粉约7500 t,节约生产成本550万元/a以上。原煤脱泥筛与TBS的配合使用基本解决了原煤煤质变化对商品煤质量的影响,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新巨龙选煤厂主要存在药剂与煤泥作用时间短、浮选药剂捕收性能差和浮选加药不可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增加加药设施和加药点,延长药剂与煤泥的作用时间;根据煤泥性质,选择合适的捕收剂;增加可视化浮选加药槽,实现药剂添加可视化等措施对选煤厂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入浮煤泥和浮选药剂得到充分混合,提高了入浮煤泥的矿化效果;浮选加药装置的可视化便于浮选司机根据浮选效果及时调整药剂添加量。选煤厂浮选药耗由原来的0.34kg/t降至0.27kg/t,浮选精煤抽出率由68%提高至76%,有时甚至达到80%以上;捕收剂和起泡剂的质量比由原来的12:1提高至(18~20):1;浮选精煤泡沫易碎、浓度高,加压过滤机排料周期维持在100S左右;节省药剂费用275.7万元。  相似文献   

20.
针对白羊岭选煤厂介耗偏高的问题,通过在脱泥筛筛面新增一段喷水,加大脱泥力度,降低介质系统煤泥量;调整喷水高度、喷嘴安装角度,后移喷水管道,增加喷嘴,提高喷水脱介效果;增设篦子,定期清理、更换筛板,合理调整磁选机底流孔开度,提高磁铁矿回收率;自制煤泥水处理药剂添加装置,灵活控制调节加药量,保证洗水水质;改善介质粉仓储环境,减少介质粉管理流失;组织实施“跑冒滴漏”专项治理活动,加强介质管理,减少介质消耗。改造后,选煤厂介耗由原来的1.20kg/t降至目前的0.50kg/t,仅磁铁矿消耗一项每年可节约成本168万余元,经济效益显著;有效改善生产现场作业环境,提高选煤厂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为建设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